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论文(6篇)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论文(6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口语教学情境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摘要]

当前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教育,已不能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继续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运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国英语教育的课堂结构,多种资讯的发展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对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究了用信息技术创建英语口语教学情境的可行性和具体的方法,为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我国与国际的深入沟通打下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英语口语教学情境 可行性研究 实施方法

受制于语言因素,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对世界前沿研究与发展缺乏宏观掌控。虽然科研能力、进取精神并不落后于国际先进学者,却始终无法在眼光和前景上予以赶超。当前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和国际相接轨,我国的教育发展也要打开天窗看世界,培养复合的国际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上要有所突破,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与国际社会接轨。信息化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不仅可以接触到新鲜资讯,还能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口语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水平。

1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口语教学情境的可行性分析

1.1概念明晰

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要首先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英语的口语教学、以及什么是英语情境。信息技术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讲,信息技术就是以所有形式完成信息的获取、交互、再生、加工和使用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等。狭义上的信息技术就是以电脑为核心获取、传递、再生、检索、储存、转换各种形式信息的技术。口语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书面语而言的,包含听、说两个方面,是人们之间交换信息的一种手段。英语口语就是指人们在外界环境下,有目的、有秩序地以说和听的方式传递英语语言,达到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表达方式。语境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英国人类学家在1923年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分为语言语境和情感语境两种[1]。语言语境是指交流过程中,为了达到所表达的意思而存在的上下文结构,书面语中存在的形式是上下文,口语中存在的形式是前后语。情感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双方所有的主管和客观存在的因素,包括文化背景、时间、地点、交流方式、交流内容等。英语语境就是影响两方直接交流全过程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正因如此,英语语境的理解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2信息技术创建英语口语语境的可行性

语言的学习十分枯燥,尽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都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是对于语法结构、单词、词根等的学习仍然不能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施教者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其他有趣的事增添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趣味性。这也造成了很多学习者对于学习英语的厌恶感。事实上,学习英语语言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创立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不得不采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技术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技术能够为英语课堂带来大量的图文、声像信息和多种语言材料,对学习者进行标准、系统的语言输入,使其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情境。其次,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丰富的视听资源、刺激学习者进行语言模仿,其所提供的信息都是置身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氛围之下,包含了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习者间接学到了英语语境下的交流情境和文化,全面地了解到英语文化和礼仪,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这些教研工作者精挑细选的语言资料是可以进行拷贝的,课上课下学习者都可以对这些资料加以利用,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知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口语语境的创立是完全可行而且是大有裨益的[2]。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口语教学情境的方法

2.1用信息技术构建英语口语语境的规则

任何实践如果没有约束性条件的话必将走向混乱,英语口语语境的构建也是如此。只有在英语教学的规则框架之下,才能进行有利的教学活动。首先,要遵循英语课堂的教学原则,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紧密围绕英语教学资料文本,使学生深切地理解和掌握资料文本。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相关的事,加强学生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该充分体现教学中的互动性,通过情境设置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这一举措,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学生更加注重表达自我。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予以注意,加强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最后,口语教学毕竟是一种教学活动,需要对课堂行为加以一定的掌控,把课堂活跃气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能使教学环境失控或走向混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2.2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口语语境的构建方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从语言语境和情感语境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语言语境方面,又包含使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的上下文两个方面。有效的语言输入至少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学生能理解这一语言;其次,包含的信息量要大;最后,输入的信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关联性[3]。针对这一科学理论,语言语境设立同样包含三个方面。首先,为了使学生能够听得懂,要运用多种渠道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在每堂课开始前,可以先给学生进行语音资料的播放,比如《走遍美国》是一个非常好的视听资料,或者是紧贴生活实际的《老友记》,也可以给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资料等。通过影音、录音、图片等多渠道的信息输入,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了解资料所要表达的信息。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使学生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和掌握。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做好口语教学,不是课堂45分钟就能达成的,对学生来说掌握好英语表达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在这一方面,教师同仁们要敢于推陈出新。根据了解,很多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都通过美剧或者是歌曲进行英语学习。前文提到的《老友记》可以说是学习英语的经典资料,包含了很多英语俚语以及使用情境,还有很多对于英语环境和文化的介绍。当我们留一篇课文录音或者是发音录音的作业时,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够高,但是学生对看美剧一定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同时,美剧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符合最大化输入信息的要求。最后,我们的情景设置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而且要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说,截取《老友记》中符合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进行互动、交流,师生都对交流内容有所了解,交流变的简单了,学生遇到的困难减少了,自然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信心[4]。在情感语境上,我们要对地点、时间、内容、任务身份、目的上进行具体的规定,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并代入到情境中去。在这一点上,可以利用视听资料营造出具体情境的效果,使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情感语境主要还是为语言情境进行服务的,但是也会对英语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结语

