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导向思考

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导向思考

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引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正确导向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文化需要的发展变化和引导多元文化需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导向

引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首先就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就要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这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从而调控好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理性表达与诉求通道。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总价值。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方法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人们理想需要、信念需要的总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人们求知需要、交际需要、审美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道德需要、娱乐需要的准绳。这需要我们从四个方面做努力:第一,我们要强调历史唯物论中人的主体地位,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社会的最终目的,由此来引导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理论成果,这应为当今中国人文化需要发展提供了历史观上的启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研究,为我国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作用,应该得到重视。第二,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的理想层面。理想信念的树立就是引导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力量,团结一心谋发展,脚踏实地搞建设,最终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第三,我们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精神内涵。文化需求的内涵不仅包括民族的,还要包括时代的,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还应包括世界先进现代文化的内涵。第四,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辨是非、扬正气,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路。当前我国精神领域的需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方向,依旧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关键要发挥其在调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价值导向上的作用。第一,我们必须强调主体需要的满足与客体价值的实现相统一。主体通过客体达到自身感官或情感上的满足的过程,也是客体以主体为中心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如何将主体的满足与客体的价值合理化、协调化、最大化,这需要价值导向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可以合理有效地调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价值导向,端正社会文化风气。第二,我们必须强调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进行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第三,我们必须强调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以此为原则指导人民群众合理的、协调的文化需求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了真理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同时,必须尊重真理、服从真理,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地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价值。第四,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整合多元文化。正确引导多元文化发展,整合不同性质的文化需求,整合不同利益趋势的文化需求,整合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求,使社会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良性发展。

二、正确认识文化需要的发展变化

引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首先要认清发展中的变化。这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研究个体文化需求的典型案例,推敲群体共性的文化需求特性,根据不同文化需求层次的性质,把握其发展中的规律,引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方面达到和谐文化的共识上来。第一,我们必须从个体典型案例入手,认清案例背后的实质,引导个体正确认识文化需求的发展方向。文化需求产生于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研究文化需求的发展脉络也需要回归到生活的一件件事件中去。个体文化需求的差异性较大,但在其中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如“范跑跑事件”“躲猫猫事件”“药家鑫案”等受社会关注度大的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文化领域的大波动。我们大众媒体都要在事件爆发之际,分析个体文化需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转化为自身经验与启示,以引导人民群众对个体文化需要的正确认识。我们要坚决批判极端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心奉献精神,以端正社会风尚。第二,丰富群众文化的发展内容。群众文化发展到现在,参与者多被限制为老年人。这与群众文化涉及的内容不够丰富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群众文化内容多为读书读报、各类、广场舞等内容,这些内容无法有效吸引中青年人的注意。各项球类运动可以有效吸引青年人的参与,但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法为球类运动提供场地,久而久之,就使群众文化的发展内容被局限为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牌上。声乐培训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群众文化培训内容缺乏、场地受限等问题。现代社会流行音乐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多数人都喜欢欣赏音乐,也乐意去学习音乐。并且由于网络的发达,可以对场地不足地区的声乐培训进行视频教学,让每个群众都能在家中进行文化学习,并且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接受培训。甚至在经济条件不足的农村地区,只要有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一台录音机,或者一位喜欢唱歌且水平较高的村民,就能展开声乐培训。由此可见,声乐培训的引入,由于其受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限制较小,且自身具有全民参与性,能够得到更广泛群众的参与,使群众文化发展内容更加丰富,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进程。第三,提升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如今的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这的确能够有效减缓群众的生活、工作压力,但在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审美追求方面力度不够。特别是许多社区,群众文化的水平停留在跳广场舞上,不仅无法做到吸引各年龄段群众参加,还会带来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更有甚者,牌类游戏在群众文化中占据主要位置,部分参与者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久而久之会造成文化发展的变味。而声乐培训可以吸引全民参加,在缺少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自学。进行一段时间声乐培训后还可以组织各类声乐比赛,让群众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励其好胜心,使各学员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每天都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训练。在声乐培训过程中,所选择的曲目具有广泛性,融合了中西方的经典曲目,能够让参与者了解到更多的音乐家。一些歌词还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的诗词,能够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作品的学习,需要在了解歌曲背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内容的条件下掌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这无疑是提升参与者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方法。由此可见,组织者做好声乐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要选择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使之能够有效吸引更多群众的注意,并能够逐渐提升其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使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引导多元文化需求的健康发展

“和而不同”是和谐文化的内涵表现,其强调的是一种不同形态、层次的文化之间相互兼容、同生同长、和谐有序的文化环境。要引导多元文化需求在和谐文化的生态体系中健康发展,根本在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基进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握文化主导权。第一,这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建设和谐文化。我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不可避免地面临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的局面。我们要保持社会文化安定有序发展,就要确立维系、支撑社会思想文化的价值体系,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保持一元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文化领域的主导权。第二,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包容接纳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多元文化的冲突性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不存在多元文化的,人类文明需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促进自身发展进步。维持文化多元化是和谐文化内部系统运作的必然要求,只有有多种文化的存在,才能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实现文化的内部生态和谐。文化的差异未必引起文化的冲突,然而野蛮地认为一种文化高于其他文化,接受文化一元论,才会使文明之树枯萎。这种狭隘的文化价值观是与和谐文化相违背的。我们要包容多元文化,并且虚心接受吸收多元文化中的精华,强调文化的融合而非谈虎色变、一味排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长久地屹立于世界之巅。第三,面对多元文化中对立的、甚至水火不容的部分,我们要理性认识其弊端,促进文化交流,引导、规范和统一,促进文化和谐。一方面,我们需要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领,规范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培养社会包容力,加强文化间沟通,促进互相尊重。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之意。它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承认和接受多元文化差异性,使多元文化产生共识、互相尊重,在借鉴和吸收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地位,又不否认多元文化的理想价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不排斥多元文化中其他适应社会发展的精神要素。在和谐文化的文化生态环境下,促进广泛性与先进性的有机统一。

作者:金艺花 单位:吉林省龙井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夏中义.精神成人[J].福建论坛,2009(09).

[2]李德顺.用改革和发展打造“和谐文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