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论文范例

物理课程论文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1

1中学物理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必然发生转变,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改理念下,物理教师的教师职业素养包含物理学素养、基本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物理教学科研能力、物理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物理创新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交往形式、关注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基本功等.

(1)扎实的物理学理论素养

扎实的物理学理论素养就是熟练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这是中学物理教师职业素养内涵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物理学及实验、理论物理学及近代物理实验,以及应用物理学(比如,固体物理学、微电子技术原理等)、物理学进展、现代宇宙学、物理学与现代高新技术、物理学与人文科学(哲学、历史、宗教等)等相关基本知识.

(2)必备的教育类综合性知识

其一,中学物理课程论知识:包括物理课程论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物理学研究方法及其与物理教育的关系.其二,物理教学论知识:包括中学物理教育原理、教育目标和任务,物理学习心理学基础,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学物理实验、概念、规律、问题以及复习教学的原则、模式和方法.其三,教育学、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学以及现代学习理论等.

(3)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理教学基本功的内涵也将与时俱进.其一,中学物理新型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包括语音、体态、板书、板画、互动、演示、电子媒体运用等,这是中学物理教师职业素养内涵中最基本的素养;其二,中学物理实验技能,包括课堂演示实验技能、DIS(DigitalInformationSystem)实验技能、课外创新实验开发以及科技活动的组织能力,这是中学物理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职业素养内涵的本质要素;其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对中学物理教学素材的多媒体开发能力,互联网应用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物理教学的水平,这是新时期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要素之一.

(4)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总结和归纳;物理新课程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学物理课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物理课堂的概念、规律、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中学物理DIS实验开发;掌握基本的教育测量和统计方法;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方法等.

2物理学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知道,师范教育不是“通才”教育,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也不是一般狭义的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是学科化加专业化而且具有教师教育规律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是名副其实的“专才”教育.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专才”不“专”,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就物理学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1)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教师教育专业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教育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教师要求的提高,作为教师教育主阵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提高其招生门槛,必须设置名副其实的面试环节,设置基本的面试内容,比如,语言朗读与问题表达、三笔字、个人形象以及品性气质修养等.可惜的是,这种教师教育特有的专业特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师范生的招生仍然没有面试环节或者有该环节但只是走过场,这不仅是物理教育师范生源质量差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师范教育的一个先天不足.

(2)物理学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本来这不是问题,然而现在却变得比较突出了.目前我国师范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不达标,就物理学师范生来说,主要表现在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基本功不扎实,与物理学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应用,以及物理学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基本知识等缺乏应有的素养.这个问题即便是在部属师范大学也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免费师范生的生源问题,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问题,师范院校本身师资的投入问题等.

(3)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

教育学和心理学属于公共课程,其授课教师或缺乏或也很难兼备与各学科相关、贴切的案例;另一方面,由于本身的年龄、阅历和未进入学科实践环节而缺乏职业体验,多数师范生认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对理论的理解不深刻,不能把握与中学(物理)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知识,与此同时,他们对中学生心理、思维发展规律、状况缺乏认识,不能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感悟、理解物理教学的规律,不能学以致用.

(4)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薄弱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然而,由于专业课程的类型、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以及课业负担等因素,师范生对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比较薄弱,运用多媒体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比如,物理师范生采用flash,VB编程制作物理动态课件的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只限于掌握PowerPoint等课件制作软件,缺乏自我特色与风格.

(5)实验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不能按照实验课的目标要求进行学习已经是我国大学实验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大部分物理师范生不能正确使用中学物理实验的各类量具、仪器仪表,不会排除基本的实验故障,不能熟练地完成各项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没有对实验进行改进的能力,比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等,没有掌握DIS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他们本来就缺乏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缺乏演示创新的技巧,缺乏对实验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进的动力,也就没有在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加入演示实验的意识,不能体会物理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演示实验密切相关;也没有尝试自制教具改善实验演示效果的强烈愿望.

