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材料范例6篇

研讨交流材料

研讨交流材料范文1

大家下午好!

回想去年这个时节,我们也是在这里,大家济济一堂,分享生本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给我们工作的点拨指导。又一年过去了,在座各位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应该体会更深了,我们是否享受到生本教育给我们课堂带来的大变革,孩子们在生本教育环境里是否有显著变化,今天上午的几节精品课例的展示,大家畅所欲言的探讨交流,应该是对我们开展生本教育又一年来最好的诠释。在此,我也代表开封中学,就一年来我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情况给在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做一个汇报,以期得到大家的点拨指正。

一、一年来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

1、着力强化学校硬件建设,为我校生本教育健康有序开展铺路搭桥。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年来,学校在打造硬件设施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依凭国家项目工程,修建大型学术报告厅,改造和芬教学楼,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网络教室录播间,每个教室装备全套多媒体电子白板。增加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有序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有了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师生在生本教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2.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强化交流合作研讨。

一年来,学校先后派骨干教师到宜川、成都、广元、下寺学习考察,又请专家来学校讲座,大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对生本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教学有了改进,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校借鉴宜川中学模式,强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初中各年级建立了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初步形成了“生管生,生教生”的常规管理模式。

3.学校围绕生本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课堂模式。

学校着力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无效或低效的灌输式填鸭式式的课堂结构。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从教师的教案写作,课堂要求,作业批改,阶段性检测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在追求高效课堂的道路上,除去了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死板束缚,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堂能够真正地生动,生成,生长。

4.通过校本教研常规活动,优化生本教育的具体操作步奏。

在生本教育研讨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研讨,让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及时高效的完成,并且通过长期规范,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一些学生把前置作业任务形式化,为完成任务购买相关的资料,找现成的参考答案,放弃了搜集和探索过程等不良现象。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由最初那种参与意识弱,两极分化严重,和交流过程中逢场作戏的,莫名其妙的,走马观花的,虚情假意的无效交流现象,现在基本做到了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合理的分组搭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少了,涉猎问题的广度增加了,理性思考问题有了一定地深度。

二、我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在生本教育实践中,我对以下几个问题体会十分深刻,很是困惑。

1.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一时难以到位。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代传一代,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要突然之间打破这种模式,进行思维和角色转换,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模式,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转变一时难以到位,生本教育活动显得推进缓慢。

2.教学模式与当前应试教育现状存在不相适应,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校高考亚历山大,教师跨跨年级现象严重,在初中搞生本,到高中搞应试教育。很多时候显得无所适从。并且生本教育教学方式与目前考试要求相脱节,甚至相背离,让学生不得不处于为难、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学生们乐于接受互动性强、活泼有趣而又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需要大量基础性知识的考试。在考试现实面前,由于生本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所以往往出现生本教育开课一学期后,学生成绩整体不升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交流和讨论,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生本教育的新意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实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一部分学生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乐于搜集资料完成课堂交流和讨论,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交流很热烈,一堂课下来,大体思路清晰,观点掌握了,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没有掌握;或者是主动参与讲课的同学明白了,其他听课同学还是不明白;或者是课堂上学生讲的不明白,还是需要教师讲。虽然,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识提供支撑,没有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

三、我对进一步实践生本教育的思路探索

生本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而言,在实践生本教育中,结合我个人的体会和感受,我认为应当把握好几个重点:

1.进一步理解生本教育的内涵: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上就是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特点,尽可能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的特点,掌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做到“知根知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附带任何条件去对待学生,尊重他们学习的天性和思维,不能嘲笑和贬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活动,不带个人好恶,不管优生差生都要给予平等的机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全身心参与到生本教育中来。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依靠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把从教育内容的确定,到教育形式的采用,以至教育过程的主持、检查、评比等等,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

2.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备课,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把学生调动起来,什么时候让学生学,以什么方式学?什么由老师讲,讲什么内容等等,这些内容都要有精心的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学生提出的分工要求应简单明确,而且不能太深太繁杂,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更愿意去做。

