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教学案例范例

情景化教学案例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编写策略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遵循从个别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过程。地理学科具有“微入宏出”的特点,其原理以及规律大多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研究、归纳、总结、升华而得到的,其研究方法和视角无不基于具体案例而又高于具体案例,故教学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学案例的起点在于编写教学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既有助于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又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编写高质量教学案例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案例的编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案例素材搜集整合阶段;案例创作设计阶段;案例反思修正阶段。

一、案例素材搜集整合阶段

1.解读课程标准

教学案例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案例,而课程标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还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进行搜集具体案例之前,教师应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明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重难点等。教学案例的编写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教学案例“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行为条件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行为动词是:说明;主要内容是: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2.案例素材来源

案例素材的来源广泛,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乡土素材乡土素材往往具有形象、生动和具体的特点,如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具体生活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开发乡土案例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依据本地人口问题、城市化、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开发相应主题的教学案例。教师搜集案例素材的方法有很多,如从当地电视台、新闻媒体、地方网站等获取资料,此外,电话采访以及实地走访也是获取案例素材的有效手段。(2)时事热点由于纸质教材更新速度慢,另外受教材篇幅限制,许多鲜活的案例没有及时被编排进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来编写教学案例,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学生学习。教学案例“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的素材主要源于“学习强国”APP上的热点推文,教师要结合时事热点来开发素材,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世情、国情。(3)影视材料相对其他素材而言,影视材料更具有吸引力,如《后天》《流浪地球》《冰河时代》等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加以开发和利用。以影视材料作为案例素材,其本质是启发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事物。地理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向。(4)教材资源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无论是哪一版本的地理教材都是由专家、学者基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解读而精心选择材料、撰写文本、编排图文资料的,比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德国鲁尔区开发等都是较为典型的案例,教师不应随意舍弃,而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迁移和升华,使其本土化,以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

3.案例素材整合

为使案例素材发挥出教学作用,教师在开发案例素材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二是匹配性原则。案例素材的整合既要与课程标准相匹配,又要与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匹配,如此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来开展,切实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养成及提高。

二、案例创作设计阶段

案例创作设计阶段是编写教学案例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教学案例类型多样,但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问题以及附件四个部分。

1.标题

标题要简单明了,要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要能突显教学案例的主题。每个教学案例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因此,标题的编写就要考虑教学案例想要反映的主题。如标题“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带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以及戏剧性的矛盾,突显了由“红”如何转变为“绿”的案例主题。

2.正文

正文的第一部分应介绍背景,包括反映地点、区位地理条件或者时间、人物、事件的起因等。如教学案例“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背景是: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气温为7.8~27.2℃,多年降雨量为1171.1~2128.1mm,土地面积为30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占85%,区内沙砾含量较高,土质较为疏松,在夏天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达76℃,人称“火焰山”;“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曾是当地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背景介绍不需要面面俱到,但关键是要说明案例发生的原因或条件,将案例置于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正文的第二部分即正文的主体部分,是关于教学案例的情景设计。教学案例的编写要基于真实的情景或者情景模拟,但这种模拟不是虚构的,而是一种重现或重构。情景的设计要有完整的情节、精心设置的悬念,以便引人思考。文本阐述不必过于复杂,但要突出事物的矛盾,彰显教学案例的主题。文本撰写可以采用类似白描的手法,叙述要生动、具体、明确,但不要有个人的主观评价,要避免直接生成结论。如教学案例“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中的情景设计是:长汀县的“红”何以催生出“绿”?荒山何以盛开“生态之花”?生态奇迹如何造就?长期以来,长汀县坚持综合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使林、果、草、畜、牧合理配置……正文的结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情景设计叙述结束后戛然而止,这样,可以引人思考,便于进行知识迁移;另一种是用一两句话总结正文,再次明确主题。

3.问题

教学案例中设置问题的最大用处是将正文材料转变为适用教学的案例。教师应注意巧设问题,将教学案例与课堂教学相关联。问题既是教学案例与课堂教学的关联点,又是突破点。每个教学案例一般都会设计三四个问题,问题设计应遵循“教学案例的逻辑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相统一”这一原则。如教学案例“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的问题设计是:长汀县曾经出现了什么样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带来哪些危害呢?长汀县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生态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汀县采用了什么样的治理措施,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以上的问题设置遵循了“找问题”—“知危害”—“析原因”—“谋发展”的过程,是普遍的区域分析方法及思维逻辑过程,是从表象到本质、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统一,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开展。教学案例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问题设计除了要遵循以上逻辑,还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的开放性意味着答案没有绝对的标准,是不唯一的,更关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答案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如教学案例“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其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曾是当地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这句话中隐藏着问题的答案:“山光”即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浊”即河流含沙量增加;“田瘦”即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人穷”即人民的生产生活遭受威胁。答案不应该是对材料的照搬,而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4.附件

附件主要包括表格、插图以及照片等。附件的设置是为了增强教学案例的表现效果,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分析依据。附件的选择要基于教学案例的实际需要,不可画蛇添足。教师应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绘图软件,这既是编写高质量教学案例的要求,又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案例反思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教学案例;有效教学;专业发展;教学效益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以后,学生的发展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发展程度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基础教育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选择”[1]。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专业水平作为保障,教学案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案例包含着课堂中的真实问题情景、蕴含着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各种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教师可以据此更新和重组知识,增加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增长教学智慧。从教学案例的开发到有效教学的实现,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阶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省察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日常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促成教师成为研究者,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1教学案例开发能够推动有效教学