(6)板书、板画技能以及三笔字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现今更多是用计算机取代手写,书写能力有所退化,但是,即便是电子教案,其板书、板画的布局也需要教师潜心设计、精心安排,板书的结构、呈现方式仍然需要基本的教学原理作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教案里的板书、板画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步调一致,做到师生真正的互动.因此,板书、板画的设计技能仍然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目前,大部分师范生不仅缺乏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的基本功底,甚至缺乏书写汉字基础结构的技能;其次是不能把握板书、板画技能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大部分师范生更缺乏简笔画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不能运用基本板画技巧表述最简单的物理简图.

(7)物理教学语言技能薄弱

物理知识本身既具体(物理情境)又抽象(物理本质),初学者感到深奥难懂.若教学语言的措辞不准确,则不能使学生构成物理表象;若教学语言不具有节奏感,则不能为学生提供应有的思考缓冲空间;若语调不亲切,则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若语音变化不自然,则不能关注学生的反应,给予恰当回应,不能顺其自然地与学生产生互动.目前部分物理师范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教学语言的基本技能或者不能明确规范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具体体现在:不能有效把握教学语言技能构成要素,该要素包含语音准确、音量适宜、语调变化、节奏感强、语速适度、停顿有度等;不能较好地使用教学语言直观形象地阐述物理事实,解释物理现象;语言条理性、逻辑性不强;建立物理概念的讲述不会运用归纳、概括和抽象的逻辑语言;建立物理规律的实验总结跳跃而反复,抓不住重点.其原因显然是缺乏物理学基本素养的同时又缺乏物理教学论素养,对教材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知识的相关拓展不丰富.

(8)缺乏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部分80后或90后的师范生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和奉献的精神,缺乏教师职业危机意识及教学的积极性.部分师范生没有明了教师职业的特质,没有提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并落实于实践中,从而未建立教师职业的稳定情绪和意志,认为教学并不是其工作、生活的全部,基本没有树立热爱教育、热爱物理教学、热爱学生的教师观念.例如,调查发现,在师范生面前摆多本参考书,多数人出于省事只选择看一本;教育实习阶段,如果不是带教老师特别要求,师范生不会主动进实验室准备实验.

(9)实习环节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师范生实践环节的根本目标是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实践环节也是师范生首次熟悉和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教育实习的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调查研究,使师范生接触中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初步了解中学教学工作的特点,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缩短毕业后到校任教的适应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师范生教学能力问题、实习生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顾虑),实习期间,师范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机会比较少,基本上没有达成实习环节的预期效果.

3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建设的目标

因此,面对目前师范生培养的实际,《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扎实完善物理学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在保证物理学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加强物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物理教学基本功的内涵.

(1)有效打牢物理学师范教育基本理论基础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如果按照现代教育规律和教学理论,“格物”乃是科学探究或研究方法,“致理”乃是在格物推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获得理论成果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所以,有效提高物理教师职业素养的根本在于: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素养、深厚的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其次,经过物理实验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实习环节,达成教师专业素养的教学目标.所以,改革的第一步是将传统《中学物理教学论》的教学论、微格教学①*和中学实验DIS(课内实验)拓展为3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完整新模块:《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技能》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使物理学基础课、理论课和物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以及基础教育物理新课程改革实践要求4方面构成融会贯通的有机体系,以精思为途径,达致理为目标,有效充实物理学师范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第一步的关键是落实《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首先是增加5个课程标准研习,研究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建议;对比分析两个以上版本教材的结构、体例、栏目特点、实验特点、知识点分布等.其次是增加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学习,引导学生紧密追踪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和改革进程;要求师范生进行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以达到适应新时期对中学物理教师职业素养基本要求的目的.