只要能够加强英语教学的效果,一切手段都是可行的。有人说,在美国待一年,任何没有英语基础的人也会学会对生活用语的使用,足以看出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大影响。通过信息技术,我们能对英语语境进行有效的模仿。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手段,通过创设英语口语教学情境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作者:潘媛媛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丹红.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

[2]陈少风.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孟村.以能力为导向的整合情境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思路清晰、富有吸引力的作文是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群体特征不相契合,致使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 信息技术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着重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属于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学习道路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应侧重于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二)对整体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作文写作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小学阶段是学生作文写作生涯的起点,是奠定语文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组词造句能力、思维的连贯性以及事件的描述能力等进行培养和传授。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作文写作有着奠基的作用。

(三)侧重于学生对生活的记叙和感悟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多,缺乏阅历,无法抓住事物的本质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记叙并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清晰的描述,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事件生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学生表达自我情感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作文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口述或在黑板上进行描绘和演示,也或者是教师针对某一话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然后由学生顺着老师的观点或想法进行描摹写作。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造成阻碍,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定向思维,甚至失去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想法最活跃的时期,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也无法起到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的目的。

(二)与小学生的特点不相契合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目前的作文教学一般都设置在规整的教室里,老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另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和逃避的心理,这对学生造成长久的写作阴影。

三、信息化技术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也在不经意间被应用于小学作文的课堂。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非常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革新。

(一)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

信息化技术走进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且素材的展现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写作的兴趣,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出彩、更加高效。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习作七,要求打开记忆的闸门,选择一个难忘动人的情景,给老师写一封信。学生初看写作要求会觉得特别简单,因为他们每天都处在学习生活这个大情境中,时时在上演着与老师的故事。可是问题来了,这么多的情景,哪些才是难忘、动人的,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笔。原因有三点:①没有留意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点滴;②没有深入地观察,积累的素材停留在表层;③感觉这个可以写,那个也可以写,左右难以取舍。其实,这三种原因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于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他们并不能都有意识地去识记。因此,在教学这篇习作时,教师可以从习作要求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声情并茂的情境,用Flash或者是PPT的形式把小学六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课间操、游戏、比赛、考试、老师辅导学生作业、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受批评或表扬,甚至是摔倒哭泣……配上一首抒情、轻柔的音乐,很容易就触碰到学生回忆的闸门,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学生定会思潮起伏、文如泉涌。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捕捉自己似曾相识或是亲身体验过的情景,进而展开描写。此时信息技术充当了一个简单的媒介,在学生的思维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之时架起一道桥来唤醒学生意识中的点滴,并加之梳理,让学生的思维瞬间顺畅无阻。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作文的教学内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止为运动、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生动;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有话想表达的欲望,而这是传统作文教学无可比拟的。另外,信息化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如网上在线互动、网上面对面辅导等,这些新涌现出来的方法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作文题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且作文教学模式也尽可能地多样化。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看待问题和事物的眼光、角度,以及对问题、事物表达的语言和老师是不相同的。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举例、范文为主,教师的体验、感受取代了学生的体验、感受,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们的作文千篇一律的尴尬。另外,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不足,对外界的认知也比较肤浅;学生语言的积累不够,描述生活素材也显得平淡。试想: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毫无创意,并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学生对习作的接受就会产生被动,甚至排斥的心理,写作的热情自然低下。而把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习作一《春天的发现》,教师无论把春天的景色描述得多么生动,但学生是无法全部感知的,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认知上的“沟壑”。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把春天的景色做成课件,让学生获取形象、生动的写作素材。通过这些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春天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会产生视觉效应;教师还可以放映一些春天的视频,如百花开放、万物复苏的样子,各种鸟儿飞翔歌唱的情景,河面的冰逐渐消融、泉水潺潺流动的场景……这些充满动感和色彩的画面以及不同的声音都会深深吸引学生,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感官和感觉。