教学案例主要有典型教学案例和日常教学案例两种类型。典型教学案例是指一线教学名师的具有代表性的课堂,如清华附中韩军老师的《背影》课堂,往往要经过精心打磨,被广泛传播并对具体学科教学有较大影响;日常教学案例由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撰写,更多地体现出教学的原初真实情况。两类案例的合理开发与应用,都能促进有效教学。典型教学案例开发着重于学习与模仿,有时也可成为批判对象、超越的目标。所谓名师,就是具有一定影响力,有着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端正的教学态度的一类教师,比如李吉林、钱梦龙、吴正宪。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追求促成了课堂的精彩纷呈,创造出大量体现着构思巧妙、教学艺术独特、视角宽广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包含的师生间对话、学生间合作学习以及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传递着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一般都是有效教学的典范,是一线教师们都期望达到的教学高度,其开发价值体现于将名师课堂中的实践性知识转化、融入到日常课堂。日常教学案例开发着重于教师对自己或者是同事日常教学的反思。名师教学案例有可能远离日常教学的经验,而日常教学案例生发于普通课堂,更易为教师理解,同时获取的渠道多样而且简单,对积累教学经验也更为直接;日常教学案例虽缺少经典性、代表性,但却是积聚众多一线教师个性化思路和不同类型的教学智慧,可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推进有效教学。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综合不同教师的日常教学案例,能够在比对研究中发现更多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为中介的相互观摩学习、研讨,能够推动教师之间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加强教学反思的深刻性。日常教学案例开发需要教师不断磨课,不断反思与总结经验,提升教学实力,抓住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以应对万变的教学情境、教学对象,促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教学案例推动有效教学的应然路径

教学案例并不必然对课堂教学能够产生正面、深远的影响,教学案例推动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的吸收、转化与运用功能,只有凭借教师智慧借鉴、编写教学案例并结合学情,教学案例的优势才可能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推手。

2.1深入探究,借鉴教学案例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的课堂氛围以及处理教学问题的方式因人而异。教师深入研究他人的教学案例,在不同的教学事件中整合教学问题,汲取他人合理的教学思想,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教师在课前的准备时间并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注意积累案例的素材,积极开展与学生、同侪和专家的交流和对话,加强情感、反思和教学行为改善的一体化,是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教学案例研究的有效策略。”[2]但是,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思想并非一日功夫,这需要教师在接受新事物、分析新问题的过程中日积月累。一是要注意教学案例的丰富多样性。借鉴教学案例切忌随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只有透过案例现象看到案例的实质,也可能更为深入理解案例的精华,才能使案例为己所用,与所教课堂融为一体。二是教学案例选择要注重典型性。选取最为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最为典型的教学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两者都可为改善课堂效果提供借鉴。三是教学案例积累要体现序列性。无论是经典教学案例,还是日常教学案例,针对的都是具体的课堂,只能表现学科教学中的某个点或某种类型,而学生发展则基本是按照累进的序列展开,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的安排大都有计划、有层次,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组织相对随机的案例开发成果,是教学案例积累的基本要求。

2.2认真总结,编写教学案例

“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3],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承担着把课堂变得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的责任,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目的是让学生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学会尽可能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后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在分析承载教学信息的教学案例中,仔细考量不同的教学对象在课堂上的心理变化与外部表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课堂教学规律,内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规则,既要有特定的教学模式,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灵活变通。教学案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是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的生动再现,教师编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将某一教学活动重现的过程。教学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活动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但是教学过程与情境直接相关,并不必然按照规定的路线在运行。教学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编写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很好的一个反思,能够逐步地发现在课堂上没有显现的问题;通过回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反应情况,可以再重构课堂,发挥教学机智,为提高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奠定基础。教学案例编写需要将反思的精神渗透于课堂的每一环节,不但要“温故”,而且要“知新”。“故”是课堂情境的再现,“新”是清醒的自我认识,在总结中能够发现问题,更要分析问题,不断做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理念,促成教学的高效性。

2.3灵活变通,活用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源于“案例教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选取并改造基于真实情景、蕴含问题意识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具体的案例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活平时所积累的知识。恰当地运用教学案例,能够减少教师个人摸索时间,能够更好地领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能够触发教师更好地生成教学内容。运用好教学案例特别需要注意教学情境之间的差异,学生学习基础与习惯、学校氛围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按自主学习案例的思路就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在农村偏远地区,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案例几乎没有可能。因班而异、因师而异、因课而异,是灵活变通运用教学案例的起码要求。

3教学案例推动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

教学案例本身的质量是其能推动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学案例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要进入到具体的教学,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还需要恰当的开发与利用。

3.1案例结构的应用

“我们开发案例时,既要深入思考它的内在结构,又要认真建构它的外在结构,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4]教学案例的内在结构包括完成某一教学活动的师生、预计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任务以及教学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等要素。教学的外在结构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产生背景(教学活动进行时的环境)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的反思。借鉴教学案例内在结构时,应着重思考案例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思考这些问题与所教班级学生的相关程度,如果相关度较可,可以对问题适当改造应用到教学中,如果相关度较低,可以借鉴问题背后的教学理念。切忌不顾学生学情照搬照抄,否则结果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借鉴教学案例外在结构时,教师应着重学习创设与调动学习气氛,提高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且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反思能力。

3.2案例内容的应用

有效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以此为指针借鉴教学案例内容要特别注意区分“教什么”“如何教”“教会了什么”“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四个关键因素。前面两个方面突出教师的视角,后面两个方面需要学习结果检验。教的内容恰当、教的方式好,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一定是适合所有学生的内容,这些方式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方式。成功的教学案例所包含的内容并不能照搬到课堂中,教学案例内容应用需要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应在合理取舍、重新组合中实现“不教”的目标。如在干国祥《鸿门宴》的教学案例中,要求学生比较阅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章节,以培养一种恰当的历史观,落实这一教学内容是需要条件的———学生有阅读时间和相关资料,如果缺少相关条件直接套用到课堂,只会浪费教学时间。

3.3案例方法的应用

任何一个教学案例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可以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引导,也可以细致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现,教师要透过某一教学现象挖掘其精髓,思考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也要深谙方法为何能达到这一效果。例如,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曾丽红和李森通过一位优秀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片断回顾(该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学习鲁迅,学习鲁迅的文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学习),指出该教学片断是现象学“生活世界”理念的体现,推导出教师研究并运用好现象学的核心理念能够使教学高效化。学会从教学案例的教学方法中提炼普适性的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应当是教学案例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维度。教学案例是较易获取的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应用对象是学生,具体依托是学科。教学案例开发应用,是通过促进教师课堂反思能力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专业素养,在明确目标指导下选择更为恰当的教学内容、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达到促成学生更为有效学习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勇.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3):20-25.