(2)狠抓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理师范生职业技能最明显的不足是其实验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的缺失,其中包括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课堂演示能力的缺失,所以,改革的第二步,即在第二、三个模块的改革中,切实狠抓物理课堂教学能力和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期望以实践和探究为根本形式,达成格物致理的教学目标.在《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技能》教学改革中,通过5步举措,即认清基础教育改革形势,明确物理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建立物理微格实训室,准老师和走出去,通过微格教学训练的反馈、评价、思考、研讨和模拟研究,研习物理师范生在新课程实践中物理教师的角色意识,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掌握物理教学各种技能的效果.与此同时,增加见习机会:直接到中学进行听课、评课、与一线教师互动,最终,强化教育实习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强化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让师范生明确物理新课程3个传统界限的淡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界限的淡化;学生分组实验与科学探究实验界限的淡化;课内小实验与课外探究活动界限的淡化.要求回归传统动手操作实验和坛坛罐罐做实验的低成本、重技能、勤思考、不怕苦的良好品质.同时,强化探究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其一,掌握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二,掌握DIS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能够运用DIS优化物理教学设计;其三,在课堂演示能力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物理新课程,达成3个统一,即师生共同演示,演示与探究,传统器材与现代(DIS).

(3)软件、硬件并举,教学相长,达成格物致理的综合目标

为了实现探究践格物精思达致理的综合教学目标,需要按照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的硬件方面要求,努力开展教与学两方面的研究.积极通过教学大赛和研讨会等多种途径,收集物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影像资料,建立中学物理传统实验的动手操作实训室,建立比较先进的中学物理DIS实验室;对中学物理DIS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研究,而不是仅仅机械地重复训练;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研究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特点、类型和技能要求.所以,改革的第三步,软件、硬件并举,教学相长,使师范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熟练掌握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达成格物致理的综合目标.

(4)集理论性、实践性与研究性三位一体,构建本硕公共平台

逐步将《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公共平台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实现物理师范本科→物理课程论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物理教育硕士→3+3教育学硕士→在职物理教育硕士教育的阶梯式本硕联系的公共平台教学模式.使师范生具有扎实的物理教育理论素养的同时,从研究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和课程结构入手,以分析新课程的教材为载体,从本科生三年级开始,以本科导师制为切入点,集理论性、实践性与研究性三位一体,开展一定课题物理教学研究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重点培养初步的中学物理教育研究能力,为其今后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等学校的骨干物理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内容

根据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量的需求在减少、质的要求在提高的现状,面对大学扩招带来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面对课时有限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矛盾,面对师范生实际特质与课程目标要求的矛盾,需要对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结构、教学模式、内容、评价方法等进行系统地改革.

(1)彻底改革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在深化教学内容方面,将原《中学物理教学论》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两大模块.在课程结构上将两大模块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独立课程:《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即独立设课,独立学分、学时,独立评价.

1)课程论与教学论并重

理论课模块由中学物理新课程论和中学物理教学论组成,紧密结合基础教育特点和要求,其主线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内容上进行纵、横拓展,将物理学理论、教育学、教师教学技能、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特点、多媒体信息教育技术、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物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及师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在中学物理教师教育层面,紧密联系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环境(即STSE),使师范生具有较好的物理学知识结构,同时注意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真正为物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夯实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基础.

2)充实实践实训的教学内容

实践实训课程分3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第一部分是《物理教学技能训练》,采用微格教学形式,具体方式有两种: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授课教师随堂示范后,模拟微格课堂做分散训练.具体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采用专题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二部分是《中学物理DIS实验训练》,根据教育部课改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精选中学物理DIS实验具体项目.第三部分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研究》,根据教育部课改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适应物理师范专业和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中学物理演示实践技能实验”.

(2)改革教学模式

该课程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改革方面,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师纸上谈兵(物理学+教育学)的机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取讲授、讨论、见习、微格教学、实验研究和专家报告等多种教学形式;案例分析采取讨论课和邀请校级外聘教授和有经验的中学物理教师的专题报告形式教学.组织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中学物理调研活动,与中学物理教师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良好教学研究氛围,促进课程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构建《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教学模式.

