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初中生范例6篇

城区初中生

城区初中生范文1

关键词:基层医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龙岩市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157-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成为各地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已经成为保障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主要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笔者结合龙岩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初探性的看法和见解。

2 龙岩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

目前,龙岩中心城区共有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西陂、曹溪、东肖、红坊等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乡镇卫生院规划转型而来,其余4所为东城、南城、西城、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业务用房面积15843 m2,开放床位132张,均配备血液分析仪、B超、全自动生化、心电图等设备;核定170名编制,现有326名医务人员,其中在编在岗138人,聘请临时工作人员188人;2015年门诊诊疗人次为19.8万人,业务收入为2245万元。

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要求,结合中心城区的现状和城市发展规划,多次召开各类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坚持“先易后难、轻重缓急”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分批分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时,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B超、全自动生化、心电图等必要的医疗设备,基本满足服务需求,全面发挥了治小病、管慢病、转大病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2项42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常见病、慢性病等基本医疗服务也是主要业务部分,同时还承担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南城、曹溪、东肖、红坊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中医馆,充分利用龙岩中医药资源,着重加强慢性病康复业务发展。

3 目前存在问题

3.1 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6年福建省政府要求,原则上每个街道或3~10万个居民应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市中心城区“十三五”期间应规划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止目前,仅有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其中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还只是采用租赁方式,北城、铁山、莲东、青草盂等人口居住密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仍然滞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布局还不能适应中心城区大发展趋势需要。

3.2 知名度不高

目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即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了解不多,对医保报销比例、门诊起付线等政策知晓率不高。

3.3 设备较简陋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配备了简单的辅助检查设备,缺乏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挂号、分诊和药房等开放式服务窗口较少,很大程度制约了诊疗能力。

3.4 医技人才匮乏

按照福建省委编办要求,原则上每万名居民须配备2~3名全科医师和1名公共卫生医师,按1∶1标准配备全科医师与护士。目前,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1所达到15名编制标准,其余均只有5名编制,特别是近年来,该市中心城区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服务压力增大,医技人员少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4 发展建议

4.1 科学规划

建议规划部门对新建商住区,预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交付使用,同时以新罗区政府为主体,市卫计委和城乡规划局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如新成立的人口较密集的北城街道,建议规划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则,通过调拨辖区内国有资产的房屋进行改造建设,如位置偏僻的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整体搬迁,与龙岩市第二医院保健门诊部整合,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又如业务用房简陋的南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改造装修,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双向转诊需求。

4.2 加强宣传

建议通过邀请专家坐诊、举办健康讲座、媒体网络宣传、入户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业务开展,提高居民知晓率。探索开展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健康服务管理等新型服务,吸引群众自愿到基层首诊,逐步提高基层就诊率,降低大医院的门诊量,有效引导居民树立“小病去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观念。

4.3 加大投入

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将开办经费、对口帮扶经费、建设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和必要建设。建议更新、添置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服务条件,配齐预防接种中心、儿童保健中心、妇女及孕产妇保健中心、宣教中心、中西药房、全科诊室、放射、B超、心电图、检验等职能科室,全面提升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

4.4 提升医疗水平

建议加强医联体试点单位实质运作。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龙岩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已经分别领办了中城、东城、西城、南城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加挂了“某某医院门诊部”,建议全面配齐医务人员,真正按照“四个统一、三个不变、一个推进”新型管理机制运行,即:人员统一管理、医疗业务统一管理、医疗设备统一管理、财务绩效统一管理,C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机构职能和任务不变、财政保障和补偿机制不变,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议建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各中心实现医疗设备、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使检验结果互认,信息互通,方便群众就医,让社区居民花小钱享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

4.5 强化队伍建设

建议邀请三级医院的医疗专家担任社区医疗业务主任,主抓医疗业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规范化、诊疗操作标准化、人员流动合理化;制订详细的专家出诊表,协调派遣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方面的专家到社区出诊;加强与龙岩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一批本土化医师;在招聘引进、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倾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鼓励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医院选派护理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帮扶;三级医院安排接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人员培训、进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4.6 创新模式

建议推广“医联体”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的协作关系,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建议探索“互联网+”模式,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收费、t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推动信息互联互通,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议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发展康复、居家养老、中医等特色专科,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建议加大社会办医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补助,同时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清理整顿,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一体化、规范化管理。

5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龙岩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显,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形式等提出更高要求,各部门需要加强协作,集思广益,做大做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医、防、保”联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医院,让社区医务人员成为群众身边的大夫。

参考文献:

[1]龙岩市新罗区发展和改革局.新罗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R].龙岩:龙岩市新罗区发展和改革局,2015.

