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兼职调查范例

暑假兼职调查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1

[关键词]市场营销;社会实践;调研

一、调研背景、目的与意义

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不同的年级有没有差别?男女生有没有差别?他们参加了一些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收获怎样?认识如何?有没有遇到一些困惑?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对学校以及老师有什么样的期望?这些都需要通过调研获得真实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调研获取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手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专业老师指导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调研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本文以“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在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二)调研内容

1.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如是否参加、男女比例、大一到大四年级分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经济收入等。2.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调研,以此来研究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过程中的情况,具体为:(1)前期的动机、渠道和时间安排;(2)中期的实践内容选择和所遇到的问题;(3)后期参与过程中的状态、满意度、收获等。3.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些其他情况。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基本情况、动机、实践活动类别、时间及频率、收入、收获、建议、遇到的问题等,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7个问题。问卷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咨询了相关老师,并进行了预调研。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49份,调研的时间为2018年6月1号至6月10号。2.深度访谈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对5名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和观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渠道、时间安排和实践类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时的收获;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建议或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性别

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共有148人,男生63人,女生85人,男生有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的占比90.48%,无经历的占比9.52%;女生有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的占比84.71%,无经历的占15.29%。男生与女生在有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这一方面,相对来说男生要比女生的参与意愿更强,但差别并不大。

(二)对参与社会实践的看法和满意程度分析

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很认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行为,有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的学生占比86.58%,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的学生占比13.42%。48.3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2.89%认为有必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为不必要的为0,说明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49.66%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是有意义的,20.13%的学生认为很有意义,15.4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意义。在这个方面,学生总体持肯定的态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到非常满意的占4.7%,满意的占28.86%,一般满意的占53.69%,相当于约89%的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满意的。除此之外,只有约8%的学生不满意其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4.7%的学生没有回答该问题。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非常认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也很有必要。学生对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基本满意的状态,在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三)动机分析

从前文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持有肯定态度,那么,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具体动机是什么?问卷列出了多种可能性,每个参与调研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三个选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里,锻炼磨砺自己占比65.1%,丰富大学生活占比55.03%,挣生活费占比52.35%。因为该项调查是可以任意选择三项,所以综合分析排名前三位的选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结合深度访谈的结果,在校大学生在选择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工资酬劳和锻炼自己其实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考虑项。有97人(65.1%)选择能够锻炼磨砺自己的实践活动,从侧面也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于选择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是经过充分了解的,知道选择营销类的专业单靠大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选择能够满足自身对工资酬劳要求的实践活动这一点,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有部分学生将工资报酬放在首位,从而选择一些对锻炼自己作用不大甚至可能有害的实践活动。对于这些本末倒置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和类型基本情况分析

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寻找社会实践机会的途径基本上为学校组织、朋友介绍和自己寻找这三种,除了通过学校组织外,其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一些同学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上当受骗,又或者是遇到各种各样自己未曾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年级在校学生参加比例最高的三项社会实践活动:(1)大一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占比63.09%,兼职占比46.31%,寒暑假工占比40.27%;(2)大二学生选择兼职的占34.23%,未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的占32.89%,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占30.20%;(3)大三学生未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的占38.26%,选择兼职的占24.83%,寒暑假工的占23.49%;(4)大四学生未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的占53.02%,选择其他实践活动的占26.85%,兼职的占13.42%。从大一到大四,实践活动类型的变化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校内到校外,由单一到综合。收入普遍不高,每学年基本在1000元及以下。

(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九江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在选择参与以及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排名前三的如下:56.38%的概率被不法商家利用,上当受骗;49.66%的概率遇到活动的种类,或者是机会不多;42.28%的概率找不到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想要找到安全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机会对于大学生目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其他关于自身能力、时间等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说还是要靠自己来进行调节。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营销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外部环境上,这不仅需要学生提高择优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需要学校以及社会提供更多合理的帮助。

(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和时间选择情况分析

以一个月为周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为1~2次的人数最多,占比67.79%,每月参与社会实践10次以上的人数占比2.68%,相当于基本没有。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实践的累计时间0~5天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29.53%;20天以上的学生人数次之,占比27.52%。49.66%的在校学生更加愿意选择在寒暑假参与实践活动。寒暑假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峰期,但寒暑假这个时间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基本都会离校甚至离家,可以说这个时间段是学生最缺少保护和引导的一个阶段。56.38%的学生可能会遇到被不法商家利用、有可能上当受骗的情况,在寒暑假这个没有人约束和指导的时间段,他们更加可能上当受骗,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甚至可能会受到一些打击和伤害,所以学生在选择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更加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尽量选择正规、安全的实践活动。

(七)其他情况分析

54.36%的在校学生倾向于参加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4.03%的在校学生倾向与专业不相关的实践活动。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更希望能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39.6%的学生并不在意自己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不相关。相比之下,这部分同学更加理智,毕竟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每年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毕业生不能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纠结是不是与自己专业相关这种问题,对就业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希望能和熟识的人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并且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最希望得到锻炼的能力是交际能力。还没真正进入社会的学生是缺乏一定的独立能力的,他们迫切希望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在以后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更快地交到新朋友,也可以使自己更容易融入社会。

四、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市场营销本科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学校组织的社团部活动、校外兼职等,类型略显单一。2.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辨别和合理选择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上当受骗,主要是学生和学校两方面的原因。学生自身方面,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约束但却不得不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受自我判别能力的限制,稍有不慎就会受人哄骗。学校方面,虽然学校方面在引导方面苦口婆心,反复强调,常抓不懈,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也许与教育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3.找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容易。从调研的数据来看,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参加了与专业关系不密切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大一有40.27%、大四有10.07%的学生参加了寒暑假工厂打工。4.寻找社会实践的渠道单一,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主要有学校组织、朋友介绍和自己寻找这三种类型,形式过于单一。除了学校组织外,其他渠道风险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难度。

(二)建议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2

 