(3)强化考试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该课程全部采取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并且逐步建立《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采用考试和案例分析两种评价方式.理论课实行闭卷笔试方式,以加强学生中学物理教学理论素养培养.案例分析采用比较灵活的形式,可以是一份详细教案,可以是典型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典型知识点的说课稿.《物理教学技能训练》,2学分.单独考试,也是两种方式.课堂教学技能的操作评价采用微格教学形式:设计微格教案,在学校的微格教室录像,上传并且保存在学校的微格教学中心,用专门的《微格教学考试评价单》进行实时计分,综合评分.其基本理论(规范要求)的评价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中学物理实验研究》,2学分.分为《中学物理DIS训练》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研究》两大模块,其考试方式:实验操作占70%,平时成绩占30%,按照百分制单独记分。

作者:冯杰 倪敏 郭长江 方伟 涂泓 吴俊 朱瑞兴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认清探究性学习的真正内涵

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一些小实验或者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这就导致了一些形式主义,探究式学习环节实效性差,甚至造成了和课堂教学环节脱节的现象,主要根源还是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不够。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发现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发现、体验、归纳、总结、描述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获得新知识,以及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二、整合教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也是学生的天性。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唤醒学生的这种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现今的教材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有很大的余地,这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就要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创新教材,编排教材,突破教材,可以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源,从而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过在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做到两点。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的,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这样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探究学习顺利展开。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下一步无法预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以及调控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就是因为探究性学习难以控制,不好操作,就采用一些教师容易掌控的探究学习方法,导致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学生的能力得不得提高,探究学习没有实效。实际上,探究性学习需要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中观察、思考、比较、判断、归纳、反思,不但真正获取了物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氛围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感到好奇,总是能提出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驱动了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教师要以问题为契机,精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点燃智慧的火花,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把物理教材中的固定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形象、具体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但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营造一种研究物理现象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意识。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一个和物理现象有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探究空间,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四、注重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过程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不可能是教师独家教学或者学生一个人的探究活动,而是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互动,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因此,在物理探究性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互动,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学习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分别来完成计时、测距、运动等相关工作,在分工合作中进行试验分析、总结,以达到应有的合作效果。另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转变角色地位,深入到学生中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另外,教师在合作交流学习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还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物理术语来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合作中的成就感。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帮助作用,因此,广大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作者:田志强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第三篇:物理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物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相较于其他理科科目,物理课程中用公式将一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描述出来,其学习难度较大,经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习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实施创新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参与到实验课堂中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课堂学习对于自己的独特意义。

(二)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结构,是其他自然学学科进行研究的基础。当前物理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科学素养。在物理实验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验证问题,得出结论,为学生展示自我、动手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之,物理课堂实效性的提高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能。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为一门注重理论课程与实验课堂相互结合的学科,物理课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重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在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与教学内容,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实验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动精神,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目前的物理课程教学与其目标实现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材,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融入情感元素

情感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实践证明,融入情感元素之后的课程教学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并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情感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应当积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元素,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情感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特点,恰当地给予批评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学方法已经被证明是科学、合理的,为了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但需根据教学内容有所筛选,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在实践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法、“导学互动”模式等,而在实验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模式等。以“能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实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PBL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按照书本知识自己进行实验,小组内互相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引导。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相互合作完成实验,其团队协作意识一定会得到增强,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重视问题设计

师生互动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转变课堂角色,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问题的空间,体现出物理课堂的实践性原则。教师应重视问题设计环节,有阶段性地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太难,难以进行探索,也不会让问题过于简单,失去探索的意义。

