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绩效总结范例

实训绩效总结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1

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其实训教学多半只能采取模拟方式,这就要求尽量提供仿真的环境。首先是要提供开展实训教学的硬环境,如专门实验室、测试场所等,这些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要提供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际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无论是招聘、绩效考核还是培训,都强调人际的互动,比之于其他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有着更高的人际环境要求,而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单靠实训教师是无法提供这样的人际环境的,这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三,在教学组织中遇到的其他困难,比如工作分析、薪酬调查等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就很难执行到位,其最终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有想当然的成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指导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路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要求为依据,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进行实训演练。因此,在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上,应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创设仿真的人际环境为宗旨,综合考虑各模块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实训模块。模块一:组建实训小组;模块二:新建小组培训。由任课教师模拟培训师进行新员工培训;模块三:制定小组绩效管理方案;模块四:组织结构设计;模块五:工作流程分析实训;模块六:工作分析实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模块七:模拟招聘面试;模块八:职业生涯设计;模块九:小组绩效考核。实训课程将专业知识、课堂控制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并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方案等。

2.实训分组

指导教师按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以5~7人为宜,在磨合期内,教师可对每组成员进行微调。每组实力相对均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又要考虑他们的职务、性别、性格、兴趣等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分工

各小组选出负责人,拟定公司名称,设计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演练中,每人都要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小组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其中组长要求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汇报员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4.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再现企业的真实环境:要有仿真的办公环境,如办公桌椅布局、企业标志的张贴、企业文化宣传栏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在讨论、发言,还是书面报告时都要使用职业性的语言。

5.制度建设

教师事先设定好任务,小组成员依据实训指导书要求,了解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并进入实际操作。教师要给各组制定统一的奖惩制度,规定各组做好过程记录,指导各组做好最终考核。教师可选2~3名学生作为助理,由教师和助理对实训各个环节实施考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如此亦会大大减轻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的指导上来。

6.软件支持

教学中尽量选购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模拟软件或沙盘技术来提高实训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考评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学生在实训过程或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老师应及时评价并加以肯定,因此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考评可采取过程性考评和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1.过程性考评

通过反映实训中表现效果的过程表或反映实训成果的质量表来评定,表格制定内容包括组织水平、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时间控制等,并赋予不同权重,过程性考评强调实训过程、强调实践技能的养成。

2.总结性考评

实训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要撰写实训报告并进行汇报,最后成绩以小组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然,教师还将根据每组成员的分工和参与程度,如组织者、设计者、内容执笔者、上台讲解者、补充讲解者、资料收集者等,在各组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数调整,以区别不同成员的的贡献度。

3.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

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不足之处能得到教师悉心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交流与思考。适当的点评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五、结束语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2

从销售管理课程本身来看,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销售管理基本规律,传授销售基本业务技术,训练销售管理综合能力。本课程需要教师有实践工作背景的支撑。大多教师由于缺乏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销售管理运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销售管理技能得不到训练,销售职业能力得不到培养。如何解决销售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的难题,已经成为销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和销售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可见,建立实战型的销售管理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商品销售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具有实务性、职业化的综合素质的销售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战性销售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战型教学模式中,销售管理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演示、商品销售比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销售管理课程定位为学生的发展岗位:销售主管、销售经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销售经理的岗位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销售计划的制订、销售组织的构建、划分销售区域、销售人员的招聘与培训、销售人员的激励与薪酬制度设计、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销售终端管理等学习任务。

(一)确定教学内容

首先明确销售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按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按实践性、互动性和情境性设计教学组织;根据实践需掌握的技能设计教学考核。

1.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是确定课程目标。我们通过访谈企业、问卷调查毕业生、走访兄弟院校并参阅相关资料,将销售管理课的目标确定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销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设计、组织、管理、协调销售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销售经理。

2.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销售管理教学以站在销售经理的角度考虑销售规划管理、销售团队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客户管理的基本技能设计内容。