[2]龙岩市人民政府.新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龙岩:龙岩市人民政府,2016.

[3]龙岩市人民政府.新罗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R].龙岩:龙岩市人民政府,2016.

[4]龙岩市人大常委会.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R].龙岩:龙岩市人大常委会,2016.

[5]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R].福州:福建省人民政府,2016.

城区初中生范文2

为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热情,挖掘优秀的写作苗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学氛围,助推初中作文教学,本刊携手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共同举办了“作文新天地杯”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全区共2.8万余学生参赛,于58个赛场同时进行。经过初评和复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20名。其中初中组,芦琪斯瑶等5名同学荣获一等奖、江等10名同学荣获二等奖、程宇珂等1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倪可等20名同学荣获优秀奖,现将初中组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5名)

芦琪斯瑶 金华四中初二(9)班(指导老师:陈小丽)

张思聪 金华五中初二(12)班(指导老师:叶香美)

郑 金华四中初二(10)班(指导老师:陈小丽)

童 蕊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5)班(指导老师:万秀华)

阮佳璐 金华九中初二(7)班(指导老师:胡元敏)

二等奖(10名)

江 金华市青春中学初二(1)班(指导老师:曾琼华)

雷 捷 金华五中初二(2)班(指导老师:池艳红)

骆 岚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1)班(指导老师:何俊英)

戴期文 金华四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陈爱娟)

吴依容 金华五中初二(3)班(指导老师:徐绍华)

徐飞扬 金华五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陈 英)

余佳琪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7)班(指导老师:徐旱晶)

杨箴言 金华十中初二(4)班(指导老师:叶慧淼)

王 菡 金华四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陈爱娟)

王雨欣 金华九中初二(7)班(指导老师:郑永威)

三等奖(15名)

程宇珂 金华九中初二(6)班 (指导老师:胡元敏)

杜燕霞 金华十七中初二(4)班(指导老师:盛卫娲)

陈 涔 金华市琅琊初中初二(2)班(指导老师:洪 欢)

周紫倩 金华市蒋堂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李 静)

邵依一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7)班(指导老师:徐旱晶)

董 易 金华五中初二(6)班 (指导老师:胡杭俞)

徐佳琪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徐爱芳)

林璐瑶 金华市青春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曾琼华)

诸葛韵升 金华五中初二(9)班(指导老师:范丽莉)

陈 晨 金华五中初二(7)班 (指导老师:朱淑妍)

傅 蓉 金华四中初二(9)班(指导老师:陈小丽)

方玫璎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8)班(指导老师:徐爱芳)

郑如惠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三(1)班(指导老师:何俊英)

金文韬 金华市青春中学初二(7)班(指导老师:徐向阳)

韦奕璇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6)班(指导老师:万秀华)

优秀奖(20名)

倪 可 金华五中初二(7)班 (指导老师:朱淑妍)

应茹衣 金华五中初二(1)班 (指导老师:池艳红)

覃瑜夏 金华市蒋堂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李 静)

王飞燕 金华市琅琊初中初二(4)班(指导老师:章雅君)

占凯睿 金华四中初二(5)班 (指导老师:陈爱娟)

方卓俊 金华四中初二(8)班 (指导老师:黄洁萍)

陈 敏 金华市婺城中学初二(2)班(指导老师:徐爱芳)

张雅丹 金华市长山初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张梅青)

冯光艳 金华市蒋堂中学初二(3)班(指导老师:傅文富)

吴 嘉 金华市仙源湖实验学校初二(1)班(指导老师:项雪梅)

李立颖 金华十四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潘淑红)

彭 林 金华十八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朱卫星)