三、结束语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2

从当前的教学来看,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目标的设计、内容的设计和过程的设计。目标设计要具有灵活性、递进性,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过程设计来看,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结构意识的培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结构意识主要看的是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首先,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学科,其中每一册是整体结构中的组成部分,每一册中的每一章节是整册教材中的组成部分,这就构成了物理学科的整体结构。学生学习的每一节物理知识都是整体内容中的一部分,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知识。在物理学习中,有的学生某一册或者某一章节学习得非常好,但整体知识学得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把握好物理知识的结构,缺乏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因此,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结构意识,使学生将学习的每一节内容都融入到物理整体结构中去思考、去感悟。其次,从物理教学的过程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结构意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结构思维来设计教学内容,使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例如,在教学“运动”时,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来展现物理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印象不够深刻。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采用结构意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将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结构示意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结构关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图,并能够通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避免因为各个大的知识之间的孤立,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不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3

问卷中涉及学员教学参与程度、学习动力、网络资源利用三四个项目共8个问题,其中教学参与度3道题,学习动力1道题,资源利用4道题。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8月至9月之间,历时约一个月,这期间由于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未列入调查范围,从大学二、三、四年级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二学员40名,大三学员40名,大四学员40名。由于院校的特殊性,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包括本院各个专业。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由相关学员分别带到自习教室或者宿舍发放,并当场回收,确保问卷有效率,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结果分析

1.信息化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时空受限。

作为部队院校,由于管理上的特殊性,学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受到限制,网络资源利用有严格的管理审查程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利用信息化资源的空闲时间。信息化资源利用调查显示:63.3%的学员接触民网时间每周在1小时以下,72.5%的学员接触时间在3小时以下。如何利用一些规定范围内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其利用率一直是军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热点。

2.激励措施不充分,学员教学参与程度不高。

现行的教学考核机制重“教”而轻“学”,这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机制能将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能力培养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学生考核来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经调查显示85%的学员课上较少或者仅是偶尔,甚至根本不参与课上互动。原因多在于不好意思(28.5%)或者跟不上教员进度(35.7%),还有些学员不善于表述(18.4%)或者怕说错了(8.3%),另外,还有7.5%的学员出于从众心理———别人不参与,2.5%认为教员不会注意到自己,所以懒得回答了,其他原因占5.8%。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学员有13以上是为了争取好成绩。如何广泛调动学员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3.展示平台较少,学习兴趣不浓。

据调查显示,39.2%的学员学习动力来源于为今后发展做准备,还有28.3%的学员出于争当优秀学员或者不给连队“拉后腿”,仅有23.3%的学员是感兴趣才学习。如何激发学员兴趣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三、《大学物理》实验班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注重把握“一个方向”。

这也就是瞄准教学内容为军事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增强学科军事应用背景,例如在导体教学中我们引入了电磁脉冲武器的内容,从军事问题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电磁感应学习时又介绍了系列电磁炮的工作原理,为学员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而光电效应部分也涉及了微光夜视仪的知识,等等。

2.教学方法,遵循“两条原则”。

其一,以“学员位主体”,通过学员主动参与,设置本讲小教员、实验小助手等,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其二,以“教员为主导”,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讲座课,讨论课等,提高学员的科学素养。

3.教学手段,突出“三点运用”。

首先,突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拓展教学时空:在实验班教学中,为了克服学员时间不自由、上网不方便的问题,利用大学物理辅导时间,安排适当教室,使学员完成课前预习,课后查找资料的部分任务,减轻课下负担。其次突出课上互动平台的运用,体现课堂参与:在内容适当的位置设置“本讲小教员”,根据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选取学员完成部分内容的讲解,而对于一些习题课,可放宽学员讲解时间,比例可增加到授课时间的50%,这有助于学员课后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表达能力的锻炼。最后,突出课外教学环节的运用,强化知识探索———小论文、小制作,甚至是制作一道题目的动画(可用PPT、MATLAB等各类软件)作业的布置,都使得学员课后要不断地尝试、探索,这种探索的过程就是学员创新、实践等各种能力提高的过程。

4.考核方式,体现“四化特色”。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考核模式,不仅对学生,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本文根据我院现状,结合现有资源,建立了一套模块化的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人员多元化、考核制度健全化的综合考核体系。

