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范例6篇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1

内容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其他货币目前都难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国际货币的职能出发,指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极化来维持平衡发展,并以国际货币的职能为标准来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职能 货币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的定义及其职能

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它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三个职能的延伸。国别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国际货币的职能如表1所示。

首先作为国际货币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即个人交易中作为记账单位,用于账面资产的标价,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用于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标价;在官方机构中执行基准货币或货币锚,供政府在制定货币平价或外汇交换时所使用。其次是流通手段职能,即在个人商品与劳务交换中作为交易货币;被官方机构作为干预货币,用于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三是储藏手段职能,在个人交易中作为资产货币,即个人在持有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在官方机构中作为储备货币,是政府在持有官方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克鲁格曼曾经从规模效应的观点出发,指出具有多种职能的国际货币为数极少(有时甚至只有唯一的一个)。

表1中的多种职能可以由不同的货币来分担。过去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和英镑曾经分担了政府职能和民间职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成为全球货币霸主,承担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20世纪70年代中期采用蛇形浮动制时,欧洲各种货币都可以相互挂钩,美元则作为储备货币和干预货币使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作为保值手段的美元逐渐向马克和日元分散。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占全球贸易结算量的7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 以上),全球货币事实上建立在单一美元本位币的基础之上。欧元和日元则作为“区域性国际货币”起到补充美元的作用,从而形成多级结构。

国际货币格局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深层次问题暴露无疑。单一的美元霸权并不能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也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以目前国际间理论与实践积累的情况看,在构建“新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若干可选方案中,多元化无疑是最优选择。通过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由多种货币来分担国际货币的职能对于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世界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性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以历史的、战略的视角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地参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当中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充分条件

从国际货币的职能而言,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走上国际舞台,已经具备部分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条件。

(一)发挥人民币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

发挥人民币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需要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在1996年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方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项目中,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资本交易项目已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一种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既定战略。同时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了足够的货币兑换能力,如表2所示。

从表2所示加之有关报道,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并于2006年10月份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于2008年底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额,加之我国经济基本面等因素的考虑,未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平稳增长。庞大的外汇储备数额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二)人民币成为对外贸易边境结算的主要货币

回顾历史,我国的对外贸易大都采用美元进行结算,这样必然增加交易的成本(因为存在交易双方各自本币兑换成第三方货币再进行结算的兑换成本)。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贸易伙伴国在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意愿不断增强。仅2004年为例,人民币在中越边境贸易往来中的结算量约为81%,中蒙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90%,中朝边境贸易往来中的结算量约为45%,中俄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15%,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边境结算中的主要货币。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区域则由我国的香港、澳门以及东盟扩展至全球,试点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为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5.8亿元,而截至2010年12月底,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已由试点初期的365家扩展至67724家;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攀升至5063.4亿元,为2009年的141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三)人民币具备成为区域储藏货币的条件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人民币要发挥国际货币储藏手段的职能,不仅要保持其币值稳定,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国际流通量不足的难题。

从图1中可以看到,美元仍然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相当长的时间内任何其他货币都难以取代美元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国际性储备呢?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金本位时代,英国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国输出了巨额的英镑;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20世纪80 年代,日本则通过大规模跨国投资向各国提供日元资金。

近年来,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如图2所示)但其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很小,2004年为0.74%、2005年为1.3%、2006年为1.53%,这样的狭小规模显然难以支持未来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但是我国拥有强大的国际贸易地位和稳定的人民币币值使得人民币完全具备成为区域储藏货币的条件。

在中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上,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2004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3.9%,2005年1.8%,2006年1.5%,2007年4.8%,2008年5.9%。总体来看,人民币对内仍然保持了稳定。在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上,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着较强劲的升值势头,但升值幅度较平稳,同时,由表2中可以看到,中国国内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币值的坚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人民币被世界广泛接收提供了坚强后盾。

