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化范例

生态绿化

生态绿化范文1

随着国家能源、重工业、化工基地的确立与建设,煤、汽油、盐的大力开采和利用,榆林市凭借自身拥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48种能源矿产资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快速轨道。但是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也就越严重,而生态问题则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城市绿化从根本上决定着着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状况,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广大居民身心健康的保证,是现代化城市良性循环的保障,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城市绿化系统的完善和发达则成为人们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必然方式。为了避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设定已经成为城市绿化水平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建立和建设适宜城市生态和人类居住的环境,调节城市绿化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因此,城市绿化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指标。

2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绿化建设

2.1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化根据生态结构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广场、公园、花园、庭院、小游园等镶嵌体,街道绿化带和城市周围绿化带等廊道式,城市其他部分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社区等基质,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城市生态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在谋求经济发展和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道路中走出的一条新路,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人们意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着手去建设绿化系统时,遇到问题和困难,例如生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城市生态失衡;绿化建设不合理导致绿化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仅没有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反而造成城市空间的紧缺与浪费。因此,人们逐渐发现城市绿化应该侧重城市规划设计和绿化设计,走绿化生态环境的路线,将人们重新与城市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榆林全面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计划3a投资23.35亿元,开展城区园林绿化和郊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昌汗界空港生态区,加强了榆林城区西北主风向区和榆林机场周边的生态治理,规划区域建设投资达15亿元;加大了公路、铁路、街道的绿化治理力度,已完成绿化面积2800hm2,投资达3亿元;扩大环城周围生态建设,完成绿化面积400hm2,投资达6亿元,为榆林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休闲憩息场所。

2.2城市生态绿化建设

城市生态绿化在满足改善城市的小气候、净化城市环境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欣赏价值。人们需要在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和绿化设计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构建多样性景观,以起到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作用。绿地格局应结合气候特征、城市位置、城区功能分区,客运量、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布建生态绿林,应考虑建设在城市长年主导风向上。根据城市的土质特征、气候条件、地质水文、历史文化对城市实地绿化进行建设,通过对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安排,以增加自然生态要素,增强生态生产与调节能力,应考虑叶面指数、叶面宽厚、营养面积、光合效率等因素。还要根据城市主要污染源、功能区特性,环境污染程度、生态绿化需求程度等进行规划,以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减少持续性生态污染,应考虑使用耐污染、吸收和同化功能强、生命力旺盛、适生能力好的绿化作物。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绿化还应重视种群和群落的设计。从生物的本性来说,植物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植物与地质水文存在着制约与适应的关系,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度与频度的制衡关系,结合生物特性调节群落间、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关系,既能避免生物对营养元素的基本需求,又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土壤、地力、人力等资源,通过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从而实现生态绿化的生产力、自我更新能力、发育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稳定性、抗逆性、规律性,最终实现生态功能的完善。生物的多样性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物进化的要求,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构建合理植物群落。在既保护乡土植物、珍贵物种的同时,还可适当引进国外或外地的适生优质、特色品种,丰富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绿地自然化、生态化,保持生态平衡。从榆林城址的大环境来看,榆林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了“一河两山”的生态格局。以西沙大墩梁、东沙石庄梁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区和榆溪河湿地公园景观区,北有红石峡水库及周边的水源涵养林,这个良好的生态格局为榆林城区的空气净化、水系循环提供了可能。榆林城区内部分区来看,已建成广场公园3个,生态景观游园3个,共完成绿化面积720hm2,其中,园林绿地面积158hm2,建成河岸、道路防护林564hm2,行道树绿化逾90km,园林绿化栽植的植物共有25科45属55种86个植物品种,品种不断丰富,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初步显现。