吴 昊 金华四中初二(7)班(指导老师:黄洁萍)

徐佳颖 金华市琅琊初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章雅君)

陈 颖 金华市雅畈初中初二(1)班(指导老师:叶春燕)

蒋 正 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初二(6)班(指导老师:万秀华)

叶子晴 金华市仙源湖实验学校初二(4)班(指导老师:吴爱萍)

陈轶涵 金华四中初二(5)班(指导老师:陈爱娟)

城区初中生范文3

一、初中入学范围界定及指标分配政策

我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入学实行“免试、划片、相对就近”的原则。完成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在户籍所在地初中就近入学,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的应在市教育局确定的服务区域初中入学。

在规定初中就读的学生,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初中毕业升高中时,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否则不能享受。为充分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校优惠政策,小学毕业生必须在规定的初中入学。

今年我市仍然将部分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按有关原则分配到初中学校,分配比率为80%。

二、关于占用优质高中分配指标的资格确认及条件

(一)户籍及户主:未满18周岁在校生的第一监护人为父亲和母亲(监护人依法或自然转移者除外)。学生父母户口在本市的,拥有自己的住房,学生户籍的户主应为父(母)亲,父母无自己的住房也可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父(母)、本人为一户;父母户口在本市外的,需提供父母亲的户口本,学生户籍的户主可为本市户口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学生的监护人依法或自然转移的,其户籍的户主应为其他法定人。

学生户籍变更的,须提供父母购房、多套住房、工作变更、婚姻关系变故、户籍与住房相一致的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经审核符合《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的给予确认,否则不予确认。

在校生单立户或将户口挂靠在亲戚名下的,入学审核时现户籍入学资格不予确认,以原户籍确认。

(二)住房:指购买或修建的自家私产住宅用房。

住房确认时,家庭户须按房产所属性质提供房产证件:

1.房屋产权证或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商品房购房协议(合同)、交款收据、入住证等。

2.自建住房(无房产证)的宅基地使用权证。

3.未过户二手房的买卖协议(合同)、公证书等。

集体户有住房的按家庭户要求提供房产证件。

学生户籍户主的非住宅用房(商铺、商业店面房、工业厂房、储藏室、车库等)、违法建造的房屋不能作为学生入学住房依据。已交购房款,未建成交付使用入住的住房也不能作为学生入学的住房依据。

学生户籍的户主、住房、住房的产权人三者要一致。学生户籍的户主具有两处住房及以上的,以户籍的住房确认。

(三)分配指标资格的条件:学生初中入学至毕业,户籍和住房均须在就读初中服务区域内,且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

三、城内初中入学工作

(一)城内初中入学原则和办法

我市城内初中,现有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和北城中学五所。

今年城内初中入学服务区域的划分继续实行“户籍、住址、分片、分配”的办法。我市城内初中入学工作要做到政策、计划、范围、结果四公开,实行阳光招生。依法保障服务区域内适龄少年按规定公平、公正、有序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入学前,市教育局要对市直及三个街道所辖小学毕业生的户籍、住房、学籍、文化户口等相关信息逐一进行审核,并分类做出详细统计。审核时间及方式另行通知。凡属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的在外就读小学毕业生,要求回原籍上学的,持全家户口本、家庭房产手续、毕业证、学籍卡等原件及复印件,于8月1日至8月15日到市教育局报名并填写回原籍就读初中申请表,并提供学生本人的全国学籍号,同时审核相关证件。

相关入学证件审核结束后,依据城内初中入学原则和办法,确定学生入学学校,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下达入学通知。

(二)城内初中入学计划

今年,我市市直及三个街道共有小学毕业生1665名(不含属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在外就读小学的)。城内初中计划招收42个班,其中三中12个,四中10个,五中8个,六中8个,北城中学4个。

城内初中的总服务区域

五所城内初中的服务区域为我市三个街道所辖76个居(村)委(市区32个居委、非市区44个村委)。76个居(村)委具体为:

(四)城内各初中的服务区域

凡具有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户籍与住址一致的按下列规定入住相应初中学校;户籍与住址分离的按住址分配入学;只有户籍无房产的根据户籍属地对应分配就读北城中学、五中、六中。

