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展示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

本文以展示设计特质立足为学科发展的根基,从展示设计实践流程反推其课程中所需能力培养,以实践环节为手段,从而探究学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关键词:

展示设计;实践能力;多媒体动画

近年来展示设计行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但从行业人才缺口来看应届生就业率却与行业发展的兴旺程度相悖.各个院校大力投入软硬件措施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但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依然不能够让企业满意,更难以满足行业内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学生转向其它设计专业甚至彻底改行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多数专业院校并没有树立起以实践流程环节中所需要的能力培养来作为课程改革内容,普遍进行更改课程名称、学时长短等修补措施,难以真正触及到学生的能力培养范畴.

1展示设计的特质

人们可以对展示设计的特质从不同角度来定义,现在普遍的认同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艺术表现力与平面与空间的精心创造,达到传达某些知识、资讯、理念、价值观的目的,对此种空间的复杂创作过程我们将其称之为展示设计.当然随着时代更迭和技术进步,其特质决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定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度继续变化,因此本文是处在当下展示设计环境中的特质归纳,这三种特质在目前设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1.1立体化信息传播

揭开陈列艺术的包装,展示设计重要的目的是信息传播,通过空间中所有的物或非物质与人的联系达到符合其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展示既是空间艺术,也是信息传播的艺术,立体化空间立足于对使用方式、实体要素、结构、设备等各个相关系统的理解,而信息传播立足于行为交互、内容主旨、设计元素等分析作用.立体化空间要展览的信息依附于展墙、展柜、展板,展台、多媒体展项等平台之上,所有的展示概念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展品背后所需要传递的“故事”.有时作为“实物”自身表达信息的能力有限,需要为其打造一定的背景知识带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同时,“故事”自身也可以作为虚拟展品出现,设计者通过形象化手法帮助人来理解,灵活处理好立体化空间这个媒介,使人们得到工作、生活的帮助或感悟,这才是展示设计的深层次应用。

1.2科技化交互体验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博物馆、商业展览、会展贸易等各类展示场所中,尤其是科技类或世博会这样特定的情境展览更是会运用到最新技术和产品.设计师通过展览中不同科技化展示手段所反馈得来的优缺点,不断更新和开发出更成熟的媒体技术.而这些科技化的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最终都凝聚在交互体验上,以新、奇、特的方式在交互过程中强调体验的易用性和趣味性,拓展观众的想像力,加强了展览的整体深度.设计师可以根据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激发出无限创意,同时科技化的交互体验是延长观众信息记忆与整合多元信息的最有效手段.

1.3艺术化布展设计

具备艺术表现力的展示活动是展示设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陈列设计具有形式美感,展示环境充满文化氛围,这些都是艺术化布展设计的诉求.优秀的展品确实需要与之美感相匹配的布展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布展设计在装饰部分的手法有别于传统室内装潢以使用功能为导向,其设计中更多体现主题元素的系统化,所有设计元素都在为展品与内容服务,要使材料系统、灯光系统、色彩系统、电气化系统等实现主题氛围的高度统一.在艺术性手法的应用中,“它涉及甚至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图案、工艺美术、动漫、电影、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可以为展示设计辅助艺术表现的手段.”①展示设计的艺术性氛围也来自于设计师个人良好的艺术情调和文化的修养.

2展示设计的特质与专业能力培养

“展示设计”是一个由动词构成的设计专有名称,从研究内容上说,展示的目的是传达信息,通过传递信息来启迪人们的思想,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沟通桥梁.随着时代进步,展示设计已不是单纯的指向展览设计,展示的概念是对展览概念的扩展,在更多研究内容上展示设计核心内容为策划与设计.根据前文提及的三种专业特质来看,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多学科互补的综合性都对展示设计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做出广阔的弹性延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展示设计专业官网上,是这样描述的,“展示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富有挑战的,就业前景广阔的学科.它融合了展示信息设计和展示空间氛围营造,涉猎到博物馆设计、会展设计、商业陈列设计和节庆礼仪展示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展示设计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展示设计的专业性质又决定着本科教学的课程特征与具体内容.”②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史习平在其论文中这样写道.这充分说明,展示设计与展示设计学科并不是鸡与蛋的关系,展示设计专业特质是作为专业课程内容与设置的前提要素,其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科的延续性发展,决定着是否能培养出集知识、素质、能力与一身的优秀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由于展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所以其实践流程也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与内容发展.这里需要从展示设计专业特质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精准定位展示设计课程支持与人才能力培养。