0引言   统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统计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统计课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案例教学、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教学体制的深化与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统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能在讲台上传授书本知识,又要求教师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只有同时具备这两项条件,才是当今合格的统计教师。   1目前高校统计教师存在的问题   1.1知识老化   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社会实践中的统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教材依旧没有太大的更新,非常需要有大批的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一线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对现行的统计教材的内容推陈出新,使得统计教材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用的实际操作技能。现在,有部分教师具有相当高的学历,但是没有实践经验,他们从大学课堂到讲台,缺乏对相应学科的动向的深入了解,拿不出贴近实际的案例和观点来更新教学内容。还有部分老教师,不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用十年前的授课内容与方法对十年后的学生进行着教学工作。   1.2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还在统计课堂上大量使用,而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也是从书本到书本,没有创新,没有变化。老套、陈旧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不爱学,觉得没有用处,没有乐趣。教学方法的陈旧大大伤害了学生们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1.3统计教师缺少社会实践能力   我这里的实践能力指的是实际解决企业决策统计分析等能力,并非单纯指用软件计算几个例题。相比会计专业的老师而言,很多会计教师都在外面兼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教师自己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也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统计老师在这方面相对较差,似乎只讲课的多,具体在实践中怎么做,可以做什么,连统计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很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讲课有点纸上谈兵。学生有的可能不愿意学习,这其中也有一部分老师的责任。   1.4教师的社会实践往往存在着走形式、混经历的缺陷   现如今,各高校非常注重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派教师前往企业实习实训。基于财务统计的特殊性,即:首先财务统计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他们需要熟练的人长期连续的工作,才能保证对单位的深入了解和对单位数据的更深层次的解读,需要与相关的工商、税务部门进行接触与交流,在与税务工商部门的工作交流中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点错误,否则企业就会遭受处罚,新人上路都需要时间的,所以,企业怕新手,那是“伤不起”的啊,也就是直接花钱买伤害。而且单位领导需要对工作者的人品和工作能力都要充分的了解,生怕单位的统计数据的不正确,会对决策者研判未来形势产生致命的打击。因此,企业并不真正欢迎的短时间下基层的教师。只有企业了解你的人品、能力等,觉得你能胜任时,才逐渐把相关的企业的数据资料交给你,逐渐放手让你去做。这个过程最快需要一至两个月,因为统计核算的周期最短是一个月。这个时间恰恰就是教师实训的最长期限。假如企业觉得你的能力不能胜任时,也就安排你做些表面的很肤浅的工作,这对教师并没有太大的提高,且教师在企业实践没有定量的考核,只要混够了时间,实习单位在《教师实践表》上盖个公章,回去就算实习完毕。   1.5“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虚假   在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的途中,各个高校派教师外出培训,全国寒暑假期间,由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双师证》的培训如火如荼,教师只要交纳培训费,在指定教室上课十四天,就可获得“双师证”。这个双师证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外行人都能看的懂,不用说专家学者了。获得如此的双师证的教师,依旧不能在企业中得心应手,又如何教授学生实践哪?双师证有如此的水分,如何来评判教师的实践能力哪?   2如何加强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统计教师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对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2.1与企业或统计部门建立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统计部门建立互利互惠的业务关系。学校根据企业或统计部门的要求,特定培养一些用来满足企业要求的学生,如以企业名冠名的“浦发班”、“央视调查大队班”等,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开设制定的课程。学生毕业后,择优进入企业,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的要求;企业和统计部门则为学校提供具有真实业务的实习岗位,并容许教师像学生一样实习顶岗,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实际操作下来。每年通过一至两次这样的实践,教师有了真实的工作经验,有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就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2鼓励教师在社会上兼职   国外很多大学教师都是在外面企业工作的,例如:剑桥大学就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及教师在政府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经济组织等单位担任专职或兼职工作。当教师暂时需要离开学校到其他部门任职时,剑桥大学一般都会保留其职位并雇佣临时工代替他们的工作。我国目前教师下基层主要是利用寒暑假期间,在企业干一二十天,最多一两个月,这样下基层,企业并不真正地欢迎的原因是;一则时间太短,刚刚熟悉业务,就要甩手离开,企业不得不重新找人替代他的工作。二是使得企业频繁换人,不利于稳定军心。三是企业的资料信息容易被教师当作案例进行课堂的分析,有悖于企业信息资料的保密性的要求。即使进入企业,也不会进入企业的核心阶层,很多统计的分析工作并没有真正接触。因此,我国目前统计教师在社会上兼职的并不多。鉴于此种状况,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去社会上兼职,给予充分的优惠条件,用社会上的兼职工作替代教师的应授课量。如果统计教师能够兼职,有利于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基础,便于教师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对日后的统计教学工作的生动开展,及统计教材的重新编写都有着积极的作用。#p#分页标题#e#   2.3聘请校外专家来学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少等缺点,本着让广大的教师尽快提高的目的,从校外聘请业务熟练又精通理论知识的统计工作者、统计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开展讲座,或担任专业课的教师和实习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活动,向校内教师传授实际的工作方法,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带给校内教师目前社会上关于统计实践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尽快地带动统计教师的成长。   2.4加快统计实践教材的改革   针对当前统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特点,尽快推出一批由具有长期企业实践与较强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编制的统计实践教材。新编的教材,应当以真实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实际的业务事项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的相关内容和外部的经济联系,各统计岗位的职责及相互的传递等,进行统计业务的实训。统计教师熟读这样的教材,先从理论上完全熟悉统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各业务岗位应当做的工作,以便真实下基层时的锻炼是最有成效的。在实际锻炼中,很多教师不带任何任务下企业,自己并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在企业里显得无从下手,企业也会觉得教师并没有带知识下企业,解决企业的难题,还不如招聘一个毕业生。因此,先从理论和书本上对教师进行先期教育。   2.5加大能够在企业胜任的、能长期为企业所用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力度   对那些能够长期在企业中兼职的,并能够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的兼职教师,那才是真正的能够获取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加大对这类教师的奖励力度,才有可能让更多的统计教师踏踏实实的做好实践的工作,才能全面提高统计教师的整体的实践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双师才能为我所用。   2.6针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统计教师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做社会实践工作   针对全国上上下下都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小升初的奥数班屡禁不止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社会风气、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学校鼓励统计教师们积极立项,并拨付一定的经费,让教师带领学生们从问卷的设计、调查、整理及分析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取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获取资料的全面了解与实践,使统计教师们掌握较为全面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形成一整套全面的社会实践资料,对日后的统计课堂与社会实践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统计教师能够掌握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同时,他们又是拥有较高理论知识的群体,充分改变知识老化、课堂无案例、无法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不足,改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真正的“双师型”统计教师。   3结束语   加强统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当前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校社会要予以大力的支持,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充分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争将统计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3

