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下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探究

群众文化下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探究

【摘要】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对于精神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群众的精神慰藉,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创作融入到表演中,才能让群众真正得到满足,要深入到群众活动中,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戏剧创作和表演辅导方面获取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戏剧创作;表演辅导

经济飞速发展,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也从原本的同质化逐步趋向于多样化。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开展日常的文化活动时,不再仅仅局限于音乐、舞蹈,逐步走向了戏剧创作等不同的文化领域,在开展戏剧创作与表演时,需要提高群众对于戏剧创作的认知以及表演的效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辅助工作,始终满足基层群众的相关文化需求,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速度。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的意义

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让政府领导人员更加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喜好是什么,了解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什么。群众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自身的审美与喜好,让文艺创作与日常生活更加切合,更加贴近群众,这样才能够让群众真正地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主动去接受更多的艺术作品,并善于从作品中了解爱恨情仇,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应该让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以及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表现手法、表现语言、艺术内涵等方面都值得借鉴与弘扬。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才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戏剧作品,表达出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看法和社会生活的内涵。生活质量与文化素质的提升都是戏剧表演以及创作的前提以及基础。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的方式

(一)强化创作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覆盖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综合性较强,为此,在群众文化创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难题,特别是针对戏剧作品的创作。戏剧创作和其他创作不同,需要人民群众了解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日常生活进行美化加工,借助夸张的修辞方式等,让人们能够通过戏剧感受到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现象。戏剧的表达内容、方式与音乐和舞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为此,只有深入群众生活,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戏剧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创作之前对戏剧的主题进行确定,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够构建框架。在构建框架后,再对整体的故事情节进行完善。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创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戏剧作品。在整个框架完成后,也需要认真地聆听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戏剧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打磨,如此才能够提高戏剧中情感表达的效果,确保戏剧更具完整性。在排练的过程中,也需要针对作品中不合理的内容、现象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组织所有的演员进行排练,让演员熟悉剧本,了解他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该角色自身的性格特征、说话的方式以及存在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等。演员在演戏时,应该将自己视为戏中的一分子,真正地让自己变成饰演的角色,这样才能够在表演时让观众感觉到身临其境。如果演员的演技不佳,作品的表达效果就会较差,就需要进行多次排练,让演员真正地融入到该情境中,确保作品的趣味性、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合理性。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其自身的职责是服务于群众文化活动,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学习各式各样不同学科的知识,工作人员应该做到融会贯通,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解不同的戏剧表演以及创作形式,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依据,对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段进行运用和展示,如此才能够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各项工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随着社会不断繁荣,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而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戏剧创作也应该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是什么,以及创新的方向是什么,工作人员在学习时也需要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以看到群众的戏剧创作时能够给予一定的意见,拉近工作人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艺术表演更加贴近生活,促使戏剧的创新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戏剧创作本身的娱乐性较强,需要结合舞台进行表演。舞台演出的方式能够展现出所有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也能够让广大的群众通过演出获取更充足的知识,拓宽艺术知识面,从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实现艺术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对戏剧故事的走向进行梳理,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转折等,确保剧本的完善,使舞台表现更加完美,使舞台魅力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三)激发群众创作热情。很多基层群众在进行日常创作时,最开始激情非常饱满,但是创作到后期,其主动性以及兴趣就逐步消失。要想充分展现出文化作品的内涵,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非常敏捷的思维表达逻辑以及较强的表达欲望,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创作者应该对作品认真负责,在戏剧创作时还需要注重戏剧中的逻辑性,确保戏剧作品脉络清晰。各地方政府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人员应该减少对戏剧创作的约束,让戏剧创作更加自由,让文化表达以及情绪表达更加轻松与畅快。在戏剧中有好的人物形象出现就会有坏的人物形象出现,好与坏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存才能够让社会的发展速度更快,所以不能够一味地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有关戏剧创作仅仅只能出现好的角色,不能够出现任何一种坏的角色。坏的角色也是真实存在的,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群众文化活动中戏剧创作的质量就会下降,甚至有很多群众不愿意再接触这些文化内容,这样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应该分析自己的语速、神情、思想等,做到拿捏精准。选择普通话进行表演,既能够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戏剧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也能够将角色的情绪展现得更佳。应该注意的是,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进行戏剧创作与表演时,很多群众并不是真正的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其表演的效果无法与专业演员相媲美。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全面性的表演辅导,比如说演员与演员在实际表演之前应该进行大量的沟通与交流,目的是确保表演本身的专业性。而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则需要拥有良好的耐心,能够缓解表演前的紧张心理,确保表演工作顺利进行。所有辅导者在辅导演员之前应该学习相关的内容,从而对群众演员进行认真辅导,认真为他们讲戏,告知演员这个角色的表演重点是什么,让演员抓住重点,同时增强演员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在每次表演过后,辅导者都应该尽可能地去鼓励他们,以缓解他们的胆怯感、紧张感,让演员的表现效果更好。如果某一个演员认为自己的发挥不佳,则辅导者更需要与其进行沟通,告知演员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种方式才能让演员的自我表达效果在之后得到顺利的提升。比如说在某一个小区的表演作品《龙凤呈祥》中,女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幼儿教师,但是其本身缺乏表演经验,对幼儿教师这一角色不了解,从而产生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应该与其进行交流,辅导员也可以在现场给她表演一下如何演好一名幼儿教师,告诉她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点是什么,只有加深对于该角色的理解,其所表现出的效果才会得到提升,并且增强表演的自信心,真正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四)增强群众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群众文化工作本身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提高群众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让戏剧创作以及表演的质量得到提升。在部分社区中,进行群众文化戏剧创作与表演时,不是让群众自主去写一个剧本,而是让群众去诠释一部文学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群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深入了解这一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内涵是什么,从而真正地让表演与作品完美结合。只有不断探索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让文学作品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在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也不仅仅是指群众对演员这一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包括对戏剧作品的理解程度、还原程度。很多群众对戏剧作品不了解,导致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质量相对较低,无法高度还原戏剧作品。为此,提高所有演员的文学素养,也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和群众演员,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文学素养的培训。文学素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积累,需要秉持着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主动钻研文学著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戏剧创作和表演是文化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戏剧创作的质量以及戏剧表演的效果,做好表演辅导工作,工作人员更需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强化创作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创新性,高度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群众表演热情的激发,以最完美的状态辅导戏剧创作,从而推动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让群众文化的发展速度更快,体现出群众文化工作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为我国群众文化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甜.戏剧创作和表演辅导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应用[J].传媒论坛,2020,3(07):117.

[2]张立儿.花繁果硕好戏连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83-84.

作者:罗健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