3结语

生态绿化范文2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水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部级生态园林城市和现代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广大人民追求幸福的生活目标。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一般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但由于特殊需要,绿化工程有时要打破季节限制、时限要求,进行夏季施工。反季节生态园林绿化的苗木管理和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的成活率,影响着城市的景点质量与艺术效果。夏季生态园林绿化必须严把“五关”,即树种选择关、苗木购置关、土壤处理关、苗木栽植关、苗木管理关,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城市绿化率。   1落实规划,把好树种选择关   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护。绿化树种首先是要符合当地园林总体规划要求,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护。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希望引进外来树种,改变原有苗木结构,认为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城市生态绿化要尽量多用当地树种,当地植物,少用或者不用外来树种和植物,减少苗木种植风险。只要是容易种活养大的苗木,就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2严格质量,把好苗木购置关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苗木易脱水等原因,给苗木种植和管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对栽植的树种和苗木也提出较高要求,苗木要选择生长良好、根须较多、没有病害的苗。栽植条件具备时,苗木根部土球要大,夏季土球直径要达到苗木胸径的12倍~14倍,用稻草绳捆扎包装苗木使土球不散。尽量使用小苗、扦插苗或大苗,这类苗木根多根系丰盛、吸水力强,有利于栽植后苗木的成活。   3因地制宜,把好土壤处理关   种植地的土壤成分关系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在选择苗木和树种时,要先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质和水分情况。夏季挖坑后,土壤容易失水,在晴天条件下,要每天给树体、树坑喷水,保证土质松软透气,树坑大小适中。如果种植地的土壤存在不利于苗木生长的土壤,可以对树坑周边换土,并加入有机肥料,保证土壤肥力。   4抓住重点,把好苗木栽植关   苗木栽植前,首先是做好“三个”环节,即苗木的疏枝、起苗和运输。对确定栽植的苗木,要提前疏枝。疏枝的多少决定于树种、当地的气温和环境。温度越高,枝叶越少,温度较低,则可适当保留枝叶,一般要减掉全部枝叶的1/3~1/2,同时剪去枯枝和病虫枝,做到剪口平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留优势明显的苗木顶梢,使苗木的蒸腾作用能够保持通畅,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提高苗木成活率。适时起苗和合理运输,是苗木栽植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成活率,要在早晚两个时段进行,并在起苗之前对树冠喷1∶10的抗蒸腾剂,减少苗木水分损失。苗木在装车前,应先用草绳、麻布或草包将树干包好,长途运输时要对裸根苗木进行根部生长激素蘸浆处理。装车时要将树冠向车尾倾斜放置,在树与车辆接触的地方用柔软材料衬垫,防止树皮被磨伤。装车后及时遮阴,避免强光照射,以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蒸腾失水。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科学栽植是确保成活率的关键。苗木运到栽植地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种植。栽植过程中,要把苗木在坑中扶直,并注意确定树的生长方向性,树木栽植的深浅要以根、茎交接处与地面相平为宜,回填土要捣实,并做好拦水树盘。来不及栽种的苗木,应及时做好假植、遮阴处理,向树干喷水,减少阳光暴晒。栽好的苗木要立即浇水,高大树木还要做好支撑和固定。   5科学养护,抓好苗木管理关   我们一定要克服园林绿化中重栽植轻管理的缺点,做到科学养护。浇水和遮阴是反季节苗木施工的重要管理环节。栽植后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浇水时间要选择在早晚进行,因为中午气温高,蒸发量大,不利于苗木吸引。对低矮的苗木,可以搭建遮阴篷,或者是用大的树枝遮盖。同时,要对浇水后的树木及时扶正并踩实土地,否则根部容易受风吹干,影响苗木的成活。总之,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现代宜居城市已经成为人类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成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在推进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进程中,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栽植,选好绿化苗木,科学养护,开展苗木移植。对确实需要进行反季节生态园林绿化的项目,一定要认真抓好苗木管理和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生态绿化范文3

一、引言

苏东坡曾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语道出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崇尚自然,把自然界中的植物、花卉看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绿化的概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对于植物的装饰性功能十分重视,并且将其运用的淋漓尽致。从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到古朴典雅的私人庭院,都将自然景致完美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绿化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以及绿化的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绿化设计已逐渐形成为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进入了各行各业,在商场、餐厅、医院、学校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现代绿化设计旨在将绿化科学合理的应用到现代城市化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好的解决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空间。