本次调查采取多段抽样、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76份,回收率为87.6%。其中,大一占41.0%,大二占29.0%,大三占19.7%,大四占10.3%;男性有51.5%,女性有48.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武汉市大学生爱好旅游,但出游率却不是很高。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有75.0%的大学生曾参加过旅游,但一年旅游一次的只占了53.0%,旅游两次的占了15.0%,旅游三次的占了10.0%,旅游三次以上的占了14.0%,从来没出去旅游的还占了8.0%,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外出旅游有很大的热情,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等原因,导致出游率并不是很高。

2.火车和汽车是武汉市大学生外出旅游主要的交通工具。

调查结果表明,火车、汽车、公交车、飞机和私家车是武汉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中有36.0%的学生选择火车,有35%的学生选择汽车,有28.0%的学生选择公交车,还有1.0%的学生选择飞机和私家车,这说明还是经济实惠的火车和汽车深受学生的喜爱。

3.暑假和平时的空闲时间是武汉市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黄金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时间段是暑假和平时的空闲时间,分别占总人数的32.0%和31.0%,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放在自己休息时间较多且旅游市场不是很旺的时节,非常便于出行和游玩。而选择寒假和节假日出游的人很少,分别占总人数的6.0%和11.0%。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寒假是回家跟亲人团聚的最佳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回家陪伴父母;二是节假日是旅游高峰且时间较短,不仅出行很不方便,而且玩得不痛快。

4.自然风景区是武汉市大学生旅游主要的去向。

调查结果表明,有80.0%的大学生选择去自然风景区旅游,非常愿意与大自然亲近,另有37.0%和26.0%的大学生选择参观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区,而繁华城市区、海滨城市区和红色旅游革命区则不受大学生的欢迎。

5.与同学结伴出游是武汉市大学生旅游的主要方式。

关于出游方式,问卷中共设计了与同学结伴出游、与班级或集体出游、与家人一起出游、独自一人出游和随旅游团出游几种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54.0%的大学生选择了与同学结伴出游,有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与班级或集体出游,而只有9.0%、4.0%和7.0%的大学生选择了与家人一起出游、独自一人出游和随旅游团出游,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觉得与同学结伴出游能够完全释放自己。

6.网上搜寻是武汉市大学生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

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今大学生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较多,主要有网上搜寻、亲朋好友的介绍和报纸广播等几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网上搜寻可信度比较高(占57.0%),其次是亲朋好友的介绍(占38.0%),而报纸广播(占2.0%)和其他渠道(占3.0%)的比例则很少,这说明网络由于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而深受学生喜爱。

7.低端消费是武汉市大学生主要的旅游消费构成。

在本次调查中,主要从日均消费额和花费最高的项目两个方面来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构成情况。在日均消费额方面,有38.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在100元以下,有42.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在101~200元之间,有13.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在201~300元之间,还有7.0%的大学生日均消费额超过300元。在花费项目最高方面,大学生外出旅游花费最高的项目是游览,占35.0%;其次是住宿和交通,分别占23.0%和19.0%;最后才是餐饮、娱乐和购物,共占23.0%。这说明大学生因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得不选择低端旅游消费。

三、调查小结

通过以上对武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出他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武汉市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火车和汽车由于快捷、方便及价格便宜,是武汉市大学生外出旅游主要的交通工具。

2.武汉市大学生

偏好于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等类型的旅游景点,对繁华城市、海滨城市和红色旅游革命等类型的旅游景点兴趣不大。

3.新媒体的出现

利用手机或电脑网上搜寻是武汉市大学生收集旅游信息的主要信息渠道。

4.出游时间一般选择暑假和平时的空闲时间

不大喜欢受约束,乐意与同学一起游玩,并且在旅游的吃、住、行、购物、游玩中,相当多的武汉市大学生都非常乐意把钱用在游玩上。

5.经济支出方面,武汉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满足中低端旅游产品的消费。因为家长的供给依然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经济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费用。

四、旅游企业开发武汉市大学生旅游市场营销建议

不同于普通大众旅游,企业在开发武汉市大学生这一细分旅游市场时应根据这一群体特有的行为特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1.旅游产品策略。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最大中心城市,其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独具一格,并以“一江、二山(龟山、蛇山)、三湖(东湖、月湖、木兰湖)、四区(龙阳湖、木兰山、天星岛,汉正街)”作为景区开发的重点。基于武汉大学生偏好自然风景区的特点,旅游企业可开发一系列有新鲜感、娱乐性和参与性较强的以“山、水、情”为主题的中低端生态旅游产品,使学生们在享受美丽风光、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感受武汉独特的文化。

2.旅游促销策略。

由于武汉市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及时转变营销策略,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把宣传推广的媒介向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介上转变。同时,要把过去常用的灌输式宣传方式转变为互动式交流。在动态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根据大学生特定的旅游需求推广新的旅游产品。

3.旅游价格策略。

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武汉市大学生受限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他们的旅游消费大都停留在中低端消费,且花销开支最多的就是交通、住宿和景点门票项目。针对此特征,旅游企业应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将来他们不仅成为企业稳定的主力消费群体,而且他们还会帮企业扩大消费群体。另外,企业还可针对大学生出游时间,主要是暑假和平时空闲时间等的特征,实行分时价格,推出“反季”旅游,以更优惠的方式吸引课余时间灵活的大学生前来旅游。

4.旅游渠道策略。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4

1.1专业指导力度不够

从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力军是各高校的在校优秀生和学生党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另外,部分高校老师也没有从根本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加以重视,他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他们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从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的老师指导。

1.2实践体系亟需完善

1.2.1一是协调机制不顺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校园为依托,以社会为平台,以实现服务社会和增强才干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但在实际中,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间由于缺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漏洞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对问题进行有效灵活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最终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效顺利开展的严重障碍。