(五)城内初中班容量及编班

根据省、市规范办学行为相关规定,我市从2014年起,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全面实行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制度,城内初中的班容量要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

今年我市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继续全面实行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制度。各初中学校要按照“统筹兼顾、平衡配备”的原则,提前均衡配备班主任和代课教师。对新生编班继续采取“控制规模、电脑排位、随机编班、直达班级”的方法,统一实行均衡编班、阳光编班。各班学生和各班代课教师随机挂钩。编班结束后,及时将各班学生花名和班主任及代课教师花名向社会公示,公示后不得更改。同时于8月下旬择时将邀请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生家长现场参与并监督初中入学新生编班工作。

四、城外初中入学工作

(一)要依法做好本乡(镇)初中入学工作。

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所有小学毕业生必须依法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监护人有法定责任和义务督促小学生到初中学校继续就读。各乡(镇)中心校要主动协调当地政府,努力创造条件、优化办学设施,大力宣传并积极动员本乡(镇)在城内上小学的毕业生返乡就读,确保本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使适龄少年按规定能充分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校优惠政策。

(二)合理划分初中服务区域

乡(镇)初中入学实行“免试、就近、划片”的原则。

各乡(镇)所辖行政村的本籍毕业生就近入住本乡(镇)范围内初中。有两所及以上初中的中心校,要依据学生居住村方位、入学习惯,本着方便家长和学生的原则合理划分服务区域。

初中班容量及编班

今年我市城外初中的班容量,依照省教育厅的规定,要力争控制在45至50人范围内,未经教育局批准,不得随意增加规制、减小班容量。

各乡(镇)初中的新生入学及编班工作,由各中心校和初中学校负责,其要求及方法参照城内初中执行。

五、关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务工人员子女,凭父母就业证或就业协议或工商营业执照、现居住地一年以上居住证(本市的不提供)、学籍卡(就读学校所属的县区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学籍证明)等相关证件入住初中学校。对符合入学条件的,租房或住房属地为我市三个街道的,由市教育局依照学生家长的租房或住房属地北城、东城、南城对应分配入住北城中学、五中、六中;居住在我市乡(镇)的,由居住地所属乡(镇)中心校安排入学。

为使每位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充分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到校的政策,市教育局对五中、六中、北城中学学生初中升高中实行倾斜政策。

若务工人员在我市城内购有住房或长期(2年以上)打工或具有我市城内初中服务区域户籍,其子女入五中、六中、北城中学就读,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可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若务工人员在我市城外(本市的在外乡镇)购有住房或长期(2年以上)打工,其子女入住居住地所属乡(镇)初中就读,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也可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不享有就读初中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六、其它

(一)积极做好初中入学宣传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本《意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好初中入学宣传工作,并严格按本《意见》执行。初中学校不得违犯规定擅自招收非本服务区域内的学生,否则学籍部门不予学籍备案,该生中考不能享受就读学校分配指标,且中考成绩不计入就读学校。

(二)签订放弃占用优质高中分配指标协议书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与非服务区域内学生(因打工等原因可占指标的除外)的监护人签订放弃占用优质高中分配指标《协议书》。协议书签订后,学校方可给该生在本校电子学籍备案,不签订协议书的,须教育引导其返回户籍初中学校就读。

(三)建立学生档案

入学工作结束后,各初中校要积极配合做好学生的户籍、住址等复核工作,按要求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建档时须严格按入学通知造册;市招办要建立城内各初中校学生花名册,将学生的户籍、房产等相关证件复印件建档,供中考报名、高中录取时资格审查使用;市教育局学管科要依照分配指标资格确认条件对备案的新生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市已在统一实行初中学籍电子化管理的软件中设置规范班数、规范班容量的指令,如超班容量,超出部分将不能在电子学籍中备案。未按规定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的,不予分配优质高中招生指标。

(四)相关照顾政策

1.本市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本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和支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2.本市初中教师子女在其父母任教学校就读;本市南城街街道的圪塔、龙渠两居委的本籍原农户子女到三中就读;本市南城街街道的庄则、上庄、谷口三个行政村的本籍毕业生到北城中学就读,且三年直升至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可享有就读初中学校优质高中分配指标资格。

