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集体备课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

1.教案问题突出。

调查发现有40%的老师基本上不做修改直接应用他人成品,另有30%的老师堆积网络材料形成教案,30%是自己写好提纲和内容,通过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不切合本校学生实际、不加鉴别地通过粘贴而形成不伦不类的教案,纵然再花哨,也只是摆在讲桌上的花瓶,缺乏实干作风和缺少实用价值的备课工作注定是“无用功”。在对待教案态度上,75%老师认为教案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

2.师资结构不合理。

全县约有43%的小学拥有2名信息技术老师的配置,其余小学都只有1名。虽然90%是专职教师,但是年龄老化(平均年龄都已为40岁左右),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很不相称。由于一个学校只有1到2名的科任老师,所以90%的老师都很少与同伴、同行进行教学业务交流。而且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只有15%的老师拥有本专业学历。

3.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乏力。

课程老师中,80%认为学科培训机会少,85%认为教学研究欠缺,70%认为学校对学科的管理力度还应加强,缺乏应有指导。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多数老师认为该学科都普遍工作繁杂,地位和待遇偏低,人员稳定性差,数量更为不足。100%的课程老师认为应该开展更多的教学交流活动来提高教学技能。通过访谈了解到,课程老师对认为备课的目的是指导课堂教学,这充分说明了备课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二、民族地区视域内“小学科”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民族地区人才缺乏,教师队伍籍贯、学历、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思维角度当然更多有不同,共同研究同一课题可引起争鸣,思想碰撞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还会产生更多创新。教师交换心得经验等信息,彼此分享教学改革方法、实践技能,不仅能避免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教学习惯,还能让新老教师得到更好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这门课当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老教师往往在教学规范性、教学技能经验方面具有优势,而年青教师在接受和应用新信息技术方面更为迅速灵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科”,集体备课为孤军奋战的老师提供温暖的帮助。“小学科”指在小学阶段设置的课时量少,各校教师配备少,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的学科。“小学科”集体备课能弥补教师个体备课的不足,达到集思广益,碰撞思维,共享资源的目的。又能让备课更有效率,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集体备课则有利于集合教师个体处理教材的长处,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处理教材的短处,从而收到同伴同助,扬长避短的效果。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集体备课实施策略思考

调查访谈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老师普遍反映:这门课备课的依据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认为是学生需要。可是一个学校就配备一两个老师,这很难吃得准三、四、五、六4个年级的课程标准;更何况还要充分把握学生情况、满足学生渴望的学习需求。虽然老师要用大量时间来备课,可是总还感觉事倍功半。面对多个年级不同的课程标准与要求,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进行备课能与教学结合起来就有了成就感,很难去奢望教学设计中独特思考和创新的分量了。加强学校间教学交流,集体参与、积极讨论、相互协助、共同提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加强与内地学校教学交流。多学习优质课例,从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针对具体问题来开展教学研究,以点带面,积极参与到共同的、多元体的教学活动中来,共同讨论,共同提高,根据实际情况以县或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集体备课已迫在眉睫。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也努力创造条件,改善师资结构,提供给教师更多培训提高的机会以及与校外同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当然,关于课程集体备课实施的具体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作者:庞华 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