[2]陈俊山.教学案例研究: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必然选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65-67.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42-46.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3

应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案例,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就是教学案例。就像子弹之于枪支。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是和教材中的关键先关联并具备代表性的实际,具备说服力,和可靠性,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因为学生发现的知识,是根据实际发生或者真实存在的事物得出的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案例,可以选择与课堂知识重点相关的信息,图片,新闻报道等等案例,所选的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足以激活学生好奇的案例,例如百慕大三角,地震,海啸等等,学生可以再这一个过程中从一个被动的学生身份变成一个善于探索的观察者。当然学生的观察过程应该有教师带动和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眼前案例存在的隐藏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出新的定义。通过这种引导,能让学生对案例的本质内容作出相应的探索和总结,以最有效的方式从个体案例中,归纳出一类情形,从而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观察力,事态发展洞悉力和博爱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地理教学案例的存在价值。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发策略

课堂上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应该是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具备直接联系,并具备实际的代表性,具备说服力以及可靠地支撑点,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例如海啸,可以向学生展示印尼海啸的相关情报,和讯息以及新闻报道,让学生从相关的已有讯息中总结出已知的知识,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述和讯息,讲述海啸的破坏,破坏范围,再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海啸以什么样的发生速度,为什么沿海地区的居住人群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措施,海啸的持续时间,还小的征兆,当地政府对于海啸的相应预防工作是什么样的,海啸带来的附带性的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每年地球上会发生多少次海啸,海啸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答,或者根据其他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质疑或者肯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再调动课堂,让学生一起总结出,与海啸相关的地理自然科学知识(海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底发生了地震、海底的火山爆发或者地面上火山爆发、海底发生滑坡现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通常会在地震高发带形成海啸,并对沿海的设施及居民带来危害。海啸的速度高达700~800千米/小时,几个小时内就能波及整个大洋,海啸的波浪长度长达数百公里,并可在以很小的能量损失几千公里持续几小时,本身在海内的高度并不足一米,但是一旦涉及到了沿岸地区,就会由于岸边的阻力作用,导致海啸的波浪大幅度增加,形成高达10多米的海浪,并且每隔数分钟就会有下一波新的海浪更新力量,波浪的内部作用力也是十分剧烈的,能够将沿海地区的堤坝摧毁,沿海地区的房屋或其他建筑,都可以被海啸铺平。海浪的形成,大体主要是因为海底的地壳发生了变形或堆积交错。据可靠统计,全球发生海啸的高发地区多是因为深处地震带的原因,也就是说,地震因为海底的地壳形变可以较高几率的带来海啸,比较具有规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打击的海啸,大约有270次左右,每年都会有6次左右大规模的海啸灾难,海啸多发生在环太平洋海域,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高发岛群,日本相关海域发生海啸的总数占环太平洋区域发生的海啸总数的半数以上)。教师要从全部的信息网络中搜寻到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并且和书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讯息,未必非要局限与地理自然科学里,也可以从财经,政治,生物,历史或者生活等等其他方面开发新的讯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素材。

3.教学案例开发的研究核心

自然科学类文化知识这种最接近于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意识类知识,其实是最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知识,应该是作为常识了解熟知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和研究也正式标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与否的参考依据,实际上错过了这些知识文化的普及,或者说是以错误的方式普及,使得地理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变得让人抵触实在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大憾事。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是类似于改变现有状况的革新动作,也希望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带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更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对一件具体的地理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该情景作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讯息。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

4.结语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4

(一)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要求

1.客观性与适应性。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将课堂教学建立于真实的情境之上,使课堂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等讲授成为一种基于具体的物质、社会背景、事实的认知性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感知、思考、探索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知识的建构,是认知教学和建构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与学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情景设计要求特别高。因为侦查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建构,不仅局限于单一性的案例情节,还包括案件发生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时空范围,只有原生态完整地呈现案例宏观与微观情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件环境中,而学生唯有在真实的案件环境中才能调动自己一切情感和认识能力(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充分展开自己的灵性,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讲授原理、原则和方法实现与具体案件的关联,自主的感悟、分析,在感知和分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尤为重要的是,案件情境真实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侦查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塑造其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案例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反之,一个刻意生造的案例,不管教师事先作了多少种假设,设计了多少种自圆其说的方案,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疲于应付说明情况而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对所学知识持怀疑态度。当然,此处所说的客观性并非说不能对案例进行任何加工和改编,而是指案件构成的基本情况和素材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案例的适应性,是指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验证侦查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价值。因此,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而言,不仅案例自身要具有满足上述教学价值之功效,还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强烈的课堂教学之工具性特征。

2.选择性与针对性。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与实战实训课的区别在于,课堂教学侧重于侦查基本原理原则、基本方法和技能知识的系统讲解,即注重知识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认知和“何以为?如何为?”的基础理论夯实。但是,任何知识都不是纯粹的理论抽象,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认知的最佳途径乃是引导学生回到实践中去感悟并领会其精髓和灵魂。于侦查专业知识而言,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毫无疑问就是将其与侦查实践的有效联结。显然将侦查专业课堂搬到办案的第一线是不可能的,于是案例教学便成为了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所有的案例都适合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知识对案例的性质、内容、复杂程度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一般都要经过精细遴选。在教师制定好课堂案例教学方案后,依据教学设计环节、问题导向、教学目标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做出整体评估和衡量,将最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遴选出来。这就是说案例并不等于教学案例。特别是,任何知识都是一定人文价值和逻辑思维观念的复合体。侦查知识传授的目标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而同时要具备建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提升侦查思维能力之功效。因此,作为侦查原理、原则、基本方法诠释之“物化”的案例,就需要具备特定的社会情景特征、典型特征、复杂性特征,换而言之,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需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

