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与学探析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与学探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要想使学生掌握各种信息技能并达到预定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分层—限时任务驱动法”“录制小视频的辅助自学—小组合作法”“学生作品自评—互评—综合评”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景导入;任务驱动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是当前信息社会发展所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成为学校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一、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工具。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好奇心强,且喜欢去探索和尝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努力给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兴趣,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从我们所应用的教材特点来看,它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使得各个章节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这一特点,巧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能够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很多知识,特别是具体操作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尝试和体验,这比我们反复地去讲授死知识,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要好得多,这也是一项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策略方法。

二、“分层、限时任务驱动式”,让每一位学生有任务可做

现代教育要求要面向所有学生,但是学生是一个个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独立的个体,层次差异性较为明显,所以教学不能够搞“一刀切”,要注意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注意时间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吃不饱”也要注重“吃不了”的现象,布置任务要多层次、广领域,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引领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具体安排上,任务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基础题、提高题、开放题,满足“吃不饱”和“吃不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注重建立考核和反馈机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也要对教学预设进行及时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录制视频的辅助自学-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任务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慕课、微课)来辅助学习,并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优势,把知识点进行分解,结合学生所面对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给学生录制微视频,给学生具体的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在利用视频自学的过程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开展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需要教师的巡回指导助学。在时间有限、学生层次不同、任务不同的情况下,单个教师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这时需要教师积极调动小组长或课代表辅助指导部分学生。被辅导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后,认识到同学的帮助作用,也促使他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学的学风和良好的同学关系。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与沟通。

四、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的乐趣

秋季是一年的收获季节,学生完成作品时就是一节课的收获之时,展示学生作品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一种成就感。在评价作品的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总评。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赏识学生的作品,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学生的作品即使很简陋,只要有独特之处,教师也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体验付出取得的回报感和收获感,激发内在潜能,使其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品,提升学习效果。教学本身是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结合学情的差异性来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结合学生层次的差异性开展教学,让学生体验参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沈小芳.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探析[J].办公自动化,2008(22).

[2]颜士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作者:郭书珍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