二、现代绿化设计的功能

1.维持生态平衡。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据专家预算,城市居民每人至少应有10平方米的森林和30-5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使城市达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城市绿化系统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含氧量,还能起到阻隔噪音,杀菌除尘的作用,被誉为城市“绿肺”,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2.美化环境。植物的装饰性功能不同于其它任何装饰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功效。道路旁四季常青的绿化带,广场上五彩缤纷的花卉,公园中错落有致的假山、池塘,都为现代都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带来生机与活力。

3.利用绿化组织空间的形式。人们在利用植物美化和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巧妙的将其运用到室内外空间形式的组织中。包括: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空间的提示与指向、空间的限定与分隔以及柔化空间等。植物特有的富有生机的形态与色彩,打破了现代建筑的生硬冷漠,给人以赏心悦目,轻松舒适之感。

三、现代绿化设计的新形式———立体绿化

目前,城市绿化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和城市用地紧缺。为了推进城市的的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也为了解决维持生态平衡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设计师们在不断探索如何在高密度的人居环境中充分合理的利用绿地,改善绿化结构。近年来许多新兴的绿化方式被广泛运用到都市绿化中,如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一系列立体绿化形式,即利用除地面资源以外的其它空间资源进行绿化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人类的绿化空间,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道路。

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作为立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其兼顾经济和生态环境双重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性,备受人们青睐。屋顶绿化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绿色屋顶、半人工绿色屋顶和人工绿色屋顶,其中半人工绿色屋顶因其经济适用而被采用较多。在屋顶花园的整体设计中,单纯的美观性和适用性是远远不够的,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它针对的是建筑物的顶部,因此面临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保证功能的持久性,绿色屋顶的建造都应遵循以下原则:高质量的材料、专业的设计、科学的施工以及适当的艺术表现。

2.墙体绿化。墙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窗台、阳台等处种植高攀藤本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种绿化形式尤其适用于建筑物密度较大,可供绿化用地不多的城市。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少阳光对建筑物的辐射,降低温度,吸附灰尘,增加空气湿度等。与传统的绿化手段相比,这些新式的绿化形式对科学技术和施工材料的要求较高,在许多发达国家,立体绿化建筑已发展壮大,成为都市人的新宠。立体绿化为建筑物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的融合。通过植物装饰一新的建筑物一改往日的冷漠与枯燥,以新的容貌装点着现代都市。除此之外,绿化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入了室内空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植物盆景、吊兰等常见的室内绿化形式外,许多别具一格的植物装饰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植物窗帘、植物壁画等,这些极富创意而又新颖别致的绿色装饰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健康与舒适,还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情趣。

四、现代绿化设计的艺术表达

“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这句话对于绿化设计同样适用。绿化设计在发挥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自身的艺术魅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绿化设计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标准也大不相同。中国是公认的“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其艺术特点在于擅用自然山水、植物、人工造境与建筑相结合,营造出诗情画意,富有情趣、情景交融的意境,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相反,西方国家在进行相关设计时,更注重人为的改造,在艺术表达上多用几何构图,具有鲜明严谨的秩序性,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对绿化设计艺术性的不断探索中,也对中外传统绿化设计的艺术表达有了新的认识,现代绿化设计在对于艺术性的追求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字:“形”、“色”“、味”“、趣”、“意”“、气”“、合”。

1.形形是植物的第一特性,也是人们通过视觉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植物特有的曲线、多姿的形态、柔软的质感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设计师利用植物灵动而富有生机的形态,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形体特点,结合空间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把植物最优美多姿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2.色色彩是植物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无论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是五彩斑斓的花卉,都通过自己的色彩语言,展现着自身的活力与魅力。不同的花色,叶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火红的枫叶带给人们热情,粉色的腊梅使人感受到坚毅,一条翠绿的柳枝则预示着盎然的春意。人们在植物色彩的选用上,应该遵循周围环境的整体色调及风格,使其在色彩上形成相互衬托。#p#分页标题#e#