1.2.2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安排和评价体系之中,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档案,对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参与者的现实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都没有在评比三好学生、表彰先进集体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体现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的高校只注重宣传发动,但缺乏对活动过程的管理和后期总结影响了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

2、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高校组织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直接关系到能否切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提交实效”的有关精神,以及能否有效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内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为案例,分析其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2.1活动概况

2012年5月19日,在中国好人网成立4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宣布将中国好人网建设成为大学生校外德育基地,并且为中国好人网授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德育基地”牌。这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好人网合作的首个项目,该校于近期正式启动了“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

2.2组织工作架构

(1)领导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刘仲仁、副校长韩占生任正副领导组长,校办、教务处等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管理机构。

(2)教务处拨出专款设立专项,从资金上大力支持。

(3)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配合。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思政中心联合发文,制定了学生活动参与证明放入学生档案,学生参与情况纳入评优、入党、就业、助困等学生评价体系等规定,并为所有参与学生购买了保险,还制定了学生活动经费报销标准,统一定做了志愿者服装。

(4)专业指导和讲解。从先后召开了项目情况说明会和志愿者培训会,该校思政教育中心主任陈运辉等老师两次亲自上台讲解,并耐心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承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还精心制作了涵盖通讯录、安全注意事项、写作模版、宜携带物品等内容的活动手册。

(5)实践成果。该校上下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得到了有关学生的积极反应。尽管临近期末,通知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辞退了已找好的兼职、放弃了家人安排好的旅游计划,最终经过选拔和考查,胡斌、湛小翠等来自南方相关省份的38位同学成为“帮好人万里行”志愿者,赴湖南、贵州等9个省份开展志愿服务。

3、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方法

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不仅仅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平台,也是团总支开展团学工作,深化团的职能建设,树立团的形象的重要平台。通过创新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可以使一大批同学用自己的经历教育自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

3.1推进“三化一体”建设

3.1.1“机制化”保障

(1)思想上加强重视。校领导必须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实践队队长及队员的培训,从中评选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各实践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联系专业,并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各小队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和总结。

(2)充分准备,完善政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进一步注意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力求让广大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从组织指导到考核认定等方面的一套适应活动开展的量化体系。但要使各项制度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许多配套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3.1.2“项目化”运作

(1)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项目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既可以是社会服务类项目、社会调研类项目,也可以是素质拓展类项目。鼓励将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按需组队。在组队参与社会实践之前,院领导要求今年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实践合作单位的联系,进一步确保实践活动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1.3“基地化”建设在大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大力发掘和整合这类资源,同优秀校友、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地社区街道、挂钩县市联系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和巩固好社会实践基地。为了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展,在各实践小分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与各实践接收地方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在实践结束后,与各实践接收单位通气,及时了解同学们的表现,以便在总结表彰时增强针对性。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当加强与分团委、宣传部门、媒体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院地合作、及时沟通,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极大方便,以便确保了实践成果。

3.2实现“三个转变”

3.2.1实践形式转变

(1)大力宣传,激发热情。学生会负责同学在我院领导的要求下对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进行大力的宣传,鼓励各班级、各团支部、各学生会部门积极参与,鼓励各实践小队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勇于创新。通过设立项目,使得各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的活动更加具体务实。

(2)深入基层,扩大范围。实践需更加务实、深入,深入基层的程度也需不断提高,不仅关注周围社区,还可深入到周边县、乡,展开深层调研和服务,保证社会实践充分接触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中可锻炼队员们高度的积极性和团结一致、不怕吃苦的精神。

3.2.2运行模式转变要求各实践小队由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队长,以确保各实践活动项目的学术性和安全系数。此外,在出发前,团总支要专门召集所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组织培训会,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同学们对于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保证活动质量。

3.2.3实践成果转变联系专业,提高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内容及就业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做表面文章,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

4、结束语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5

我国中药学本科教育始于196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中药教育体系已基本成形,并实现了中药学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近年来,中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本科层面的教育教学强调面向人才需求的主体———企业[1]。而中药学科本身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人才,这就产生了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学生和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里。因此这种培养方式是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各种教学(实习)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实习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本课题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各个方向的学生尝试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探索中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为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校企联合培养的前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确保校企联合培养能有的放矢地展开,笔者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本校中药学本科三年级6个方向15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相关信息的随机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39份,回收率94%。具体调查内容及其结果如下:

1.中药学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及参加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校中药学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交流、结合不够,专业课程教学与行业发展需求联系一般,学生到企业实习机会不多:6.2%的学生认为中药学专业现有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67.5%认为一般,14.8%认为无联系,11.1%的学生认为严重脱节,仅0.4%的学生觉得联系非常紧密;在校期间17.2%的学生偶尔有机会到企业进行实习,67.3%的人没有机会,12.7%的学生要看学校安排,仅1.6%的学生经常到企业实习;在现有教学模式下,8.5%的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50.2%的学生了解一般,40.1%的学生不了解,仅0.8%非常了解。关于参加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度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校企联合培养能从不同方面对专业学习有帮助,对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普遍表示赞成:71.3%的学生非常希望在校期间能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26%的学生表示希望,1.9%的学生一般,仅0.1%的学生不希望;69.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本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29.4%的认为有必要,1.0%觉得一般,仅0.4%觉得没必要;认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占23.3%,认为能扩大知识面的占23.1%,认为能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占73.9%,认为能提高就业能力的占41.4%。可见,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2。对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时间,53.2%的学生觉得适合在大学三年级实行,22.6%的人认为可在整个大学阶段实行校企联合教学,14.5%的人认为是大学二年级,由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多是进行基础课学习,对专业了解不深,而四年级已进入实习阶段,因此选择在该两个阶段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比例仅为1.2%和8.5%。关于校企联合培养所采用的形式,14.8%的学生希望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相关讲座,47.8%的学生希望根据产业需求制定新的培养方案,40.7%的学生希望正常教学,只是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实习,17.2%的学生希望实施“订单式”培养,14.5%的学生希望建立企业奖学金机制。对联合企业的选择,选择药品生产企业的学生占23.8%,选择药品销售企业的占8.1%,选择医院药房的占12.6%,选择药监局等事业单位的有33.4%,38.8%的学生觉得上述企业都可以;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0.3%的学生认为应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25.3%的赞成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45.2%的觉得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起抓,19.2%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上述调查结果为校企联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参考。

