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色彩设计语言探析

装饰艺术色彩设计语言探析

摘要:如果说装饰艺术是一部艺术史,是人类以装饰艺术特有的语言和方式写成的一部视觉艺术形态的文化史。那么色彩便是这部艺术史或视觉艺术形态文化史的灵魂支撑,是通往人类内心深处与情感表达最为直接的语言,是美化与丰富人类生活的一种美妙音符。通过对装饰艺术的色彩功能、意义、审美特征、设计应用表现以及发展之道等展开论述与探讨,从而为装饰艺术的色彩语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装饰艺术;色彩特征;设计语言;审美;应用

从牛顿的《光学》中用三棱镜发现七色光谱开始,人们对自然光与色的认识就逐步脱离感觉式的描述而进入科学与理性的思考,从而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我国古人对色彩的观念源于五行学说,他们把青、赤、白、黑、黄与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相联系,以蓝色代表天、黄色代表地、以青、赤、白、黑分别代表东、南、西、北或春、夏、秋、冬。一位法国画家曾说:“色彩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水、火等自然元素一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其实这一说法不需证明便可以不攻自破,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当然,这只是对自然界本原的理解,不存在艺术成分。而笔者探讨的是具备艺术成分或具装饰性艺术下的“色彩”语言,是注入与融入人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的。这里要特别说明,具备装饰艺术功能或成分的必然具备色彩语言,但具备色彩语言的不一定具备装饰艺术的功能或成分(如图1)。众所周知,人的审美第一步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然后才到有感情、想象、期待再到理解。尽管这一系列过程的发生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它的第一步就是感知觉,而这感知觉必定是色彩赋予的,因为色彩的本质是光,而光是进入人们视觉的第一要素。

一、装饰艺术的色彩功能、意义

色彩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装饰艺术的色彩有某种很强的内在语言在支配着它的成长。装饰是人类与生俱来就能够实现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其色彩是形成这一种实践活动与文化现象的关键,是装饰艺术本身内容、形式与结构的灵魂支撑,因为有了色彩方能成就装饰的色彩艺术。色彩不仅可以美化本身作为装饰艺术品的功能,还可以解读它凝固在其中的文化品性及意蕴,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色彩与人的生活,与人的创造性劳动的关系,看到色彩带给我们独特文化和文明的内在结构和品格,看到色彩跳动间所积淀的生命意象和文化精魂[1]。基于以上装饰艺术的色彩与人的关系可以说,“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与构思后,运用可以表达主观或客观意识形态的色彩去创作装饰艺术,而装饰艺术又可以反作用于人类的思想、情感、精神、性情等功能而产生共鸣”(如图2)。色彩是大自然的神奇产物,是装点人们生活的重要元素,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失去了多姿多彩的色彩装扮,那么在一片灰暗的世界之中,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的枯燥乏味,甚至压抑惨淡。色彩传递着情感、彰显着个性与魅力,人类的好恶情绪可以埋藏或显现于其中。当色彩作用于人的眼睛之后,人们心理上就会产生某种较为复杂却又稳定的体验与评价。它可以是美丽的、舒适的,可以是时尚、活跃的,也可以是其他各种不同的情绪感受[2]。当然,色彩的功能、意义对于人类来说远非这几点。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色彩》,或许更能表达色彩对于人类的意义:“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给了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二、装饰艺术的色彩审美特征

色彩拥有比语言更为迅捷的沟通能力。与其说这是色彩本身的力量更不如说是人类与色彩的情感交流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的结果。色彩产生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会因所处的不同背景、生活条件、风俗、文化、宗教和信仰的不同,对色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同时对色彩能否准确传达信息,唤起人们思想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互动的认识也是大相径庭的。装饰艺术与纯绘画性国画、油画有着相同的属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属同一类,同样具有意蕴美、韵律美、工艺美等审美特征,只是装饰艺术更强调突出其装饰性、工艺性、形式性、悖理思维性(指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法)与抽象思维性。正如图3的那样,从被简化的少女背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的羞涩与幸福,虽然呈现的只有背影,没有脸庞却足以通过型与色来传递情感[3]。这或许正是装饰艺术及色彩最具魅力与特别之处。然而,这些审美特征的显现都依赖于色彩。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就讲到:“色彩乃是一般美感最普通的形式,人们一般都把鲜花作为美的象征。就是因为鲜花的色彩与芳香给予人最直接视觉、嗅觉上的快感。”我国孟子也早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月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被称为浪漫主义绘画流派的大师特拉克洛瓦就对安格尔说过:“我们的目的要利用色彩来创造美。”[4]由此可见,一切拥有赏心悦目的物质都需要色彩的赋予,需要色彩的支配。审美过去只是艺术家的专利,如今已成为普通人的社会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出对审美及愉悦的强烈欲望和渴求。毫无疑问,在审美的强烈需求中,色彩对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为色彩首先是属于生理与心理性的,人们的欲望与追求离不开人的生理与心理性因素。可以这样认为,装饰艺术的审美要求其实质是对色彩审美的特征要求。

