刑法理论论文范例

刑法理论论文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1

 

一、现代性与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现代性是个非常繁复的概念。它最早是由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首次界定其含义的。“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为了使任何现代性都值得变成古典性,必须把人类生活无意间置于其中的神秘美提炼出来……谁要是在古代作品中研究纯艺术、逻辑和一般方法以外的东西,谁就要倒霉!因为陷入太深,他就忘了现时,放弃了时势所提供的价值和特权,因为几乎我们全部的独创性都来自时间打在我们感觉上的印记。”[1]从文中可以看出:波德莱尔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阐释“现代性”,认同现时、当下;艺术要将“现代”与“永恒”结合起来才是完美的;艺术研究不能陷入到故纸堆里,要肯定当时的个人的独特感受。   其后,现代性逐渐蔓延到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和侧重点,它的内涵与外延日渐丰富与复杂。   利奥塔在早期以其对“现代性”是一种宏大、垄断叙事或元叙事的批判而著名,他对现性、启蒙、总体化思想给予了猛烈的抨击,缔造了后现代重镇,但随后他又对“现代性”进行了“重写”,他说:“在现代性中已有了后现代性,因为现代性就是现代的时间性,它自身就包含者自我超越,改变自己的冲动力。”[2]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1990年出版)中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3]其显著特征是“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主一国家”等。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单一的现代性》(2003年出版)中认为,现代性有四个基本准则:“1•断代无法避免。2•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无论是哲学的还是别的,它是一种叙事类型。3•不能根据立体性分类对现代性叙事进行安排;意识和主体性无法得到展现;我们能够叙述的仅仅是现代性的多种情景。4•任何一种现代性理论,只有当客观存在能和后现代与现代之间发生断裂的假定达成妥协时才有意义。”[4]卡林内斯库认为现代性有五副面孔,孔巴尼翁认为现代性有五个矛盾。事实上,有关“现代性”的观念远远不止以上这些,中外学者对此的解释举不胜举,而且不是简单、单纯的,其间还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那么,现代性有没有一定的统一性呢?“我们应当看到‘现代性’这个概念所具有的多义性、双重性、矛盾性和差异性,而不能教条地把它们简单化,但这不应当成为我们无限期地推迟对该概念进行必要解释的理由,成为我们含糊其辞的借口。虽然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历史层次、美学价值、意识形态动向,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使用中发现一些统一的语义场。”[5]无论在什么领域,如果把这个领域内的“现代性”与“传统性”作比,就会显示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国内一些论者认为:“‘现代性’关涉到的应当是现代的一个最抽象、最深刻的层面,那就是价值观念的层面。作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现代性’体现为以下的主导性价值: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个人本位、主体意识、总体性、认同感、中心主义、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征服自然等。与之相应的是,作为前现代社会,即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前现代性’体现为以下的主导性价值:身份、血缘、服从、依附、家族至上、等级观念、特权意识、人情关系、神权崇拜等……”[6]在精神状态上,“现代性”相对于“传统性”的因循守旧表现出的是直线向前、不可重复;相对于“传统性”的闭关自守、自以为是是视野开阔、思想自由。“现代性”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反传统”,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   在对“现代性”有一些了解之后,让我们再去追问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钱中文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他认为:“在文学理论中,探讨现代性问题,自然不能把它与科学、人道、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及其历史精神、整体指向等同起来,但是又不能与之分离开来。文学理论要求的现代性,只能根据现代性的普遍精神,与文学理论自身呈现的现实状态,从合乎发展趋势的要求出发,给以确定。”“当今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文学理论自身的科学化,使文学理论走向自身,走向自律,获得自主性;表现在文学理论走向开放、多元与对话;表现在促进文学人文精神化,使文学理论适度地走向文化理论批评,获得新的改造。”[7]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可以追溯至中国近代,国门被迫打开,欧风美雨之下,文学理论实现自主,文学理论不再置于文学创作之后,产生了成仿吾、冯雪峰、林伯修等大批职业理论家;文学理论实现学科化,文学概论赫然出现在大学课程表上,脱离古学、经学,得以建制。但是,其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一度中断了,直到20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译介在中国再次掀起新高潮,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再次启动。   二、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译介   从20世纪晚期开始,中国文学理论重新走上现代性追求之路,在这条崇尚独立自由、追求主体意识、富于反省反思的求索之路上,既有中国文学理论自身的孜孜不倦、自强不息,又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之于的重大影响。   首先,20世纪80年代初文艺美学学科的提出,预示了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追求起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开始走出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氛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政治统帅一切,改革开放,首先就是突破政治统帅一切。什么是最少政治性而又最有正当性的思想呢?美学。”[8]人们开始普遍关注从美学角度思考文学理论,把审美感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根本特性。由此,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文艺美学。文艺美学是新时期学术研究突破“左”的思想禁锢和僵化理论模式的重要成果,是对文学是“阶级斗争工具论”等庸俗政治、社会文艺学的反拨,它要求文艺研究要有自主性、自律性,要回到文艺本身,注重文艺的审美特性。文艺美学学科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自身建设的需要和必然,标志着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起步。同时,它倚重的美学视角,从审美话语阐释文学艺术,为西方现代文学理论进入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文艺美学从诞生起就具备的研究方法的多元、研究视野开阔,也使得中国学者接受相对陌生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变得容易。#p#分页标题#e#   其次,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在现代性精神诉求中走向开放、多元与对话。在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进程中,“文学主体性大讨论”是不可遗漏的,它涉及的人员之广、持续的时间之长、所具备的理论之深,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惹眼的学术景观之一,它是学术研究转型的一个关节。钱谷融、李泽厚、刘再复等人在这场大讨论中对“人”的主体地位进行肯定与深化,使文学理论界普遍认为文学理论应以文学审美活动为核心,以探求文学活动审美规律为根本。