(二)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1.课程项目实践

实践教学部分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销售管理中实际操作的能力。以销售经理职业岗位要求运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根据销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某大型知名企业,欲进入湖北市场,以该公司湖北分公司销售经理为开拓新市场开展工作,设计每个模块的实践项目和考核。任务一:认识销售管理,培养学生对销售经理岗位职能与技能进行综合分析、自主运用的能力;完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题为“合格销售经理的认识体会”的文章。任务二:销售计划管理,培养学生制订销售计划的能力,完成年度销售计划方案。任务三:销售组织管理,培养学生分析销售组织结构,建立公司合适的销售组织的能力;完成销售组织架构图。任务四:销售区域管理,培养学生分析销售组织结构,建立与公司合适的销售组织的能力;完成区域客户拜访路线设计图。任务五:设计促销方案,培养学生树立市场意识,制定有效促销方案的能力;完成某产品校园活动的促销方案,并在实训周实践。任务六:销售人员招聘与培训,培养学生树立团队意识,策划销售人员招聘会的能力;模拟销售人员招聘会。任务七:销售人员激励,培养学生有效激励、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的能力;完成设计销售人员激励方案。任务八:销售人员薪酬制度,培养学生协调、制定销售人员薪酬制度的能力;完成修改销售人员薪酬制度。任务九:销售绩效评估,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思想,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完成设计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任务十:销售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实践演练运用FABE法介绍该产品。任务十一:销售终端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完成设计订货管理模式。任务十二:客户关系管理,培养学生现代客户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客户管理理论的能力;完成设计“客户分析表”。任务十三:客户服务管理,培养学生客户服务管理理念与运用客户服务管理理论的能力;完成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2.课程专项实践

这是一种利用课程实训开展从事产品销售的实践教学方法。本课程安排了一周的专项实训,是任务五设计促销方案的实践部分。这种教学方法将班级设为销售部,销售部下设三个地区公司,将学校校区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从事某一种产品销售,每个区公司由5~6个学生自由组合,区域之间进行一次业绩评比、总结。这种真实工作环境实训教学方式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且将课内学习的知识带到实践进行检验,也可将工作中的疑问带到课堂来进行讨论,真正做到课内外融为一体。

3.教学考核设计

教师根据所教学班级学生人数确定数个小组,形成该课程实践小组,并确定负责人(组长)。每一小组人数以3-5人为宜(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小组中要合理分工、合作。首先,每次实践前,学生应根据实践内容,做好以下工作:(1)阅读教材相应章节内容,熟悉所用的原理与策略;(2)每组成员应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本次实践要达到的目标;(3)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组长应对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工作负责。其次,按照实践要求,实际开展工作,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实训报告。

三、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与展望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3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

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一些探索,白继中探索研究了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1,2],姜雪茹设计成郡工校汽车实训中信息化管理系统[3],丁彩华对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究[4],缪晓燕探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高职实训基地发展的影响[5],徐江等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了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的构建[6],周劲桦等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7],张进对实训基地信息化环境构建做了阐述[8],还有其他一些人员都对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就本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来讲,因专业特殊性,目前还没有相关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想把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成信息化的实训基地还需要进行详细研究。

1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校内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主要有地质实训中心、土工实训中心、岩土设备维修加工中心、测量实训中心、钻探实训场(岩心钻探实训场、基础工程施工实训场、工程地质等)。2015年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紧跟前沿技术,贴近现场实际”的原则,用近一年时间,建成融“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培训”五位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平台”,成为国土资源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能为其他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对口支援,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实训基地存在问题

目前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情况如下:①环境建设方面。现在的实训室基本都只摆放实训设备,只有个具体的名称如岩土工程勘察实训室、泥浆实训室、土工实验室等,虽在实训期间正常使用,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中有些课程:例如:钻探技术、土工试验等都是理实一体课程或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而现在实训基地的配备没有其他的信息化设备配套,还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程序;②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设施设备的配备、工量具及耗材的准备、设施设备的规范使用、合理调配、设备的维护等工作量很大,现在很多都是实行手工登记,难免会出现许多遗漏、混乱,会严重影响实训基地资料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建设;③绩效考核方面。目前的实习成绩主要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出相应的评价,但由于实习学生的领悟能力及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成绩评定单方面给出,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且工勘有好多课程涉及到中级工及高级工考核,目前多是人工进行,时间和精力耗费很多;④拓展服务上。很多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目前只是为教学提供服务,在没有教学的时候实训室只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即实训室在全方位功能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3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实现的条件支持

3.1硬件

在各个实训基地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3.2软件

国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全国乃至江苏省内、南京市及学校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的推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推手。我校自2014年开始实现了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校内监控系统覆盖学校各个系部,各个教室及实训场地,校内教务系统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绩效考核建设提供了基础。2016年8月,我校地质工程系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网站在实训基地介绍及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运营管理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高的软件支持。