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并且拥有自由的金融、资本和外汇市场,那么以该国货币计价的交易就越大。所以,从规模的经济性来看,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等都会下降,同时流动性将会增大。如此以来该种货币将作为资产货币被多数国家接受。这种货币不仅作为储备手段而且作为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也会提高,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就如同克鲁格曼所说的“作为国际货币使用,将提高该货币的有用性,这里存在一种循环的因果关系”将会实现。

(四)市场驱动和政府支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过去的2010年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现已扩大至20个省市区,参与的出口企业从之初的300多家扩大至近7万家,同时境外地域由我国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又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为了缓解“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人民币回流境内打开“一扇窗口”,增强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在市场驱动加上政府顺势而为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蓄势待发,稳步推进。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条件在不断成熟,但是要想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不仅要在增加其国际流通量上继续努力,关键还要其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只有国际范围流通量和市场都达到国际化的标准,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菊地悠二,陈建,朱绍文.日元国际化进程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平,刘沛志,于茂荣等著.亚太地区货币合作与协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沈晗耀.论局部金本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9(10)

4.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9(10)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2

关键词:均衡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人民币国际化

一、引言

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1、1985—1994年,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2、1994年到1995年,实行新双轨制;3、1995至2003年,人民币稳定在$1=¥8.27。4、2003年至今,宏观当局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基本呈现在宽幅震荡中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现在的均衡汇率水平应该是怎样都需要深入研究。最早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1981),他认为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Frankel(2004)认为 200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低估44.8%。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卜永祥(2001)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前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范围在5%一12%之间。

而在经济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发关注,讨论的焦点是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以及国际化的路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会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因而现阶段我国是否有实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当前均衡汇率,并结合当下的汇率水平分析国际化的可行性。

二、基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探寻的人民币均衡汇率

(一)基期的设定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隐含了基期汇率是均衡汇率的假定,因而选择合适的基期汇率对形成当期汇率至关重要,本文选择过去年份的长期平均数值作为基准。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模式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货币国际化的问题。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实现了国际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实行怎样的步骤实现国际化才是最适合中国,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 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

货币国际化,指一种货币突破国别界限,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职能。在国际经济中,需求要素在货币被运用的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超国家的权力能够强迫世界货币单一化,这些问题是在市场上由国家和私人人共同决策和行动所决定的①。国外很多学者认为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综合国力.蒙代尔(2003)认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人们对该货币稳定的信心,而这又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该货币交易及流通区域的规模,二是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三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货币本身的还原价值。

关于货币国际化给发行国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发行国可通过发行国际货币获得巨大的国际利益,如国际铸币税收入、政治利益、非对称性政策优势、赤字融资等。陈雨露(2005)通过对美元国际化收益可计量的部分进行了实证,认为货币国际化给美国提供了巨大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和金融业收益。并对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了大致估算,强调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②。但作为国际货币也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尤其是该国可能面临着一系列内外政策的两难,即“特里芬难题”。姜波克(2005)认为完全国际化的货币发行国可能面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国际收支维持上等诸多两难。只有成为国际中心货币才能避免两难的束缚③。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模式选择

人民币可以借鉴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路径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战略逐渐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美元是通过国际制度安排实现国际化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对人民币国际化不具有现实意义。欧元是通过让渡货币形成区域共同体,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来形成单一货币。中国在推动单一货币区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日元国际化走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的自由化、外汇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市场自由化使得日元成为国际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

钟伟(2002)认为由于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定位,东亚地区并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日元和人民币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难分伯仲,中日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在金融经济领域,乃至文化、政治领域的冲突和协调。人民币的内部整合及其国际化顺利推进,亚洲可以在单一货币制度的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④。陈雨露(2003)指出东亚在货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的货币竞争应当努力寻求人民币和日元两种区域强势货币在汇率安排、流动性支持乃至将来的共同货币等方面的精诚合作,实现区域整体经济与域内各国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⑤。因为这取决于中国和日本的持续均衡发展。