文学理论研究回到了文学本身,获得了自我,正是在此基础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以其特色为中国学者所借鉴,并全面介入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涌入中国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包括:弗洛伊德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新批评、读者批评、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力比多”升华、白日梦、俄狄浦斯情结等理论为文学创作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分析提供了大量的理论资源,引导人们去发掘精神世界,从心理角度分析作品、作者和读者,对于打破机械反映论、关注文学内部审美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俄国形式主义特别提出“文学性”、“陌生化”的概念,探寻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如何在文学作品里将熟悉的情感体验获得新鲜感、产生美感。英美新批评认为形式就是内容,文学研究的本体就是文学文本,讲究细读。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对于文学研究采取的都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深切的关注度,文学研究回到了文学本位,有力地推进了对文学主体性和独特性的探讨。结构主义者以语言学的术语和方法应用到文学研究上,对作品进行整体分析,寻找隐性的结构模式,深化了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把对文学本体的认识推进到语言本体的维度。对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文学主体性追求中的影响,陈原诚和王宁在《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一书中,给予了恰当评价,(结构主义批评)“不仅仅是一种借用来的文学研究方法,其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是通过这种对文学研究的定位,和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一道突出了文艺作品自身的价值,实际上是确立了文学的独立品格,以之打倒传统的庸俗社会学的文学思想和批评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说,结构主义批评在中国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整个文学观念的革新上,这种文学观念的革新促进了文学研究的现代性。”[9]读者批评包括阐释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伽达默尔完成了阐释学现代意义的转化,他展开了一系列命题:“成见”、“视界融合”、“效果历史”,强调读者与“传统”、“历史”的对话。接受美学重点阐述的是读者接受作品的过程,形成以读者为核心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读者反应批评以重视阅读主体的能动性而著称。读者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催生了一种个人化意义经验形式———作为个人的读者的意义阐释权,意义不再是唯一固定的,而与读者的“成见”、“视界”息息相关,读者不仅是意义的阐释者,而且是意义生成的干扰者。西方读者批评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文学主体现代性建构中增加了“读者中心”的内容。   以弗莱为代表的神话—原型批评对于中国文学理论界既陌生又熟悉。它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重视原始文化心理积淀,文化色彩浓厚,远离政治;其中贯穿了文学发展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互动逻辑,有力超越了机械反映文学理论;从文学整体文学传统中认识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具有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它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文学寻根小说的分析中,不断启发中国学者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问题提到理论建设日程之上,进而丰富着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文艺理论界对文学主体性的认识。   对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理论影响最深最广的“西马”社会批评:第一代以卢卡奇、葛兰西为代表、第二代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西马”长期关注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前苏联把文艺直接介入社会生活的工具论文艺观,充分肯定文艺以其自身的审美特性与社会发生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塑造上。“西马”将文艺的社会性与独特性较好结合,使得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不至于“向内转”而遮蔽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主体性研究也更加全面而没有走极端。   最后,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借助西方“后”理论进行自我反思和超越。由上文的分析可知,不断的反省、反思是现代性的重要特点,西方“后”理论是现代性的发展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对西方现论的颠覆和解构。   西方“后”理论主要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批评、新历史主义等,它们的显著特征就是对本质与整体的“嘲弄”。   解构主义从结构主义阵营中分化而来,拆解、破坏文学形式本体观,认为把文学语言和结构看作文学本体是“逻格斯中心主义”的产物。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强调语言的意义不是生发于先验的外在于语言的实在或固定的本质,而是语言系统各种因素之间差异性关系的产物,这种语言系统向新因素敞开,因而不断改变着自身,语言以差异为根,是变动着的‘差异的系统游戏’,其展示出不可化约和不断增生的多样性”,[10]表明文学作品没有终极绝对真理,意义产生于文本的互文性、语言符号能指的滑动。   解构主义的观点对于文学主体认识构成了挑战,但同时也给中国文学理论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其视角伸向影视等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是男性视角、男性霸权的产物,主张以政治性、颠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文学艺术、文学批评,她们要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再解读、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发掘来反抗男性社会,为女性争得文化阵地,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所以文学主体性在女性主义批评那里,经过了性别视角再烛照。#p#分页标题#e#   “后殖民批评与我们惯常熟悉的文学研究不同。它的视野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性’,而是将目光扩展到国际政治和金融、跨国公司、超级大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研究这些现象是如何经过文化和文学的转换而再现出来的”[11]。后殖民批评具有“全球化”的批评品性,文学作品不具备真正独立的价值,而是国际政治文化视野下的观念反映体。后殖民批评促使中国文学批评家更加关注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为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提供更多借鉴。   新历史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的文本性”,历史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与文学一样,具有诗性、语言性、虚构性。它打破了文学与历史的隔膜,消解了“传统”的权威性,开拓了“文化诗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文学研究的向外转,加强了文学人文精神化,促进了文学理论适度地走向文化理论批评。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2