3.加工性与整合性。

在传统条件下,来自于侦查一线的案例大部分表现为文本和照片。现代化条件下案例不但有文本、照片还增加了视频、语音等素材。侦查的这些原始素材数量大,涉及多个社会领域和多个角度。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分步实施的,而每一步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选择的案例以及案例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用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案例一定要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所谓加工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视频、照片、文本进行抽取、分割,做到既客观再现案例,又能精确地将课堂教学不需要的内容和素材予以剔除,消除案例教学的“信息噪音”。所谓整合就是要将案例中不同形式的案例素材如文本、表格、视频、照片在尊重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其按一定顺序进行组合、拼接,按照知识认知规律有序呈现、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重点呈现、多次呈现、组合呈现。

(二)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加工的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

侦查专业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解决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论等系统性知识。案例教学就是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物质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体会原理、原则等知识的内涵。这是一个将知识“著乎心、布乎体”的内化过程。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进而调动自己全身心的感觉与思维器官,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融合案例,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的时候,要尊重客观真实原则对案例进行整合、分割、重组。对案件性质有重大影响的要素,不可使用现代技术进行篡改,对案例要素的重新整合、组合不能改变案件的基本事实,如案件发生的特定时间段、特定的空间位置,关键的视频图像等,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案例的把握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知觉、判断和认知。

2.教学需要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动画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为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对来自于侦查实践的原始案件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分割、组合时,要按照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的方案对案例进行加工和编辑,按照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重组。切忌将现代教育技术把案例素材作为案例加工的核心,喧宾夺主,那样案例教学只会成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展示,而真正的案例教学知识认知目标就会被“过度的技术使用”所搅扰或遮蔽,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必须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

3.方便实用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加工,其最终目的乃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必须坚持方便实用的原则,即案例内容在组合和呈现时每个案例素材与知识的对接要准确,教师使用和学生调阅都要简单易行。尤其是相关知识点与素材的链接,以及教与学过程中对前后知识和相应的案例素材的查找、回放,都有醒目易用的链接提示,这样便于将课堂中分割的知识与案例素材、不同的问题导向在学生逐个、逐阶段的认知中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从而完成案例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组织

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好的设置案例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认知和探求的活动中去。但并非所有的案例用于教学都适合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案例以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完美契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工案例,对案例有着如下的要求:

1.案例要完整,素材要丰富。

侦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就是选定特定刑事案件(一般是已经破获的刑事案件)作为认知知识的样本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讲,能够经得起深入分析和探究,达到认知知识和建构知识的案例就不能是简单的刑事案件例子。刑事案件要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就必须具有可用性和可分析性,就此而言这个案例必须满足基本要素齐全,支撑案件要素的素材要具体化、完整化。既能将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全方位形象直观地展示,同时展示案件情况的具体素材还要丰富而多样化,这样才能根据教学方案,按照问题导向从案例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案例加以编辑。实践证明,单一的文本素材对于侦查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在当下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加工和应用的案例应当具有视频、图片、语音、文本以及反映案件细节的各种丰富材料,如话单记录、银行交易记录、现场痕迹的具体形态、犯罪工具等。一般情况下,案例具有的素材越是丰富多样,现代教育技术在侦查专业课堂教学中就越能发挥其优势。各种图片、视频、语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更能在教学中发挥教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功效,多样化的案例素材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后能更为灵活、生动、直观的多样化呈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反之,一个案件尽管其各种要素都齐备,但是要素过于单一化、简单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只能是浅层次的。

2.案例要典型,情境要具体。

案例要典型,就是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充分反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就是说,所选择的案例要基本包含课堂教学知识点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判,能较好地将课堂知识与鲜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借助“物化”的案例理解和认知知识。具备这些特征还不是案例典型性的全部。一个真正典型性的侦查案例除具备上述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包含着案件的具体情境。因为案例教学是建立于情境教学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一个典型的案例首先要具有案件所发生的社会背景、特定时空位置的全部素材。在单纯的文本案例中,一般很难将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空场域予以直观、客观再现。要素的缺失使学生对案件的自主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能反映案件的现场态势、案件时空场域特征和时空场域转换顺序等,以及特定情境中跟案件有关联的人事物状态特征,唯有如此,案例教学才能调动学生“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3.素材要具体,保持原初状态。

案例素材具体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分割和组合。这往往是决定一个案件是否能胜任课堂案例教学的关键。具体就是指案例指向的案件的各种线索、各种素材、各种证据要具体,推动案件侦查进展的素材尤其是关键的素材不能缺失,这样案例才有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完整再现和回溯分析,从而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知识分解成为案例侦查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案件素材分析,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导向学生知识的认知。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不应该是来自于公开新闻报道的概括性消息,办案单位案件的总结依然不能作为一个成功案例素材的科学来源。真正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到办案单位亲自查阅资料(案件卷宗)经过精心挑选的获得。由此可知,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的艰难与不易。保持原初状态,就是指案例中相关素材最好是原始素材。如视频、图片是办案人员在现场获得与拍摄的照片,而不是经过新闻媒体加工后公开传播的照片或视频,这种“二次”素材由于改变了其原初状态,一方面会影响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其加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判断。

4.情节有冲突,具有可设计性。

侦查原理、侦查方法与策略在与侦查实践相结合时总是碰撞出绚烂多彩的火花,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外在表现。因此,一个好的案例其情节应当具有冲突性特征,能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侦查途径中,或是不同的侦查视角中,又抑或是相互对立的侦查思路中,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课堂知识自主分析和探究拨开迷雾,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知识建构。同时,对案例中所隐含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悬念和矛盾冲突的案例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正因为案例情节具有冲突和矛盾,才使侦查决策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便于教师依据教学策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讨论和分析,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案例讨论才真正融合了启发式、探索式、自主式等多种现代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将问题导向转化为知识导向,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如此,案例冲突性和挑战性使得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必需,于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临场应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和针对问题果断决策的品质。由此可知,一个案例情节愈是具有冲突性,就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编辑和整合,就愈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的优势。可以说,内含冲突和矛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基础,也是调动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案例加工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例加工就是对案例“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于教学。

