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城区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1.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繁多。

一是由区宣传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每年春节期间相对固定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民间花会表演、“幸福在栾城”舞蹈大赛、鼓王争霸赛等,其他活动有书画展、戏曲票友演唱会等;常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有彩色周末、文化下乡等。二是群众利用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参与的活动。按照上级规定,区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群众实行免费开放。广大群众可以免费到区、乡各级文化设施场地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三是群众自办的文化活动。我区有一批群众自办团体如农民工俱乐部、北关社区艺术团、柴赵金鸣艺术团、城郎京剧团、草根艺术团等。这些团体都有固定场所和人员,平时经常性进行排练,组织举办一些演出活动。四是群众广场街头娱乐活动。近年来,广场舞遍及城乡大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城乡活跃着广场舞队伍500余支,仅区城就有30余支。五是民间传统艺术表演。我区涉及表演的项目有小孙村抬花杠、吴辛庄拉硫碡、张家庄魔术、西董铺乐乐腔等。另外,民间还有其他一些武术、舞狮、打鼓队等传统表演队伍。

2.基础文化设施得到改善和加强。

近年来,全区文化设施状况已有重大改善。区文化馆投资60余万元,购置演出服装、乐器、专业演出音响设备,不断提高文艺演出质量。积极争取国债资金、配套资金及乡镇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建成6个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配有1-2名工作人员和文体设备,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市领先。农村文化活动室145个,覆盖率达全区农村的80%以上,农村文体活动广场130个,覆盖率达全区农村的76%。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栾城区的群众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群众文化各项建设的发展,初步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防范和规避。

1.资金投入不足。

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文化活动器材设备配置、后期必需性投入等等受到制约,影响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区文化馆租房办公,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受到严重影响。各乡镇文化站除西营乡、冶河镇外,其他多被挤占挪用。目前尚有部分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现有的145个农村文化活动室中,有很多都是多室共用,且缺乏必要的设备器材。多数农村文化广场修建标准不高。文化设施相对不足,免费开放尚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2.专业人才缺乏。

区文化馆人手少,专业人员欠缺,但却肩负着全区重要节日的群众活动和各街道、文艺团体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文艺辅导和文艺创作培训的重任。现任的综合文化站干部不是专业学校毕业,同时身兼数职,多参与包村活动。自发群众文化团体多靠文艺带头人或者网上自学,缺乏专业的指导,群众文化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遇到了瓶颈。

3.文化队伍无序。

据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众文化队伍主要分为三类,表演类包括括舞蹈、音乐、戏曲等;创作类,包括书画、摄影等;手工类,包括剪纸、编织等;其中舞台表演类约占95%,其他各类约占5%。参与人员年龄大多在50-70岁左右,四十岁以下人员不到5%。由于大多是属于爱好者牵头、无固定场所、无固定人员,存在自发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管理。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

1.整资源、多渠道吸纳投入资金。

利用我区撤县设区及正在进行的“文化城”建设的大好时机,按照高起点、有特色的要求,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向文化设施建设注入更多资金,增强群众文化服务后劲.按照上级文化改革发展配套政策规定,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设立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文化活动的经费拨付及时足额到位,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设立文艺繁荣奖,采取"以奖"的方式扶持文化队伍建设,提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2.全方位、立体化组建人才队伍。

稳定的人才队伍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专业和业余人才是文化活动的灵魂人物。建立宣传文化系统优秀人才和群众文化志愿者信息库,对各类优秀人才跟踪培养。首先要打破用人局限,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创造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选拔懂文化、爱文化、有素质的人才进入文化系统,选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文化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乡镇文化站人员调配流动和工作安排须经文化主管部门同意。再次要成立管理规范、作用显著的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文化志愿者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素质是确保文化志愿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培育一批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培训机制,采取自主学习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依托区文化馆业务干部及外请专家,成立群众文化专家巡讲团,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对文化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专业知识、艺术欣赏、传统文化等多项内容。通过学习培训,促使志愿者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的传播使者。切实发挥各种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专群结合,共同发展,以确保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开展。

3.树品牌、扬特色组织文化活动。

一是巩固扩大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彩色周末”、“唱响栾城”歌曲大赛、“幸福在栾城”群众舞蹈大赛、“幸福梦•乡村行”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多年来我区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的品牌,群众公认,参与度高。同时,积极加强组织引导,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服务力度,培育和发展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形成在群众中有口皆碑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树品牌来提形象造氛围,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二是做大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动项目,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对杨氏家俱、拉硫碡、西宫大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包装开发,突出主题,弘扬特色,提升档次和效益,传承历史,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效应。三是培养文化团体品牌。加强对农民工俱乐部、北关社区艺术团、草根艺术团、三苏书画院等自发团体的推广扶持,有意识地培育品牌团队,在参与公益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参与市场运作演出,为团队发展创造良性循环机制。

作者:张娜 单位:石家庄市栾城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