3.3校企合作

2010年12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勘查局、江苏煤炭地质局、江苏省测绘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现有理事单位81家,其中院校单位9家、企业单位66家、科研院所、协会单位6家。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的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目标。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开展实质性的探索与融合,全面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地质专业的品牌,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我们实训室信息化拓展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9,10]。

4总结

随着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校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理实一体化基地,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存在环境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学校在实训基地硬件、软件和校企合作方面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下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已有的条件上,怎么通过分析现有问题,提出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指导信息化实践建设。

参考文献

[1]白继中.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151-153.

[2]白继中.校内节水灌溉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9(21):48-51.

[3]姜雪茹.成都工校汽车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

[4]吕广梅,丁彩华,许婷.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2):99-100.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

1引言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所以,构建“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首创并进行大力推广的,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模式。因此探讨“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任课教师将某一典型的案例加以剖析,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来。案例分析一般指的都是某些企业实际工作中遇见的具体问题,故此没有一个标准型的答案,学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通过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答案可以包罗万象,不要求整齐划一,关键是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地去思考,去进行情景模拟,如果自己是一个公司的最终决策者,自己该如何解决这一实际的问题。

3“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相关的理论

绩效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浅出,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理论知识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将它直白化、具体化。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知识点,学生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肯定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穿插一些具体的案例,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得多。学生也会通过主动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来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这样也会因此愿意主动学习,这样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而且我们说绩效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可以通过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学生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加深对于晦涩的专业术语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

3.2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案例教学对于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极好的培养方式。案例教学往往不是某一个知识点的“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一个开放式、启发式的思考。给你抛出来一个具体的案例,你需要通过自主的分析、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独立完成的过程,因此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但如此,学生还可以在进行最终陈述表达环节,提高自己归纳与总结的书面表达能力、条理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等。

3.3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人翁”地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进行满堂灌,占据课堂85%以上的时间。这样高高在上的方式,“知识权威”的地位,很难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共鸣。而案例教学则恰恰相反,它是将课堂的权力交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又重新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身临其境,以决策者的角度或者视角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环节,使得学生必须积极地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热忱,让学生自发地愿意参与到这一环节当中来。通过这一环节,自己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课堂上所涉猎的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案例教学的记忆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老式教学方式,而且某些经典的案例学生可以几个月,乃至于几年、十几年都记忆犹新。

3.4“绩效管理”现有的教学条件对于实践教学具有制约性

绩效管理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从课程的教学大纲我们就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必须要重视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必须密切结合。根据“绩效管理”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备的绩效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以期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与专业与社会需求接轨。但是目前我们的师资力量、办学水平还不完善,学院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刚刚六年多的时间,仅仅输送了两批毕业生,所以学院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条件有限,无法有效地开展实训和实习工作。

4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4.1典型案例的选取

首先,选择合适的例子。在案例的选取上,笔者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就是求新颖、求典型。既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又要能够具有典型性。寻找与所讲内容切合度最高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好地领会知识点的精髓。其次,要注意分级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进行“差别对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取不同难度的案例。比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可以选取较为复杂的绩效管理的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而对于其他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选修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容易理解,比较简单的案例,重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4.2案例教学的具体方式

在教学环节当中,我们通常会采取情景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这两种教学模式。比如在绩效沟通、绩效反馈面谈的实施等授课环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模拟演示。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以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操作流程。通过亲身体会,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如在学习绩效评价方法中的比较法时,可以模拟按照评价要素评价员工绩效的操作过程。再比如在学习绩效反馈面谈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分别让学生扮演员工以及决策管理者,通过面对面的演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面对面的情景模拟会更加真实化、直观化。

4.3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任课教师通常会对于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点评与归纳。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它其实真正的用意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没有一个整齐划一、固定的标准答案,它只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的摸索与探究,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适合案例教学、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案例较少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适合案例教学、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案例比较少。但是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又与案例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如果选取的案例过于简单,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选取的案例过于复杂,学生就会觉得丧失了学习的热忱,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案例程度的选取至关重要。一旦选取不得当,就又会回到老师在课堂上“独领风骚”的窘境,丧失了案例教学的主旨与用意。

5.2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

我们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高校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没有企业的实战经验,所以在进行案例的把握上,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另外,学生都没有在企业实习实践过,所以在进行企业绩效整体布局、规划等问题上,往往不能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市场需求与形式,往往流于形式,讲空话。这些教学上的实际弊端,都会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置了一些障碍。

6结论

综上所述,在“绩效管理”的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开展案例式教学,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市场需求相接轨。通过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玉.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204-205.