城区初中生范文4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87-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城镇化与县城化。“所谓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1]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农民职业及身份的转变;第二,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三,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因此,城镇化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城镇,而是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集聚资本和人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逐步解决三农问题。这就是说,城镇化并不是否定农村,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从而使农民摆脱贫困,向城市靠拢,向文明靠拢。

县城属于大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起着联系的纽带作用。“在中国的统计年鉴中,县城人口是城市人口,而不是农村人口,县城归类到‘城镇’,县城以下的农村归为‘乡村’。”[2] 县城在中国城镇结构的两个系列六个层次中属于“县镇”,仅比“县辖镇”(即农村小城镇)大。县城是县域的信息聚集与扩散中心,能够把大中城市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带到农村,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并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城镇化与县城化都是中国城市化的一种形式,只是范围和程度不同,城镇化的范围要大一些,不仅包括农民由农村转移到县城这一过程,还包括农民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大中等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这一过程。从城镇化角度而言,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逐渐改变着农村地区的空间结构,促使农村地区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组织、人口随之调整空间分布与组合状态。因此,目前县城化是中国实现城市化的过渡形式,县城从空间上承担着吸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重任,发挥着在农村城镇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2.农村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温恒福认为,“农村教育”这一概念有四种含义:“(1)农村教育是指县和县以下地区的教育;(2)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和县以下地区的教育;(3)农村教育是指县以下(不含县城)地区的教育;(4)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以下的乡(镇)、村的教育。”[2] 从对“农村教育”的这四种定义来看,农村教育都是和县城紧密相连,均以县城为分界线,把县城教育作为纽带来链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笔者认为,从内容上来看,农村教育是指农村里的教育,主要包括农村初等教育、农村中等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很显然,农村初中教育是农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的现实状况来看,农村初中教育主要是指农村公办初中学校对达到初中入学年龄的农村学生所实施的教育,同时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最高阶段。因此,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就成为实现农村教育城镇化、均衡城乡教育资源、达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教育县城化不等于农村教育城镇化

“农村教育县城化”与“农村教育城镇化”是两个彼此相关联的概念,但又有所区别。“农村教育城镇化是基于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低下,教师流失严重等实际,拟将农村教育的主阵地由乡村逐步转移至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镇地区,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借离村离乡教育之手段,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3]

“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内容包括:(1)初中进城。即逐步将农村初中撤销,学生全部转入县城中学就读,实现初中教育的县城化。(2)小学进镇(乡)。一般的乡镇,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寄宿制中心小学,有的因条件所限可在自然村办村级完小。县城近郊农村则可在城郊选址,联办中心小学,吸纳城郊农村及入城农民工子女就近读小学。”[4]

由此可以得出,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范围要大一些,包含着农村教育县城化。二者都是以中国的城市化为背景,在加速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的。在此,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这里的农村教育县城化,主要是指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二是这里的农村教育县城化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西部贫困山区。从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的现实来看,随着“空壳”农村和“空壳”农村学校的出现,对于多数农村学生来说,初中教育县城化就意味着“农村教育城镇化”。

三、关于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着学生大量转学、生源急剧减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学历结构、教师职称及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经费紧缺、教学设备短缺等问题,正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办学困境。在城镇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教育的萎缩,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正遭遏困境并面临艰难抉择。因此,实现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

1.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初中教育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他们使城市充满了活力,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农村,由于大量的农民工外流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越来越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空壳”农村由此产生。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沉寂一片,毫无生机可言。农村的边缘化、农村经济的衰退决定了农村初中教育的大规模萎缩,农村初中教育因此也处于弱势地位。“空壳”农村及“空壳”农村初中学校的出现,使得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成为实现农村教育城镇化、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的一种可行性的选择。

2.农民传统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农民逐渐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农民不得不承认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在社会变迁中占据一个比较满意或比较稳定的位置,他们不愿永远做农民或农民工,所以就把这种愿望寄托到子女身上。“他们想通过子女的升学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于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镇学校去。”[5] 农村初中教育的价值受到冷落,农民更加信任城市的教育。