3.味除了视觉上的审美之外,植物还能带给人们嗅觉上的享受。“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青草的芬芳,淡雅的荷香,沁人心脾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植物利用其特有的味道向人们传递着大自然的气息。

4.趣在有关设计的艺术性问题讨论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绿化设计时,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对“趣”的追求。设计中对趣的韵味的把握,往往融入了人文精神,通过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姿态天性,点缀人们的生活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情趣。

5.意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中国园林艺术最为追求和推崇的境界,它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为了营造优雅、深邃的境界,需要注重空间的的渗透和空间层次的变化,讲求虚实结合,合理组织植物与分隔空间,以达到移步易景,景移情动的效果。

6.气绿化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艺术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特别是在对作品气势、气韵的追求上。这里的气势与上文的意境在绿化艺术中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轻盈飘逸的柳条给人柔韧之感,挺拔耸立的水杉则象征着正直刚毅,不同的植物对于气势与意境的营造起到不同的作用。

7.合“合”的理念最早源于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的“合”指的是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将人的需要,室内外的环境特点,建筑物的风格特点综合考虑,使引入的植物能够很好的融合到人们的居住环境之中,起到调节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关系,美化环境的效果。此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绿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城市和地域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会有很大差异,而这直接制约着绿化植物的选用和种植方法,毕竟植物作为有生命的设计素材,必须要给其提供适于生存和生长的环境,保证其艺术功能的持久性。同时,绿化设计还应当结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创造出更具性格特征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毕竟,艺术的表达没有固定的准则,人的需求赋予了它生命。

生态绿化范文4

由于此段采矿活动频繁,将原有地形地貌破坏的满目疮痍,原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缺林少绿;该项目地紧邻黄河,为人工水体的建设和植物灌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能够对景观水系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因此,根据现状,将台地景观区分为三段进行分析与设计。

1.1地形平缓

自5号至6号漫水坝前端318m,是本项目所涉及范围中地势相对平缓地带,总绿化面积38.0亩,最高海拔1158.07m,最低海拔1150.22m,地形高差约7.85m。依托现有坡体,进行缓坡处理,可以就地进行植物种植。

1.2梯田式景观

该区域为6号漫水坝前端318m至6号漫水坝,绿化面积35.7亩,最高海拔1165.55m,最低海拔1149.96m,地形高差约15.59m,是沟壑纵横、峭壁陡立地块,设计应充分考虑现有自然地形,将现有梯田式台地与绿化模式相结合。

1.3错落有致的大台地景观

该景观位于6号至9号漫水坝南边,绿化面积276.71亩。总体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呈狭长状形成层层台地,每层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达1185.45m,最低海拔达1153.09m,最大地形高差约32.36m;在宽度1.5m至最宽处不及15m逐层升高的台地上,分为6级主要阶梯,上下高差近30m。通过对土地进行坡度分类分析,其中适宜设计用地即自然坡度小于10%的有8.37公顷,基本适宜设计用地即自然坡度介于10%至20%之间的有12.08公顷,采取一定措施改造可用作开发用地即自然坡度介于20%至25%之间的有18.54公顷,在自然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中,通过较大力度改造能够被利用的用地有28.87公顷,不宜建设用地有1.88公顷。所以,结合地形现状,针对不同坡度进行多级化台地的划分,总体强化空间的层次性,采用退台、错落等处理手法,形成随山势层层叠落,参差变化的台地景观。

1.4平缓地块景观设计

该区域涉及范围为6号至9号漫水坝北边,靠近S103省道,总绿化面积300.85亩,最高海拔达1186.89m,最低海拔1172.79m,最大地形高差约14.1m。在园林景观绿地内合理布设园路、广场、廊架、观景平台等,使绿地功能更趋多样化。

2台地造景设计原则

2.1尊重现状,因地制宜

在此区域的设计中,其现状地形以西北地区特色的丘陵沟壑为主,地形地貌复杂,所以在尊重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减少土方量,增加土地利用率。