(一)综合经济诉讼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诉讼是综合经济诉讼,这种观点承认了经济法诉讼的存在,但对经济法诉讼没有更深入的认识,仅是将涉及经济内容的法律归结为经济法诉讼,主要是由于经济法诉讼的体系还没建立。

(二)独立经济诉讼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诉讼是独立经济诉讼,目前,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各法律部门都有相应的诉讼法,随着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经济法部门也将出现相应的经济诉讼法。经济法的目的是维护整体的经济利益,而这有助于独立经济诉讼法的逐步实现。

(三)公益经济诉讼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诉讼是公益经济诉讼,公益经济诉讼是对独立经济诉讼的发展,主要强调的是经济法诉讼的公益实质。公益经济诉讼体系是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法诉讼理论,不仅论证了经济法诉讼的独立性,还对经济法诉讼体系进行了有力的支持。公益经济诉讼阐述了经济法的实质,即维护整体的经济利益,公益经济诉讼的观点是值得参考的。

二、独立经济法诉讼的重要意义

诉讼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方法,经济法诉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经济法诉讼的独立性符合实际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特殊性的目标

经济法诉讼的独立性是受其特殊性的目标影响的,经济法诉讼的目标是维护整体经济利益。特殊性的目标决定了经济诉讼法的体系,其他诉讼法的应用,仅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解决经济纠纷而制定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诉讼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经济法诉讼的体系必将不断完善。

(二)多样性的主体

经济法是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对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过程中“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节而制定的。在实际中,经济法能够维护整体的经济利益,任何组织与个人根据经济法,都可以对违反经济法的行为进行诉讼。但在不同的领域,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不同,致使经济法诉讼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处置,使其实现真正的公平。

(三)不健全的传统诉讼体系

传统的诉讼体系,关于民事、行政、刑事诉讼的体系中均规定起诉人要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经济法诉讼中维护的是整体的经济利益,整体利益是由个人利益构成的,维护整体利益便是维护个人利益,这促进了人们维护整体利益的积极性。因为经济法诉讼的目的决定了任何人和组织对于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均可以提起诉讼,因此,起诉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可有可无。传统的诉讼体系并不健全,不能实现对整体经济利益的维护,经济法诉讼的独立性将实现对整体利益的维护。

三、经济法诉讼独立性与之相关的问题

(一)传统诉讼体系方面

传统诉讼体系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不利于经济法诉讼的独立。当一种违法行为产生时,可能涉及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当侧重点侵害到整体利益时,要运用经济法诉讼进行解决。根据传统诉讼体系,如果诉讼人在同时维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追究民法、行政法责任,那么就可以根据诉讼经济原则进行统一处理;如果诉讼人仅是维护个人利益,便可根据民法,对经济法、行政法责任统一处理;如果诉讼人是维护集体利益,便可根据行政法,对民法、经济法责任统一处理。

(二)监管程序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管理经济现象,设立了独立的经济监管机构,其能够对新型的经济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新型的经济法诉讼并未改变诉讼方式,仅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整体经济利益,并通过监管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公平。

四、总结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行政法;社会管理;内涵;问题;优化策略

一、前言

法治是确保社会管理工作能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在法治社会建设中,不断推进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研究法治问题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是基于法治而行于法治,是法治理论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基于此,研究行政法在社会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探讨行政法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确保社会管理工作能稳定开展,促使我国法治社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内涵

