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例6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窠臼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表现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在这些课程中,前三样课程课时比例约为80%,该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仍未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却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时间,而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衔接。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够合理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仅有少数教师有在铁路一线工作过的经历。而且由于规章、设备、技术的更新,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存在现场岗位工作知识无法及时告知学生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铁路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相冲突,从而无法来学校兼职。还有些铁路单位,限制本单位职工去学校兼职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

目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质量不高,偏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些适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数仍未跳出偏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有

定难度。虽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有部分教师自编或合编教材,但连年的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少有时间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线,其编写的教材也就很难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五)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完善

随着铁路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践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也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机会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无法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谓“循岗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岗位能力需求实施教学并依次递进,以满足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如下表所示: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基本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研,以工作岗位为主线,了解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

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业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织等核心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规律,针对本专业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分阶段、分学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 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进程。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由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顾问委员会牵头,通过集中讨论,对本专业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内容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模块、专门化模块、行业技能模块、素质模块。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推进。

3 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后,还没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教材开发通过分析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行动导向,开发独具特色的高职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建设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在教材开发中,应增加“双师素质型”编者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采取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审稿的措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在确定‘双师’型编者时,要特别挑选有定教学经验、懂得教学规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编写者。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每年需选派本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现场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熟练掌握铁路行车、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领域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作业组织方法、高速铁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和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内外教学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学骨干。

从铁路局、站段选聘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并且从铁路运输一线引进高级技师充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使学生校内实训技能与铁路现场需要技能更趋致。

兼职教师、引进的技师和学校原有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校原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接发列车实训室、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室、票务工作实训室、车站客运服务实训室、货运实训室的投入,尽可能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情境。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进行岗位实际训练或仿真训练,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

此外,规范地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选择若干个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方面有代表性、有适当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铁路有关站段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昌车站,汉阳车站,武汉车站等。可以使学生到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解决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技能考证 措施 通过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81-0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推行“双证教育”。所谓双证,一是学历证书(毕业证),另一证书则是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已有的学历教育制度和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更好地结合。采用何种方式来完善双证书教育,保证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考证现状分析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与运输企业密切合作,坚持以岗导学,岗学对接。铁路运输岗位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行车、客运和货运三大岗位群,因为这三大岗位群囊括的岗位众多,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种类繁多,具体如表1所示。

在这些职业技能证书中,目前学校以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情况为导向,结合历年学生的专业水平,筛选出信号员、客运员和货运员三种职业技能证书供学生选择考证。这三种技能证书分别对应行车岗位、客运岗位和货运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须考取其中一种证书方能毕业。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属于标准化考试。技能鉴定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试,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组题,满分100分,合格60分;另一部分为实作考试,考核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生须在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这两项考试中成绩均为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能考证通过率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且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率较高。从2015年开始,理论考试第一次启用铁路总公司推出的新题库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总体通过率不到30%(具体见表3)。据悉,该通过率与全国其他铁路高职院校基本持平。

在所选样本的考证班级中,实作考试通过率高达98.28%,而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62.02%,导致通过率不高的原因在理论考试,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深究原因在于新题库的启用。

在新题库启用之前,理论考试的题库是公开的,考生只需态度端正、刻苦用功掌握题库中的题目,理论考试达标的难度不大。启用新的理论题库后,题库内的题目不再公开,再加上第一次启用,对于题库考核知识点的分布没有把握,指导教师的辅导做不到有的放矢。笔者以辅导班级的学生共58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受调查者提供的信息,对新题库的题型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对新题库的特点进行了概括:面广、重职业道德、重路风建设。

面广,即新题库分布的面非常的广泛,总体上以客运方面的基本规章为主,但有别于旧题库的是,新题库的分布不再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为主,而是更均衡地分布于与旅客运输相关的所有规章中,包括《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铁路客运运价规则》《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除此以外,题库更有不少来自《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行车方向,以及货运方向的少量题型,知识面较旧题库要广得多。这也充分体现铁路运输企业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 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身怀精专的专业技能。