二、本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

在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秉承本校面向基层,培养“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笔者积极吸收、大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教育思想和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本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1.寒暑期校外实践培养

在校企联合培养初期,利用寒、暑假非正常教学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形式。实行寒、暑假校外实践培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根据目前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中医院等三类实习基地中选取合作对象。经过筛选最终选取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市东升医院、大型的医药连锁企业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中山中智药业有限公司和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并与之协商签订相关协议。在确定合作企业后,企业的类型及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学生中挑选学生,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适时培养。根据协议,企业主要从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进行有规划的培养,学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培养:①根据企业需求,校内教师采取讲座的方式,强化相关知识;②根据社会、企业、学生需求,开展《企业高层系列论坛》,为学生尽快融入企业、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寒、暑假期间到企业的实践学习,解决了目前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习结束,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学生表现与当年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可招收考核合格的学生到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因此,此举也可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2.“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甲方针对乙方的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双方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利用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乙方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在与企业的不断合作中,根据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日益深入,从而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实施此项培养模式,主要在第一种培养模式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合作基础且合作情况良好的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制定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提出所需求专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含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外语水平以及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要求),主要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负责“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面试、笔试等选拔工作。而学院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调整培养方案,转变教育理念,在培养低年级学生重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开放教学,让企业参与到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实习中来。此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也把企业的岗前培训提前到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培训中来,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会为企业节省部分人才培训的成本,使招聘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从而实现学生、企业双赢。#p#分页标题#e#

3.“内培外引”共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要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既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应用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各种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针对目前学院年轻教师居多的情况,学院启动了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系列活动,组织学院“千百十”省级、校级培养对象和青年博士分四批深入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才医药集团及广州市东升医院四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此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拓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扩大开放教学,积极吸引医药企业的行业专家、人力资源主管或者企业高层等走进课堂,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最新运用讲给大家听,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把空洞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应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及时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最新状态、最新的应用技巧,对于某些专业课程的部分章节或实践环节,将考虑让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课堂为学生讲课,这样既可以补充师资力量,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校企联合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企联合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其在中药学专业的实施属于一个新的尝试。要做好本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挑选拟联合的企业,处理好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中药学专业所面对的企业多是经济部门,而学校是教育部门,由两个部门特点所导致的双方在感情和利益上的相互排斥在所难免。如当学生被派往各联合企业,学校希望联合企业按照教学目标和商定的教学岗位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而企业则可能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学生当作人力资源的补充,填补其人手不足的岗位,使实践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在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前首先要慎重选择拟联合的企业。在选择时不仅要有企业愿意合作,而且还需要依据各项具体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去挑选企业,所选择的企业应该是那些经营管理规范,设施齐备,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的学生的大中型企业[3]。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学校还要与联合单位签订较为详细的联合培养协议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企业来说,要以诚信为基础。在与学校合作中以诚相见,搞好合作,避免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发生。而学校则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随时与联合单位沟通,调整专业方向,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在合作中不断寻找利益的交汇点,互惠互利,使校企联合之路持久地走下去。

2.加强学校自身教学和科研活动,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所谓中药学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这就要求其不仅要有一般人才应具有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有较强的理论技能,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两者缺一不可。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虽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理论教学。要使学生和教师能真正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和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因此,学校要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做好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为其进入实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医药产业高速发展,中药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在掌握最先进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并拥有全面的实践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科研活动,充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分析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适应在企业的实践学习,确保校企联合培养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处理好学习环境的转换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6

【关键词】校园快递;运营管理;优化

高校快递中心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足问题、快递收取件排队问题以及快递服务质量问题,影响了高校师生快递服务体验。[1]为打造温馨有温度的快递服务中心,需要不断发现不足予以改进。

1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简介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里快递服务中心,位于校内,地理位置条件较好,属校企合作项目,目前主要:顺丰、中通、申通、韵达、百世、天猫、苏宁等七家快递公司的快递。该快递服务中心主要采用智能柜与人工货架相结合的方式派件;同时也揽收顺丰、韵达、百世、中通、申通5家快递的寄件包裹。由于人员较少,基本是师生到快递服务中心寄件,配备店长一名,店员一名,兼职若干。工作时间为早上9点到下午19点,除寒暑假,全年无休,周末、节假日均正常营业,员工每月可调休2天。

2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现状

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主要采用门店经营的管理方式,所有事务均由店长一人负责,店员负责协助店长处理日常的工作事宜。当快递数量较多,工作人员忙不过来时,通过招聘兼职,缓解工作压力。快递服务中心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派件:每天由各快递公司安排司机将当天的快递送到学校,由快递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点单投柜上架等一系列的工作,最后等待取件。如有问题件,还需及时妥善处理解决。揽收:主要是等待客户自行上门到服务台寄件,通过询问、查验、打包、打单、称量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包裹进行揽收,下午各快递公司的司机上门收件安排寄出。

3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学校校园快递的现状,通过分析思考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人员管理不规范

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主要由工作人员和兼职人员构成,工作人员主要是招聘物流专业的实习生,通过简单的面试之后就可以直接入职;兼职人员主要是根据其课表和空闲时间的多少来聘用。所以通常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缺乏相关招聘流程。关于对员工的培训也是比较简单的,仅有前期入职时的简单操作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强。考核方面只有出勤的考勤,对工作绩效的考核和相关的业绩考核及人员的晋升均没有给出明确的安排或相关文件。

3.2物料管理不到位

快递揽件的物料主要有:热敏纸、快递塑料袋大、快递塑料袋小、纸箱、胶带、气泡膜、珍珠棉等工作物料和洗手液、纸杯等日常生活用品等,每次的采购都是快要用完了才想起去购买,对物料的管理缺乏计划性,管理过程中缺少对物料的盘点。

3.3设施设备管理不合理

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的设备主要有智能柜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工作巴枪、打印机、电脑、电子称等电子设备。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没有合理的安排,缺乏维护意识。没有定期的进行保养和维护工作,需加强管理。例如,智能柜的一号柜,由于放置在外面,长时间承受太阳照射,导致屏幕时长出现黑屏、反应迟钝等现象;消防设施灭火器置于门后,遇到紧急情况时,找寻、拿取使用不便等问题。