基于法治的手段来促使行政管理主体单位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进而达到社会管理工作与法治社会建设体系融合统一,是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管理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使之与当前社会发展一致,就必须要注重社会管理主体能力的提升,即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各行政环节中负责行政处理和安置的行政主体。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社会管理是其重要构成,所以说,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运用法治手段来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内涵。首选,合理合法的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前文已有论述,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实质上是社会管理主体单位管理能力的提升,但是,社会管理主体在处理社会管理相关事务中具有差异性,所以,就必须根据不同的社会管理事务来提升不同社会管理主体的实际能力,与此同时,在处理涉及到社会冲突、社会秩序维护等方面的事务时,人们普遍认为社会管理组织与个人在职权行使中的行政权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片面化的认知。实际上,社会管理组织和个人应该在行政法的指导下,以合理合法的手段去处理社会管理事务才是实现社会管理能力的正确方式,也是合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最大程度上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以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主要是为了确保社会管理能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发挥最大作用,同时也对于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问题予以弥补。所以说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坚持做到社会管理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管理策略的制定上要符合时宜,以确保行政法能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做到法治与人治的协调统一,确保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行政法是我国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拥有法律的绝对属性,基于此,行政法来促进社会管理可以有效规范社会管理主体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促使其采用与法治体系相适应的工作方法来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基于此,以行政法来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能获得绝大多数社会主体的认可和支持,做到管理主体心中有法,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自然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第三,建设社会管理的可持续性。社会管理工作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长期性工作,所以说,我国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也要着眼长远,应该制定合法的、可行的可持续性的手段来实施。行政法作为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具有长期性、固有性和稳定性,行政法与我国的主体法律一样,都属于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所以说,运用行政法来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是一种在法治体系框架下进行社会治理的长久计策。

三、行政法在社会管理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社会管理在政治机制上归属模糊

社会管理近年来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从社会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包含社会、行政、政治以及法学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法学领域中较为普遍,研究涉及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以及其它二级法学的学科中。由此可见,社会管理在学科分属上界限较为模糊,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普遍将社会管理作为政治机制的部分来看待,从理论上分析,这种管理机制是具有可行性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例如可以树立人们正确的社会管理观念和意识。但是就实际成效来看,我国目前行政法在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上仍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二)社会管理和法治关系认识不全面

通过对国内知名数据库相关资料整理得知,在我国社会管理现状的研究上存在一些差异性。部分学者将社会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去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将社会管理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去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管理研究的部分学者中,存在着一些非法学研究人员,由于其欠缺法学相关理论知识,所研究的理论也多是借鉴其他学术研究成果,容易造成研究理论的误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职能履行上,我国多数行政机关仅仅履行了行政管理的职能,行政主体的职能只有少数行政机关履行。另外,从法治建设的概念上来分析,行政管理与法律体系概念仍然比较独立,这对于社会管理工作来讲缺少法治的正当性。也是对社会管理和法治关系认识的片面化,从理论层面上不足形成完善有效的以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理论体系。

(三)行政法的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发展不匹配

就当前而言,我国在行政法的理论与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匹配快速发展的社会变化需求,基于此,行政法在社会管理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制约,无法发挥其应有效用。除此之外,我国的行政法治度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例如包括服务行政、给付行政在内的现代行政法精神和职业意识上等方面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体系,法律体系也不够完善,在此背景下,社会管理工作仍然不能单一的依靠行政法作为指导和完善的依据,其管理的特性相对明显。

(四)社会管理主体缺乏法治意识

社会管理的主体就目前而言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文件予以认定划分,只能从其管理范围上作为参考。我国通常认为的社会管理主体是指能够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机构护或者是个人,以及司法主体及其公职人员、立法主体及其公职人员等,如果进一步来划分,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管理人员也可以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来看待。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主体仅仅是指极少部分的法治主体。就以往而言,之所以我国行政主体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多是由于管理命令的、传达与实施存在较多环节,且不具备逆向沟通的特性,这就造成行政主体在使用行政权时法治意识相对欠缺。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国家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法律赋予其权利,是保障国家进步,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四、行政法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一)利用行政法明确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的主体中行政系统最为重要,利用行政法来明确社会管理概念是相对有效的手段,从我国现有立法原则上来分析,利用行政法来促使社会管理概念的具体化是符合法治体系建设的。社会管理的概念必须要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就离不开社会管理主体对政府文件、法律规范等社会管理概念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其共性,从而形成统一可行的社会管理概念。在明确社会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现有问题制定出可行的社会管理准则,明确社会管理涵义和概念,划分社会管理范围,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以促使行政法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

(二)利用行政法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

基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国家通过法治手段行使社会事务的处理,促使法治社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基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政府的行政职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是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只有政府的行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体现出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和调控。在我国的法治主义社会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社会管理的理念符合法治理念,二者保持统一,相互协调。所以说,要利用行政法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在行政法的立法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社会管理工作予以明确指出,以法律条文的方式来实现行政法治与社会管理的融合统一,在实际运用中也应该注重将行政法理念融入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中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行政法革新社会管理意识

所谓社会管理意识主要是指社会管理主体以及管理执行人员在社会管理中的自主性的思想认识,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管理主体以及人员在社会管理意识中具有普遍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等问题,这种错误的社会管理意识很容易导致社会管理人员行使错误的社会管理方式,导致社会管理矛盾频生,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化解。所以说,我国的社会管理意识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促使意识与实际相统一,构建科学的、规范的社会管理观念,从社会管理主体入手,以法治为导向,针对社会管理工作中落后的管理方式进行整改,促进行政法意识和社会管理意识相一致。