3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与特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PhiliphTaylor)和查理兹(ColinRichards)曾在《课程研究入门》一书中写道: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研究理论即作为学科科学发展的改革实施途径.“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繁难的教育“软件”之一.学校的教育实践,就是以课程为中心展开的.”③课程包含学科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至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体系的完整性,一直是展示设计专业不断深入改革探讨的课题.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展示行业发展,各个学校依据不同的开设背景、人才培养计划等等逐步完善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本科课程计划基本都是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选、专业选修等模块式的结构,从各个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类型上来看,有学年制、学分制、学群制、工作室制等等.笔者根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南京艺术学院展示学科等具有典型性的几所专业院校展示设计课程,从名称、学分、比例、结构等多方面以分析我国展示设计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情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展示设计专业隶属于工业设计系的一个学科,作为和产品设计并列发展的平行方向之一,创办于1991年,2000年以后实施了以主干设计课带动下的系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思路.这里的分析数据只针对专业相关课程展开,主要由院定必修课(16学分)、一年级专业基础课(32学分)、专业必修课(66学分)、专业限选课(20学分)构成,共计134学分,这不包括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课程活动.由于是依托于工业设计的学科属性,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40学分)其侧重点基本聚焦在造型基础与工业设计上,并且加上公共专业基础课程的(32学分),从设置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比重较大,说明学院对设计基础非常重视.南京艺术学院展示学科同样也是依托于工业设计学院之下的专业方向,但与清华大学展示专业不同的是,其展示学科并列与产品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工业设计等多学科,其横向交叉课程综合性较强,并且由于工业造型学院也是由设计学院独立出来,其学科前身也代表了其带有浓重的多专业综合特质,展示学科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有高达82学分的专业必选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这对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兴趣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课程自由组合.根据上述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展开分析后,基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发展的现状,这里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一个方面,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历经几十年改革发展中的的磨合已日趋稳定与合理,课程设置的模块基本固定.目前的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以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包括通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课题实践的版块模式组织而成.早期基础课程占用大量总学时的现象得以改变,选修课门类也在逐渐增加,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组合方式.根据统计,学科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20%—35%,专业主干课程占总课时量的30%—40%,任选课程占总课程的15%—25%,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8%—15%;第二个方面,课程设置向科学性与专业性方向提升.各大院校在遵循教育规范的基础上,开始结合自身优势学科背景,前瞻地区经济文化氛围,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属于自我优化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基本上改变了多年前“拿来主义”的陈旧课程设置方式.专业结合行业特质以培养与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为目标,不断提升专业课程设置在阶段性学习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人文社科相关课程作为补充剂充分体现课程建设上的多学科性质,体现对交叉学科复合型学习模式的重视;第三个方面,重视实践相关课程在体系中的分量.以往实践课程并未占据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仅停留在专业培养目标认知层级.实践以项目带动教学,企业合作工作基地,教师带领工作坊等各类形式都在课程体系中以不同方式出现,实践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受到更多重视,目前在课程学时总占有量中实践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学分相匹配.尽管如此,我们的专业学科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体系建设中依然有诸多可完善的细节.例如展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进,实现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过渡衔接,基础课程在通识状态下与专业深化联系,课程学习中如何缩短实践与课程之间距离,如何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为了让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些节点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

作者:祁尧 张博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释:

①徐乃湘.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

②史习平.展示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思考[A].转型中的设计学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③朱铭,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