铁路运输企业历来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在旧题库的指导书中,把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但是路风建设这块内容在新题库的部分样卷中占比超过10%,这也反映出铁路运输企业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狠抓的方向。

二、提高技能考证通过率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以铁路运输企业的行车、货运、客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建设铁路行车、货运、客运典型岗位课程群,形成以精品课程为示范、重点课程为支撑、其他课程为配套的铁路运输岗位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成果非常丰硕。但是已有的课程体系在横向和纵向上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点带面,横向、纵向一起抓。所谓以点带面,即以单门课程的建设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知识更新较快的课程建设促进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的铁路运输现场相比,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以旅客、货运输组织尤为典型。客货运输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专业教师需时刻保持充电状态,才能确保所传授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也应及时、配套。课程体系建设横向、纵向一起抓,一方面在纵向上要遵循知识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拓展课之间,甚至是专业课之间一定要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各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强化各门课程的关联性和融通性建设,共同开发建设综合的专业题库,这是应对新形势下职业技能考证严峻形势、提高考证通过率的关键。

(二)加强校企合作,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教改风向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坚持“两同步、两结合”的建设理念,即“专业建设与铁路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教学服务与行业需求结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历史上铁路院校隶属铁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密切,无缝沟通。现在铁路院校已划归地方,这给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应把握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现场的零对接,需请现场专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标准。及时了解运输企业的发展动态,跟进铁路总公司对铁路特有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员工培训规范的调整方向,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专业技能考证培训的风向标,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密切与企业的用人联系,杜绝闭门造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抓“送出去,引进来”。本专业的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这得益于一直以来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大方向。但是由于近些年铁路运输企业对一线运输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我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办有铁道交通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担负着超负荷的人才培养任务,专业教师严重超负荷授课,无法到现场挂职,与运输企业的现场联系不够密切。作为运营人才的培养者,专业教师应当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运输企业的技术更新。教师一旦与运输企业一线工作现场脱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与现场实现零对接,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谈不上服务企业、服务地区经济和服务社会。在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趋于平稳后,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到运输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其次,外聘铁路运输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支援教学。外聘教师有着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案例和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实际经验的匮乏和新技能新知识的滞后。外聘教师在第一时间把运输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传递给学校和学生,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规范来实施教学。

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旨在夯实铁道特有工种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新形势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为发展契机,理清技能考证培训的思路,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运输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祥.中国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访谈录[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2]张天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技能考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3]徐丹.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报,2005(12)

[4]马燕萍.关于技能考证与旅游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研究开发与实践 ”(2016A03)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教学模式 工作导向 教学目标

1 概述

随着我国铁路的大投入,铁路运输企业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而铁路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甚为严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例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距甚远。而且铁路高技能工人年龄老化严重,技能人才队伍出现断档。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铁道运输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高职铁道运输专业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实践。

2 现阶段铁道运输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与工作的实际需求脱节。职业教育是兴业之基、提升之需、发展之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如铁道运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仍旧是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和客运组织老三门,这仍然是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之上的。由于课程体系的设计仍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未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较小,教师的理念和教学形式也没有实质性的革新。致使当前的专业教学仍以理论灌输为主。从某种程度来讲,理论学习虽然是夯实专业基础的必修课,但过于“重理论、轻实践”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教材使用上主要使用材,未能根据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开发出针对性强的、着力于动手实践、完全符合铁路运输的教材,没能体现以学生为本,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习惯于按所选教材组织内容授课,不善于研究授课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更少研究所教内容如何与学生以后工作相结合。

2.3 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如客货运实训室还不具备仿真现场的实训条件,缺少必要的实训设施和专业软件。学校的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很少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即使有,一般也是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很少有实际动手的机会。特别是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铁道运输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够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2.4 技能考证主要是初级信号员、中级客运员、中级货运员,还不能满足铁路运输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考证率较低,通过率也较低。