3.4日常工作管理不科学

工程优里没有员工日常工作管理的条例或文件,不能有效的对员工进行管理。仅有考勤制度,来规范员工的上下班时间,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以单纯的底薪加出勤来衡量员工的工资,员工的工作积极无法调动起来,而且中午的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也没有明文的规定,导致工作时的纪律性不强。

3.5服务质量不高

通过调查了解到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影响服务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缺乏规范服务的培训和礼仪培训;第二,业务量逐渐增大工作压力增加。其中2019年1、2月份为寒假的始末月,1、2月份的月揽收总数较平常要少,但是通过表1的平均每天派送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派件量较2018年有较大提升,且在逐月增加,其中3月份的派件数甚至是去年11月份含有“双十一”的派件数的1.7倍。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周派送量波动较大,但总体数据比较稳定,周平均派送件数约为6572件。周平均揽收件数约为353件。可以看出,2019年快递服务中心每周的快递处理件数达到7000件左右,以目前的工作人数2人计算,人均每天近500件的快递需要处理。校园的快递数量在逐渐增加,尤其以淘宝为首开创的“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二亲亲节”、“三八女王节”等购物狂欢节极大地增加了网购的交易额,工作量的增加会影响其服务质量的提升。

4工程优里快递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优化方案

4.1人员管理优化

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公正、公平、有效的人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领导是一门艺术,用人是一种谋略。人员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因此提出以下四点:第一,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管理。第二,落实个人的工作职责,做到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第三,重视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培养,加强其服务意识,进行精细化服务培训,提升其素质素养。第四,做到权责统一,不仅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同时也要完善薪酬制度,改变之前的底薪加出勤决定工资的方式,采用底薪+出勤+5%的利润分成来作为薪资的构成,这样就能更好的留住人才,还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4.2物料管理优化

首先,对物料的需求要有计划性,不能因为毫无计划的而导致物料的浪费与损坏;其次定期对物料进行盘点,通过盘点来了解和控制物料的存货数,便于对物料的管理,也便于物料的采购;最后,采用统一采购可以适当的降低物料的购买成本。

4.3设施设备管理优化

对于智能柜的一号柜,黑屏、反应迟钝等问题,可以对主机显示器进行简单的遮阳处理,避免长时间的日晒,反应迟钝的情况可以寻求技术人员的帮助,进行全面检查;消防设施灭火器应该置于显眼的空闲处,方便紧急情况下的找寻和使用。对于其他的设施设备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定期安排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工作,防止出现突发状况。第二,要注重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减少或避免不正确操作,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三,要了解设备的折旧,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更换。

4.4日常工作管理优化

首先,应该规范其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见如图1所示;其次,应该加强对问题件的处理能力与效率,制做了表5快递问题登记表;然后,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通过表6服务反馈表,促进其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最后,定期的进行工作总结,通过反思总结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使个人和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4.5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特提出“兼职达”这种新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校园快递服务中心为主体,通过在校兼职学生来开展校园跑腿业务,从而提升学校快递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由于兼职人员的加入,该运营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员工的日常工作量,还可以解决校园快递无专人送件上门和寄件的上门取件问题。考虑到离校园各宿舍距离较近,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一刻达,即15分钟之内到达目的地进行送件或取件。由于该模式主要是采用兼职,故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了鼓励和平衡客户因收费产生的抵触心理,再提出“公益+收益”的利润分配模式,即因派件、取件均用在校兼职学生,故每票费用收取1-2元不等(考虑快递的大小及重量),利润分配采取:兼职80%,快递服务中心10%,公益捐赠10%。以收取一元钱为例,则兼职因出力所以每件可以获0.8元,快递服务中心提供信息与管理只收取0.1元,另外再将剩余的0.1元进行公益捐赠,在增加兼职和校园快的服务中心收益的同时兼顾了公益。

[参考文献]

[1]齐晗.对高校快递中心运营中若干问题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08):127-128.

[2]刘杰,向小菊,余美娟.关于高校校园快递的调查研究和对策分析———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6):50-51.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7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已经从当初的“制造大国”逐渐发展为“智造大国”与“创造大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对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工院校教育中,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衡量技工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核心标准,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与成果进行查阅可知,国外技工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调查

1.现状调查

笔者对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院校普遍意识到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对国家的政策重视与倾斜也具有清晰的解读。为了提升技工院校办学质量,适应办学规模的发展需求,技工院校不断提升对人才的重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笔者学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践调查与分析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相对缺乏,其在教师中的比例较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教学需求。二是“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上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较少,而30岁以下年轻教师则最多,中青年教师的数量亦不多。在学历与职称方面,本科占比超过70%,博士研究生占比不足3%,讲师占比超过50%,教授职称却无一人。此外,“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单一,多数为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三是院校层面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模糊,对“双师型”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四是院校对教师的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机会较少,尤其是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教师实践环节薄弱。五是学校在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对兼职教师的吸引力不足。

3.原因分析

结合问题分析,笔者从问题的视角出发对教师进行访谈,进而深入挖掘问题存在的原因。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对教师的认同度不高,尤其是技工院校教师,其社会地位不高,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并且政府财政及院校自身财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有限,造成优秀人才流动性大,进而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次,从技工院校自身来看,受到办学条件、薪酬体制、激励机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学校自身很难吸引优秀的“双师型”人才。再次,从教师自身的层面来看,一方面年轻的教师多抱有“两手准备”,即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力争成为骨干教师,或者通过课余学习考研,离开技工院校;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遇到企业高薪邀请时,往往会放弃在技工院校的工作,转而投身企业,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二、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完善“双师型”队伍评定制度

技工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人力资源工作中,要结合现状与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评定制度,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在基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坚持“梯队型”原则、“能力型”原则、“双师型”原则。要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水平,建立技工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保持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明确和完善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

2.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渠道,强化培训与管理

从调查分析中发现,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渠道较为单一,因此需针对问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渠道方面加大力度。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引入方式,如在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人才来校任教,并在任教期间不断帮助他们提升实践能力。技工院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毕业于本校的优秀学生,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绩后,回聘至学校兼职。学校还可向当地政府、企业、组织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技工院校还可通过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等方式,互聘联聘教师、返聘高级专家、聘任兼职教师等途径来拓宽渠道。此外,技工院校还应加强培训,对本校教师进行针对性、专业化的培训。