(四)借助行政法来规范和构建社会管理体系

社会管理一直致力于构建稳定、可持续的社会管理体系。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仍存在很多争议。从实际上来分析,由于我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部分社会管理部门在执行社会管理工作时与法治导向相悖,这种情况不但无法解决社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的产生。所以说,要想促使社会管理与社会秩序相统一,首先要借助行政法来规范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以法治思维为导向,做到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问题,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

(五)依法行政对社会管理优化策略

社会管理主体就是政府,无论哪一级哪一届政府对被管理者而言,都是代表政府和国家的。政府和国家说话必须算数,如果前一届行政机关或下级行政机关所作决定确实越权或内容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必须经有权机关并通过法定程序予以撤销或确认无效,然后对当事人依法予以赔偿,不得不经过前置程序就作出与前一行政行为或下级行政行为相反的行为决定。管理部门必须依行政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故管理者不能越权跨部门行政,只有依法行政优化社会管理,政府才有公信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体系,以法治精神为导向,促使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从行政法入手对行政法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对于社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与法治建设不协调的问题,利用行政法来解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一方面确保了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出社会管理对于社会的引导促进作用,确保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蕊.论行政法社会功能的演进[J].法学论坛,2011(5).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6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患儿,均依照相关评定标准确诊。纳入标准:无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无严重感染类及其他免疫性疾病;无体液电解质紊乱;出生时无窒息或脑出血;分娩时未使用麻醉止痛药物;无其他不符合本次研究疾病。患儿家长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对以上条件任有一条不适合者均予以排除。将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中,患儿男21例,女17例;胎龄28~36周,平均(33.2±1.2)周。对照组中,患儿男20例,女18例;胎龄28~36周,平均(33.5±1.6)周。两组患儿性别及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严密监测早产儿生命体征,针对性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均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商品名倍优诺,意大利AlfaWassermannSpA公司,进品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09)治疗,首次给药剂量为20mg/kg,30min内静脉滴注,12h后以5mg/kg的剂量维持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7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治疗前护理,患儿确诊后,放置恒温箱,适当调节恒温箱温度;体位的选择对于保持患儿顺畅的呼吸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颈部与头部扭曲,保持二者在一条中线上,以确保呼吸道通气顺畅,呼吸道处于充盈状态,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故患儿喂奶时应注意观察食物的反流,防止食物阻塞呼吸道,引发呼吸道通气受阻而致呼吸暂停;责任护士应时刻观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呼吸、皮肤颜色、肌力情况,并针对异常情况及时正确地护理。2)用药治疗时护理,在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给药次数及时间应严格按照医嘱操作,给予患儿足部按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呼吸的兴奋性,操作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因为患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很容易造成医院感染,故对于与患儿接触的治疗器械及人自身都要做好无菌消毒处理;若需静脉注射镇静药物,推注药物时速度应缓慢,以免引发二次呼吸暂停;治疗中时刻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相关症状,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责任医生并及时处理。3)用药治疗后护理,患儿取头高足低位;给予腹部按摩,可促进奶液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食物反流的几率,有利于控制呼吸暂停的再次发生;注意日常生活环境、衣物的清洁,时刻观察患儿的温度及呼吸等表现,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试验组给予人性化管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环境温度,依照每个患儿的具体胎龄、病情及体重等情况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设置恒温箱的温度,体重1~1.5kg的患儿约33℃,体重小于1kg者约35℃。2)杜绝噪音,噪音在患儿大脑中波动可引发多种毒副作用,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大幅度变化,严重者可留下听力障碍等后遗症,故保持患儿日常环境的安静非常必要,责任护士应及时对嘈杂的环境作好处理。3)环境光线,持续较强的光线会对患儿的脑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导致视网膜脱落性失明、生物钟不稳定、延长疾病治疗的进程,故责任护士应及时关闭病房窗帘,或对保温箱适当地遮盖光线。4)其他,依照个体化评估结果,针对性观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格外留意易发生异常的方面,及时帮助患儿清除分泌物,出现突发情况时应及时准确地作出处理。

1.3效果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依照相关标准评定:显效为给药24h后,患儿呼吸暂停现象明显减少,48h内呼吸暂停现象完全消失,停药后不复发;有效为给药72h后患儿呼吸暂停现象基本消失,停药后不复发;无效为用药时长超过5d,病情仍未控制或恶化甚至死亡。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评定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项,前三项合计为总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可见,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配合个性化舒适护理的治疗效果更佳,且人性化管理能显著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3讨论

原发性呼吸暂停多发于早产儿,若治疗不及时则致死率非常高,临床非常重视其治疗,常使用甲基黄嘌呤药物刺激神经对二氧化碳的敏感度,以解除呼吸抑制,治疗呼吸暂停。本研究中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4.21%,除去护理因素,其他措施均一致,结果证实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其他药物(氨茶碱等)治疗的效果有了显著提升。因此,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非常显著,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病诱因较多,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自身发 育不全,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处于氧气浓度较低的环境,很容易出现呼吸停止;鼻腔及喉部呼吸道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较多且敏感,对周围环境中的化学或物理性刺激因子的应激反应较强烈,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造成呼吸通气受阻,导致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过低、食物反流、酸中毒等因素也会引起呼吸暂停。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结语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5