1.对案例素材的分割。

任何形式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总是按照教学设计分步进行的,因之案例在课堂的呈现也需要依据教学策略和步骤分方面、分阶段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对案例进行片段化的切割处理。切割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案例教学中不需要的多余的素材通过切割而剔除,二是将整个案例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切割成不同的片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割案例时要注意做到:一是吃透案例。吃透案例才能决定取舍,吃透案例才能实现案例的不同情节、不同方面与课堂讲授知识的高度契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案情发展的进程、破案的策略与措施、侦查阶段进展与重点突破,侦查的主要方法与所获线索证据。只有案例吃透了,才能“剪裁”恰当,得心应手。二是突出重点。案例的切割要突出教学重点,即要将选定的案例中最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分割出来。这些重点包括案件发生的关键场域(时空特征包括社会背景)、关键的犯罪行为与心理特征、关键的痕迹、关键物证、包括体貌特征在内的行为人的特征、关键证据与案件信息资料等等,将能有利于课堂重点知识讲解的案情资料和情境剪裁好,以备下一步案件素材的组合和联结。三是突破难点。难点就是课堂教学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也往往最为抽象难懂。因此,一般是有针对性地将案例中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难点的案件素材分割出来,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超文本文件等等。四是形成整体,防止碎片化。由于对案例中不同素材进行了切割,如果这些切割的素材不能形成有机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那么碎片化的案件信息只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疲劳情绪。这里所说的整体,是指切割后的案例素材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认知的逻辑联系。例如,按照犯罪分子进入现场的顺序或是按照形成整体空间认知态势的方式将不同的视频、图片、文字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利于学生分析犯罪发生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不同素材的处理。

现代教育技术对侦查专业教学案例加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案例素材处理上的技术优势。对素材的处理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案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转化、优化、清晰的技术处理。对于素材的处理主要包括:(1)对实物的处理。实物绝少有直接搬上课堂在教学中加以应用的,大多数的情形是根据教学需要对其拍照转化成图片而加以利用。一般需要对实物进行多角度,从概貌到局部、到细节特征多层次、多方面的拍照,如将犯罪工具制作成图片。(2)对照片图片的处理。利用图片处理工具,对案件中的图片进行剪裁、色彩调整,以及将多张图片进行叠加、合成等处理,在图片上添加文字、特定指示符号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或者提示的作用。(3)对视频的处理,即利用专门的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进行处理。除了剪裁以外,还需要对视频进行清晰化处理、视频播放速度的处理、视频截图、提取图像帧幅。视频的清晰化处理就是将案件中视频监控受到光线等因素影响导致视频资料不够清晰,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将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像资料进行清晰化处理。为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截屏或者生成播放速度适宜的新视频或是提取案件中关键行为特征的特定图像帧数,都可观察瞬间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视频处理还包括格式的转换等。(4)对声音的处理,即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剔除视频录制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问题而产生的啸声、杂音等。

3.多种素材的组合与配置。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案例。但是,不同的素材如何配置和组合,最终还是由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的。(1)案情与情境介绍。由视频图片配以简明的文本资料予以组合说明,发挥文字和视频、图片的各自优势,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对案件形成直观的全貌印象。(2)视频与视频的组合配置。根据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需要,将案件中被分割为好几段的视频资料按顺序组合起来,便于学生按事物发展顺序、行为变化的真实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3)视频与图片的组合配置。视频信息量大,利用视频介绍宏观或整体情景,图片展示关键区域或是部位的具体特征,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案件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发现问题,在重构的真实案件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认知。(4)单一素材的展示。单一素材一般是指案件某一类特定的素材。如话单资料、资金交易信息。这种素材一般要按照时间顺序,原始直观的展现,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分析和发现问题,在分析中感知知识、认知知识。

(三)案例的呈现安排

呈现安排,主要是指组合配置好的案例素材,采用什么形式展示和展示界面如何安排的问题。这里主要涉及动画和链接技术问题,以及界面设计技术等。总的要求是:内容提要链接正确,播放顺畅,界面设计合理,内容清晰明了,功能齐全、颜色搭配简洁美观。整个课件设计艺术感强,技术性高。大致来说,运用动画和链接技术呈现案例教学内容的时候,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多层次呈现。

根据教学需要,例如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需要,将案件现场的视频、图片或是其他内容,根据学生对案件分析或学习的进展情况逐次呈现案例素材。多层次呈现的内容往往是对案件中的某一个内容由浅到深、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有层次性地逐步呈现。呈现的界面要做到“开合”自由,即呈现的内容既有整体和全貌的呈现,又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需要,将界面呈现内容聚焦于某一细节特征。在完成上述过程后,界面内容将整体与细节同时呈现在一个界面上,利于教学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的比较分析。当然,多层次“开”与“合”顺序如何处理取决于教学需要,取决于教师引导和问题导向的需要。

2.多角度呈现。

在侦查专业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按照问题导向规律,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设置为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从而达到认知知识、建构知识的教学目的。但是侦查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往往涉及案例多方面的信息和素材,需要从现场特征、嫌疑人信息、物品信息以及其他的有关素材,或是需要视频、音频、照片等不同性质的原始素材,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和判断,这时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素材按照教学要求设计好多角度呈现的形式。可以选择素材逐个进入,不同角度展示,逐个分析,要求界面布局美观清楚,素材展示直观形象,链接准确。

(四)细节打磨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5

1.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员依据教学目标,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和故事,创设一种能使学员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员对隐藏于其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员再通过案例引入对所讨论内容进行进一步启发、引导、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员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发掘,从而使学员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认知学习的目标。因此,通过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思考,充分挖掘其思维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员方面看,就是帮助学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便认识本质,发现规律,举一反三。从学员方面看,就是不断地进行知识重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诸多优点。第一,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以案例为线索的提问、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形成了“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开放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可以培养学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其重点是学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让学员获得理论知识。第三,可以组合教学形式,优化评价标准。教员考察的不是学员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而是对问题的独创性解决能力。因此,评价方式更灵活,评价内容更丰富,评价标准更有利于促进学员的发展。