人民币的国际化应通过走“合作”的道路, 建立起国际化的竞争基础。朱孟楠(2008)提出完成国内货币的整合, 建立“大中华经济圈” 的货币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也是人民币走向区域化直至国际化的关键一环,加强与东亚的货币合作。这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最现实的选择,这种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首先要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作为跨境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并初步形成人民币计价的开放式金融市场框架,为实现储备货币功能创造市场条件。

李稻葵(2008)认为可以采取一种双轨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其中,双轨制中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要实行定向、有序的进程,要求此过程与中国金融改革同步的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此外,还需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的境内外合作业务以人民币结算,因此有必要考虑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比如在香港。选择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是有其必然性的:成熟的市场、高度的人民币需求;香港作为相对独立的世界金融中心,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人民币要实行国际化的根本要求是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兑换,然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这在短期内实行时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6。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时策略

首先,建立人民币货币区,实现人民币在港澳地区的国际化,通过香港离岸中心的对外辐射,使人民币成为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其次, 实现人民币在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也是需要政府努力推动的。由于中国与日本存在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所以加强人民币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中国目前最可行的道路,中国的巨大市场对东盟国家有着很大吸引力。当然,人民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成为中心国际货币,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本着渐进性、合作性、协调性、实力和机遇并重的原则。从周边化到区域化,最终走向国际化。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取决于我国政府的意志,只有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加强与区域国家的协调与合作,才能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铺平道路。(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注解

① 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新金融,2005年第8期

② 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③ 姜波克、张青龙,国际货币两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④ 钟伟,略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世界经济,2002年第3期

⑤ 陈雨露,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货币竞争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⑥ 李稻葵、刘霖林,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2008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J],新金融,2005年第8期

[2] 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3] 姜波克、张青龙,国际货币两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重要性 突破口 前景

一、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一)货币国际化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由本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决定其发行的数量以及发行的时间,是一国独立的重要表现形式,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他国货币的发行。一国货币通常并不参与它国经济活动,如果该货币参与到他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则可视为国际扩展的货币职能,或称为该货币的国际化。货币国际化的使用被定义为一种超越国界的货币,在海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国内居民和非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可以看到,货币的国际化包含了货币职能和使用范围的扩展,货币所执行的计价规范的实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存储功能都扩展到世界,即国际化的货币职能在全球范围内以上执行,广泛地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应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国际货币定义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类似金属货币的作用、可以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持有、可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干预外汇市场的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对人民币跨境流通逐渐实现成为国际公认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从本质上讲,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以下三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在国际贸易结算的人民币交易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金融银行的主要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领域不断扩大;世界多数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是货币国际化衡量的通用标准。也可以这么理解,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是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化货币应该具备三种基本职能。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的参与中有一个固有的缺陷是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或债务中是以美元或其他国家货币而不是以当地货币计价,所以在国际汇率的波动中国家经济会遭受不可磨灭的伤害。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缺陷充分暴露出来,美元持续升值,前期流入资本发规模撤离,泰国一向采取紧盯美元汇率制度出现严重贸易逆差,外汇储备已接近枯竭在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时,这是发展中国家以非本币对外借款导致金融危机的典型案例。

不同于上个世纪,本世纪头十年,持续贬值便是美元出现的趋势,中国赢得出口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受到不小损失是亚洲国家的自我保险大规模储备美元的普遍状态,亚洲国家的自我保险大规模储备是不小的损失,疲软的货币将不会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相比较,作为已经是全球经济大国的中国,有能力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国际贸易、投资、金融资产及负债的交易中能用人民币来计价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低目标,即发挥人民币国际的计价功能,因为只有通过计价,中国经济和中国的各类经济主体才能远离汇率波动的风险,远离美元本位制的系统性风险。发行国必须承担与国际铸币税对应的国际责任,事实上,很多小国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美国的军事保护的依赖支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如果哪天美国不再承担国际责任,美元本位制也会陷入崩溃,因此,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该不单单只是铸币税的获取,还有人民币在商品和负债方面计价功能的发挥。