2.2植物种植注重竖向景观效果

重点突出彩叶植物与观花植物,形成大流线、大色块的组团,充分体现因势造型的竖向台地景观效果。

2.3植物造景与水景相融合

依据立地条件,与已设计的景观水系相结合,营造生态水系与道路绿化景观有机衔接、相得益彰的生态景观 长廊。

2.4适地适树,采用节水耐旱植物

项目区在植物造景上,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配植相应的植物品种。利用黄河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绿化养护成本,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与未来管理的合理性。

3台地景观规划设计

3.1地势相对平缓区

缓坡体,以凤凰作为节点,体现金凤呈祥的寓意,也为进入水洞沟的人们留下银川凤凰之都的印象,体现浓浓的地域特色。凤凰以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镶边,柽柳(Tamarix gallica)填充,透漏结合,黄绿搭配,季相分明。

3.2梯田景观区

设计中充分考虑现有自然地形,台地陡峭,将现有梯田式台地与绿化模式相结合,将山体与水系相结合,利用观花小乔木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山桃(Prunus davidiana Franch.)和秋季观叶的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成片种植,营造春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结合桧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holica Litv.)等针叶树营造冬季常绿景观,达到四季皆有景可观的绿化效果 。

3.3错落有致的大台地景观

3.3.1台地景观设计

错落有致的台地景观位于6号漫水坝与9号漫水坝之间,现状两边地形以丘陵沟壑为主,现状绿化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现状中山体有大面积红胶泥土,山体整体换土可操作性不强,所以要充分认识、把握用地条件且利用的合理得体。 在布局上能够做到顺应自然,灵活造景,并且不拘泥于特定的模式。该段设计借鉴台地园林的造景模式,按照现状中现有的地势因势造型,层级划分为6级台阶,用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 成层种植,高低错落而又花开似锦,从青银高速观赏,不同于小江南的隽秀之气,展现大西北的粗犷而又不失典雅。台地化处理有利于景观空间层次的立体化,本项目地就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尽量避免建设性破坏,以带状形式,逐级向上形成竖向空间,并且将项目的中的漫水坝,S103省道以及青银高速公路作为大背景,再通过对每块台地进行植物配置,打造出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流动”性景观,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绿化空间,建立和谐的绿化生态景观,从而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意境。 

3.3.2边坡的处理

项目地中大面积裸露坡地,既破坏了原始植被,有损生态平衡,又极易受风雨等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人们环保及审美意识的提高,需对裸露的坡面进行绿化处理,以防止坡面的侵蚀和风化,从而达到护坡作用。当坡面边坡坡度大于30度,属于极易形成崩塌、滑坡等危险的高边坡。对于本工程施工的边坡,根据边坡坡度的不同,拟采用不同的边坡护坡处理方式:(1)如边坡坡度小于30度,土坡则直接播种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与山体长草区植物一致;(2)如边坡坡度大于30度,对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均采用客土喷播生态护坡技术;(3)当边坡坡度大于30度,可选用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的重力式挡土墙,对高边坡的填方边坡,由于填方深度大,施工中应结合现场条件考虑重力挡土墙。

3.4平缓地块景观设计

该段设计中因势造型,整体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层园林景观。依托预留观景平台,将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柽柳(Tamarix gallica) 等耐旱灌木作为护坡植物,遮挡黄土露天的弊端,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度,减少该区域的沙尘,为过往行人营造山花烂漫、山坡绿色幽幽、水系繁花似锦的道路和水系景观带,实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透漏景观效果。并设计观景平台、休闲广场和景观亭,通过园路连接各个广场、平台和园林小品,园路宽2-3米,布设尽量平缓、曲线优美、圆滑,铺装材质以水泥压花路面及透水砖为主;广场和观景平台以花岗岩为主,能有效分割空间,与周边景观、建筑风格、园路协调一致;园林小品有廊架、亭子、坐凳、花坛等,对宁夏水洞沟生态景观长廊建设项目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4台地植物种植设计