总之,教师的“讲”要恰到好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要讲到点上,一定要达到精粹、精炼、精彩,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要“以学定教”。教师还要着力讲难点,讲规律,教方法。

3.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中有对生本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求掌握的,不然的话,即使你在课堂讨论中能侃侃而谈,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都可能成为纸上谈兵,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内容和练习题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练习题不求多,要求精,组选那些典型、举一返三的内容和习题,使学生做会一个题就会做一类题,教学才有高效率。

4.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当前教研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职业倦怠,满足于现状,凭经验教学,科研意识淡薄,那种传统的满堂灌显得十分轻松,而课堂生成的很少,不利于学生发展。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生本课堂”全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冲击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让教师的思想产生冲击,激发教师合作的意识、科研的意识,并在学校的有序诱导下进入专业成长的有效轨道,自觉提升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研讨交流材料范文2

**

严明纪律规矩是对共产党员标准的历史传承,是对新时期合格党员标准的凝练概括,也是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和行为操守提出的基本规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把严纪律、守规矩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下面我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严明纪律规矩,首先要做到信仰坚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党就是用这些最简单、最朴实的规矩和纪律来约束全国党员干部,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则是生命线。在新时期,如何做到严明纪律规矩,我觉得,应该时刻用党章、党规、来警醒自己、约束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做到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性锤炼,始终坚定政治信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严明纪律规矩就要心存敬畏,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最基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把牢政治方向,时刻强化组织意识,时刻牢记和自觉践行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就像入党宣誓说的那样,“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绝对忠诚。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遵守程序不乱来。坚决做组织的人、听组织的话、服从组织安排,强化担当、履职尽责,体现出乡镇基层干部的品德和修养,表现出共产党员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

研讨交流材料范文3

近期,按照主题教育统一安排,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和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我对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2年的发展史以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有了深入了解,对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认为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四个“必须”。

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生动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学习党史,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才能承担好承上启下的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98年的奋斗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辉煌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在每个时期所取得的胜利都是不简单的。今天祖国繁荣而稳定,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作为华夏儿女,祖国强盛了,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拥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坚决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响应新时代的号召,与时俱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保持党员先进性自己必须做到: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强化党员意识必须加强组织纪律性,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

三是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素质,必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党员素质,必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普通党员要具有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四是发挥党员作用。一是要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二要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每一位党员都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能够高风亮节;在急危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难关头,是否能够豁得出去。

研讨交流材料范文4

(2020年10月14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以来,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生动记录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下面我就结合本职工作谈几点个人感想。

一、学习《谈治国理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

认真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一要深入系统学。要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不断提升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要抓好自身理论武装的同时,要督促指导所在支部抓好学习,促进党员干部提高学习实效。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个人对房屋交易市场管理和房屋网签备案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个人服务管理水平。三要在深化和转化上下更大功夫。要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通过自觉主动、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政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体现到房产交易和产权管理工作全过程中来。四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本领,紧密结合中心工作职责,把学习创新理论的成果融入到做好房产交易服务工作中来,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要学懂弄通《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必须在常学常新中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要巩固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结合起来,特别是用好抗疫斗争这本鲜活教材,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持抓“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带头学习制度,用好集中学习载体,引导干部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研讨交流材料范文5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淬炼成长

全县第十四期青干部学员

这次全县第十四期青干班的46名学员中是清一色的“90后”,最大的30岁,最小的23岁,这是县委首次如此班制开班,被外界称之为“特种兵”班制,体现出县委对青年干部培养的高度重视,更是对我们“90后”年轻干部的信任与鼓励,身为其中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下面,我从谈认识、摆问题、明方向三方面与大家共同研讨交流学习新时期青年干部如何成长成才,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摆正自己,提升站位,准确掌握组织意图。组织培养是“蹲苗”,自身努力才是“成苗”,身为基层干部,得到这样的培养机会来之不易,我们更要摆正自己,发挥出“90后”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的优势,大胆尝试,敢于探索,不怕失败,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与期望。二是摆正目标,明确目的,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要坚持学为用原则,珍惜这次集中培训的机会,在这里的所学所悟要与自身实际工作相结合,立足脚踏实地,促使更高质量完成分内工作,使领导更认可、群众更满意,能够独挡一面,堪当重任。三是摆正态度,掌握方法,扎实开展培训学习。紧跟党校学习进度安排,及时总结消化,入心入脑,对熟悉领域知识保持“温故而知新”常学常新的谨慎学习态度,对未知领域知识要主动与同学交流学、探讨学,促进自身理论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整改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既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的一面。

