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研究

【摘要】

幼儿教育是个人教育和成长发展的基础阶段,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关注的焦点,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无疑为幼儿的后期学习和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其教育内容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优秀美德的培养和生活常识的训练,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完美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成为现阶段幼儿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结合

一、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形式

现代幼儿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科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分支,也得以系统化和完整化。在20世纪中期,中国引进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现代幼儿教育相比,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起源较早,像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封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幼儿教育内容主要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例如至今幼儿教育中仍然沿用的《三字经》、《论语》等。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对幼儿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蒙以养正。

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强调选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保证幼儿在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例如《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由于幼儿的自我辨别能力较差,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或是教授的知识不合符标准规范,就很容易人幼儿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一旦这种错误的习惯和观念形成,在后期的教育中将很难加以改变。因此,传统的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正确教学方法和正面教学内容的作用,《易经》中提到:“蒙以养正,乃圣功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幼儿教育的基本态度。除此之外,结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强烈,因此如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传统幼儿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躬身正道,为人师表”,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采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规范自身行为和言行做起,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榜样,以自己的正确行动向幼儿展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从而实现“蒙以养正”的幼儿教育目标。

2.早喻教。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大学衍义》中提出“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幼儿教育方面来说,幼儿作为个人教育和成长发展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能在幼儿时期进行规范教育,一旦养成坏的习惯,在后期将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中国传统教育历来提倡早教,尤其是一些民间流传的“神童”,使得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产生了片面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教育越早开展越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在教育方式上也是花样百出,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客观接受能力;在教育内容上也以偏、难知识为主,给幼儿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传统文化中也有对幼儿早教持相反观点的,例如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课文《伤仲永》,方仲永在幼儿时期是小有名气的神童,提笔能画、放笔可诗,但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在成年后“泯然众人矣”。

3.严慈相济,教爱相辅。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母在幼儿教育中有明确的职能划分,通常情况下,父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严厉、苛刻的形象,母亲则扮演慈爱、关怀的形象,因此,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父母通过“一正一反、一严一松”的交叉教导,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时刻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改正,实现螺旋上升的学习趋势;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关怀,又能够让幼儿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在寻找自身学习缺陷、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至于垂头丧气。无数的中国传统资料中也体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幼儿教育中缺少“严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幼儿教育朝着错误方向发展。例如在《韩非子》中提到“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归于死。”,古代言语中也有“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的手法。由此看来,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反映,还是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父母在幼儿教育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坚持“宽严相济,教爱相辅”的教育原则,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幼儿教育

1.中国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

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家庭的兴衰主要靠子子孙孙代代相继,家庭教育好坏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家庭的兴衰。因此,家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也就必然成为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不少教育家论述了家庭对幼儿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幼儿自出生就在父母身边成长,与父母长时间相处,有很深厚的感情,父母对幼年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孩子天然地愿意听从亲人的教诲,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可以发挥比教师和任何圣贤更有效的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的基本内容。

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初步训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日常生活的常规训练为主,辅以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为入学作准备,为长大成人打基础。总的精神是教幼儿守礼,坐、立、行、起居、饮食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尊老敬长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点。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提到:“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必当疾走面前。”长辈有所教诲,必须低头听受,不可妄发议论。回答长辈问话时,要站立,语言要详缓,不可打断长辈的话,更不得顶嘴抗辩。

作者:赵玉慧 单位:八五七农场幼儿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常亮,贾晓英.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植根学校教育教学[J].魅力中国.2010(03):19-21.

[2]李英,崔学文.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研究与实践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46-47.

[3]胡燕,朱文利.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利与弊[J].教育与科学,2013(2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