(三)提高学生各项与写作相关的能力

写作过程无形中会培养学生许多方面的能力,如: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情感表述能力、理解能力等。利用信息化技术能丰富作文课堂,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教师准备的材料,并对此产生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会使学生随之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进而促进学生从中找到不同的要点,并顺着线索进行思维创作活动。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且深远的。它弥补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的诸多不足,与小学生的整体特性更相契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信息化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富吸引力,姹紫嫣红一片。

作者:吴其炳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小学

第三篇: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主体性探究

摘要:

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统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是重点内容,是辅助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进步。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从而增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科体系中主体性。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

目前,信息化潮流已经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正向更深层次发展。人们慢慢接受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各种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顺应该潮流,各大高校积极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努力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然而,不少高校并未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重要学科等同视之,而是将其当作一门辅助学科,甚至缩减学科课时,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地位下降

1.1学生的参与性较低

目前,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中心,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其在课堂学习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此外,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比如,在学习C++语言时,很多学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语言,难以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部分教师仍以课堂讲解为主,未为学生安排上机课,学生因缺少C++语言编程的体验而难以理解其中的相关概念。

1.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代课教师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目前,不少高校并未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常安排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教计算机课程,造成了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下滑。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烦琐,各个模块相互联系,教学难度较大,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来。

1.3学生缺乏课后练习

不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掌握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但因缺乏课后练习,日久生疏,导致成绩下滑。此外,一些学生上机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既缺乏自控力,也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上述问题反映了学校及教师疏于管理学生课后的学习。

2解决措施

2.1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和后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前期调研,就是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分层教学奠定基础;收集反馈信息就是要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采纳有效建议,从而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应尽快替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解放学生的天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引领作用,作学生的领路人,为他们解疑答惑,并给予其学习空间。比如,在讲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畅谈家庭无线网的搭建过程,然后引入教学内容,详细阐释路由器的作用和原理;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层次性,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教学,这是因为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教师需要加强对其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生基础扎实,教师可对其进行发散、扩展教育。

2.2提升教学的衔接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不是高校独有的,中、小学也设置了这门课程。因此,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期望中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能与大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有效连接起来,避免知识重复,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高校教师应适当了解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升不同阶段教学的衔接性。

2.3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提升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学校应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将“师师交流”规范化、常态化。此外。学校还应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将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

2.4消除传统考评机制的僵化、生硬现象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急需调整与之相关的考评机制。传统的考评机制略显僵硬,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统一标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应坚持从自我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考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考评方向和内容。此外,科学的考评机制还应兼顾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理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前途是光明的。在国家和社会积极支持和推进计算机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体性日益显现。因此,如何进一步凸显其主体性,应成为教学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刘琼 单位:淮阴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显君.关于管理整合的初步研究[J].管理科学,2003(8).

[2]顾华详.论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2).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应用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课程改革不断的延伸,教育教学目标已经提升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充分发展学生优良的层次。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且还应突出基础性与技术性、发展性与普遍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我国《宪法》和《教育法》明确的阐述,人类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即是人的全面发展。即教育必须以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然而,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就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逻辑上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的发展在德、智、体、美等基本面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和谐性是全面发展的本质。而个性发展本质是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两种发展正好相互弥补各自发展中的不足,互相促进。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即使对于同一所学校来说,由于学生生源不同,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存在着差异,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很难将教育水平体现的同时,让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内在特殊性和应用性,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又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的时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必修加选修的课程模块设计形式。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利用不同的教学软件、硬性的设施设备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

1设立多层次、多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师在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设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再满足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的发展,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然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层次、多级的教学目标,适应不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学生,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解,解决学生基础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对信息技术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采用适当降低要求,多鼓励、多帮助的教学方式,从而减少信息技术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与水平高的学生的差距,通过适当降低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面对信息技术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通过采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少限制,多支持,鼓励其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较好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目标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将会限制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水平的空间,并且增加后劲学生的学习难度。形成优秀生无法进一步提升,后劲生更加的后劲,学生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2设立多种信息技术学习任务、采用