1、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制度缺陷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解决问题是企业制度,一个合理的制度是企业稳定的基本。但现今一些企业制度存在种种问题。这些企业管理缺陷可以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制度呆板,在中国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家族企业所含比重过大。如此造成企业管理模式不合理,企业产权不明等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造成企业管理能力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下降。

2、工商企业管理中管理水平低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是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取得机遇的关键。一句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在企业竞争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低效,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运行呆滞。如此可以说是企业管理与运营很难结为一体,使管理与运营成为两个不相关的独立体,造成一个企业如此态势,想要使企业获得生存空间其难度可想而知。

3、工商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缺陷

一个企业的运作是有人去执行,假使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种种缺陷,企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工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考核仅在期末,而不是将企业考核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如此很容易造成企业员工投机取巧,仅在期末考核时装模作样,日常工作中不务实浮夸。二是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有的主管存在运用绩效考核打压日常工作中与自己有隔阂的员工,如此把考核一种激励员工做的手段变成自己携私报复的工具。在企业设定绩效目标时,又缺乏管理者与员工相互的交流。交流的益处在于第一使管理者与员工就目标达成一到,因此在目标制定以后,管理人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员工实现目标。

4、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民主管理缺陷

一个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于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在一个企业一个经理,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思想,做到作风正派,善于团结职工、关心职工、依靠职工。企业革新需要以群体功能基础,集体拼搏动力,唯有依靠广大职工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重大问题的决策不致出现大的失误。有的经营者认为国家既然实行了经理负责制,就得个人做到一言九鼎,如此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把员工视为企业雇佣者,因而使企业领导与员工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企业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主义,使得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成为企业代表的空壳子。使得一部分企业职工代表会主要是民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职代会成了“举手会”,无法真正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三是一些工商企业管理缺乏向心力,员工对企业缺乏主人翁意识。如此职工就会主动去关心企业的兴衰成败,把企业所谓的“主人翁”地位就抛在脑后,更可怕会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以及出现人心思动、人心思走,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那些怀有抱负的“良禽”就会“择木而栖”,出现这种形式的结果必然使职工对企业产生离心现象,最后导致使企业衰败下来。

二、针对工商企业管理缺陷的新型管理方法

在面谈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如何运用新的管理方式去克服如此种种管理缺陷?主要从以下入手。

1、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制度管理方法

企业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其实企业长期发展的命脉。这就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克服企业管理制度呆板与企业组织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科学地规范与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步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实现家族企业向股份企业的转型。

2、提高工商企业管理水平措施

企业要想求得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最好的方法是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端正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对培训的认识确立其正确的培训的意识,从而调动领导者与员工的积极性。管理培训时首先对领导者进行培训,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培训态度认真了员工工作就好做了如此就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企业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向一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学习,进行探讨可以提高管理的经验等等,如此也可以提高工商企业管理水平。也可以在高校进行投机研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以上方法都可以促进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

3、工商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缺陷解决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公正完善考核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者与员工的交流;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并尊重企业员工。第一、将员工考核从期末考核变为全年分阶段考核,考核主管人员也作为考核对象,考核表公布后员工若有不满意,可以对公司上层进行申诉。在考核结束后,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管理者还需要同员工进行一次相互交流,通过谈心交流让员工理解到自己的优势一面同时也必须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此不仅可以使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有目的性,而且能做到有效的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者时刻保持与员工交流,为了避免单一联系的缺陷,管理者应记载员工各种联系方式,例如电话、邮箱等。在交流过程中应注重自己的态度,切不可盛气凌人,使员工在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管理者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如此员工将企业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必将更投入。

4、工商企业管理中企业民主管理缺陷探讨方法

要做到工商管理企业民主,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员工必须深入理解到企业成败与员工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企业做到,第一、企业领导者一要加强自身教育,二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与员工看为一体,同时时刻警醒自己,员工使企业的根本,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善于团结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使职工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第二、要做好工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彻底扔掉以前那些形式主义的作风,切实做到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保护员工的民主权利,推动职工代表达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尽力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决策、管理与监督干部的作用使得员工在发展生产,加强管理与合理分配发挥其应有的用途,同时也必须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第三、企业必须做到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时刻虚心听取员工对企业大事与领导者的批评与建议,做到择善而从,闻过而改,好习惯。在说的时候也做到多尽量为企业员工做实事,做到员工的信任与理解。使无数员工的价值融汇为巨大的企业活力源泉。