[2]刘清泉,杨新荣.社会需求导向的《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8(12):121-123.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绩效管理思想;绩效管理课程教学;应用

引言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很强。高职层次的绩效管理课程区别于本科层次的教学重点在于管理实务的内容,突出适度理论指导下实践技能培养。授课教师基于高职学生认知习惯,精心编排课堂教学组织设计,巧妙结合专业内容完成课程评价,使学生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该课程教学中尝试将绩效管理思想融入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意在提高教学水平,增进培养能力。

一、基于绩效管理思想的教学改进

1.基于绩效管理思想的教学思路转变。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课程教学实施绩效管理思想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绩效管理课程专业性很强,为便于学生理解,授课教师尝试把绩效管理思想引入课程内容学习,用绩效管理思想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变成对学习效果的管理。把学习过程拟作绩效管理过程,把学习效果视作绩效结果,每个章节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结束后对照节点目标,评估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为进一步教学提供佐证。学生以双重角色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以管理者的视角,学习绩效管理方法,学习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方法,管理员工的工作结果和行为;以被管理的身份,接受来自于不同考核者对本人该门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过程伴随管理内容,学生有意识地逐步建立绩效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工作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转变以后师生教与学的效果都得到强化。

2.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完成学习探究。绩效管理思想重视绩效的形成过程,同理,学习绩效提高离不开教与学的渐进过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运用得当,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1)实践-理论交替的教学模式。针对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绩效管理课程,高职层次强调技能的应用性和知识点实用性,如何学习与实践对应的理论是掌握实践技能的关键,本人尝试抛开传统课堂搭建知识理论框架的教学思路,遵循高职学生感性认知先于理性认知的学习习惯,实践教学中采取了“感知实践—了解理论—重复实践—深入理论—实践提高”的学习过程,感性认识在前,理论教学在后,感性理性并举,循环往复不断提高。例如在指标体系设计环节,理论知识点较为抽象,课程教学采用了上述模式:首先由任课教师抛出不合理的现象,请学生分析现象产生原因,引出需要设计的评价要素,布置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指标,用于改善案例的管理环境,然后再将学生提炼指标的方法与书中设计原则相对照,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或方案设计,进而布置较为综合案例进行完整练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交替渐进的教学过程逐步得以提高。2)学习策略三步走。配合实践-理论交替运用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往往采用三步走,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掌握绩效管理方法,再举一反三应用于管理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完成由浅入深的学习探究。以绩效指标设计为例介绍学习过程。第一步,基于自身基础,学习管理方法。偏复杂的绩效管理技术直接讲授不易理解,任课教师以学生自身知识积累为基础,从他们最熟悉的环境内容入手,帮助学生用运用已知建立联系———学习未知的管理方法,总结管理经验。例如:绩效管理首要环节是设计绩效指标,学生没有企业实践感性认识,无法确定哪些是关键要素,如何加工提炼指标进行标准设计,因此,教师布置任务是:针对学生从小至今的学习状况,设计一份学习能力评价表,掌握制定方法,理解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为引入企业环境实例建立联系。第二步,运用管理方法,分析企业实际问题。在掌握绩效管理方法之后,导入企业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清晰,指标选取不准确,权重设计不合理,标准设计缺乏定量定性描述等等问题。第三步,设计解决问题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调研企业经营背景,了解部门、岗位职责,有针对性查找解决问题需要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形成解决问题设计方案。学生在调研基础上,重新设计企业部门的指标体系,并分解至班组再到岗位指标,设计评价标准,运用间接经验的获取解决实际问题。