5.教学效果分析。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4

对物理教育“特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并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生源情况、教学素质等方面调查后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实验技能类课程课时偏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某些教学类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语言基础的不同导致语言类课程需要调整;教学实践的质和量都无法保证,且形式单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教材等存在问题。

二、综合上述问题,对物理教育“特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动

1.专业课类

(1)对《高等数学》、《解析几何》课的改造:数学是物理的基础,但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需求更高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应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简化和改进。内容应侧重于在力、热、电、光学中用到的矢量运算、微分、积分及概率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即可,可将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程:《大学数学》,且课时数不宜增多。具体安排如下:《大学数学》;目的: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专业识打好数学基础,能运用基本的高数和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物理问题;内容:以矢量运算、微积分、概率统计的概念及运算为主,多结合物理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时间:第一学期;课时:72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重点考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运用)

(2)对《专业维语》的改造:在“特培生”培养过程中,要求语言教学不断线,因此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基础维语(汉语强化)》的学习后,第三、四学期应继续学习维语或汉语,并直接学习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维、汉语表达,即训练双语教学。为使学生打好基础,能全面学习中学物理知识的双语表达,应增加课时。随着生源的变化,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自己选择学习专业维语或是汉语,以弥补自身在双语教学语言方面的不足。具体安排如下:《专业维语(专业汉语)》;目的:为实现双语教学,加强学生用维语及汉语表达物理专业术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内容: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细致讲解物理术语的维(汉)表达,侧重听说能力的训练;时间:第三、四学期;课时:每学期各64课时;考试形式:笔试口试相结合(笔试:闭卷,以物理专业术语的维汉翻译为主;口试:听力和口语测试相结合)。

2.专业技能课类

(1)对《课程与教学论概要》的改造:由于本课过于理论抽象,学生不宜实践,建议删除。

(2)对《教材分析与教学法》的改造:本课较理论,但涉及到对中学物理教材的详尽分析解读,是学生全面深入学习中学物理知识并深挖教材的重要过程,因此非常有必要继续学习并加大课时,可设置为两门课。具体安排如下:《初中物理教材讲练》;目的:使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查漏补缺,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及编排熟悉到了如指掌;内容:以初中物理教材为载体,详尽讲解教材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各个知识点、实验、习题等,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时间:第三、四学期;课时:每学期64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学物理教学法》;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规律、方法,明确中学物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新课标及教学设计的要领;内容:以典型案例解析新课标及介绍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时间:第四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和分析能力)

(3)对《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的改造:本课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模拟真实的中学物理教学情景,应以学生训练为主要形式,是较好的教学实战演练。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目的;内容:如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备课,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及相关技能,学生重点模拟训练课堂教学环节;时间:第四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能力)。

(4)对《中小学物理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改造: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教师讲解分析实验为主,学生动手练习操作的机会较少,关于实验的拓展也少,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能力的目的;且实验教学应安排在实习前进行。另外,中学物理仿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作为现代物理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开设这两门课能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但课时量不宜过多。具体安排如下:《中学物理实验讲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设计、重难点、操作等,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内容:对照各实验,学习实验的设计、内容、操作、教学等过程,学生重点模拟训练实验教学环节;时间:第四学期;课时:32课时;考试形式: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能力)。《中学物理仿真及数字化实验》;目的:使学生能够利用电脑软件模拟复杂的物理实验过程,并能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内容:仿真软件制作物理课件的方法,数字化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用两种办法模拟典型的中学物理实验;时间:第六学期;课时:64课时;考试形式:考查(重点运用两种方法模拟中学物理实验)

三、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课程设置的想法,建议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针对每一门课做好具体的课程设计,从教学大纲开始,逐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计划、设计考核内容和形式等,以此充分体现每门课各自的特点且避免了不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做好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工作。

目前,多数传统课程给学生及教师配备了教材,而一些新开的实践类课没有教材或仅为教师配了教材,即使有,教材的内容及编排也不完全适合学生和教学实际。选择教材应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出发,为师生配备最适用的教材。没有教材的要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