三、结语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择30例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患者,其中12例为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6.9±1.9)岁,孕期35~43周,平均孕期为(39.9±1.0)周,孕次1~4次,产次1~3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有产妇相关资料的分析以及病情观察等,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内容主要有:(1)产前检查。要对孕妇做好各项检查,了解孕妇的妊娠情况,对于双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以及有产后出血史的孕妇要加强监护,对于有慢性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妊娠合并症等的孕妇应建议尽早终止妊娠;(2)产时监测护理。在第一产程中,要观察产妇的宫缩、胎心情况,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在第二产程中要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在第三产程中要处理好胎盘娩出征象,并测量产出血量,检查胎盘和胎膜有无破损情况,同时还要在产妇的肛门内放置卡孕栓,继续给予缩宫素注射肌肉,增强子宫的收缩;(3)产后护理。首先要对产后24h内这个出血高危期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各项监护工作,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率、血压、引导流血还有子宫收缩等情况,检查软产道是否裂伤以及宫腔内是否有残留。其次要做好子宫护理工作,对产妇的宫高以及宫腔内积血进行检查,观察子宫收缩,必要的时候可给予按压或按摩。如果产妇膀胱排空有困难则可以放置导尿管排除尿液;(4)做好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工作,让产妇与母婴进行皮肤接触,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5)对产妇阴道的护理,要对产妇生产时残留的血迹进行擦拭干净,并做好阴部消毒工作,擦洗动作应缓慢而轻柔。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止血时间以及护理有效率。

1.4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经护理后1h产妇的子宫收缩性明显提高,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显效;2h内达到上述效果为有效;护理后子宫收缩性和出血量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的研究结果,我们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成功止血时间比较分析:

对照组成功止血时间为(56.1±4.2)min,观察组为(37.5±3.6)min,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缩短,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19.532,P<0.05)。

2.2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有4例患者为显效,5例患者为有效,6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有8例患者为显效,6例患者为有效,1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24.236,P<0.05)。

3结论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7

1.城镇化建设。

2013年底江苏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1%,远远高于其他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趋加速,地方政府大力启动城镇化规划、建设工作,公共设施建设、道路、环境污染等建设并与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并驾齐驱。如此多的生产、生活需要量,需要地方政府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市化建设跟上人员的需要。据估算城镇化建设未来将拉动40万亿元投资,可见,地方政府仅仅依靠国家的拨款根本无力支撑大额的经济建设开支,还需要依靠地方政府自筹负债,来弥补资金需要量的不足。

2.政府政绩工程。

另一方面,有些政府领导为了干部考核指标,不惜大力投入本不该建设的项目,只为自己的政绩美观,年度总结报告中有可写的内容。道路修了挖、挖了修,造成无端浪费。这样贴金的政绩工程,再多的金都不够。为了弥补资金的缺口,地方政府不得不大力发行债券,以解燃眉之急,然而留下的是无端的后患与矛盾的越演越烈。

二、江苏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必要性

1.土地财政时代已过。

政府资金在过去的十几年主要依靠出让土地,稀缺的土地资源导致开发商开出高价获得土地。表面上是开发商付出的高价,实际上都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导致房价不断增高,不利于国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限制政策,推进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因此,地方政府的这个融资渠道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融资金额逐年下降。为了跟上经济建设资金的需要量,地方政府只有另外寻找合理有效的融资手段,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是切实可行的。

2.市政建设的需要。

江苏省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人口比较密集,所需建设的公共项目较多,主要包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与装饰、安装、市政、仿古建筑及园林绿化、房屋修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据统计,仅仅一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2014年江苏将预计投资690亿元。随着江苏各地区的市政工程的大力实施,税收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政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其他方式筹集大量资金。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用负债的形式筹资所需资金能满足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

3.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都处于高水平位置。负债规模大并且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债务类型,债务到期都是需要偿还的,这就是所谓的债务风险。目前政府面对既要建设又要偿债的双重压力,发行债券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可选途径之一。

三、江苏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具备的能力

1.具有严格的运行机制。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需要提前设计好一套整体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政府债券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运行机制应该着重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之前,应就预计发行数额、发行主体、发行方式、发行期限、利率进行充分研究、论证。不能没有规划无限制地发行,认为筹资数额越大越好,这样只会加大政府债券风险,阻碍政府债券的健康发展。发行主体可以本着先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市开始发行,比如先选择南京、苏州、常州作为试点发行市,成功发行后再推广到其他省市。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一样,偿债能力也会因此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全省没有主次的同时发行,容易造成有些落后的市区无力偿债,影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阻碍政府债券的发展。

2.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需要明确债券的资金用途,资金是用于公共物品的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在使用筹集的资金时,应该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支出使用资金,建立资金的运用与管理制度,将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按步骤按计划地应用到相应项目中。

3.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

地方政府在发行债券时,需要严格控制发行数量。并不是筹资数额越大越好,筹资数量过大会加重财政风险,政府在发行债券是应该充分考虑偿债能力。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筹集资金。偿债能力决定负债能力,过低的偿债能力必然导致债务逾期率高,借新债还旧债现象十分普遍。而债务逾期率过高,也会导致政府无法按期履行还债责任,影响政府声誉,使地方财政财务状况更趋恶化。结合债务偿还期限,财务分析上一般采用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来分析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负债率=债务余额/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债务率=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按照省政府5号令要求,各地应将负债率控制在10%以内,债务率控制在100%以内,偿债率控制在15%以内。

