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与创新探析

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与创新探析

摘要: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借助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了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垄断和竞争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集聚会显著促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同时,欠发达地区的集聚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垄断水平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影响并不确定。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创新;垄断

1研究意义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但是产业结构还有待完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还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产业升级。美国新出台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和《国防授权法案》直接限制高新技术产业核心零部件的出口,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外接连受挫,美国政府甚至直接参与对华企业的制裁,这些行为被其他西方国家效仿,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有制造业企业在向东南亚迁移。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改变,我国的产业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湾区建设等城市群发展战略均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为主要发展目标,产业的发展重心也主要围绕高新技术制造业展开,将这些区域建设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重心就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研究对于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评价和实施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理论分析

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欠发达地区能否进入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DixitandStiglitz通过构建模型论证了在规模报酬存在的前提下,同质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分工提高各自的福利水平。之后又有学者对D-S框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这为欠发达地区参与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基础。林毅夫以动态发展的角度看待比较优势,在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上,强调了“有为政府”和后发优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后发优势是指虽然进入市场较晚,但是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后发地区可以学习先发地区的经验,减小面临的风险和研发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推广风险。由于发达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生产生活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新技术制造业的集聚。相反,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吸引高新技术制造业在该地区的集聚。如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在积极展开政府数据模式开放的新探索。高新技术制造业更偏向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也引发了创新和企业规模之间关系的讨论。Marshall-Arrow-Romer(MAR)理论更注重一个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Arrow和Romer对该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认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知识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溢出,因此,可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了硅谷的发展,该理论认为垄断可以更好的将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促进创新。同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拥有更强的研发能力,如大型企业通常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科研等。然而,Porter从竞争的角度出发,虽然认可MAR理论对于外部性的讨论,但是却认为竞争才会促进企业的创新,因为创新不存在其他替代方法,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得以生存,同时,Gleaseretal.的经验分析也证实了Porter的观点。由于不同垄断和竞争在不同行业的作用并不相同。产业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动力。集聚和创新关系是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领域,AtkinsonandStiglitz和Jaffeetal.将知识溢出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知识溢出是一种模仿行为,创新者并没有因此而获利。同时,地理的邻近也为创新网络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比如文化认同和互相信任,也为企业家网络的形成提供了便利。这些研究围绕知识溢出展开,认为外部性会促进行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但是对于创新的产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BerliantandFujita构建模型对知识的交互和传播进行了微观解释,对科研人员的产出进行分析,认为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分为公开知识储备(如专利、论文等)和非公开知识储备,非公开知识储备为科研人员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这也是集聚产生的原因和动力。正如Gleaseretal.指出,地理邻近有利于想法的传播,毕竟知识和想法通过街道和高速路传播会比通过海洋和大洲更简单。高新技术制造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和创新的要求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更高,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集聚能够提升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水平。

3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

在做集聚分析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小规模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会吸引创投机构,因此,本研究选择的企业微观数据为涵盖中小企业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专利数据来自佰腾专利数据,城市统计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3.2模型设定

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会受到集聚的影响,因此,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将集聚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纳入到基本模型中,如式(1)所示。其中,innovation为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水平,Agglomeration为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Control为若干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借鉴余泳泽等的研究方法,采用区位熵(CAPS)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变量,该指标和区域内的产业集聚水平成正比。计算方法如式(2)所示。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为:FDI、交通发展水平、研发投入、消费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出,模型3和模型4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同时也证明模型设定比较合理性。通过对比模型3和模型4的核心解释变量,发现加入控制变量之后,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从0.3232下降至0.2351,但是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其创新水平。

4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微观数据,结合城市统计年鉴和专利申请量数据,分析了集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集聚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结合研究结论,可以给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打破区域间要素流动的障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良好的基础设施会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有利于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第二,维护良好的竞争氛围。由于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进步更需要技术创新,虽然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该行业的垄断水平过高,会抑制整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第三,需要制定更完善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规划。我国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存在明显的短板,发展并不均衡,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促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在国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降低核心技术对国外的依赖;第四,高新技术制造业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有为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的集聚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的提升显著,且存在强化作用。因此,通过“有为政府”的引导,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

作者:崔彦哲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