1.2教学案例

对于教学案例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专家们对它的描述不一。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报道”。汉森“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且富有启发性”。不论对案例的描述如何,都应该具有现实性、完整性、时代性、有效性、典型性等特点。传统教学中的案例,通常以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呈现,由教员在课堂上直接给出。然而,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进步,校园网络环境的逐步建立完善,教员借助网络平台,能为学员提供越来越多的在线教学案例。

1.3在线教学案例

相比于传统教学案例,在线教学案例除具有传统教学案例所应具备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线教学案例不再受文件格式和大小的限制,因此能更可能更多地引入音频、视频等形式,常常以多种形式的结合呈现出来。

(2)案例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教学案例往往是具体的某一个情景,但通过网络链接,可以很方便地把相关的案例信息联系起来,大大丰富了案例内容。传统的教学案例一般由教员设计提供,但在线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员和学员都可以参与,案例内容在不断的交流补充中逐步丰富和完善。

(3)使用手段更加灵活。传统教学案例一般出现在课堂教学,教员主动引出案例,学员被动接受学习;而在线教学案例还可更多地用于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等环节,学员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越来越丰富的在线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按照“问题牵引、案例驱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理念,将问题开门见山引入课堂,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课堂上通过答疑、讨论、辩论等方式,逐步挖掘事实真相,启发学员举一反三,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课外通过文献阅读、小组研讨、制作教案等形式,帮助学员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主学习和分析研讨问题的能力。

2.1问题情境营造

为了让学员积极地开动脑筋来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提示矛盾,创设出问题情境,而营造情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入恰当的案例。此时的案例内容上应该是生动的,学员感兴趣的,形式上应该是多样化的,能吸引学员眼球的,而在线教学案例恰巧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在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引出问题,使学员感到这些问题是新鲜而有趣的,自然就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和主动思考。在情境营造过程中,教员要特别注意学员的情感,要千方百计有意识地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直接关系到该学员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实际效果。

2.2问题讨论分析

在引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解析之后,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使学员获取知识、激发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问题得到深刻的认识。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问题资料梳理思路,通过课件表述观点,对发言顺序、讨论内容、参与形式要周密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不断互动,此间可能不断发现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再进行解答或研讨,循环往复。在问题的采集与解答过程中,一是要区分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根据学员所提问题难易程度不同,进行逻辑梳理,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二是要区分个别问题与共性问题。要抓住学员不同的提问视角,把握问题的指向所在。三是要鼓励学员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学员提出问题并自己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案例启发推理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在问题讨论分析过程中适时地插入相关案例材料,为学员之间的相互讨论提供素材,由此加强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使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加强烈,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由此培养学员的主题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案例驱动下为了更好地达到启发效果,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多种生动的启发式教学形式。一是矩阵对比法,以矩阵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促使学员联想有关的旧知识,对比新知识,思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设想诸种解答的方案,积极进行分析综合。通过矩阵对比法可以训练学员的归纳性思维。二是鱼骨图法,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可以清晰明了地反映各原因相对问题的重要程度,并指出影响问题的关键性原因。因此,在讨论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之类的问题时,鱼骨图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形式,通过不断地讨论分析,对鱼骨图进行绘制和不断完善,可以训练学员的逻辑性思维。

2.4知识理解发掘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提升环节,通过前期讨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如何从问题的表面发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并加以应用创新,实现“问题-知识-应用-创新”的过程,需要教员进一步启发式总结,从而使学员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员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总结归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原理,使学员知道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除了前面提到的矩阵对比和鱼骨图,通过思维导图法进行启发式总结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来表征知识,辅助思维的认知图,通过思维导图来组织和表征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员能轻松地掌握整个知识架构,把握知识体系。它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从而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记忆、分析和决策,可以训练学员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以上四个环节可以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3在“指挥信息系统”课程中的运用探索

3.1实施过程

此部分的授课目的是通过分析前三代的发展规律,启发学员从军事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两个方面,思考为什么会产生第四代系统,第四代系统具备哪些基本特性,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体制。

(1)教员在课前布置学员学习并查找前三代系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在线资源,以及介绍典型系统的相关背景资料。

(2)提问:系统演化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第四代系统?第四代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员根据前期所学展开讨论。

(3)教员在学员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出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并通过舰队的例子说明平台中心战和网络中心战的区别,说明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是系统演化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对比的启发式方法分析第四代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而分析第四代系统的技术体制,在此过程中,可不断穿插案例,引导学员举一反三,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4)总结归纳第四代系统的军事需求、基本特性和技术体制,归纳系统演化的动因。

(5)营造进一步的问题情境,引导学员思考第四代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应对?思考第五代系统将可能具备什么特性?如此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引导学员不断发掘新的知识。

3.2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员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教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授课教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军事素养,能对实战问题信手拈来,引用恰到好处。“指挥信息系统”课程与军事和技术都密切相关,既涉及到的指挥、装备、演练等军事内容,也涵盖系统架构、顶层设计、高新技术等专业技术层面的内容。一个仅仅专注于专业技术的教员,而与军事脱节,在案例教学中很难有底气引入好的实战实例,学员就很可能成为“纸上谈兵”的空想家,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一个没有扎实专业功底的教员,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诸多的专业理论,不能将理论系统化,不能举重若轻地从多个角度来剖析案例,学员将来就很难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眼光去面对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都是与我们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目标是相违背的。为避免上述问题,一方面,可以采取与部队相结合,提供教员到部队观摩见习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

(2)需要有丰富的成体系的在线案例素材和成熟稳定的应用平台。在线案例教学需要有丰富的案例素材。所选案例应当真实,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实践性。“指挥信息系统”课程目前收集的案例主要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已有案例主要来源于书籍、文献和网络,来自于部队实践特别是我军部队的案例甚少,在讲解一些实际问题时缺乏说服力;二是已有的案例素材虽然数量较多,但还缺乏一个成熟稳定的在线教学应用平台来对这些案例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可以找机会多与部队交流,多了解多收集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现状;另一方面,对案例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丰富的成体系的在线案例素材库,建立在线案例资源管理平台,方便案例的管理和使用。

4结束语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药学;策略探究

案例教学指的就是以案例为基础,案例教学法能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分析与综合评估能力,借助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多方位、全面化的分析中药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牢固理解掌握药学知识。

