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茶文化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基于各自利益诉求上,寻求互利共赢的全新组织形式。本文从中国茶文化出发,探讨茶文化与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并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就其实践现状与发展对策加以探索,以期为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对策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其不仅保健功能强大,而且对协调人际关系、弘扬优秀美德、促进和谐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情景与发展空间日趋广泛,并为校企合作这种新兴教育模式提供了启示。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还需从中国茶文化中汲取营养,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全新改革思路与可行路径。

1茶文化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广义而言,茶文化乃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公元前2737-2697年茶的发现,到780年陆羽《茶经》的问世,茶文化的形成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从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茶文化的发展是多重文化融合、影响与创新的结果。与茶文化发展相同,校企合作模式的形成也是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作用与创新的结果,这表明二者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茶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现实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形势的发展,茶文化与各个领域形成了多方位接触,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全新的内涵与意义。如今,茶文化逐步衍生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认知文化,并被愈来愈多的企业奉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用以指导员工发展,强化企业运营活力;不仅如此,茶文化还进入了各大高职院校,被教育工作者视为一种精神引导文化,以此陶冶学生身心,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茶文化的作用,犹如“润物细无声”,可潜移默化地渲染身心,继而产生水滴石穿的文化拓展效果。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茶文化又有了全新的拓展方向,即在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培育。校企合作的深化过程中,学生因传统认知与企业文化有所差异,因而在接受企业文化时难免产生认知错误,无益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此时,适当融入茶文化教育可发挥引导之效,有助于促进学生迅速融入企业文化中,助推企业文化的拓展。由此可见,茶文化对于助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茶文化自身发展而言,离不开茶艺人才的培养与茶产业发展的助力。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其教育更具针对性,在校企合作平台的助力下,有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茶艺人才,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不仅如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茶文化的推广。与其他文化不同,茶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涵,并非仅仅是品茶中所生发的精神意境,还有数千年间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精神理念的存在赋予了茶文化的特殊性,使之充溢着别具一格的文化认知与审美特色,如平和、和善、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而这些精神内涵还需借助一定的平台方可发挥其引导功效,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无疑是这样一个平台,是助推茶文化推广与发展的一大利器。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解析

近年来,各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2.1集团模式

该办学模式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院校与企业以契约、资产等为联结而形成的校企办学联合体。其中,校企原有隶属关系、拨款渠道、人事关系等不变,而以合作协议、集团章程等方式相联结,在集团章程的规制下双方分工,实现资源互享,共同开展教、研、服务等活动。该模式使校企合作方式由个别院校与个别企业之间的双边合作,转变为职教集团与多个企业的多边合作,不仅降低了双边合作成本,还有助于整合全行业力量,增强职业教育效果。

2.2基地模式

实训基地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载体,也是确保职教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保障。该模式下,高职院校利用企业资金、设备、资源等优化办学条件,使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真切体验生产实际、感受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管理,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还有助于提升其岗位意识、协作精神,为日后步入社会夯实基础。而实习基地建设,无论是“校中厂”,抑或“厂中校”模式,都有助于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提供优秀人才。

2.3订单模式

所谓订单模式,即院校以企业订单为依据,依循企业用人需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达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的目的。订单办学模式下,院校可依据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企业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功效,并使企业参与到人才规格制定、课程设置、考核评估等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敬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保障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同步性。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现状与对策思考

3.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现状

经多年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效,足以凸显校企合作的强大功效与发展空间,但制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深度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如下:

3.1.1办学机制存在瓶颈

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密切联系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尚待完善,校企合作融合深度仍待加强。另一方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仍有待拓展与完善,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与功能亟待提升。

3.1.2双师队伍亟待建设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操作应用性,直接决定了其长远发展,而作为校企合作的实施者与推动者,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明显不足,双师结构亟待提升与优化,高水平、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者少之又少,这导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收效甚微,严重阻碍了我国校企合作事业的推进。

3.2从茶文化思考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对策

3.2.1创新体制机制

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多种文化的融合创新,并最终达到了文化“共赢”之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是如此,为求发展还需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双方的“共赢”。具体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全面推行以行业引导型的校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建设工程,以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积极寻求行业引导型校企合作共建体制与共谋发展、共管过程、共担责任、共享成功的运行机制,强化教师与企业责任,实现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岗位互融、教育内容与企业技术创新同步,形成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与良性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院校应针对订单模式、基地建设、师资培训、顶岗实习等内容,应建立细化的运行标准,就不同环节加以规范、引导,将校企合作的实效充分发挥出来,达到一个显性的尺度。

3.2.2建设双师队伍

茶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对于双师队伍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双师教师要求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重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社会服务能力,如此方可称之为优秀的“工匠”式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依托“三层次一网络”校企平台,以培育名师、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为重点,持续完善人才选拔与聘用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满足高职教育特点的科研、教学双强型双师队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快制定完善的师资绩效考评细则,形成以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为目的的多元师资培养体系,促进双师素质稳步提升。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改革以企业实践为主导的双师队伍继续再教育机制,打造一支能上讲台、能下生产的高素质、高能力师资队伍,使高职院校双师结构趋于完善,以此助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4结语

高职院校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压力,在如此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还需积极借鉴茶文化,以平和的态度、辩证的思维、创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力求探寻更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助推高职院校教育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玉奎.校企合作背景下茶文化推广思路探讨[J].福建茶叶,2018,40(11):72.

[2]农雅琪.基于茶文化理念探讨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改革[J].福建茶叶,2017,39(02):389-390.

作者:徐文苑 单位: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