2.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停留在初级阶段,更深一步的合作存在一定困难。运输企业一般是在春运和暑运需要大量人员的时候才乐于进行校企合作,平时则不太愿意接纳学生,即便是春运和暑运期间的合作,也多是临时性质的,没有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而且,能参与其中的学生人数也只是少数,多数学生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运输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3.1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为促进职业教学办学质量的提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教育部相继颁布实施了多项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铁道运输专业教学模式就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模式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应对所从事的职业。

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有力支撑,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一是要贴合企业和产业需要。二是要校企合作。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结构和素质。四是要思考多元办学的问题。

3.2 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给学生传授一项专业技能,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铁道运输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服务、铁路货运组织等工作,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鉴于此,高职铁道运输专业应该围绕职业信念养成、学科专业基础拓宽和实践能力培养三个要点,课程设置着眼于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融合,强调对学生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铁路运输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肩负人才教育之重任的高职院校,应该在组织企业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注重搭建好平台,更多发挥出企业与院校的主动权。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不断推动双方建立更深一步的对接和沟通。

3.3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环节都有特定的操作流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既定的操作流程都能准确获知各自的工作任务。铁道运输专业教学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模式,也有既定的操作程序:①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②创设教学情境:以“工作导向”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同时要充分运用本校的实训资源,或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广泛参与社会基建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③确定工作任务:在以工作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各个教学环节提前设定教学任务,并在任务实施阶段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获得学习资源;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等等;④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指标不应是单一的,它有多个维度。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学习效果评价,可以客观的掌握学生的实训信息,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作导向的教学效果,达到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3.4 实现条件。实现条件就是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运用教学模式时基于一定的原则将现有资源有机整合,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实现条件包括师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下面就其中的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进行探讨:

3.4.1 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铁道运输专业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不低于50%;专任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熟悉行车调度指挥、接发列车、客运服务、客运组织、货运组织等相关岗位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4.2 教材建设。高职铁道运输专业教材要体现以下要求和原则:①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想,以岗位作业为基础,以铁道部制定的各项作业标准为依据,设计实训内容。②教材将本专业职业项目分解成若干典型活动,按完成工作项目的要求和岗位操作程序组织教材内容。③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应简明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性,符合现场工作实际。

3.5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运输专业教学模式的评价,必须针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的设定到工作任务的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对于铁路运输专业教学意义重大,这是探索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新模式,为实务部门提供优秀的职业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有利于区域人才培养、人员交流、在职教育等方面有着更好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努力创设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治忠.行动导向教学实务[M].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2009.

[3]马建芳.浅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成效[J].科技资讯,2007(26).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通信信号;课程改革;工作过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U2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不能和实际工作相互结合

在教学中,高职铁道信号专业缺乏实际的工作过程,更多的是根据教材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目标不能跟培养目标做到统一结合。课程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展开,仍然和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育相似。部分知识点,难以理解,又缺少实际的工作过程帮助。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有理论少实践。

(二)教学情境不符合工作过程

教学多在阶梯教室和简单的实验室进行。学习的情境和工作情境相去甚远。学生面临毕业时,走入实习的工作环境会因陌生而感到紧张和不自信。忘掉本来就缺少实践辅助的理论知识。

(三)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

学生最终的成绩主要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不能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些善于动手,但是不擅长考试的同学,会得到较低的成绩。部分职业院校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虽然优于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法,但是平时成绩往往只是出席的表现,很难客观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简介

顾名思义,基于工作过程不仅仅是针对铁路企业中某个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而是把铁路企业的整个运转过程联系起来。揭示了各个岗位各个工作之间的相对联系。利用铁道工作运转的流程开发课程体系,可以帮助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学生,了解自己在整个铁道运输运营中多处的位置,要为那些环节服务,准确定位要具备哪些技能。