(3)提高物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5

1.设置一个虚拟公司(名称:天美集团公司),作为课程的载体,贯穿教学始终。该公司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业务活动,都与真正的公司差别不大,能够为商务人员工作展示提供活动空间。

2.根据该公司的业务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商务礼仪知识融入到这些任务之中,显得真实具体,有身临其境之感。

3.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设计

只有课程目标明确,教与学才会有针对性。该课程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气质、风度和修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达到商务双赢目的。根据课程总体目标,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分别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个人形象礼仪、语言交际礼仪、日常见面礼仪、商务活动礼仪、公务活动礼仪、服务礼仪、涉外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做到仪容整洁、仪态优雅、服饰得体、谈吐礼貌;

(2)能够在商务活动中正确进行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等;

(3)能够做好商务宴请、商务接待工作;

(4)能够正确熟练地接打电话、运用相关礼仪进行拜访和推销;

(5)能够熟练地举办各种仪式活动;

(6)能够在涉外交往中做到有礼有节。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习礼、讲礼的工作习惯,友好、真诚的工作态度以及忍让、协作的职业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组织安排设计

商务礼仪的教学内容不能按传统的一章一节来设计,而应将章节顺序打乱,按照内容之间的联系,结合商务活动的特点,紧紧围绕商务人士在商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来组织教学内容,该删除的要删除,该精简的应精简,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因此,可以将商务礼仪课程提炼出六大模块(母任务),每个模块下面根据需要再设计若干子任务。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顶岗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视频、图片等手段。特别是任务驱动法,在每次课的教学中都可以使用,具体按照布置任务———分析任务———知识资讯———小组操作———归纳总结———课堂一练———实践训练的步骤进行,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进行操作演练,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五、考核方案设计

由于商务礼仪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的实际应用,所以本课程的考核重在过程和能力,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方面。

(一)平时考核

每学习完一个大的模块,由任课教师出题进行考试,然后将六大模块的成绩加起来,就是该学生平时总成绩。

(二)期末考核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6

1.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从物流人才需求定位方面,可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对物流理解不准确,想要达到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育中,较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老师进行填鸭式灌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企业渴求高级物流人才,而供给市场即学校,大多数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因此产生了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1.2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在高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老师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这种被动学习,使学生很容易单从技术层面理解和学习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把它当作技术课程来学,而忽视了自身物流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文/何雁

1.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来自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是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是财经专业,基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简单的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就是“物流+电子商务”,他们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现代物流运作理解不透,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中,或偏重于物流管理,或偏重于电子商务,没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连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性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电子商务物流团队,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参观访问、三种方式对连云港市的几十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依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设计符合地方性应用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2.1.1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最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中所指明的设计顺序:首先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课程体系的编制需求且说明培养目标和时间安排。然后对课程体系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最后通过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

2.1.2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岗位素质知识体系

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以上(含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的人才。现代市场环境下,中小型物流企业虽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方面高、精、尖专门人才,但他们更加欢迎既懂得经营管理、商务操作,又懂得运用网络为现代物流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是个交叉性课程,涉及面广,加之教材内容复杂,章节间系统、关联性较不明显,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而高职学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培养的目标是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现代物流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应教什么和学生应学什么。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岗位素质需求确定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商品出货和包装的要求;掌握快递收件、运输、派件的相关知识;掌握逆向物流知识;掌握商品采购、入库、保管、盘点、库存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对外销售物流和货运物流的知识;理解供应链构建原则、影响因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服务管理,掌握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熟悉现代物流技术;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快递公司的业务;能够完成退换货操作;能够完成仓储相关作业的操作;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3)素质目标: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2.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综上所述,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是依据完成电子商务物流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一般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理实一体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3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的建设

根据素质培养目标要求,为确保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必须要建设好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形成“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岗位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环境,它包括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与实践基地建设两方面内容。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是基于岗位需求“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将“第二课堂”、“社团课程”(各种集体活动与竞赛、艺术体操、宿舍文化活动)等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7