3.农村家长及农村中学学生进城求读“意愿”强烈。城市化促使社会流动骤然加剧,与“民工流”相伴随的是“学生流”。众所周知,随着中国农民工数量的增加,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学生家长或亲人随孩子进城读书。“陪读族”、“民工流”以及“学生流”的出现,充分表明了农村家长及农村中学学生进城求读“意愿”的强烈程度。

笔者于2010年1月对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金盆湾中学和临镇中学两所农村初中公办学校的40位家长和40名初一、初二、初三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实际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农村家长中,多数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县城中学读书,除少数家长担心家庭经济困难,他们认为县城教育资源和质量都要优于农村,为了孩子的前途,只要是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会考虑让孩子去县城上学并进城“陪读”。同时,他们还认为现在农村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业看做头等大事,将孩子送进县城中学读书也已经成为农村的一种风气。在受访的农村初中学生中,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表示愿意去县城读书,认为县城老师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学校环境优,可以开阔眼界长见识,只是多数学生担心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起。在谈到“你对‘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改革措施有什么看法”时,他们多数认为“初中进县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教育公平,使自己享受与城里学生同等的教育,国家和政府应该采取政策大力支持。

4.教育公平的要求。农村与城市的初中学生享受的教育机会是不公平的。“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6] 教育的不公平在城乡之间的表现是显著的。有人曾对中国农村初中教育中辍学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从整体上看,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外部原因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7]。农村孩子去城里初中上学,大多面临两难困境:不进城读书,则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若进城读书,又困难重重,往往无力排解。除了考试进入,还要承担比乡下就读显然要多的生活费用。此外,县城初中学生对转学的农村初中学生的歧视也是造成他们辍学的原因之一。

“农村初中向县城集中,让农村中学生享受‘同城化教育’”已成大势所趋。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是实现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关键所在,使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和达到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因此,政府应根据城镇化的总体走势及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决策,不能搞全国一刀切。对于一般的农村初中学校,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撤并,使农村初中向县城集中,逐步取消农村初中办学;凡继续保留下来的少数农村中学,应按照县城中学的标准,达到硬件要硬、软件要跟上的办学要求。而对于离县城或城市较远的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学,受城镇化影响较小,经济落后,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及孩子入城就读的种种困难,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于这些初中学校的投入,实行以城带乡“捆绑式”发展的办法,尽可能缩小这些农村中学与城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差距,以确保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廉顺国.论县城在农村城镇化中的主渠道作用[J].河南科学,2005,(3).

[2]温恒福.农村教育的含义、性质与发展规律[J].教育探索,2005,(1).

[3]李期,吕达.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可行性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胡俊生,李期.农村教育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J].甘肃社会科学,2010,(2).

[5]刘建荣.社会转型期农村基础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农业考古,2006,(6).

城区初中生范文5

2015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公布第二轮教育改革方案,表示将通过名校办分校、学校资源重组、引进高校资源合作办学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初中资源整合。

本次教改继承了2014年启动的第一轮教改的一些思路。计划将新增不低于1000个优质初中学位。

一直“瞄着”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们对此态度各异:支持者有之,怀疑者有之,观望者亦有之。

牛娃儿网创始人、家长帮社区专家团成员一牛预测,“从全国角度来看北京教改已是妥协的产物,与一些外地的教育政策相比,并不算很彻底。但很多家长都没想到2014年会改这么多,后面改革只会不断深入、不断推进。” “牛小派”和“直升派”

整个升学链条中,“小升初”通常被认为是关键一环。西城“小升初”改革对家长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诞生了“直升派”,与之对立的被称为“牛小派”。

“牛小”指传统上的“牛校”。“牛小派”认为无论改革前景如何,还是应该先竭尽全力上一所好小学,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直升派”则来自西城教改后,一些弱校毕业生可以“咸鱼翻身”直升“牛中”。这些家长会优先选择可以直升的小学,“是对西城区教育改革的直接回应。”

2015年开始,裕中小学、西单小学、福州馆小学等12所小学30%符合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按照自愿原则,直升对接的优质中学。之后逐年递增,6年后直升对口中学的比例将达到80%。