三、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具体开发

(一)多与铁路企业沟通协作,真正了解铁道岗位需求

真正走入铁道相关企业,铁路运输、高铁、地铁相关企业,了解这些企业在信号方面的人才需求。要真正的改革课程体系,就要以就业单位需求为教学任务,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融入课程当中。

(二)对岗位工作进行技能能力分析,模块化技能需求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要根据相关的岗位如铁道调度管理岗位、铁道通信维护岗位等等多种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划分出能力模块,对能力模块进行分析,重新组合、分类,进行相关课程的重新设计。把工作过程合理的分配到几门课程中,同时根据工作流程的先后去设置课程的前导和后继关系。

(三)根据课程性质,确立课程分类模块

那些课程属于基本素质的培养、那些课程属于技能的基础、那些是技能的综合运用。合理分类。同时注意时间的先后,课程的关系。如前文提到的每门课程都有为自己服务的前导课程,也应该为其他后继课程服务。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教学内容就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据调查,许多职业学校尝试后都认为驱动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学生也反映能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真正切实地学到知识、学到技能。

(五)定位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根据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准确定位学习的是哪一领域的能力。然后把课程通过模块,分项任务的方式,分解出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不同的学习情境接近工作情境,完成课程学习贴近工作导向的目的。

(六)考核多样化、客观化

考核不再是期末考试一张卷定成绩,在教学中多注重学习情境的完成情况。任务的完成水平。分阶段给予评价。再借助考试的作用,参考平时出勤。多方面客观准确科学的评定最终成绩。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杨玉洁.吉工职院市场营销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陈颖魁.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聂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张海燕.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陈兰剑.综合职业能力导向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6]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音乐情境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8.

[7]任少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8]卢丽华.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的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5

文章首先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现状入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本科人才供给不足。分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站务岗位设置情况,同时分析了本科生在企业的成长空间。重点分析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两种合作模式:“3+1合作模式”和“共建实训室,岗位培训走进校园”两种合作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校企合作

绪论截止2014年末,我国城轨交通在建城市40个,2014年末累计运营线路3173公里,预计2015年末运营线路总长将达到3600公里左右。若每公里需要从业人员60人计算,全国城轨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万人左右,大大超过现有的人才供给能力,“十三五”期间从业人员缺口更是将达到13万人。已有轨道交通专业本科院校均是依托已有大铁进行人才培养,均有雄厚的实验实训设施,且这些高校集中在北京、兰州和成都等地。而长三角及珠三角地铁人才需求旺盛,但该区域没有相应的本科院校培养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人才,民办院校如果能在应用型建设转型过程中抓住契机着实开办好该专业,将可为华东地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等级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人才,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有一席之地,也是民办院校应用型转型的良好机会和抓手,将会突显应用型,张显特色性人才培养模式。

1、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本科人才供给不足

轨道交通人才需求主要是两方面:管理人才和一线生产人才两类。管理人才主要招聘对象:主要来自于一些老牌铁道学院,如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在还有一些新兴的高校,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交大。这些学校均是依托已有铁道专业办学。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来的人才需求。一线生产人才主要招聘对象:大部分来自委培的专科铁路院校,常见的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及天津、长沙、成都、济南等各地铁路专科学校。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地方政府会利用本地已有专科学校创办该专业,进行本地人才委培。苏州是苏大和南铁院合作办学,无锡是地方院校和北交大合作办学。数据显示一个城市地铁线路超过170km,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已经是1000人以上的大规模企业,随着线路的规划建设成网,有些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已是上万人规模的大企业,单靠几大王牌本科院校,和为数不多的专业学校,无法满足一个大企业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需要有更多高层次水平和技能的本科人才供给来满足大企业发展的需要。

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站务岗位设置分析

(1)企业性质地铁的行业性质是公益性基础服务行业,企业性质是国企。地铁是亏损企业,各地政府对当地地铁均有进行适当的政策或经济的支持。这些特性决定了地铁工资待遇不是很高。薪资待遇水平一般都处于一个城市各行业平均水平中等偏上一点的位置。以最基层站务员为例,各家地铁基本相同,年薪普遍在3.5w-5w之间。地铁都是地方性国有企业,各家地铁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也较注重人文关怀。在地铁上班,有较强的归属感、集体感。近几年由于各个地方都兴建地铁,跳槽现象也很多,但地铁行业跳槽与其他行业不同,地铁一跳就是一座城市。