1案例教学应用于中职中药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中职中药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就要从众多案例中选取出最为经典、最具代表力的案例,通过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十分注重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案例为出发点,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实际运用中药学知识的能力。

1.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个人看法,强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核心地位。教师会提供一个经典的案例给学生,学生先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总结,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随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生讨论,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成长。

1.3增加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教学之中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使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课堂上的讨论,这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和互动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之中发现不足之处,发现正确答案,从各种类别的信息之中获得对获知真相有利的信息点,以此来解决最终的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中药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采用案例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导入指的就是借助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案例起到引导连接的作用,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自主探究出课堂学习内容。针对案例导入的时机,教师不能十分牵强的插入案例,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素养,并且拥有足够多的教学案例,从中挑选出最为合适的案例。例如,每当学生学习新章节知识时,心中总会存在一些畏难情绪,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刀直入直接告知学生本堂课程讲解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会直接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十分低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中药学课堂教学,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教师可以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通过借助多媒体、情景教学、实景展示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教学案例,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如在讲解泻下药相关知识时,传统课堂上教师会直接讲解火麻仁、大黄能治疗便秘,向学生讲解许多理论知识,到了后续实例讲解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忽视教师所说的临床上对于便秘的分型,其中大黄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火麻仁用于治疗血虚便秘。学生错过这一部分知识讲解,将直接影响后续临床实习。对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借助多媒体创设实际案例,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一日诊室里来了两名患者,一名男性患者口感发热、腹胀腹痛,一名女性产后哺乳期便秘达半月之久。教师为学生呈现这一教学场景,请同学们分析应该如何对症下药。此时同学们兴趣十足,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如两名患者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情况,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案例场景当中,大家都积极思考,想要找到解决办法。学生处于此种状态下,教师一点点的指导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后续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也会认识到只有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真正帮助到患者,从内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2引入代表性的临床案例

在中职中药学教学中案例就是课堂教学的法宝,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所学知识与人民健康福祉相关,容不得一点马虎。在课堂中教师案例选择的好,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就更深,学生所摄取的临床知识就会更多,对其日后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中药学教学内容多渠道精心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例如,在讲解中药应用相关知识时,可以从《中药的合理应用》等书籍中选取教学案例,或者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临床案例,这些案例都是为教学内容所服务的,尽可能的选择真实的、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案例。如在学习祛风湿类药物时,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特点不同,南方地区气候潮湿,患有风湿病患者数量较多的情况,教师就可以选取此类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分析,为什么南方地区风湿患者数量多,受气候影响与受饮食影响所患有的风湿病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临床所用的药物。诸如此类的案例既有代表性,又非常具有实用性,学生可以将其直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案例选择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药主要应用于预防与治疗疾病方面,教师选取的案例要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到一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中职院校的学生许多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中医基础学》这门课程。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中药药物的认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临床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中医基础学》当中的案例,将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案例作为教学强有力的支撑。

2.3开展合作案例分析活动

我国中药学发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学案例可以选择,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为学生讲解大量的案例。此时教师可以选用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例如,在课堂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发放预习导学案,并且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预习,预习过程中如若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如还不能解决就将其留到课上向教师请教。在导学案最后教师为学生留有这样一个小组学习任务:你能否找到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能否自主查找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于是各组同学开始搜寻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查阅图书,有的同学负责在网络中搜集资料,可以使每组同学都搜寻到多个案例,随后同学们进行商讨分析,从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到正式课堂授课阶段,由各组同学到讲台上分享本组准备的案例,这样一来既能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中药学案例,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自主分析能力。

2.4对案例教学进行点评总结

案例教学点评与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中药学案例教学的亮点之一,教师要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作出客观的评价,尽可能的多提出一些新颖的建议,进而不断完善中职中药学案例教学的开展。例如,在课堂最终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同学们可以讲一讲本堂课程的收获有哪些,对于课堂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有什么样的看法。如有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讲到,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难度较大,分析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接受到学生这一讯息之后,日后在选取案例上就会多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会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既有基础性问题,同样也有提升型的问题,这样一来就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比如有一天教师借助多媒体导入教学案例,同学们表示非常喜欢此种授课模式,教师日后就可以多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应用于中职中药学教学当中去,能够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不断促进中职中药学课堂教学发展,通过案例带领学生分析讨论中药学知识,引导学生牢固准确的掌握中药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高培培.浅谈提高中职中药学教学效果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48-249.

[2]于洋.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教育工作研究[J].新西部,2017(27):131+148.

[3]马勤阁,包晓玉,柳文敏,孙汝中,黄运瑞.案例教学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09):199-200.

[4]丁铁民.中职中药学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67.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7

【关键词】案例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策略;探析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显然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求,案例教学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意义重大。在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在高校双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集开放性、互动性、引导性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用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领会知识的内涵,培养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鼓励学生参与到对案例的讨论中,让学生更多地使用创新思维进行思考,在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虽然二者的出发点都是通过分析事例来阐述某个观点,但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掘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总结的作用。而举例教学则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举出实例并根据实例的内容制定分析方向,学生在这个方向内进行思考,得出相关的结论,但很难跳出这个范围。国外大学的案例教学经验较为成熟,对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对于国内大学开展和实践案例教学法有着重要意义。

二、国外大学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案例教学开展方法

案例教学的诞生地是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商学院于1908年成立时,第一任院长EdwinF.Gay提出了一个想法,他希望通过真实案例带学生了解一件事发生的始末,并让学生独立分析这件事的成因和结果,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地陈述给学生。两年后,哈佛商学院开始结合讨论教学法进行授课,并于1921年起正式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日常教学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独树一帜的教育手法,并沿用至今。该学院的全部课程均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每年要学习300个左右的案例。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更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通过构建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各种事件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冷静分析、理清思路的能力,从而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情景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具体流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学期的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都会拿到一份自己班级学生的信息表,上面有学生在其他课程中的得分和表现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擅长的领域进行分组,一般6-8人为一组。被编入一组的学生既要合作完成某些任务,又要独立回答一些问题。第二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这大大提升了学生课前准备、课中参与以及课后复习的动力,因为他们的课程得分会极大程度上地取决于教师的打分。那些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善于分析、敢于决策的学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即较高的分数;反之,那些课前不阅读案例、课中不积极思考、课后不及时复习的学生,自然也就没办法通过这门课程。