4.设立专门的债券管理机构。

目前地方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券管理机构对债券进行管理。随着举债数额的逐渐增大,地方政府应该考虑增设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发行债券涉及的全过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总结经验,为政府债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5.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具备的能力不仅仅包含政府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广大居民的应债能力。不同地区的居民的理财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有些居民愿意把多余的资金存在银行,认为这样最安全、保险,而且随时都可以使用。有些居民喜好把钱投入股票证券市场,认为收益胜于一切。还有些居民喜欢买国债,国债风险低,收益比银行高。那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否会被居民接受,取决于地方政府的信用度,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大力开展信用建设,只有信用体系跟上去,居民才会放心购买地方债券,社会应债能力必然提高。

四、江苏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构建信用管理机制

1.严格管理信用评级。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有必要进行信用评级,是对于购买者是否购买提供信息参考。该评级是针对于发行方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等级。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购买前了解债券的信用等级,可以帮助投资者对于债券的可靠度进行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信用评级可以减少筹资成本,因为等级高的债券容易得到居民的青睐,能够以低的发行利率发售。居民总是在收益与风险间进行抉择。信用评级高意味着居民所要承担的风险低,因此居民愿意以较低的收益购进债券。为了增强公信力,地方政府需要严格管理信用评级机构,规范评级机构的评级方式、运行机制,设置全面的评级指标体系,确保评级的准确性。

2.构建信用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披露。

刑法理论论文范文8

人性化管理理念是经历了长时间社会发展和企业变迁所产生的。企业管理产生于早期工业革命中,在上个世纪早期泰勒模式的企业管理当中,对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有所涉及,其特点是将人转变成机器。到了上个世纪后期,产生了“日本式团队”的管理模式,让员工能够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从而在内心深处忠心于企业。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将员工作为管理的核心。此后,在借鉴和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美国式团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模式指的是积极研究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从而在管理当中能够与人性更为贴近,将员工的潜能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从而不断提升其工作和生产效率。企业在进行控制、领导、组织、计划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管理应当遵照人性化原则,在柔性管理当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管理对于社会秩序、个人自由之间的和谐共存十分注重,体现了温馨的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对员工的人格给予足够的尊重。在人性化管理中,融合了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在企业管理中,给予员工充分的重视,在一些决策和管理当中,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展示自我、表现才华的机会。尤其是在大型火力发电厂管理当中,人性化管理的融入,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使得发电厂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了对员工的激励、爱护、信任和尊重,对于发电厂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型火力发电厂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1.应对不断复杂的外部环境。

在当前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当中,外部环境能够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发电厂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求。对此,应当积极适应全新的外部环境,积极软化管理模式。而人性化管理的融入,在这方面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人性化管理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火力发电厂吸引和保留更多人才。拥有充足的人才做基础,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发电厂综合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火力发电厂的资产形态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规模、技术、资本等因素之外,对信息和知识的积累和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对于能量的释放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重视。通过这种方式,火力发电厂能够有效的实现更高发展。对于这些虚拟的资产形态,必然需要采用更加软化的人性化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员工创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采取人性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3.工作创新的有效激发。

在过去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管理当中,由于制度化管理十分严格和苛刻,员工往往只会被动的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生产和工作,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制。虽然规章制度的严格性能够确保发电厂的平稳发展,但同时也会极大的限制员工的工作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人性化管理的施行,能够给予员工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思维的活跃性,对于工作的创新与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4.决策速度和质量的提高。

在当前的社会当中,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很多机遇都是转瞬即逝。对此,大型火力发电厂要想能够更好的应对社会与市场中的发展变化,就应当不断提高制定决策的速度和质量。在火力发电厂这种类型的企业当中,管理者难以独立的制定决策,因此需要积极发挥民主化的作用,让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决策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发电厂应当积极实施人性化管理,让员工体会到主人翁的使命感,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决策制定当中,为发电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三、大型火力发电厂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融入

1.树立相应的价值和管理理念。

不同的管理模式会对员工的心理、行为等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大型火力发电厂当中积极融入人性化管理,对于发电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能够发现,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对于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大型火力发电厂管理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和开展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其基础和保障,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对基础性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优化。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人性的需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以及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人性化管理实施的基础条件,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员工的利益和冲突进行协调。

3.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

在需求层次理论当中,阐述了人们需要满足生理、安全、被尊重、人际交往、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能更加全心全意的工作。在当前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管理当中,虽然能够满足员工比较基本的需求,但是对于被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却难以有效满足。而在人性化管理中,尊重员工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对于员工的私人身份十分尊重,在管理中将其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来看待。员工在受到尊重的基础上,才愿意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和生产当中。因此,在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当中,火力发电厂应当注重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发展,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需求,从而让员工能够处在一个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当中,不断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