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设计在产品设计与欣赏的运用

微设计在产品设计与欣赏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微”设计概念在产品设计与欣赏过程中建立通俗易懂的可逆关系,以此增强产品设计师和消费者在当今产品市场多样化,复杂化状况下的自主判断能力,进而削弱设计与欣赏之间的矛盾。方法以“设计为人”的核心思想出发,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设计逆向分析与推导,将专业化思想通俗化,提出“微”设计概念,并对“微”设计概念的运用举例说明。结论明确人与产品的关系并建立相对完善的使用系统,注重人类感官、行为、意识三者信息的集合。

关键词:“微”设计;产品设计;欣赏;运用

1“微”设计解析

“微”设计并不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论。也不是某类具有相同设计风格产品的集合。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微”设计是组成设计思考的单元。而在欣赏过程中,“微”设计是一种递推性的认识方法。“微”设计概念的两个作用:(1)使产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快速,可以明朗解构出人与产品的关系;(2)对消费者构架一定程度设计欣赏过程中的分析思维并使之感情化。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2]。布莱恩•劳森认为,设计师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推理与想象,前者是聚集性的,后者是发散性的。聚集性思维需要分析和比较、推理和判断,发散性思维需要感知与发现[3]。原研哉与布莱恩先生所提到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感知与发现的说法正是“微”设计概念的基础。可以推导出,在产品设计活动过程中,先有人的感官系统、行为关系、条件意识决定人的感知与发现,然后才能分析和比较,推理和判断,进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人的感官系统、行为关系和条件意识等是设计思维的催化剂。

2“微”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产品设计通常被赋予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种含义,这是导致设计过程复杂繁琐的直接原因。反观人与产品的关系,纵使产品设计的方法、理论千变万化。人的感官系统、行为关系和条件意识是人们认识产品的必经途径。人的五感,是认识产品最直接的方式。感官评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依靠于人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的感受对产品进行测量、分析[5]。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6]。“微”设计是帮助设计师寻找设计过程中切实人类生理及心理问题的关键。把握这种“微”认知体系对设计理论的意义是必然的。以我们常见的无口陶瓷杯为例,首先,把瓷杯置入到一个完整的使用系统之中,然后拆分人与瓷杯的关系步骤:1)(使用前)杯子放在桌上,给予我们视觉感受。此时,产品是什么材质?颜色?结构?(感官系统)2)(使用前)人伸手去拿瓷杯(行为关系)。人会从什么角度(条件意识)?什么手势(条件意识)去拿瓷杯?杯子给人以什么触感?(感官系统)。3)(使用中)人拿起杯子,与人进行最为实用的关系(行为关系)。这一关系过程是否舒适?人如何得知水的温度?(感官系统)。4)(使用后)人放下杯子,又可以怎样放置呢?(行为关系)。这个世界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角度的问题,2012年度红点设计奖(ReddotAward)作品45度杯(BevelCup)(如图1),对杯子的整体造型并未有很大的改动,只是对手柄进行再设计,使杯子倒置时不是杯底而是以把手为支点使杯子45度斜靠,避免杯口直接接触到桌面,这样的设计既可以确保水沥干,而且干净卫生。从“微”设计角度的来看,这款杯子的设计过程就是在杯子的使用系统中,使用后状态下,对人和杯子之间行为关系的改变。在产品设计中,细节是设计作品深化主题、拓展内容、提升品位并经得起推敲的关键所在,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成功的作品,细节的疏忽同样会影响一个成功的规划[7]剥离“微”设计对设计的思考,是设计师设计思维的不竭源泉。设计师在使用系统中,改变或添加人与产品的感官信息、行为关系与条件意识。