3.增强校企合作,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校企合作的优势作用,从多方面增强校企合作效果,实现校企双赢,以提高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学校需尽可能地增加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如到生产一线调查研究、下厂锻炼、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使教师在实践中向“教学、科研、生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学校要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向企业、社会引进高水平人才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强骨干开发,健全激励机制

技工院校需加强本校教师中的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校需对本校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从中青年教师中发掘优秀的、有潜力的、有上进心的教师进行培养,增加其企业实践机会,让其在教学研究课题中锻炼。利用寒暑假机会,学校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进修培训,提升其教学素质。学校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常为一个专业一个带头人,3~5个骨干教师。此外,学校还应健全激励机制,尤其是针对优秀“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需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海滢.基于项目管理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张建国.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职业,2010(3).

暑假兼职调查范文8

【课题项目】

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ZCY159。

【摘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我国高校培养专业化、实践化、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该项途径的发展前景,纷纷建立、健全自身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现阶段的发展,各个院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以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样本,分析该专业消极合作实践的现状、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与简易。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现状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保障学校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显然这一有效途径已经为很多高校所接受,纷纷开展了形态各异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样本,对其现状与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梳理:一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重视后期实习,忽视长期控制。根据现阶段的调查数据,与相关案例显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中,虽然也存在着校企合作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往往存在于学生的大三阶段,形式也仅仅是去建筑企业、工地实习。初期实训时间较短,仅出现在学期期末。这些不利于学生真正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前二年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较少的参与教学内容,而最后一年学生在工地、企业中进行实习活动,学校也基本对于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状态,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校企合作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内容存在缺陷。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习仅仅是:又学校带队学生到施工单位、工地进行实习工作,或者学生自行联系相应的工地进行实习。这些实习内容并无过错,但是作为校企合作的内容显得过于单一化。一成不变的合作模式,在一定成都上降低了合作的有效性,容易在学生心里形成程序化、过程化等问题。学生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中很难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工程技术能力不够成熟,在施工现场很多操作也须要人指导,操作出现问题以后,其应急能力也没有进行过锻炼,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这种状况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也是亟待解决的。显然想要促进新时期经济发展,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就必然要充分促进校企合作的全方位、多元化模式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对策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在新时期受到了考验,显然其现状与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了出来,面对我国高校在新时期的发展要务,笔者针对性的对于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对策进行简要探索:一方面,采用“嵌入式”的合作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子,这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专业知识的高应用能力,对于日常操作中的高技术水平。所以,其发展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实践内容,在专业中所占比重都十分重要。这就学校与企业双方开展嵌入式的合作模式,充分重视合作的必要性,促进实践课程与教学课程相结合,企业领导带队实习,学校教师现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保障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之中快速培养,同时对于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保障合作模式的全面化、多元化、长期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有高等级的职业素质。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开设专门的改为课程,在教学课程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实践课程之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工作协调能力,在实践课程之中,要帮助学生重视自身的双重身份——即为“学生+学徒”。同时,教师与企业双方都应该重视学生与教师、企业领导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锻炼与养成,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聘请企业中的高级人才,担当学校的可作讲师,促进学生了解企业,帮助企业了解学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石,起到促进的桥梁作用。但是针对这一类型,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兼职教师、客座讲师的筛选与管理。这就要求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层合作,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优秀员工做成兼职教师的资源库,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专业、课程的分类,对兼职教师进行注册。同时及时建立学生的信息反馈,对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去粗取精,不断的强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

结论

多年来校企合作的发展一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一方面,企业仍旧面临着用人难、学校也仍旧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想要开展多元化、嵌入式的合作模式,仍旧困难重重,须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笔者仅仅是根据自身的研究、教学经验所提供出来的浅显对策,希望笔者的论述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李冬春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艳卫.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

[2]赵琼梅,左晓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构成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1(29).

[3]喻福东.探讨新时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实践模式[J].江西建材,2016(03).

[4]王一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民营科技,2015(02).

[5]李玲,潘立本.提高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第二篇:建筑工程技术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

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论文,项目编号2014ZCY159。

【摘要】

想要知道对于一些专业人士在职业培训后的现状,那么就要对建筑装饰工厂方面在中国的技术如何进行解析,并对进行专业职业培训的建筑工程人员进行分析探讨。从深层次探讨分析有关的资料,可知一般的教学模式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施工方面的人才需求,所以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培育,在职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尽量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最为缺少的是在建筑施工方面的实践型技术人才,教学方面尽量要以此教学为中心进行培训。为了引导建筑专业人员和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专业技术的实现,研究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校企合作。

【关键词】

建筑工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企业在市场上能够有更好的应变能力,有自己的公司文化,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的水平,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才能实现,建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梯队,进行管理,那么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培训就非常有必要实施。培训主要的内容是对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建筑工业方面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建筑还有工程技术在现今这个城市化的中国中,因为建筑业与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所以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竞争对手也随之增多。

一、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理念

1.学生在职业方面的未来发展是专业定位的关注的。

我们的目的既是让学生能够有好的发展未来,也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时刻关注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好的知道建筑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与素质是现在我院从学生职业方面所需要进行培养的目的。

2.对职业的能力进行培养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

对学生进行在职业方面的能力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目的,但也要建设起能够完成工作所需要能力和什么工作需要干什么的意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个能力梯度的构建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做的,主要是从综合、专项和基本等职业的能力上进行划分,而这些的职业能力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是深层次的对企业进行分析、总结和调研才得出的。

3.职业的标准是开发核心课程的重要起点。

核心课程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成后可得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这需要对职业的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的标准才能获得。每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所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并不相同,这需要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据这些制定出核心课程,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构建出一套体系,这需要对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资格标准进行调查开发。