4.1设计构思

本案在植物造景上,根据主题立意,整体上体现出生态、自然两大特点,在树种选择上以节水耐旱树种为主,由于其所处位置为高速路,考虑到行车速度,故植物配置采用大色块种植方式,在局部景点上重点设计。设计原则遵从: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以乔木树种为骨架,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结构);绿化与美化(彩化、香花)并重。

4.2种植设计构图

总体布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基本结构,即在总体构思上,以宁夏的历史文脉为线索,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把宁夏凤城文化及黄河文化有机融入其中,布局“金凤腾飞”的图案,保留峭壁陡立的自然原始地貌,彰显沧桑与浑厚;植物布置近水面种植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等水生植物,整体以彩叶植物作为主体,局部穿插特色规则式大尺度的特色地形,通过彩叶树种的种植,加深空间感与通透性,体现大色块的流线感。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区中地形最复杂的是梯田景观区和台地景观区,与平原相比,其工程复杂性客观上增加了开发难度。通过计算,该区域种植土回填26.8万m3,坡面整理14.0万m3,绿化地整理及渣土清除分别为54.9万m2和1.3万m3。其中,梯田景观区绿化面积共计2.3万m2,其中机械结合人工整理绿化用地共计2.1万m2;但原有地形复杂,大部分区域不符合种植要求,为达到种植要求,场内土方转运产生量共计35.7万m3;台地景观区场内土方转运产生量共计190.4万m3。所以,通过台地多级化处理,不仅减少了挖方而且使填挖土方量基本保持平衡、节约投资,为加快工程进度到积极的作用。

5.2生态效益分析

该区域进行台地式处理,不仅为行人及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而且栽植的林带在吸收汽车尾气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生的废气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项目建设实施后,可形成有效的林地防护体系,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可以使该地区的小气候逐渐改变,净化空气,消除噪音,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

5.2.1储备碳汇

在该区域进行植物种植,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对释放氧气及负离子等有一定的作用。

5.2.2吸收有害气体

在本区域大量选用对有害气体抵抗性较强的树种,如臭椿、白蜡等,有利于吸收有害气体,对减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造成的大气污染意义巨大。

5.2.3减弱噪音

该区域进行台地式处理,形成随山势层层叠落,参差变化的带状绿色长廊,对降低高速路车辆噪音具有明显的作用,将成为市民生活的天然隔音屏障。

5.2.4防风固沙,减轻自然灾害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使项目区沙源得到治理,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有效控制和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植被覆盖率,水土得到保持,沙暴和沙尘暴的沙源物质减少,沙尘暴危害降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6总结

生态绿化范文5

1.1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对于居民来说,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更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感到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居民区绿化在生态意识下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景观设计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空间设计是为居民区创造一个绿色活动的空间,而且,根据景观环境空间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居住群体,这也是当今居民区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需求。可以利用花坛坐凳、树木花草、山石小品等来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绿色空间,为居民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使居民区绿化达到多样化、生态化、景观化的要求。

1.2因地制宜的布局设计

居民区绿化在生态意识下的景观设计不能进行统一设计,要结合地区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景观布局进行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要考虑到地区的原有地形地貌的形态,例如,水体、山地、绿化场地、活动场地等景观建筑的布置,以及各个形态界限的划分,同时要注意山石小景和景观小品的点缀、景观照明的布局设计、室外家具的格局设置等,要充分体现出原有地形地貌的特色。要考虑到地方民风、气候、生活习惯、周边环境、民俗等特点,同时,还要了解地区的发展现状、历史文化等,综合地区各方面因素的分析再对居民区绿化景观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另外,还要考虑到地区居民区外部自然景观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外部的自然资源直接对城市居民区景观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实际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分配情况进行绿化设计。

