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探析

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探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多数对提升人文素养知识的积累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不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阅读多以打发时间为主,读物多为言情武侠类书籍和休闲娱乐类杂志。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和中外影响较大的人文内容了解甚少。同时文章还归纳分析了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博大情怀全面发展的人才[1]。人文素养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文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的表现,其内容包括哲学素养、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2]。体育专业大学生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践行者。长期以来体育专业重专业技术教学、轻人文素养形成已严重阻碍了体育人才的培养。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经济政治、历史文学、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可极大的优化体育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更能提高学生体育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的教育。为此,本文调查研究了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专业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查阅有关文献,并将收集到的大量相关的期刊文章进行分类、整理,为论文写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1.2.2调查问卷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分别在长安大学、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中随机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占60%,社会体育专业占40%,回收180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为172份,有效率为95.6%。1.2.3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Excel2003统计软件制作图表对调查结果进行平面直观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古人常说的“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养心智,在不断提升思想,丰富精神境界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2.1.1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书籍阅读情况分析由表1可看出,有15.7%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阅读有关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书籍,有63.4%的则很少阅读。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正常专业学习和训练之余,对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重视不够,大部分人错误的认为课外阅读对专业提升影响不大,缺乏主动学习人文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兴趣。2.1.2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阅读类型情况分析由表2知,体育专业大学生阅读类型单一,他们更热衷于言情武侠、休闲娱乐等刊物。分别有47.1%和43.6%的学生热衷于言情武侠、休闲娱乐刊物的阅读;而中文名著、诗歌散文的阅读仅占2.9%和4.7%,如此显著的差异不得不引起体育教育界的重视。在电子读物快速发展的当今,体育专业大学生闲暇时间主动读书多为消遣娱乐,对中文名著、诗歌散文的知识则更多存在看不懂和无兴趣。2.1.3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中国古典人文内容的认知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中国古典人文内容知道且能表达的最多的也只有25%,很大一部分知道但不能表达。能准确背出经典古诗词的仅占25%;通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占12.2%;有4.7%的学生对于名著小说竟然不知道。48.3%的学生对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人仅听说过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了解甚少,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部分体育生对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很多学生对于相关文学文化知识常抱有不考试不用学的心态。急功近利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重视专业技能课,忽视公共理论课程;重视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2.1.4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国内外人文内容认知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能准确完整表达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主要领导人的仅占10.5%;仅有13.4%的学生了解中外名画的创作者及其创作意境;能指出中外名曲的歌曲作者且了解其主题的仅占7.6%。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及思想无深入探究的主观意愿,他们很少涉猎中国历史和哲学,而西方经典则由于对其文化背景的不了解,更是不感兴趣。

2.2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2.2.1个体层面:人文素养学习兴趣长期缺失造成的不均衡体育专业的学生高考模式是专业素质与文化学习并重,大量的专业训练冲淡了他们文化课学习,导致中学时文化课学习能力较弱,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考试项目的特长进入了大学,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上大学而报考体育专业,他们热爱体育项目,过多的参加体育专业学习,不自觉的挤占了大量的文化学习时间,其共同的特点是文化素质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较低,对体育项目之外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甚少。2.2.2学校层面:专业发展不均衡限制了体育专业人文素养的提高体育专业在综合性大学属于一门交叉学科,在专业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中重视专项训练,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很多学生对专业课之外的学习内容则基本没有要求。因此造成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技术、技能教学,轻理论与能力培养,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新时代体育人才的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现象。2.

2.3社会层面:显性指标要求限制学生的学习理念

社会用人需求片面强调一些显性指标,因而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得不把精力投放到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上,同时专项裁判证和专项运动员等级证等相关体育专业凭证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社会对人才专业的多项性,使得很多学生认为读书还不如去学习和参与自己感兴趣或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项目,他们不愿意“浪费”在那些摸不到、无法凭证的内在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且与就业关系不大的知识学习上,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既存在着先天不足,又存在着后天教育及自我教育的缺位。

2.4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4.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3]。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可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勇于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品质,能够树立起民族精神,形成振兴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传统体育项目竞赛等,以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体育专业大学生逐步感受、理解、热爱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文物馆等精神教育基地,更直观的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多渠道提升和丰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2.4.2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技能的学习。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将体育元素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并将人文素质教育渗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得专业学习、专项训练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4],依据体育学科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和运用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元素,在专业教学中体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的目标,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奋勇拼搏的体育人物、顽强进取的女排精神等,鼓励激励大学生完善自己的性格,塑造更加完整的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姿态和非凡的人文气质。2.4.3优化课程设置,调整知识结构。在突出主干课程学习的同时,适当加大人文素养的课程,将中外人文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当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意识[5];通过开设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举办各类中外文化论坛、经典名著,音乐绘画欣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不断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气质和修养。2.4.4强化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人文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深切领悟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乃至行动[6]。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之道。体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素养与情操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用丰富的人文知识吸引学生、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和由浅入深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

3结论

(1)体育专业大学生多数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不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阅读多以打发时间为主,读物多为言情武侠类书籍和休闲娱乐类杂志。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和中外影响较大的人文内容了解甚少,认为历史事件,名画,名曲都与学业和就业无关,不愿面对枯燥无味的古文,多数认为那些都是无用的,不愿浪费时间。(2)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学习兴趣长期缺失以及学校专业发展不均衡限制了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社会对专业显性指标的要求使得大学生为获取相关专业证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应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将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技能的学习,优化课程设置,调整知识结构,强化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作者:郑亦飞 单位:长安大学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