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模式下高校写作课改革与实践

创意写作模式下高校写作课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总结了长春师范大学近十年来写作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引进创意写作以后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同时提出了写作教学改革实践目前在学科定位、师资等方面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创意写作;教学改革;教学成果

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写作课是必修课,深受学生喜爱。为跟上时代步伐和社会需求,2008年开始,课题组用时十年进行写作教学改革尝试。随着创意写作的传入,我们借鉴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写作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改变教学理念

1.强调“创意”的重要性

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吸收了创意写作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精髓,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教学定位,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野对待写作。“准确地说,它的学科重点不是作文本身,也不是遣词造句,而首先是如何实现‘创意’的问题,进而是如何把创意活动放到‘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来加以把握,因此它不是单纯的训练写作能力培训,而是着意于培养有创造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从业人员。”[1]改革后的写作课显性形式是文字写作,内核目标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写作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紧密结合。

2.师生定位改变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的争论。事实上,师生是不同层面的主体,非要放在一起分主次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视野狭隘、教学形式单一。综合探讨创意写作教学后,我们确立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引导者、旁观者,即便参与甚至和学生一起创作,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身份意识,即“教师自我以不同的形态(意识形态性自我、关系性自我和道德性自我)嵌入于身份认同的构建之中”[2],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掌控整体进程和方向,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点拨。学生在学习领域里是自我探究和实践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并自信地进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自我反思。教师恰当地“时隐时现”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放松中完全展现自我,在遇到问题时又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

3.培养目标设置人性化

教学培养目标设置因人而异,层次多样化,对学生进步程度的把握和鼓励更人性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第二,以写作实践为核心,注重对群体互动的配置和调动,注重对教学创意的设计和开发;第三,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第四,让学生学会感受文学、感受生命,进入有温度的文学世界。设立新教学目标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将爱好与特长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作家障碍,一方面引导有写作天分、热爱写作的学生走向专业化写作道路;另一方面,培养有较高写作素养的中小学教师,以全新教学理念实践于中小学作文教学。

(二)创意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传统写作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研究写作现象和写作规律的基础课。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理论知识讲解大大多于写作实践。尤其是在苏联写作教学体系影响下,将文章写作的研究重点放在“八大块”[3]上,仅停留在对静态文章作品的研究状态,但在具体写作训练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只是浅尝辄止。鉴于社会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和学生对自我写作能力提升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的现实,我们调整了课程重点,增加了写作实践训练课时,加强了对写作者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各种体裁写作方法、技巧的分析和实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过几次调整。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二学期总共有96学时的写作课,主要进行基础能力训练,同时渗透各种文学文体的写作意识和相关技巧;在第四学期设置36学时的文学文体写作训练课,主要进行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的创作训练(按照学生对某一文体的兴趣和特长分班);在第七学期设置36学时的应用文写作课,主要针对常用的行政公文、事务公文以及学术论文写作进行训练。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改变了过去就作品谈作品的做法,而是绕到文本的“大前方”,即加大对写作主体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心理学、哲学、创意学、思维导图、教育学、创造性思维等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科学化、系统化。在培养想象、思维、审美、感受、观察能力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运用有意注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进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宏观思维;运用思维导图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师范院校要考虑培养学生如何“教”,即将来学生成为语文教师以后如何以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因此,创意写作教学法也是教改后增加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中的过程写作法不仅可以运用于高校写作教学,也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到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详细讲解创意写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掌握写作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小组讨论是常态化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互相激发、互相鼓励、开阔思维。此外,我们开辟了第二课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书目的阅读;二是课外实践,具体包括实地访查、社会观察、集体采风等,增加学生生活阅历,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创作激情,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丰富的写作体验。此外,还开展了作家进课堂的试验,邀请吉林省一些著名作家进入课堂给学生做讲座,组织作品创作研讨会,并鼓励学生发表作品。

(三)细化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基础写作课程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即作业+课堂提问+考勤,占总成绩的20%;二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这种几乎以一张封闭试卷成绩来判定学生水平的粗放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通和试验,确定了双重评价体系,即在两个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第一层面是将学生置于班级整体中,由教师对其所处位置与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水平进行评价;第二层面是学生个体自我评价,即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的评价体系既有宏观定位,也有微观评判,能够较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执行细则是考试成绩由原来平时课堂表现占20%、期末试卷占80%改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平时成绩的细化考核由课堂实训表现+小组协作+课后作业+创意表述构成,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考量,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试卷内容也由原来的纯理论考核变成理论阐释、理论运用题、独立思考题和文学创作相结合。另外,学生发表作品、参加相关的创意写作活动等也列入加分项目。

二、写作教学改革实践面临的问题

长春师范大学近十年的写作教改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遇到一些难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一)学科定位不确定

西方把创意写作作为文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近20个子门类,是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大学科。“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等”[4],其培养目标不仅是作家,还更多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中国目前仅把创意写作当成一种教学方法,没有把它的创生建构和学科地位提高到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和有文化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写作教学改革只能单纯指向一门课,没有更高层面、更完整的体系定位,教学无法完全围绕“创意”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很难从宏观的教学背景和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实质性突破。创意写作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甚至中文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一个全新参与者和传统教学冲击者,需要整个教育体系中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因此,明确创意写作的学科地位是个尚待时日的系统工程。

(二)师资投入压力超限

创意写作教学课程内容和形式多样,“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势必要求在资金上有较多的投入。省属院校的教学改革经费本就有限,分摊到一门课上的资金更不会太多。对创意写作的资金投入仅指向一门课,无疑会使额度配给受到很大限制。除了资金压力外,创意写作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讲教师要对创意写作教学有深入研究,同时对心理学、哲学、创意学、思维导图等基本理论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指导。除课堂教学任务外,教师还要承担作业批改、活动组织、写作工坊开展等大量任务,压力和挑战巨大。

(三)评价体系难以量化

尽管我们在教学成绩评价上作了很多层面的划分和阶段性评定,主讲教师在课程教授期间进行了全程跟踪观察和考核,但写作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很难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况且有些影响和成果在短期内显现不出来,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成果的“反射弧”有时候要远远长于其他学科。此外,以学生作品发表作为显性成果评定也存在很多现实性困难,比如学生发表作品的渠道和平台少,有些刊物收取版面费,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学生虽然可以在其他一些自建多媒体平台发表作品,但其读者少、影响力小,导致学生的动力不足。

(四)作家进课堂效果有待提高

有些作家创作水平高,但不擅长讲解写作体会与技巧;有些作家只能谈个体创作感受,无法传递出典型性和普适性写作经验。因此,短期内让学生获得精准有效的指导并非易事。另外,作家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让作家坚持参与一个完整的过程存在一定难度。

三、结语

创意写作的引入使写作课发生了很大改变,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写作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也是现实、客观的。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一线教师坚持付出,学生全力配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冲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和办法。

[参考文献]

[1]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2]李茂森.自我的寻求———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后现作学观念、原理与方法(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4]许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刘利凤 王薇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