不同的软件工具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授时,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在依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例如,在讲授网络资源搜索工具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了解收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使用各种方法提高搜索效率的两层次学习任务的方式,让信息技术水平弱的学生选择难度低的任务去做,让那些对搜索引擎已有所了解的学生选择难度高的任务去做。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完成收索任务的软件工具的选择上,不要求一致。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感兴趣的软件工具。

3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认知情况,有些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喜欢独立的思考解决任务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具有依赖性,常常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师提供解决任务的线索。有些学生善于利用运用逻辑规律,综合信息与知识,缩小教师布置任务问题的范围,直至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有些学生利用自己发散思维优势,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到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最有效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着认知程度的差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个体发展与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才能让学生所学适应社会的需求。

4采用集体教学、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讲授的授课形式;对于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从而消除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学习的恐惧感和畏难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基础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自主探索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播知识。

5总结

在教授学生的信息技术过程中既要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同时也要体现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这种的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造。

作者:王淑美 单位:蒙城县教师进修学校(蒙城县广播电视大学)

第五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由于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新鲜事物,依赖于学校的机房建设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学校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情况,是影响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由于信息技术依赖电脑这一设备,很多农村的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而言,对电脑不够熟悉,农村的网路覆盖范围不足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目前,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误区

1.把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玩电脑

很多学生由于平时很少有机会使用电脑,因此,一提到信息技术课就很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放松的情绪。其实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只有上机操作这一个部分,还包括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把理论知识夯实了,再进行上机操作的训练。

2.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会误导学生

由于初中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价值观念尚未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误入歧途。家长出于关心孩子的角度,担心信息技术课的上机部分会让孩子沉迷于网络,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持一种观望的态度。笔者认为,作为学生家长,一味地把孩子隔绝在社会的真空层中并不是正确的做法,家长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好榜样。

二、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课效率的策略

1.教师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课前不备课,课堂中应付学生,平时也不阅读教育学方面的书籍。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索然无味,毫无计划的,学生听课的兴趣也大减。面对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的问题,教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调动其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课下多关心他们,平时做到为人师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2.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候喜欢预设课堂的教学环节,甚至预设问题和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在备课时可以适当设计教学环节和步骤,但不宜过分地预设课堂。由于学生的思想相较于教师而言更具有开放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从学生的回答中获益。对于学生的回答,过分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及时制止,对于学生的回答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并展示自己的思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的授课方式,能够把课堂中的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对于电脑和互联网使用技术为主的课程,因此,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师需要让学生多操作锻炼,并通过各种游戏方式或者其他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多表现,为学生积累创新的成功经验。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对于不懂的地方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也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加强监督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4.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理论教学难度比较高,内容也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泛泛地空谈各种理论知识,而要把知识点落在实处,使教学过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好。比如,对于操作步骤的理论介绍,教师可以用动画播放的方式,让学生以更加清晰直观地方式学习;对于比较枯燥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成PPT,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比如,当教师在课堂总侃侃而谈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学生可能不会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多举几个因为互联网而产生巨大影响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对学生的上机作业做好记录,及时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学习的薄弱点,多加强巩固练习。

5.尽量做到一堂讲,一堂练

农村中学为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配备了专门的机房教室,还有很多教师为了讲课的方便,常常是一边进行理论的讲授,一边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训练。这样的情况,常常导致学生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只是一味地玩电脑,这样的课堂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注意尽量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安排在普通教室上课,把上机操作集中在一节课,让学生在机房内高效率地练习。另外,农村中学的机房数量有限,教师把理论课与操作课分开,做到一堂讲,一堂练,也能提高对机房的使用效率。由于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就一节,这样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到下一周就遗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教师要监督学生在课下及时进行巩固,并在下次新课开始之前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复习,或者通过上机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多加训练,夯实基础。

6.根据学情进行多样化指导

教师的教学既要针对全班大多数的同学的基础情况,又要照顾到个别同学的个性化需求。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既集中又个别,既能兼顾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提出要求或者布置作业。比如,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的作业;然后设计一些附加题,让有能力的或者及时做完作业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选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学习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在巡视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能及时进行监督和指导。当然,采取一堂讲一堂练的教学方式本身也有它的弊端,即由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有时会和技能的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这样学生会产生遗忘或记忆上的错误,教师需要在新课时浪费一定时间带领学生温习。