3.基于绩效管理思想的课程评价方式是对学生更好的督促。围绕教学过程的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亦发生变化。基于绩效管理思想的课程评价与基于过程式管理的学习过程交相配合,充分运用绩效管理课程所学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各个环节的完成性评价和课程的形成性结果,将绩效管理思想贯穿学生习得始终。课程评价以百分制为单位,由学习态度、学习质量、作业效果、分组活动参与、课堂关注、出勤、测验、期末考试等要素构成,并细化相应权重,制定各项要素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同学互评,教师总评的多维度评价。要求学生撰写自评报告,学会自我评价,掌握对他人评价方法,克服评价误区,最终综合得出学生个人绩效管理课程学习成绩。课程学习的评价过程参照绩效管理过程实施完成,评价过程清晰直观,同时加强学习绩效的反馈环节,使学生在每项任务完成之后获知学习结果,了解知识技能掌握程度,针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督促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符合绩效管理反馈沟通改进的原则,完善管理思想搭建平台。

4.基于管理能力提升的开放式教学内容设计。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管理意识的培养,课程教学的落脚点在于训练学生管理思维,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设计,选择开放式内容扩宽学生思维,注重在发散中总结,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教学内容既介绍绩效主义的要素管理,也介绍涌流主义激情管理,既进行综合完整的绩效体系设计,也针对局部环节列举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运用对立的观点和开放式教学,打破学生思维局限,从一维、单向的直线思维,向多维、立体的发散性思维发展,辩证的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绩效实施方法、绩效考核技术的运用,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的体系设计,任务驱动训练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引用“他该不该评为优秀”这样的开放式案例,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观点,逻辑的分析设计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绩效管理思想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有效性落实

引入绩效管理思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灵活多样且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与之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载体。

1.信息化教学,课堂生动有趣。多手段教学十分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开展为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互动条件,教师不仅把文本类内容发送给学生,更是把教师自行制作的视频导入学生的微信圈儿作为课堂前置,抛出管理现象,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把发现的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设想带入课堂,进行充分讨论酝酿,翻转课堂的运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对多媒体类的案例引入,对于视手机为掌中宝的同学更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好手段,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引导学生思考走向深入。

2.情景式教学,内化实践技能。在课程中创设实践情景教学环节,通过工作场景设计,人物角色模拟,身临其境体验和运用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绩效反馈内容的绩效面谈为例,我们设计的方案是:学生分组抽取由教师的提供不同内容的案例,要求以案例情景为背景,进行角色扮演,分组制定面谈计划,准备面谈资料,重新设计角色谈话内容,掌握交流沟通技巧,请学生担任评委,教师进行点评,设置现场提问环节,把面谈中注意事项通过随机提问环节提出。整个教学环节增加趣味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小组之间互有竞争,进一步加深专业技能的掌握。

3.案例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绩效管理课程理论性强,学生直接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我们着重强化了案例教学,把知识点化整为零拆成多个小部分,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课程教学采用了大量案例练习。课堂引入案例,章节书后案例,过程举例案例、小组讨论案例,综合运用案例……随着课程内容纵向深入,知识面逐步加宽,从单一知识点逐步积累向综合,从简单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学生辨析能力逐步提高,方案设计系统性进一步加强。例如,在指标设计环节,学生对指标的设计原则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经过分析练习后对指标设计的SMART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随即在企业设计环节中的指标提炼,较好的加以运用,实现管理思想理论指导实践的贯通理解。随后结合专业教学软件,加大综合性实训案例应用练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把握的系统性,提高分析深度,提升分析问题的高度。

4.密切小组学习的团队效用。课程教学较多的运用了小组学习的形式,以小组形式设计完成学习素质评价表,小组模拟绩效面谈,小组评价技术运用,都是学生主动参与较多的教学环节,学生间交流探讨,集体智慧形成作业成果,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更加完善,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协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管理思维的养成。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也符合高职学生学习习惯。

三、基于绩效管理思想对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处理

1.解决学习边缘化的尝试。小组讨论的边缘化、学习搭便车、态度不端正,是任课教师遇到的困扰,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是,加大检查力度,落实小组责任分工,按分工评价学生完成小组作业的内容,无疑加大教师指导力度和监管工作量,绩效管理课程课时有限,在有限的学时里还要分出精力监控审核,挤占教学时间。在该课程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绩效管理思想,借助于课程评价方式改进,在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中增设态度指标,设置适当权重,并在学习之初明确提出,通过个人撰写自我评价报告,小组、班级、教师360考核,通过课程学习设计敦促个别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学习强化实践技能,有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搭便车的现象仅能减少无法杜绝,培养学生积极独立的学习态度是关键,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将立德树人教育贯穿课程教育始终,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人做事态度是教师的责任。