1.3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首先,在进行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时,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植物品种,稳定生态植物的群落,打造多样性的景观色彩、植物品种,全面提升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其次,居住区绿化在生态意识下的景观设计主要以植物为主,通过植物的规划设计来进行点、线、面的形态设计,逐渐形成居民区景观设计的层次性,丰富居民区景观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次,要增加居民区景观设计的绿化量,全面提升景观设计的生态效果,对居民区绿化景观设计实施立体绿化,针对居民建筑物的不同结构进行不同的绿化效果,例如,墙面的绿化、居民楼屋顶的绿化、阳台和窗台的绿化、居民小区的棚架绿化等,而且,从这几方面的绿化形式来看,都是不需要占用地面的绿化方式,在节约用地的情况下,又能提高居民区的绿化效果,将建筑空间与绿色空间进行有效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从而有效的提高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的效果。

2居住区绿化在生态意识下的景观构成元素

2.1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主要指的是居住区内绿化景观设计中除了植物景观以及自然景观因素之外的因素,也就是居住区的主要居民建筑,如居民楼建筑、小区内的凉亭、走廊、休闲活动建筑场所、居住区道路景观建筑、雕塑、标志、花坛、假山、水景观、照明景观等,这些都是属于居住区绿化硬质景观构成元素范畴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硬质景观的特征,以及能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居住区的整体景观系统,不仅为居住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更能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互协调,达到功能、生态、观赏的效果。

2.2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主要指的是居住区绿化中需要的物质因素、精神元素,也就是自然环境与植物环境因素。所谓精神元素主要指的是居住地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也是居住者对景观环境产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另外,软质景观主要从植物入手,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软质景观也可以说是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的核心。

3居住区绿化在生态意识下的景观创新

现阶段在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景观设计过于传统,将以往园林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应用到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中,整体格调与居民居住区的建筑物缺乏相互融合性,虽然有着绿化性,但是却让居住的居民感到分离个体的绿化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居住区绿化在生态意识下应对景观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要多方面考虑居住区的特点,例如,建筑设计、整体规划、绿化生态、活动设施等,对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全面提升居住区的绿色景观效果,为居住区的人们创造休息场所,为人们提供更有融洽性的外在美观,当然,在居住区绿化景观创新的过程中,应将人作为最终的主体,绿化不仅是为了创造更良好的环境,更是为居住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另外,在居住区绿化景观创新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要尽量与居住区的建筑以及自然环境融入到一起,为居住者营造一个舒适、优美、愉快的居住环境。

4结束语

生态绿化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生态质量和绿化面貌为目标,以村庄绿化为基础,以增加绿量为重点,以长效管理为保障,健全村庄绿化系统,优化村庄绿化布局,提高绿化质量,提升绿化水平,构筑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绿化原则

(一)坚持与新农村“五化”建设相结合。村庄绿化要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理念,把绿化纳入村庄整体规划,统一协调,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二)坚持扩大绿量。要以发展街道绿化和庭院经济为主,在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果和美化树木,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同时,要规划建设好村庄内的道路、绿地公园、围村林,突出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

(三)坚持突出本地树种和经济树种相结合。在确保生态目标的同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槐、柳、银杏等本地树种;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发展大规格苗木培育和其它具有较高效益的经济树种,充分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

三、规划目标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化”建设为载体,以“百村生态绿化工程”为抓手,以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实施迁村并点,着力加大中心村绿化力度,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逐步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花中”的新农村绿化格局。年,全市规划新建生态绿化村180个,其中,重点生态绿化村65个。村内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新植苗木存活率95%以上。林木分布合理、林相整齐、树种多样、搭配合理、长势良好,达到“大、高、密、厚、多、彩”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围村林带为高大乔木林,保持2-3行或平均宽度10米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林网网格面积一般不大于300亩。所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市镇道路、出村路、主干河渠全部绿化。各村管护措施到位,能够及时补植、抚育、管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区)要高度重视生态绿化村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扎实稳妥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拓宽绿化投资渠道。村庄绿化可结合环境整治、结构调整合力推进。要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采取承包、冠名等各种措施,引导、吸引企业与村民参与村庄绿化。对验收符合标准的重点生态绿化村,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补助。补助标准为:801人以上的村(2001人以上的居委会),每村(居)补助10万元;800人以下的村(2000人以下的居委会),每村(居)补助8万元。同时被列入重点生态绿化村和“五化”村奖励的村(居),按重点生态绿化村奖励标准奖励。各镇(街区)及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搞好对生态绿化村建设工作的资金争取和补助工作,全力推进,确保成效。