CDIO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突出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划分为商务英语入门、商务英语进阶、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实务四门课程。商务英语入门重在培养基本商务口语表达能力,理解、掌握基本的商务英语表达方式,并可以灵活运用,自如应对各种简单的商务对话和办公室日常商务英语交流;打好商务英语听力基础,能听懂基本的商务对话;掌握基本的翻译信息和理论基础,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能够处理简单的商务文本翻译。商务英语进阶在于加强商务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进行专业性更强的商务英语场景对话,如市场营销英语、商务谈判英语等;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严格、全面的商务英语听力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听力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听力技巧,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熟知商务英语翻译基础知识,加深商务英语文化底蕴,能够处理商务环境下,日常事务中的一般难度翻译任务。商务英语沟通侧重将英语能力运用于实际商务沟通中,注重商务英语思维的训练,商务文化的渗透,培养在实际商务环境下的运用英语协调解决具体个例的能力,比如客户沟通、客户关系维护、询盘、议价、投诉等方面。掌握流畅、得体的商务信函表达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明确、清晰的文件。商务英语实务在教学中引进大量的仿真商务实训,授课过程中采用经典案例教学﹑情景对话演示、角色扮演、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公司经营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课程实战性。鼓励学生参加BEC中高级考试、托业和博思考试,考取商务英语相关资格证书。商务英语教学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均包括公司全真模拟、国际商贸模拟、公司办公系统模拟、谈判会展模拟多个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CDIO项目教学的优势。

二、分层次实践能力要求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引入CDIO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工程型的、团队精神极强的综合型商务类英语人才。因为学生水平各不相同,为了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所以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上也要体现出层次化。一般要求:熟悉日常商务相关的英文表达,能听懂商务领域的简单会话,能读懂介绍商务方向的简单英文文章,能够用英文进行办公室日常商务交流,能完成简单的商务英语沟通任务,基本具备协调解决问题的英语口头能力,掌握基本的商务信函格式和表达方式。较高要求:能借助词典读懂有一定专业性的商务英文文章。能进行商务英语各细分专业领域的对话,如市场营销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商务谈判英语等;能听懂BBC、VOA、CNN中短篇财经新闻听力视频材料;进行一般难度短篇商务文本翻译。能完成较复杂的商务英语沟通任务,具备较强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英语口头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商务信函写作。更高要求:能够用英文流利进行商务沟通。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经贸类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经贸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听懂英语财经评论和财经纪录片,可以进行一般难度中长篇商务文本翻译。能熟练完成全英文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公司经营,模拟商务管理等实战课堂任务,用英语组织配合协调小组成员,可以灵活运用英语,独立分析评析全英文案例,具备较强独立思考,运用英语解决商务实务的能力,并考取商务英语相关证书。上面谈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可以划分成一般、较高更高级别。学院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实际水平划分为A、B、C三个班级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方式,可以让教学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三、评估为主的项目教学模式

CDIO在“做中学”的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各个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英语语言处理商务项目,还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没有使用空间的语言,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不能长久。学生在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寻求语言和项目的契合点,想方设法使用现有的语言知识,或是求助老师同学,或是借助现代科技网络的力量,主动地学习商务的鲜活语言。教师要明确在CDIO课堂中自己角色的变化。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内容循循善诱的传授者,而CDIO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环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传统课堂中老师是案例分析的解释者,拥有话语的最高决定权,而CDIO课堂中教师是商务模拟活动中的监控者和协助者;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一切疑难突发问题的终结者,是学生的救命稻草,而在CDIO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任务的布置者和情景互动的参与者。CDIO课程评估也打破以往的考核传统,重在评估项目参与情况,50%到60%的分值来源于课堂和课外小组和个人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鼓励学生加强平时的训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商务模拟实训,参加小组协作,参与公司实习等实践活动。

四、结语

物理课程论文范文8

1.1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