二、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职业培训是所需要的技术项目,为了可持续的发展学生实践技能文化和艺术,那么就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来进行相关的主线工作,那么应用技术管理就很重要。所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有较大帮助的就是在教学中的实习基地和培训中心了,这样才能锻炼其所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工程、施工安全、施工工艺、会计、质量检验和操作流程等就是多种基本建设的进程。工程的识图和制图是需要知道的理论知识,还是安全、施工技术、教育、项目管理和工程预算编制、等方面。像混凝土、脚手架、模板和钢材砖石等是训练时的分项,在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时需要先进行编写施工策略,还有估计材料金额和库存清单的金额,这需要学生对依据得到的信息和施工的流程和进展,再进行操作,需要先演练一番。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其所处工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需要实际的训练来实现。

2.坚持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

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学生进行法律和道德基础,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培训课程。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的水平,这需要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传授职业道德思想的教育,可以进行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讲座,让学生能够被影响到,并进行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来加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培育与教育培育学生。

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证书,“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学历证书被称为“双证书”,让技术和学历方面的教育互相结合。像为了要让学生在与他人竞争中能够有竞争能力,学生有专业技能让企业录用学生,一般的培训中心会让学生在培训时就进行检验师、建筑工长、测量师和预算员等建筑行业的资质证书的考取。

4.加强“双师型”教师之路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师队能够具有高素质能够对人们的一些要求得到满足,有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在教师中能够拥有“双师型”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学的需求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工程实际教师的专业培训,并进行一些专业的教师和在企业就职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教学来实现。合作办学最为重要的就是“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态度,他们的产生是生产的执行者和工作人员的结合。所以,有较高的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好的教学理论的理解运用、好的交际能力和好的组织能力是培训教导教师应该有的能力。实践和生产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已与为中心的义务,并对内外环境了如指掌。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能够决定其质量和多少的是人力资源的多少。那么在现今高速发展的建筑业中,专业培训职业技术型人才的机构就非常必要,主要的培训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先进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方面的培养。

作者:方洪涛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晋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人力资源,2010(4).

第三篇:建筑工程技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高职教育的专业主要是“技术专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势专业,而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本文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绩效考核两方面研究讨论怎样打造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师资队伍。

关键词:

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能工作在施工、管理等一线岗位上,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特色专业必然要求该专业师资队伍具备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据统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65%以上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讲台,个别院校更是达到90%,专业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近几年国家采取了鼓励教师寒暑假到企业顶岗、挂职段锻炼、参观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大效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另外,在绩效考核方面,有些教师因为参加暑期实训对年终绩效没有任何影响,从而没有动力,或者敷衍了事,或者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干脆不参加等等。这一系列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初衷。下面将从师资培养和教师绩效考核两方面研究讨论怎样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目前各高职院校也正在大力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但什么是“双师型”的问题却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其概念的界定有二种观点:一是“双证”说,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执业资格证书(比如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专业技术职称(比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本人认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土木生产一线某岗位技师的简单等同,而是既有教师素质、又有土木建筑专业操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等。

1.2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据调查,该专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数量占总数量的80%,可以说该专业教师中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施工、管理实际经验。还有师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曾有学者调查过1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查显示该专业中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为60%,这表明中青年教师已经是该专业的主体,但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因此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第二,有些院校把“双师型”教师定义为教师资格证+执业资格证的叠加。而执业资格证只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取得也并非难事,专啃书本也能拿到。所以导致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未必就真正到企业锻炼和深造,实践经验同样不足、能力同样偏低。

1.3实现具有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3.1改革“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

评价“双师型”,单纯以“双证”衡量挂钩是不完全合理的,上述已阐述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并不能代表其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很多还是从书本到书本。所以必须从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比如说如果是高职专职教师必须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两年以上实际校外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如果是高职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两年以上教学经历。这样才能将校内与校外教师双重兼并,共同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3.2改革校外企业建筑工程类兼职教师的引进制度

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具备的特点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教学经验不足。学生评价该类教师是表达能力差,“有水倒不出”,明明一身本领,却无法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兼职教师大多来源于企业,平时工作紧张,不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到教学上,也没有主动进修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愿望;二是院校没有对聘任的兼职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只重视实践能力疏忽了教学水平;三是兼职教师聘任进来后没有加强管理,对教案、教学效果、考核这块不够重视。改革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制度首先应加强他们的教学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或者从学历方面把好关,也采用试讲的方式引进;提高兼职教师课酬,吸引更多的企业精英、骨干考取“教师资格证”,达到“双师型”标准,投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来。

1.3.3加大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校内专任教师必须具备足够强的实践能力。为提高其实践能力,“走出去”是唯一途径。院校可以鼓励该专业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兼职、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等。目前国家部分高职院校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建筑工程技术类的培训,简称“国培”,时长一般1-2月,培训模式基本是先理论培训再到企业实践培训,其宗旨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院校应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扶助,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充电,还应在教师的职称晋升上与之挂钩,调动其积极性。另外,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引进方面把好关。只能允许“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胜任教学”的应聘人员到校从教。要以建筑类企事业单位中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来源。因为,该类人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师范素质培训和教学实践,就能具备“双师”素质。

2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绩效管理

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激励自身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好的进行课程实施、管理、评价等,从而全面提高该专业师资水平。很多院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都在尝试着从绩效管理上改革。从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来说,其专业教师的绩效管理主要从“德、能、勤、绩”等几方面去管理,具体包括日常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并对它们进行量化,衡量成权重形式,例如教学工作量占20%,教学效果占40%,专业建设占20%,课程建设占20%。考核方法主是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督导、领导有针对性的打分,将比分与权重进行相乘,得到每位教师的考核分。每学期考核一次,年终进行总的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划分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档。年终进行绩效二次分配时,将与教师考核等级挂钩,考核优秀的将分配额上浮10%,基本合格的下浮10%,不合格的不进行分配。还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务晋升挂钩,近三年有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将允许晋升职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想打造成具有一定实力的特色专业,究其根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毕业能成为建筑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但育人的根本还是在于师资队伍。本文从“双师型”和“绩效管理”两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该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包括如何将教师“引进来”和“走出去”、如何将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如何通过教师绩效管理与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易从艳 汪耀武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杰法.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以宁波NP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为例[D].同济大学,2013.

[2]王斌.我国建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朱卫彬.高职院校发展专业特色的实证研究———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南大学,2010.

[4]卢士华.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科学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