也要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在问题查摆上要坚持“深”字当头,“改”字落底,发现问题深刻准确,整改问题透彻时效,才能在新时期基层工作中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游刃有余,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成才。一方面是处理基层工作能力不足且狂妄自大而又不潜心学习的问题,原因在于自认为学历高、能力强,不把群众小事当回事的盲目自大心理,导致小问题不懈解决,大问题解决不了的尴尬局面,干部自身成长缓慢。另一方面是宗旨意识淡薄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原因在于工作中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工作浮躁。还有就是务实、奉献、担当精神发挥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怕吃苦、怕吃亏、怕担责,追求享乐主义所致。种种此类问题,均是摆在我们青年干部面前的实际问题,均是我们身处基层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必须要切实提高认识并加以改正,才能真正做到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三、明确努力方向,弘扬实干担当

一是在讲政治做表率方面下功夫。身处基层乡镇工作,

研讨交流材料范文6

同志们: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8日正式闭幕。至此,2020年两会圆满结束。在今年两会上,“六稳”“六保”被高频提及,成为两大关键词。其中,“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应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尚未结束之时,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为,“六稳”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维导向,“六保”则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践路径。面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从近几年整个宏观形势和宏观目标的发展来理解“六稳”与“六保”之间的关系,坚决贯彻执行“六稳”与“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我就进一步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集中精力抓好“六稳”与“六保”,厘清二者辩证关系和优先顺序,扎实“六稳”基础,提升“六保”高度

“六稳”在本质上是一种稳增长的分解。

2018年,我们国家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发展目标。2019年,我们提出了更为成熟的“六稳”政策。“六稳”是我国熨平经济波动和提升经济发展基础的系统方案:稳就业,就是要夯实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基础,提供居民获得收入流的保障;稳金融,就是要保障经济运行的“血液”正常循环,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外贸,就是要塑造良好的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稳外资,就是要保障并集聚经济运行的资本要素;稳投资,就是要稳住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稳预期,就是要稳住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毅力。

可见,“六稳”工作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之所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把“六稳”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党和xxxxx准确研判出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进一步抬头。因此,2020年4月,我们国家在“六稳”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

“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不得不说,“六保”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停摆的产物。当然,“六保”实质上是特殊情况下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底线保障的系统方案:保居民就业,就是要保障居民收入流“不断流”;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生活服务“不断供”;保市场主体,就是要保障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正常复工复产以及新增市场主体的成长发展;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要保障“民以食为天”的生存之本和产业“动力安全”的生存之本;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要保障上、中、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各企业正常分工协作稳定运营的底线保障;保基层运转,就是要保障基层组织人、财、物进而保障社会正常运行,通过社会治理为经济治理提供有效支撑。可以看到,“六保”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现路径,着眼于实际及具体的关键问题。我们只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发展基础。

二、突出保民生与经济主体的思路,赢得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六稳”政策,着力“六保”落实