三、总结

总之,中国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相比城市的中学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广大一线信息教师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地研讨和摸索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毕桂珍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中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教学微课与学习平台融合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甚至受到热捧,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加以推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黎加厚教授在他所发表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他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这篇文章中不仅简明扼要地给微课下了定义,而且认为微课程不仅仅是包含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将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囊括进去.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呈现方式呢?笔者试着将微课与LearnSite学习平台进行整合教学进行了整合,发现两者之间的互融共通能弥补微课的不足之处,为学生的学习、互动提供保障,实现教与学的全面数字化.

一、技术创新,平台融合

微课制作时可以采用CamtasiaStudio来制作,这款软件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录制屏幕的大小,而且可以进行编辑,加上字幕,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要点.也可以采用苹果公司出品的IPad、IPhone自带的视频录制功能录制微课,操作简单方便.Office2013里的PowerPoint里录制功能也能实现制作微课,同时能够运用演示功能里的荧光笔,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重点标示.微课短小精悍,主要内容一般就是教学内容的某一个教学重难点.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课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不宜过长,要短小精悍.制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播放,但笔者认为在平台中结合使用会效果更佳.笔者在多年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直在运用LearnSite学习平台进行备课,制定学案、开展教学,效果良好.在这个学习平台的“备课”功能中可以选择插入视频、动画.平台支持FLV、SWF、SB等格式文件上传.在平台中设计好学案后,可以对某些点需要重点突破,而文字又不能解决的地方制作好微课插入,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能直接点击播放,很好地解决微课只有其中一个或几个教学点的弊端,有效地进行整合.如在教学Scratch《小丑演出》一课时,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个动画的背景、角色分别有哪些以及制作的流程.小丑演出时不同的动作及服装颜色的变化又该如何实现呢?这里老师就可以事先上传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己从观看中领悟、体会.一个完整的微课除了要有相应的微视频,还有微资源.在LearnSite学习平台中有“在线资源”的栏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整合微视频中涉及到的教学重难点操作练习,提供相应的素材资源提供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免去了单一微视频教学中学生需要另外自行查找素材的繁琐,让学生能更集中精力去学习知识,掌握教学内容.

二、聚焦重点,简化难点

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或教材来获取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效率低,局限性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有提升.而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能提高理解能力,提升领悟水平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Logo语言中《画蒲公英》一课时,repeat重复命令的使用学生感觉不容易理解,什么时候使用repeat命令,角度又如何简便计算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教师Flash软件制作出的微课:分析角度旋转的方向,小海龟行走的路线.从而很好地突破本课中的难点,分解知识点.学生也就一目了然地看出角度该如何计算,命令的运用也就自然水到渠成.在教学wps制作小报时,由于是复习课,知识点多而杂,如果全部制作微课就会让学生疲于观看而忽视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应根据小报制作中的几个难点,如图片、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制作微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其他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在操作中加以实践、复习,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而对于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知识都已经掌握,欠缺的只是熟练运用,这时就可以选择不看微课,而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平台上的学案,或直接去探究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切实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有效地实现了分层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目标明晰,学评整合

一个完整的微课除了视频资源外,教师应建立一套明确的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明晰的微评价.在LearnSite学习平台中,教师自身要有一个明确的微课与平台的达成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可以建立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微评价标准.一般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微课的学习情况、作品的完成程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而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与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操作实践,完成学习内容,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最终完成作品在平台上的上传,形成自己的学习轨迹,建立自己的作品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又有一个同步或异步的交流,对互相之间的作品进行不记名的浏览、点评,对好的作品进行点赞、赠送鲜花.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实时沟通、交流,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及时发馈、萌生新知.而相互建立的学习小组,又能围绕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同时又能促进教师根据学情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此学习平台如果能增加学生对学案的在线修改的功能,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每个环节中,促进师生的共成长那就更完善了.

四、总结

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趋势,但技术是为需求服务的.不要让微课成为简单的一个个视频的展示,去简单的呈现某一个知识点,更需要的是把微课与学习平台加以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系统性地呈现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学习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微课这个新型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肖燕芳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