3“微”设计在欣赏过程中的运用

大部分产品的价值是体现在使用过程中的,在欣赏一件产品时,由于这一关系可能并未建立在使用过程中,所以欣赏者必须要展开自己的想象,将自己与产品模拟在一个较为完整的使用系统中。将该系统微化成使用前、使用中与使用后三个状态,又把这三个状态中的用户体验分别微化成人类感官系统的多样性、行为关系的变化性和条件意识的传递性。三种微信息的集合即是产品对欣赏者的价值体现。从“微”设计的角度来讲,设计欣赏是对设计过程的解构。欣赏不同产品,其过程会有所不同,大体上,按照产品的构成层次,可以把欣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感知设计的形式。欣赏主体通过自身感官对设计的形式进行感知,以迅速获得对产品的整体印象,完成对产品形式层的理解。当我们欣赏一件作品的时,首先进入视野的是色彩、造型、材料、工艺等形式要素,也就是说欣赏主体是从形式开始进入欣赏活动的。2)体验设计的功能。体验设计的功能是欣赏者与设计建立使用系统所获得的美好感受及回味。设计功能的体验是多方位的,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途径对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体验。3)领悟设计的含义。再设计欣赏过程中,处于最高境界的是对产品所蕴藏的精神含义的感悟。设计欣赏不能停留在表面,还要深入到产品所表达的精神和观念中去[8]。借此了解产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总之,欣赏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欣赏的结果是人感官系统、行为关系收集信息的集合体,并伴随产生条件意识的一种精神对话和设计伊始的感动。这与“微”设计概念的精神不谋而合。从“微”设计角度来讲。欣赏过程是对设计方法论的一种解构。以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的设计作品“壁挂式CD机”为例。1)在视觉上(使用前)。它突破了盒子式的一般CD机的形象,形式上向传统CD机提出了挑战,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CD机的视觉认识——联想排气扇的形状做出外观的改变,造型简朴,但产品的颜色并不突兀,取消了指示灯和按键,仅以一根拉绳控制,结构简单。2)在听觉上(使用中)。这一项是CD存在的价值,无需改变。3)在触觉上(使用中)。联想到一般CD机“微”设计的触觉。这一设计无疑是颠覆的,由于取消了按键,这一产品的使用就避免了人在视觉信息下决定触觉反馈信息的繁复性和失误性(不用寻找播放、暂停等按钮并用手按下的行为)。这一设计使消费者与该产品的行为关系更为简单明了。由于该产品在使用前和使用后的状态基本相同,故无需对使用后的产品状态做分析。4)在条件意识上。条件意识是设计师赋予产品的设计语义,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伴随着人的感官系统,行为关系所收集的信息陷入思考。产品首先给人平衡、和谐、简朴的感觉,后续设计相呼应。过去的电灯多是拉绳开关,许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过反复拉动开关让电灯不断开闭的经历。而此时在拽动这款播放器的拉绳时,不再是灯光的明暗,而是美妙的音乐[9]。我们能大致了解深泽直人设计此产品的初衷——和谐、简朴、舒适。怀念对旧时“微”设计中存的那种惬意与自然。

4结语

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未停歇。现代产品设计理论与欣赏更是人类文明传承下来的宝藏。产品设计这一具有创新与服务双重色彩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设计从来都是成长于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人?人们如何认识设计?这种双向交流之中。所以,设计在社会中的发展方向绝不是仅仅由设计师的水平高低决定的,设计意识在社会意识中的培养亦是设计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因素。因此,“微”设计存在于当今众多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意义是为广大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和谐又理性的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智峰.基于设计心理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5(1):144-144.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6-7.

[3](英)布莱恩•劳森.设计师怎样思考:解密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刘金磊.人与产品亲密情感研究—以手机和可携带电脑为例[D].复旦大学,2014.

[5]姜文.产品设计中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以吹风机为例[D].江南大学,2013.

[6]欧阳乃馨.湖大电动车概念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苏克.细节——设计的成与败[J].装饰,2008(8):106-107.

[8]刘青.论设计欣赏及其作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4):191-192.

[9]王冠博.造物的意蕴——产品语义的情感表达[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作者:刘恩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