(2)站务岗位分析站务,就是从事车站工作,属于运营的一部分。与调度和票务相比,各个专业有各个专业的优缺点,站务专业更为锻炼人。站务专业首先需要不差于调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办公能力。站务岗位划分,站长及以下的都是生产岗位。工程师、技术员属于技术岗位,车间主任及以上属于管理岗位。地铁生产岗位的晋升都是需要考试和面试的。技术岗位晋升需要资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学历等)。其他专业基本一样。生产岗位和技术岗位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值班站长的工资比技术员还高,站长的工资比工程师高都是正常的。各家地铁也不完全一样。站务生产岗位由低到高: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副站长(有的地方叫工长,有的地方叫站长助理)——站长。有的地铁对各个岗位还细分等级,如普通值班站长,高级值班站长。站务技术岗位由低到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如果一个地铁正处于开通筹备阶段,一个本科生进去的发展空间很大,基本能做到生产岗的工班长,或有大机会最快定为助理工程师甚至工程师。

3、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1)合作现状目前,地铁与高校的合作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与高职院校的定向式培养合作。但是此种定向培养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技能需求全方位对接。地铁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合作更是空白,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存在问题

(1)本科人才供给缺位随着地铁线路的修建,大城市的地铁企业均是上万人的大型服务型企业,从企业员工构成上来讲,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供给缺位。地铁在人才招聘时对非对接院校学生不进行选拔,使得人才供给途径较窄。

(2)人才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目前,部分原有铁道院校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原有的铁路人才培养架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偏向于传统铁路学科体系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以及部分高校所建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均没有与现有地铁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对接,培养质量不能很好适应企业需求。存在学历高,技术差的现象。

3)合作模式

(1)“3+1”合作模式本科院校需要打开与地铁企业合作的大门,与地铁企业开研讨会,深入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采取三年在学校完成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与企业一起完成学生的岗前实训,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课程;实现学生校园培养与企业的无缝衔接。通过“3+1”合作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吻合。

(2)共建实训室,岗位培训走进校园地铁企业是生产性单位,日常工作直接面向服务对象,有时涉及到运营安全问题,所有上岗员工均需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在校生放到企业去实训缺点是:干扰地铁企业的正常生产,有时会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地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室,引进企业培训师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岗位所需的实训和岗前培训,将员工培训放在合作院校里进行,这样既可以有培训与学习的氛围,又可以提升企业与高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

[2]徐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1)

[3]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分析[J].江苏商论,2013.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铁道工程;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科研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16-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针对大学生所建立的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自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广以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强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铁道工程类大创计划特点

铁道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铁路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进展速度很快,各铁路单位对铁道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就业市场要求毕业生在铁道工程行业要具有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相应的工程素质。

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铁道工程为专业背景,开展创新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和了解工程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实现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的目标。

铁道工程专业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主干专业之一,铁道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具有如下特点。

(一)涉及知识面广

一般来讲,铁道工程主要是指铁路上的各种土木工程设施,同时也指修建铁路各个阶段(勘测设计、施工、养护、改建)所运用的技术。铁道工程最初包括与铁路有关的土木(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站场)、机械(机车、车辆)和信号等工程。随着建设的发展和技术的进一步分工,其中一些工程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比如机车工程、车辆工程、信号工程。另外一些工程则是逐渐归入各自的本门学科,如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铁道工程一词狭义地指铁路选线、铁路轨道、路基和铁路站场及枢纽。