(三)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传播媒体,广泛宣传生态绿化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增强广大农民的责任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生态绿化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生态绿化范文7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县的林业发展状况有三大特点:一是在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和利用上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法制和工作体系,特别是近两年我县的森林资源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采取了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政策,在林政林保工作中开展了“森林绿剑”行动,有效保护和增加了林草植被。二是加强林业种苗工作,为林业重点工程提供充足的合格苗木。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在不同土质、地段大力保护和发展生态功能强、经济效益好的灌木林,实行灌乔草合理配置,绿色通道工程与道路建设和河渠整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三是城市绿化把美化环境与增强生态功能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建设水平,鼓励军队、社会团体、外商造林和群众造林,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格局。目前我县的森林履盖率仅为15.1%,两年来的新植幼林以达到13000多公顷,县内的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林分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这为振兴发展梨树经济提供有力条件。在县城经济发展中,我县应合理配置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商业园区、生态园区、畜牧园区及政治文化发展区域,水源资源、环境为主体,拓宽建设规模,使其达到合理布局。以五至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精心设计宏伟兰图。

二、解放思想、加强管理、营造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林业本身思想上要解放。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为振兴加快梨树发展提供各种环境基础,充分利用林业、工业两种资源发展吉林省经济建设。针对我县林业基础薄弱、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要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模,鼓励外商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大力招商引资,争取项目,获取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林业项目开发,尽快做到“生态绿化”完备基础。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是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场和苗圃联合体,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农村小型公益林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凡是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都要给予支持和合理补偿。三是加强对林业投资者的金融支持,个人造林育林要放宽贷款条件,林业经营者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四是对林业投资者可减免各种税收,相关部门给予扶持。只有这样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以民营、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为主体,加大绿色家园的建设速度

生态绿化范文8

1造林绿化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国家已经把森林覆盖率纳入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计划到2020年森林面积稳步增强,区域分布更加合理,林木树种结构逐步优化,森林苗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森林功能大大增强,草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基于此,各地政府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制订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关于如何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2造林绿化将来的规划

造林绿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真制订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科学制订造林规划,防沙固沙、林地保护等规划,加强造林绿化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坚持全国动员的基本方针,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人才队伍,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提高造林事业的质量效益,从而保证我们的造林绿化目标能够快速有序地得以实现。

二、科学规划,提高林木栽培和养护管理技术

首先,在栽培经营方面,以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基础,要做到以下方面。(1)更多地关注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更多地关注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2)森林培育逐渐走向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要。(3)森林培育定向化。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效益,在森林培育上要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比如,商品化的森林要更注重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公益林就要更看重它的观赏价值。(4)栽植后,要根据旱情和杂草生长状况合理进行幼苗抚育。对于杂草比较茂盛、旱情较轻的要采取松土割草抚育;对于杂草较少而旱情严重的只需进行松土抚育即可。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造林绿化的面积逐渐增加,特别是纯树种林的增加,森林病虫危害加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且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一旦引发灾害发生,将很难控制。因此,对于森林的病虫害要做好早期防治,把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放在第一位,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高完善检疫设施,各部门协调工作,统筹兼顾,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将病虫害灾难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一些较易造林的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造林绿化能治理沙化耕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同时随着经济林的逐渐成熟,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1)消除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特别是在近年来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树木能净化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附固体颗粒,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有积极意义。(2)防风固沙,有效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沙漠的武器是风和沙,狂风肆虐,所到之处全部都变成废墟。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遏制土地沙漠化,就必须大力植树造林。风一旦遇到防护林,速度可以降低70%~80%。(3)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大约为230亿t,至今仍在增加,这必将导致气温变暖及海平面上升。1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48kg的氧气。这对缓解温室效应意义重大。(4)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正在流失,处于枯竭紧缺的状态。而1hm2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储存3000m3水。造林保水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