2.弥补学生短板的努力。分析问题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弱项,解决问题能力紧随其后,加之学生企业实践经验匮乏,对于企业背景的综合性案例分析难以深入。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本人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中采取精讲多练、小步子快走的原则,选取贴近学生认知范围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案例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专业社会调研,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企业人事部门的基层岗位进行锻炼,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的运用,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通过管理能力的提升,弥补企业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

四、结束语

绩效管理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管理技能培养的综合性,本文仅就运用绩效管理思想实施绩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初步探讨。课堂教学环节奠定了绩效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专业基础,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还有待于实验室专业集中实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综合实训等环节实践教学渐进提高共同完成,加强学生学习系统性完整性训练,培养高职层次实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莉等.“企业绩效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科教导刊2016/08

[2]吴蕊.《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7

[3]袁宏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组织情境营造,中国大学教学2015/02

[4]罗金华等.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实践能力;顶岗实习;问题和对策

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课学习以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到实践中去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专业顶岗实习分析,提升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佳,实训课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做好顶岗实习课程的安排,并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领导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做好实训环节的安排,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升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全面,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考验,学生只有全面认识顶岗实习,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才能使得顶岗实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不明白顶岗实习的意义,在实际的实践中也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才智,合理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因此顶岗实习的质量不高。另外,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扮演员工和学生两种角色,需要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管理的局面,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不利于顶岗实习的开展。

(二)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合理和完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一般为建筑施工现场,因此顶岗实习也一般是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而建筑施工现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安全管理考虑、建筑工艺的保密、新设备的工艺保密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太欢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便是有些企业允许学生进行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也是为学生分配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真正的顶岗操作技能,这就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顶岗实习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不全面,在成绩评定、内部交流以及顶岗实训总结等方面过于草率,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以及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归纳,这就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进行科学地评定,使得实训起不到应有的意义。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参与,没有将实训基地的具体反馈作为主要的评价参考,这就使得评价内容缺乏重要环节,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因此建立全面的顶岗实习考核机制,提升考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解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要想提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具体来说,解决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有如下几个:

(一)做好顶岗实习教育,让学生合理全面地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顶岗实习的意义,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实训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实训的意义,以及为以后工作带来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训。其次,教师要做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脱离学校,要去适应新的环境,加之繁重的劳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严格的管理,容易产生较多的想法,并且容易中途放弃顶岗实习,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些方面的考虑,加强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安心工作的信心。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考虑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去自己喜欢的单位工作,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长久的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基地,只有做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提升实训基地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学生有稳定的实训场所,才能促进学生实训效果的提升。因此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长久的实训基地尤为重要。学校在建立实训基地的时候要对自身的专业和企业的利益需求进行分析,本着“双赢”原则,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为学校更好地开展实训教育做基础。同时,学校也要做好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究,多元化合作模式,提升实训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师资等为企业培训优秀员工、为合作单位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以及运用自身的知识水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形式开展合作。

(三)完善并科学化顶岗实习的考核机制

首先,学校应当做好顶岗实习考核机制的健全,充分融入各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提升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注重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因为学生实训过程是在企业中进行,企业领导对学生的实训情况最为了解,能够明白学生实训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因此其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是十分有必要的。再次,学校要建立动态的顶岗实习监管机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状况进行定时监管和检查,重点对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态度、项目完成状况以及完成效果等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状态,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学生档案。

(四)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虽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取得国家建筑业职业资格的教师人数可观,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有限,很难对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地解答,因此做好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作为重要事项,实实在在出台相关的规定,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走进课堂,为教师讲述实践技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将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绩效挂钩,提升教师参与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亚航.落实顶岗实习半年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

[2]旭光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年.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7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项教学的质量由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所决定。由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要想准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可以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理解:高职职校所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学必须与技术应用的实际有机衔接,注重实践教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主要骨干,这些双师型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其他类型高校相区别的是,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最好是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能够很好地进行生产技术的教学和应用。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备在本专业上的科研能力,包括技术开发、技术革新和技术推广。以具体能力为标准来划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等级,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其相应要求如下。初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助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教学经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初级导游证书,具备旅游实践和实训技能,能够指导旅游实训,至少能胜任一门以上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发挥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等作用。中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中级导游证书,具备较强的旅游实践和实训技能,能够指导旅游实训,独立设计旅游实训方案、分析旅游实训教材,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具有指导助教和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能胜任至少两门以上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发表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旅游专业学科科研和教学的论文。高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吸收本专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应用于实践,能够指导中级职称人员开展技术工作,处理复杂、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具备能够设计和指导旅游实践环节创新的能力,可以指导编写高质量的旅游实训教材,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专业科研和教学论文或者相关著作。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普遍偏重于理论研究,在高校扩招之前,将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放在科研人才培养上。高校扩招以后,不少学校面向实际进行教学转型,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职类院校,开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办学理念有了一些改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对于教学上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上,而忽视技术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足。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致使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看重教师理论水平、忽视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怪圈。

