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论文

研讨式教学模式下课程设计论文

1课程设计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

课程设计是针对某门课程的要求,对学员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涉及许多理论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又涉及许多实践知识与技能(安装、调试与测量技术)。在开展研讨式教学之前,我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基本上还是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即典型的知识传授教育方式。受客观条件,如内容的选取、器材的配备、考核方式等的限制,课程设计主要还是教员讲,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允许学员在讨论时有不同的想法,但真正做时,又不允许学员的方法太“标新立异”,最后基本上还是同一选题选择同一方案,采用相同的器件,做出了基本相同的设计结果。这样其实还是知识的灌输,既不注重过程教学,也不注重启发学员的思维和引导学员积极参与,轻视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及正确学习方法的培养。因而,学员缺乏自主学习多方面相关知识的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当中。所以,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严重地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入手。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不仅有利于学员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深化其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创新人才培养,国内一些重点大学也逐渐研究和实践研讨式教学模式,对此,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很多一线教员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完善研讨式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由教员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中学员始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员当“导演”,以“导”为主,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疑难问题、带有学术争议性的问题或本学科领域的若干前沿问题,由教员创设贴近学员生活的情境以使课堂富有吸引力,提出具有启发性、值得探讨的问题。研讨式教学要求教员知识全面、见解独到、思考深刻,课前要收集足够的资料,了解学员已有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且具有熟练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要求学员能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查阅资料、利用资料、开展小组研讨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师生的充分准备再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交流,在不同观点相互交流补充、碰撞交锋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员还要参与多方面研讨,使研讨式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研讨式教学不仅要突出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应配合指导教员的主导引领作用,学员要能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良好运用,教员要很好地培育优秀学员的整体创新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及对已学知识的良好运用,使学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不仅有助于学员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研讨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即让学员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研讨问题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负载能力,能够逐步离开教员这根“拐杖”独立“行走”,从“学会”走向“会学”。

3研讨式教学的组织方法

3.1研讨式教学的内容组织

研讨课的内容组织要遵循系统性和专题化的思想。系统性是指要基于统一的框架来设计、安排课程的内容,突出系统结构和系统方法,这就要求教员要先建立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并研究确定合适的指导方法,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大量资源;而学员要根据教员提供的课程框架完成细节、分支的阐释、补充和初步的设计方案,给出实践的应用案例。专题化要加深、强化学员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员负责阐述专题的基本原理、总体思路、教学实施流程及实施方法,把握内容的根本;学员则负责查阅资料,设计专题内容的各个子系统,展开研讨之后进行整理综合和撰写报告。

3.2研讨式教学的形式组织

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教员讲解完课程的框架之后,学员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内容,学员先在组内将查找的资料、设计的初步方案和心得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再由各组推选的学员在课堂上讲述、交流,然后师生一起评议、补充,教员进行比较、综述;另一种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新型研讨式教学组织方式—Peerlnstruction,这种组织形式首先给出多个可供选择的问题,学员独立地选择一个问题并给出答案,然后再针对每个问题在预先分好的组内进行讨论,组内讨论之后,针对每个问题,对应的小组将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从而全班师生一起进行课堂研讨,教员则在听取学员的汇报、明确学员的理解难点后,给出学员的学习结论,指明学员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深化后续教学。

4研讨式教学的实践和效果

近两年我院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研讨式教学实践,将之前讨论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组织方法贯彻其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研讨式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给出课题的原理框图,并指导学员复习参考教材中的相关章节知识点,学员要对各个框图的具体电路实现有初步思路。教学实施方式是在教员给定课题实现功能的前提下,学员分组,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形成小组方案,并设计可行的实现电路。通过研讨交流,确定实现电路。小组成员每人进行安装调试,经验收合格后,每人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教员授课部分主要注重4个方面:方案研讨、方案点评小结、课题延伸、考核评价。PPT展示了我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专题之一“出租车计价器”研讨式教学的教学流程、能力要求及学时分配。教学流程重点是方案和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及撰写报告3个环节,每个环节对学员能力的考查均有侧重。“方案和电路设计”环节又分为3个阶段:①查阅资料,提出初步思路;②研讨交流,完善思路;③深入研究,确定方案及电路。该环节主要考查:是否掌握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是否建立电子系统的概念;是否具备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在安装调试环节重点考查:是否熟悉仪器仪表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是否掌握EDA运用的基本方法;是否具备电路布局、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在撰写报告环节主要希望学员掌握撰写总结报告的写作方法,培养其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过程中,学员对该课程充满热情,查阅和整理了大量资料,思考积极,学习主动,不少小组给出了很有创意性的设计方案。学员在课堂研讨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从容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深度,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研讨过程中通过教员的引导、点评,学员能够深入地思考难点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够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最后交出了设计作品和详细的设计报告。实践证明,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研讨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道敏 张金林 张容 张莉 康瑞 黄玥 单位:空军预警学院空天预警装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