直升优质中学的孩子需在原小学有连续6年学籍。报名数量如果超过比例将进行计算机随机派位。没有直升成功的孩子也可以选择其他“小升初”的方式。

目前在西城区“小升初”,主要有直升及其他三类方式。

北京市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对《望东方周刊》说:“第一种是推优生,根据五年级上、六年级下两次联考成绩及三好学生次数,有一次选择优质学校的权利。不过2014年比例不超过30%,这次改革有可能压缩至25%至20%。第二种是科技、艺术、体育类特长生,2015年比例有可能在2014年的10%至15%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第三种是共建生,现在此类学生已经改为政策保障生,生源范围进一步缩小。”

“以后的趋势,保障、特长和推优的其他招生方式比率逐年压缩。”朱建民说。

三类之中,推优生会进行内部“小派位”,即电脑抽签分配优质校。直升及三类之外的学生会在剩余中学学位中进行电脑“大派位”。

“派位”和“直升”的区别在于:前者一对多,后者一对一。

直升其实更像过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文件中曾强调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举措。西城区肯定会以此为纲,增加直升学生比例,有此决定,并不奇怪。”一牛对《望东方周刊》表示。

“九年一贯制”通常是指某校的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小学毕业后可直升本校初中,保证学生可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避免择校。

此前西城区只有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即育才小学和亚太实验学校。此次新增加的12所对口直升小学,除了宏庙小学外规模普遍较小,其2015年毕业生总数为670人左右,按30%的比例,有200人直升。 还有的担心

西城区几乎聚集了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北京市高考理科均分前十名中,西城有四所、海淀六所,文科前十名中西城有五所。

西城区人口是海淀的三分之一,虽然高分段绝对人数比海淀少,但高分段率、一本率、二本率、三本率均列北京市第一。有相当一部分西城区高中,本科过线率100%。

与“小升初”挂钩的是,从2014年起西城区“初升高”新增加名额分配方式入学:示范高中直接面向本校初中和本区普通中学投放名额,限在西城区拥有三年完整初中学籍的。本区初中升本区高中的机会比跨区的多。

“在现阶段,如果依然以高考为指挥棒,那么往下推的中考、小升初,会上演择校战。”有家长表示。

对于30%“直升”如何实现,目前家长们还有存疑,“恐怕还是多少得按照以前‘小派位’的评估模式。”

“要做到100%‘直升’是很难的。除非新学校都按九年制来建立。现有小中学直接改造成九年制短期很难。因为中学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实验中学在北京数一数二,突然把某个小学全部改成直升该中学,那是不可想象的。”一牛说。

同时,他也在观望取消共建生的政策:“现在改共建生为政策保障生,等于留了个尾巴,说明还不够彻底。”

作为西城教改的另一主要政策,学校撤并消息的各种版本传言满天飞。

目前,西城区有关领导已公开表示,此前流传的裕中中学、154中学,等等,2015年确实要有所调整,与优质中学融合,以此扩大全区优质中学的学位数量,但具体以何种形式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新增1000个优质初中学位的任务肯定要完成。”

朱建民则认为,西城区改革均衡教育资源的初衷肯定不会改变。

“破解择校难题是检验教改的重要标准,难点不在于建设多少优质教育资源,而在于如何消除劣质教育资源。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就近入学。这应该也是西城区教改的初衷。”一牛表示。

事实上,有不少家长认为,所谓教育集团是松散的组织,“虽然可以互相帮助,但是每个学校有独立的教学系统和管理层。学校的好坏主要出在管理层面,只有撤并学校,好的学校管理层才能真正向原来不好的学校倾斜,好教师才能真正流动起来,教育资源才能慢慢实现平衡。” 北京西城区,“小升初”的家长们带着自己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寒风中奔波于多个名校的升学培训班 改革的意见

“西城学校撤并有几种方式,一类是成立教育集团,由示范校带普通校。第二类就是对一些基础薄弱校合并提升。纯初中不再单独办学,也是其中的方式之一。”朱建民说。

教育集团化及相关的名校办分校并不新鲜。一牛表示:“早在西城区教改之前,就有四大教育集团,包括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市实验二小和北京小学教育集团。”