三、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及目前状态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我国应当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应该金融先行,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境外投资增速一直在加快,但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还没有走到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企业“走出去”仍受限,此外,虽然投资的加速增长,但被拒绝的公司还是常见的,同时,即使华为,中兴这样强大的实力的企业也不能幸免。人民币国际化的完成无疑是个渐进的过程,需在小范围内先行先试并逐步扩大,存贷款规模,所拥有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数,证券市场交易量是一个城市是否称为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几项指标,用这几指标进行比较,国内市场中无疑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上海,不仅如此,上海凭借资源整合优势,独特的区位,加上其腹地辽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大等等优势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无可厚非,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引进境外贸易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主体,以人民币计价的计价和支付手段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将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大而不强的中国当前贸易,企业在贸易中没有充分的人民币结算意愿与能力,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落后于中国的贸易发展,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在外汇市场上过少,租用美元、欧元的全球清算系统使得人民币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由于对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不方便,虽然少量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货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减少汇率风险,跨境人民币结算多用于进口,导致更为复杂化的国内资金流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尽管让少量以本币结算的中国企业减少了汇率风险,但是它使很多结算的进口企业失去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利润机会,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弊端。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5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利弊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经济过程。具体说来,就是它成为既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资本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又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

一、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概述

自从金融危机过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了全球热点问题之一。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但不可否认其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开辟了道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究竟会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段逐步国际化的道路是否会走的顺利,不禁都引起业界的关注。

随着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的时代,汇率的波动已然成为外汇市场上的常态表现。又由于相比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诸如日本、欧盟的发展,由此行成了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国际货币格局。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过后,更加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大国的面貌。人民币有望成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种储备资产。

二、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

(一)它必须是自由兑换货币。

自由兑换也称货币可兑换。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来持有,包括货币完全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可兑换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化货币,但国际化货币必定是可兑换的。例如,港币,加拿大元都是可兑换的但它不能作为国际货币。而已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欧元则一定是完全可兑换的。

(二)国际收支上需保持一定逆差。

货币国家的国际收支上应有逆差,逆差是指满足对方国际收支表上对该国货币的投资储备持有。如果国际收支没逆差,货币就不能输出,对方国家也即无法持有该国货币。但这不是要求国际收支的全面逆差,而是至少在国际收支某个项下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逆差。这在美国当时就表现为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金融与资本账户的持续顺差。

(三)金融体系的完善。

国际货币发行国应具有相对健全的金融体系,开放的金融市场,且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及流动性。从英、美、德、日这些国家的发展来看,健康稳定完善的金融体系都为他们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通道。中国虽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比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中国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四)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

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由该国经济实力相对决定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当然也必须要有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后盾,逐步树立起中国经济强国的形象。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经济规模、金融实力、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程度以及其他历史因素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定可能。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中国济济产生怎样影响,中国在从中获取好处的同时也要承担应的风险。其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获取铸币税收入。

铸币税收入即发行成本和发行收益之差,人民的印刷成本很低,而票面价值很大,其间差值就称作铸币税收入。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则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来占用别国的物品与资源,也就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从中得以获取国际资金来源。

(二)增加人民币稳定性,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现在已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汇率风险的降低使我国进出口商都可从中获益。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中国国际金融竞争力。人民币国际化也可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而减轻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

(三)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人民币成为了国际货币就可以部分的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与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至关重要。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货币的国际化将对本国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必然掩藏了一定的风险。

(一)首先,将面临“特里芬难题”( Terffin paradox)。

什么是特里芬悖论?就是指货币提供国际流动性与其汇率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权衡。当时就出现了对美元的信心危机潮。国际上普遍以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美元不断流出,对美国来说就必须是保持长期的贸易逆差,这样汇率就无法保持稳定;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提就是须保持美元的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顺差国。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悖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在所难免也会遇到这个难题。

(二)宏观调控的难度将加大。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就会有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人民币的流入或流出境内,都将增加或者减少国内的货币供给。这就有可能扰乱中国国内货币政策,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效力的发挥。