三、装饰艺术的色彩设计应用表现与发展之道

(一)装饰艺术的色彩设计应用表现

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匠人已注意到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和器型与装饰的统一。大量考古发现和历史事实表明;原始人磨制的石器,绘制的岩画、烧制的彩陶、青铜器等都是我国装饰艺术品类的一大瑰宝。装饰,装者,藏也;饰者,物既装成而加以文采也。这个概念显然已不符合现代装饰艺术的色彩要求与设计思想,装饰艺术的色彩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且在应用设计领域里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装饰性的色彩不再表现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或客观物体形态上,而是人们根据色彩欣赏和审美的需要,文化观念等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5]42。大家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而毕加索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偏要让“胳膊拧得过大腿”,于是创作了把胳膊画得跟大腿一般粗的《海边奔跑的少女》(如图4)。马蒂斯在他的色彩世界里所有色彩的应用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在他《戴帽子的妇人》的作品中对色彩的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是背景、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如图5)。抽象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将色彩与音乐混合在一起,创作出音乐的色彩装饰艺术,使之有“通过大自然的色彩来描绘生意,通过大自然的声音表现色彩,使色彩能耳听,声音能目见”的意境。以上都是装饰艺术色彩、造型、抽象以及通过色彩语言来传递情感、思想的重要典范。简言之,这一系列的创作、生产、发展都是基于色彩语言的作用与表现。

(二)装饰艺术的色彩发展之道

色彩是装饰艺术中流动的生命,装饰艺术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而不断更新,由饰物的从属地位,也会逐渐形成独立的设计样式。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血脉,对文化血脉的继承和发扬是经济全球化之后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的问题。”[5]44据汉代时补人《周礼·冬官》的《考工记》说的“画绘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6]71便知中国的色彩文化根基深厚博大精深,就装饰艺术的漆艺品与陶瓷艺术来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哲学色彩论及其应用原则五色体系经千年的传承,已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为推动装饰艺术的色彩发生着精神底蕴的巨大作用[6]72。当然,现代装饰艺术的色彩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我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现代装饰艺术家或设计师,不需回到古代画家创作的水准与认识水平上来,但有必要认清和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来,才不至于随波逐流,尤其是在发展中阶段的现代中国更是如此。或许正因在发展中阶段的中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笔者认为,通过结合我国哲学色彩论及五原色体系与西方现代色彩学的基本原则,同时抓住自己的立脚点与独特的文化元素,我国装饰艺术的色彩发展,应有一个相当大的改变弧度。总之,艺术家们可借鉴与寻求蛰伏于其中的潜在生命力的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创新与激活,使其发散出应有的光辉。

四、结语

艺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面对新的文化潮流和各种艺术流派的冲击,装饰艺术的色彩语言无论是思维观念,还是艺术形式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是墨守成规,还是主动出击融入到世界文化大发展潮流中来。不言而喻,装饰艺术是最大众化的视觉色彩艺术,是人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覆盖面最为宽泛的外在形式。我们也深知未来不可预知,但尽管如此,我们对装饰艺术色彩的过去与未来的探索已无法回避,因为不断研究和探索是完善设计色彩体系的必由之路。设计在中国虽然年轻,但充满活力;设计色彩的研究和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前程似锦。

参考文献:

[1]唐星明,甘小华.装饰艺术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

[2]王雪薇,凡鸿.色彩设计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52.

[3]金容淑.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M].武传海,曹婷,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1.

[4]王邦雄.艺术的味道[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30.

[5]汪臻.设计色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陈滞冬.中国绘画色彩的功能和意义[J].美术杂志,1999(10):72-73.

作者:梁才贵 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