由于铁道工程专业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大学生创新实验选题涉及的知识面必然较为宽泛,涉及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矩阵分析、土力学、岩石力学、车辆工程等,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线路设计、轨道工程、路基工程、站场与枢纽、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工务工程等。由此可见,铁道工程类大学生创新实验是融会贯通大学期间所学的铁路方向专业知识的良好载体。

(二)与工程实践融合度高

高速铁路、重载运输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以及管理工作都是与铁道工程密切相关的行业,因而面向工程实践是铁道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当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大背景,以实际工程为基础,梳理遴选大学生创新实验选题。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类大学生创新选题全部是依托京沪高速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青藏铁路、北京地铁等国家地方的重大工程,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介入了解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统筹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工程思维。

(三)新结构、新技术更新快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铁路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铁道工程技术伴随着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更新。

从设计手段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设计单位陆续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过程自动化程度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国外先进的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应用,设计手段更趋于丰富。当前,设计系统正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从工程结构来看,为了满足高速、重载铁路的运输需求,线路结构部件的服役性能得到不断提高。从轨道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持续研发了满足高速铁路需求的CRTSⅠ型、CRTSⅡ型、CRTSⅢ型板式的无砟轨道。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要求,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垫式浮置板轨道、梯形轨枕等的新型减振轨道得到了大量地采用。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性能优越的工程结构将会不断地涌现。

大学生创新实验应该注重在当前的工程中将新结构新技术进行融合,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或者研究工作中的竞争力。

二、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年来笔者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经验,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如下。

1.选题过于宽泛,难以聚焦主要问题。大学生创新项目主要是针对大二、大三的本科生,这些学生申报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本专业刚刚入门,还难以做到对大学生创新项目问题的科学把握。根据近年的情况来看,题目设置大、聚焦问题多并且复杂的选题,学生最后往往难以完成。

2.项目执行过程中管理意识薄弱。大学生创新项目执行期限为一年,学生立项成功以后,往往会出现松懈的情绪,不能够主动地和导师进行持续、有效地沟通,导致难以实现工作进度的推进。

3.项目与学生教育教学计划相脱离。目前本科阶段按宽口径招生,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阶段中,学生还没有完全确定专业方向,学生在完全确定专业方向以后,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计划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脱离,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导致项目内容不能得到深入地扩展,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专业所学得不到实践。

4.考核评价方式不能反映学生实质能力的提升。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和成果有所差异,要达到的目标就不一样,对成果考核没有形成有效的分类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

三、大学生创新项目过程管理对策

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际中应该明确目标,确立主导思想和改革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注重选题和任务的科学性

大学生创新实验要重点资助选题科学、思路新颖、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以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有保障的项目。根据笔者的经验,认为在课题的选择上应该把握如下几点:首先项目研究的问题不易过多,要将需要解决的某一问题精心推敲,选择具有创新空间并且可以实施的选题;其次应该以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设计课题;第三,项目选题应该注意取材于实际工程,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工程项目中去提炼科学问题,锻炼综合能力。例如,以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车激响应的铁路路基刚度反演”为例,这一项目取材于我国重载铁路路基病害检测问题,研究内容聚焦于采用车辆响应反演刚度,学生设计现场测试方案,获得钢轨响应,进而结合有限元计算和理论预估反演得到路基刚度。通过该项目实施使得学生对铁道工程专业加深了了解,锻炼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管理

强化大学生创新项目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管理,构建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以前要制定可行的任务书,指导教师负责向学生讲解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申报说明会向学生声明选题和专业方向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按照进度计划把任务分解到每周,要求学生按周计划开展工作;通过让学生加入到导师课题组,集中办公、联合协作机制推进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执行。

(三)建立合理的成果评价机制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题、中期以及最终验收阶段不仅应该重点考核学生对项目内容完成的情况和创新点,更应该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答辩成绩、开题以及中期检查等来做出全面的评价。评审专家组的选择也应该尽量选择从事与选题方向相关的一线科研人员,专家组选定后应该尽量减少人员的变动。

四、结语

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为铁道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然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开展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实践表明,大学生创新实验深化了研究型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