2014年西城教改共推出了17个教育集团,其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是一体化集团,“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学生混合编班、开设网上视频、实现资源共享来提升合并校的教学质量。剩下的教育集团有的以中学为核心、有的以小学为核心,各有定位。比如一六一中学就定位为中小学衔接。”他解读说。

身为“直升派”,一牛认为,这一政策确实可以提升一些弱校的水平,“如北海中学变为北京四中初中部、二龙路中学变为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都是好校带动弱校的典范。”

一些“牛小派”家长有着相反的看法:“毕竟一个学校的强弱和教师素质、生源素质、教育投入有关,这三者和地理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即使挂上了同一个校名或者分校,也难想象金融街的一个学校和远郊的一个学校会没有差异。”

朱建民认为,学校撤并、教育集团化的初衷很好。当然,短期内成效还需观察。“一杯糖水、一两糖,往里面冲了两斤水就稀释了。好的教师就这么多,校际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学校内部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城区初中生范文6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海口市教育局21日公布了海口市中小学2003年秋季收费项目和标准,原琼山市各中小学第一次并入整个海口市中小学教育收费体系中。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学校必须严格按规定收费。对于没有公布的收费项目,学生可以拒交。 今年海口市高中学费的收费标准(单位:元/学期·生,下 文同)分别为:1.海口一中、海南侨中、实验中学、琼山中学420元;2.海口二中、四中、十四中、长流中学、府城中学、琼山侨中、灵山中学、海秀中学350元;3.乡镇高中200元;4.海口旅游职业中学(职高班)700元;5.海口市第一职业中学550元;6.乡镇职业中学300元。 初中杂费的收费标准:1.海南侨中、琼山中学收费150元。2.海口市城市各中学、城西中学、海联中学、海秀中学、长流中学、长德中学、丰南中学、荣山中学、新海中学、府城中学、琼山侨中、琼山二中、灵山中学、琼山职业中学收费125元。3.乡镇中学收费95元。 小学杂费收费标准:1.海口九小、十一小、廿五小、廿七小、龙峰小学、龙华小学、英才小学、琼山一、二、三、四、五小学收费90元。2.府城小学、城东小学收费80元。3.海口市城区、城西镇、新埠镇、海秀镇、长流镇、西秀镇、各小学收费75元。4.农村小学收费60元。 住宿费收费标准:1.海南侨中、实验中学、旅职校、琼山中学公寓收费:高中300元、初中120元。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中200元、初中60元。土木结构:高中150元、初中40元。2.海秀中学、长流中学、琼山侨中、府城中学、琼山二中、灵山中学、琼山职中公寓收费:普高200元、初中100元。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高150元、初中50元。土木结构:普高100元、初中35元。3.乡镇、农村学校公寓:高中100元、初中55元。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中70元、初中35元、小学25元。土木结构:高中50元、初中25元、小学20元。 借读生费收费标准:1.初中500元。2.小学300元。 信息技术教育费收费标准:1.城区高中50元、乡镇高中35元。2.城区初中45元、乡镇初中35元。3.小学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城区小学30元、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20元。 代收费收费标准(注:A类表示区划调整前原海口市的学校;B表示区划调整前原琼山市的学校):1.课本费:小学一年级A类83.29元、B类84.40元。二年级A类83.54元、B类85.42元。三年级A类129.83元、B类126.13元。四年级A类130.36元、B类139.35元。五年级A类142.59元、B类127.61元。六年级A类123.00元、B类120.89元。初一年级A类219.01元、B类219.01元。初二年级A类224.31元、B类226.61元。初三年级A类184.11元、B类194.87元。高一年级A类229.67元、B类229.68元。高二年级A、B类均为231.80元。高三年级A、B类均为175.03元。2、作业本收费:按实际需要收费(最高不得超过30元/人)3、学生体检费9元(其中:体检费5元、驱虫费1.5元、发育体型、营养状况评价费2.5元)。 学生平安保险收费:每生每年30元(坚持自愿的原则) 学生奶价格标准:每生每月27元,每学期135元(坚持自愿原则)(完)(记者杨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