要想达到“六稳”,必须以“六保”作为前提和着眼点。

一直到2020年初疫情发生之前,“六稳”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经济情形。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我国现代化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的提升。但是,世事皆有意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导致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情况发生广泛、深刻、复杂的重大变化。当前,我国面临较大规模的失业问题与民生问题、市场主体破产,供应链、产业链断链,粮食和能源超级波动,还有基层运转不畅等问题。每一个问题相互联系,形成链条,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六稳”政策面临着一系列危机和风险。所以,我们在政策目标和政策转换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六保”是我们在超级状况下所采取的精准应对的政策举措和政策目标。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危机救助和危机复苏过程中,保生存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核心。更进一步说,疫情救助很重要的落脚点就体现在保障民生的基本运转以及保证经济主体的基本运行。其中,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就业。我们应该极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出台各项干货满满的优惠政策措施,开展企业救助扶持等行动,忧企业所忧、急企业所急,让居民就业有基本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为确保全省粮食总产量奠定坚实基础。各地区要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借助新消费展现出来的新优势,打造“淘宝村”,稳定增长产业,保证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

三、以改革化解危机,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抓牢“六稳”与“六保”两个支点,通过“六保”推进“六稳”

我们需要改革,特别是市场化、开放化改革,才能化危为机。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一场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测试,是一场巨大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自然实验,更是一场巨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考验。各个国家(地区)都要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局面,都要探索前进,都要相互借鉴。目前世界银行、IMF、WTO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OECD等国际机构都在不断地调整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的预测。就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一次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会演化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我们要想防止公共危机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蔓延,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就业问题和保障民生。

改革扩内需,改革提信心,改革振民心。

因此,我们在保就业方面,必须使复工复产加速进行,必须加大稳企业、扩需求、促发展的力度,使经济循环常态化。同时,我们要通过提振综合治理能力的改革来扩大有效市场需求量,来使供需循环常态化,从而稳定各个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使我们的“六保”做得扎扎实实、实实在在,把短期的稳定和中期的发展结合起来。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就业政策来缓解目前就业供需之间的缺口,比如通过研究生扩招等方式来解决200万就业问题,通过给予更多企业贴息贷款,各种保岗就业的补贴,使很多没有效益的企业能够稳产保岗、创造就业。从“六稳”到“六保”的理念演进与具体部署,通过“六保”着力推进“六稳”的系统方案与具体路径,都集中体现了应对与解决重大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不仅提升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更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注入新动能、展现新理念。

四、稳住经济基本盘,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守住“六保”底线,筑牢“六稳”根基

筑牢“六稳”根基,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

稳住经济基本盘是疫情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大考验,是我国经济治理效能增进的具体体现。作为对经济系统的意外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可能造成供应链“断链”、订单“断需”、资金“断流”,长期可能改变支撑经济运行的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条件。我们今年把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优先选项,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疫情阻击战、行政性复工复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先全面强化就业,即使是财政、货币政策也都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

可以说,促进就业的政策是应出尽出,增加岗位的办法是能用尽用。这就更加凸显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不过,“六保”本身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着眼于增长本身,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世界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同步深度下滑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风险和超级问题而进行的优化布局与升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把就业问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从“六稳”到“六保”,就是要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剧烈变化情况下稳住经济基本盘,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又聚焦于底线保障,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这一政策理念和政策优先顺序至关重要、影响远大,这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治理重点取向的有效应对。需要强调的是,“着力点”有短期与长期两层含义。短期的含义是留得青山:通过“六保”保障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正常运行,人在、企业在、生产要素在,从而留住“六稳”工作的基础。长期的含义是赢得未来:通过“六稳”工作熨平经济波动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条件,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进而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从稳住经济基本盘,到提升经济基本盘,这是“着力点”的要义所在,更是“六保”与“六稳”的功能所在。

无论是短期含义,还是长期含义,都是要提升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具体实践。x曾多次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同志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最大看点,那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x就此做了清楚的说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定GDP增速目标,核心原因是疫情和经贸形势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妨碍各级单位对“六保”政策的落实,因而今年暂时不设GDP增速目标。

对此,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实际上,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我们不会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对经济增长没有要求。相反,保居民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等一系列经济目标都要求经济要有很高的增长。所以,我们解读这一做法时,要认识到今年遇见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冲击。这个冲击力不仅仅导致整个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本身以及应对疫情的各种政策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所以说,这样做更有利于引导国家各方面主体集中精力、团结协作抓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任务,将各种宏观政策形成一揽子统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