(二)双师型教师结构问题矛盾长期存在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结构问题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背景不一,目前从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中,有毕业于大学本科类旅游管理专业的,也有毕业于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因为专业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不少教师在开展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时,由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进行知识更新。二是教师中的双师比例过低,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达到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在专职教师所占比例很低,普遍在20%以下,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在10%以下。三是师生比例失调,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使得本来就数量较少的双师型教师更为匮乏。有的高职院校师生之比例已经超过1:20,在学生激增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步增加,于是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无法抽出时间来提升自身素质,导致成长受阻。

(三)高职双师型教师地位缺失激励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所采用评价以及绩效分配办法,仍然沿袭事业单位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大同小异。在这种制度模式之下,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技术和技能在考核评价中无法得到真正体现。教师工资绩效、评选先进、晋级提拔等未能与教师工作能力和贡献挂钩,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无法吸引专业课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建设工作缺乏原动力。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学校高度重视,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知识更新快,同时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偏重于理论或者是偏重于实践,都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特点,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同时,学校还应该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宣传引导工作,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教学理念,使全校教师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

(二)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培训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培训,高职院校应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投入专项资金,以保障这项工作开展。培训主要分为2个层次:一是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相关培训;二是双师型教师的提升培训。对于转型培训,可以采取校内或校外培训的方式。校内培训可以组织实践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骨干教师,针对本校需要转型为双师的中青年教师开展实训方法培训;也可以在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的基础上,指定骨干教师担任其长期指导教师,为其制订培训成长计划,长时间地对其进行指导培养,帮助其尽快成长。校外培训既可以面向转型教师,也适用于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由高职院校选择一些技术实力强、在专业技术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选派中青年教师深入到这些单位中学习、交流专业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实力强大的专业培训机构(包括国外的知名培训机构)也开始在社会上出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在考察其培训实力的基础,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这些机构学习。

(三)强化实训室建设,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条件

建设专业教学实训室,不仅能够为教师配备良好的专业实训硬件和软件,而且还能够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对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双师型教师层次的提升都有很大好处。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强化实训室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将实训室纳入学校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投建实训室;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有专项资金预算,用于实训室的建设和维护,并且保证专款专用;三是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体现一定超前性,随着专业学科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应着眼于学科发展来开展实训室建设,例如,建设大型3D情景实训室等;四是定期对实训室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实训室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优化薪酬分配,发挥薪酬分配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作用