(三)人民币升值的信心危机。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对外升值。对货币发行过来说,持续的,大幅度的处于升值状态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外贸投资及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而且我国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也会由于升值的原因遭受巨大的储备缩水。

终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利弊兼有,风险与收益同在。但总的来看利大于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高,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性正在稳步推进,以及区域性合作项目中人民币的使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应以其带来的最小负面影响为前提,不断地进行利弊比较,积极地推动这一进程。(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若谷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2]邹平 郑会荣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当代经济 2011(11)

[3]高海红 余永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 国际经济评论 2010(1)

[4]曹远征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市场 中国市场第3期

[4]王思程 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现代国际关系 2008(8)

[5]李伟军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 新财经 金融资本 2011

[6]王惠 赵亚平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回顾与思考 经济问题 2013(1)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6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币值稳定; 经济实力;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而2014年以来,中德、中英两国央行先后正式签署了有关人民币交易清算和结算业务的合作文件,这又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新的一个里程碑。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问答会上表示,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就能够实现。在推广人民币使用方面人民银行并不会事先安排速度节奏和时点。央行行长表态的背后显示出央行对人民币的自信,而他也同时表示“人民币如果真是走向国际化,还有很多家庭作业没有做好。”周小川认为,首先是这些年人民银行主要是注重解除对于使用人民币的一些不必要限制,其中包括一些法律法规、业务条例。其次,也应该取消对人民币的歧视,在一些可以使用硬通货的地方也可以用人民币。但是上述工作都没有完全做完。这也透露出央行稳重求进的心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合作,在2009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在东部沿海的上海、深圳、广州、珠海、东莞5个城市的365家企业首先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国内这些试点的开展,标志着中国官方第一次全面正式地主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第二个阶段是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中国周边国家实现人民币的流通;第三个阶段是在亚洲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最后是实现全球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无障碍和人民币的自由流通。随着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等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正在第三、第四个阶段摸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们有必要了解,究竟是什么选择了人民币?

从国内的因素考虑,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提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直以来,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美元一家独大,欧元、日元紧跟其后,而美国、欧盟、日本的实力有目共睹。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更具有话语权,在重要的贸易规则制定和修改上也更具有代表性。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我国乐见其成。我国的人民币长期参考美元等外币的变化,中国经济波动较小,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也奠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其次,是国际铸币税的获得。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直接、最大的利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铸币税就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的发行面额与纸币的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对国际铸币税利益的重新分配,我国将获得额外的国际铸币税收入,同时大大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以彰显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尽管人民币汇率可能有所上升,人民币的监管也会更加困难,对国内经济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巨大的国际铸币税对人民币国际化依然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促进作用。

从国际贸易的因素考虑,简单认为是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导致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很不科学。但人民币国际化逐步被国外认可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人民币币值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定确实给了国际不少信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元的币值下降,而中国在这场“大地震”中相比美国而言几乎没受多大影响,人民币的币值也相对稳定,这更让处于金融危机风口浪尖上的人看到了希望。

“两年前,伦敦几乎没有人民币业务。现在,全球除中国内地及香港外,以人民币计价的支付业务 62% 都在伦敦进行。”英国财政部金融服务战略处副主任威廉・布兰登如实说道。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显示中国很可能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果真如此,之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更是有着更大的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也是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同步的过程。不仅如此,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更加有利于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和贸易往来,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正反馈作用。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向来是沉稳温和的形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应该稳中求进。不能因为国际化存在诸多有利之处就加大力度求进度,还要考虑到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币值大幅上涨、人民币外流较难控制、国际政治势力的阻挠等困难,平稳过渡,进一步发展经济,以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带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进作用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韩英彤 《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向纵深发展》 《中国外汇》 2014.02

[2]马荣华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4

[3]瞿见 《人民币:驶向蓝海的红币》 《财经》 2014.01

[4]王元龙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财贸经济》 2009 .07

[5]高海红,余永定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 《国际经济评论》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