薪酬分配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双师型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及技术能力比一般授课教师要高,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也远远超过一般授课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比一般授课教师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打破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理念,对双师型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在工资待遇、绩效分配、培训提升和晋级提拔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进行一定倾斜,使一般授课教师能够向双师型教师看齐,并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五)加强社会合作,着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合作,除了送出去,即前面阐述的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中学习交流以外,学校还要请进来,就是将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技术领先、具备一定授课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请进学校,通过让其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举办讲座,来提升本校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这些社会人才长期处于行业一线,所以其与学校教师相比,对于专业新技术、新理念,掌握得更快也更多,其自身素质更加契合专业实践的新要求。因此,将其请进学校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对于扩展教师和学生眼界,提高教学教研质量,把握专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实训绩效总结范文8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兼具技能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习实训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管理评价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如何监控和强化实习实训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科学评价实习实训效果一直是高职院校和业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桂林航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对于强化和监控酒店管理实习实训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评价实习实训效果提供参考。   1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着“以评促管、以管促改、以改促建、重在管理”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模块化项目训练为载体,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实习实训的目标、任务、项目、步骤及保障措施、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监控、评价、总结、反馈和改进等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培养“成功应用型人才”总目标,合理选择管理评价指标要素和分值,科学确定权重系数,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实现对实习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保障实习实训教学有序进行和持续提高。   2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基本内容   2.1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培养“成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始创于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专业管理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习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训练学生的酒店管理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动手能力强的成功应用型人才(Successful&PracticalTalents,SPT)”;推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三个核心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和“四类证书”(即学历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证书和公共技能证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产性实习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0%以上,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过渡”就业。   2.2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化教学”为基础   桂林航院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酒店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化教学、强化学生能力(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训练是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包括:(1)专业技能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和康乐等岗位的专业技能及常规操作;(2)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以酒店服务礼仪、语言沟通、酒店文化和团队精神、计算机操作训练为主;(3)英语技能实训。以酒店外语等级考证训练为主。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单列,实行单独教学,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前两年每学期实施“16+4”教学运行模式,即每学期理论教学及考核考试占用16周时间,剩余4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酒店见习、酒店礼仪、前厅与客房实训、餐饮服务实训、酒吧服务实训、酒店业务实训、酒店英语实训和普通话训练等实习实训课程。   2.3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深度校企合作2+1模式”为途径   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聘请实习实训基地专家和领导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环节进行充分论证和研讨,推行“深度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酒店顶岗和毕业实习一年。第一、二、三、四学期各有四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第五学期(含暑假)、六学期(含寒假)分别在酒店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由酒店管理人员或培训师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与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老师一道共同实施实习实训教学和指导,逐渐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此,桂林航院与国内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和一线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深度合作,构建了5个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网络。其中与上海兴荣温德姆酒店、上海静安商务酒店、上海龙之梦酒店、杭州千岛湖绿城度假酒店、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建立了长期实践教学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了优质的基地网络,为专业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学生在酒店的实习实训经历增强了其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3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和考核   借鉴“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和“绩效管理”模式,构建以指挥决策、过程监管、总结评价、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为核心内容的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学校、系(部)和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及时解决、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一级指标围绕“实习实训筹划与设计”、“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和“实习实训的考核、总结与反馈”3大项指标设定,各占分值30%、30%和40%;下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巡查指导、实习生安全保障、实习实训成果和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6项二级指标,14项考评项目被分别委以不同的权重和评估标准,设A、B、C、D4个评估等级。评估等级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79~70分)、合格(69~6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附表已省略)。   3.1实习实训筹划与设计#p#分页标题#e#   下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组织领导两个二级指标,分实习实训基地标准、实习实训基地导师要求、组织机构落实、实习实训计划制订、实习实训酒店落实和实习生定员定岗、实习实训师生比和实习实训动员7个考评项目,重点考查实习实训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学校提前落实实习实训酒店,设置实习实训领导小组并进行责任分工,实习实训动员全覆盖和全员参与,实习实训计划规范完整、任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老师和实习生实习实训小组合理分配,实习生和指导教师比例科学合理;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规定双方的合作年限、实习学生人数、“工”与“学”的时间、管理制度、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和岗位、轮岗安排、劳动条件、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相关费用支付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导师配置等。充分利用酒店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培训资源,尽量安排诸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以及会议服务与管理实训等实践性较强的实训课程。   3.2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   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是整个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下设巡查指导、实习生安全保障和实习实训成果3个二级指标,分领导小组成员巡查、专业教师现场蹲点指导、实习生生产安全3个考评项目,强调学校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巡访实习实训基地,关心和检查实习学生工作和生活。作为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对整个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必须纳入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查指导教师职责、规章制度、纪律执行情况及实习实训的过程指导;要求指导教师通过实习实训对专业理论教学进行反思;要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杜绝实习生违纪和安全事故发生。   3.3实习实训的考核、总结与反馈   下设实习实训成果和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2个二级指标;分专业实习报告、实习生自我鉴定、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生鉴定、实习实训经验总结和成绩评定、领导小组、指导老师总结、评议5个考评项目,主要考查实习生对于专业知识巩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和独到见解,考查学校对实习实训教学的总体评价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生专业知识满意度、专业实践能力满意度和核心职业能力满意度评价。实习实训最容易忽略的是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对实习实训的总结和反馈,而这种总结和反馈能够为全面衡量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管理、质量监控与效果,为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教改提供参考。   4结束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兼顾学校、学生和酒店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校、学生和酒店三赢局面,形成学校与酒店深度合作、共同指导的运作机制,完善实习实训跟踪制度、酒店巡访制度和指导老师挂职锻炼和蹲点制度,形成动态反馈与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