(二)教学案例来源

案例教学的另一位引领者,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始创于1922年的毅伟商学院,是加拿大最好的商学院之一,该学院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揭示了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在本质上存在的区别。“案例教学通过构建一个经过设计、编写、加工而成的情景,达到教学目的,其认知顺序是情景——实务——理论;而举例教学则是用未加工过的实例,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内容,其认知顺序是理论——事例。”毅伟的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案例给出的情景进行推演,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找出对策,这种对策往往是与理论相关的;而事例教学则是由教师直接提出一个理论,并通过事例来印证该理论的正确性,因为理论是既定的,学生的思考方向也会被限制在这个范围内,缺少了发散性思考的过程。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多元化的案例生产。“不同的生产者都对案例的编写做出了贡献,具体包括任课教师、博士研究生、职业案例创作者和业余案例创作者。”就任课教师而言,他们从教授课程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编写案例,把案例重心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参与到情景模拟和案例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就博士研究生而言,他们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制定案例内容,这样的案例往往很有深度,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以帮助学生就发生在某一领域的情景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职业案例创作者而言,需要对教学目标和主题有明确的把握。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授课经验,这时候毅伟会提供给他们学院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思路,在了解了学院的教学思想和知识重点之后,这些职业案例创作者会根据自己的经历编写以企业为背景的案例。作为文案专家,他们编写的案例思路流畅、逻辑缜密,把学生带入一个可能真实发生在企业里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是业余案例创作者,学院不规定他们提交案例的数量指标,只要是经过学院筛选、符合内容要求、具有教学意义的案例,都会在毅伟的案例教学中得到使用。如此广泛的教学案例来源帮助毅伟建立起庞大的案例库,不同类型的案例也加深了案例资源的层次,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案例,极大提升了案例教学机制的运行效率。哈佛商学院和毅伟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成功经验向我们展示出,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或举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作为一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通过精心安排的课堂环节、认真编写的教学案例、高效管理的教育机制,为学生构建一个模拟情景,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并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同样,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实用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基于这一目标,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要以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定义、方法与技巧,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从而具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教师通过案例构建一个创新情景或创业环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真实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领导力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开展学习过程,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方案需要教师具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的能力,要求教师完善授课思路的建设,包括课前准备、课中点评与课后总结,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二)组建契合教学目标的高水平案例创作团队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协调资源,并且对案例文库的需求很大,要组建能够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高水平案例创作团队,积极建立本土化案例文库。国外的案例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国外大学使用的教学案例大多基于本国企业的实际环境编写,借鉴的意义不大。我们需要自主开发符合中国国情与国内行业现状的案例文库,组建对教学目标有深刻理解、对教学方法有切实贯彻的案例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包括授课教师、企业管理者、文案编写者等,为国内案例资源的构建与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翻转课堂开展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

情景化教学案例范文8

一、传统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1、传统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若想制作效果良好的网页,需要具备文字版面处理、动画制作及图像处理等相关知识。设计计算机网页时,通常使用Flash、Firework和Dreamweaver三种网页设计软件。现阶段,很多技术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网页设计教学模式,即利用实践和理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具体地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章节教学,若知识点不同,则会分两次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一味的照搬课本内容,不会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系,以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同样重视实践教学,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熟练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及技巧的情况下,未能有效掌控网站、图片制作和内容排版编排的规划和布局造成的。

2、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基础部分相关知识辨别、知识分析及知识理解的前提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进而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指引学生通过教学案例的有效运用,分析、讨论相关知识,并以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进一步辨别和分析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工作作风以及管理理念。

3、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基础是实例,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并在网页制作的学习中贯穿教学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在学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当着激励者和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因而只有高度重视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实施案例教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流程包括教学案例的设计、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三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为:

1、教学案例的设计

通常来讲,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设计教学案例,因而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划和教学要求,充分准备授课内容,并讨论教学案例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还要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此外,设计教学案例时还应注意:第一,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即保证设计的教学案例符合教材及现实案例的相关要求,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二,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也就是说,教学案例可以涵盖大部分课程知识点;第三,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具体地说,设计的教学案例之间应具有前后贯穿的关系,并按照由易及难的顺序进行排列;第四,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另外,学生还要在分析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其实际应用,并有效、及时的促使教学案例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实践应用,进而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题目设计求职网站,因而学生需要结合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相关的求职素材,进而独立设计求职网站,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

实际上,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分体,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和思路。每个学生实现同一教学案例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生能找到容易、简单的实现方法,却无法充分理解;部分学生虽然找到了容易理解的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却非常复杂。所以,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果断删除不重要的案例细节,同时寻找教学案例的结构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讨论教学案例的核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进而将教学案例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机相连,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并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讨论氛围,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案例讨论的主角。一般来讲,案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情境,而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及互动交流活动中,进而反复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案例教学抛弃了教师为主的旧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不强迫学生进行记忆,只要求其积极思考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反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能力的教育目标。例如,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介绍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其比较陌生,因而教师可通过讨论案例实施教学活动。

3、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

学生结束教学案例讨论后,教师应恰当评价讨论结果,以便去除错误观点。同时,教师还要分析、讲解教学案例分析的相关技巧及知识技能,进而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时,根据课堂讨论内容具体实现教学案例,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自由的感觉,进而激发其敢做、敢说的勇气。此外,教师在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始终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学生要独自完成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若想保证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具备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特点,这也是教师为学生传递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全面、多角度的爱护和关心学生,同时融入学生中间,以便更好的感受和体会其内心世界,进而在做好教师的同时,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必备、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是认知结构,且其学习过程是不断平衡同化和顺应机能的过程,也是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展示新知识点,都要密切结合教学大纲。此外,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时,应保证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能充分反映教学大纲中的相关知识点。例如,为网页页面进行布局时,可通过表格、框架和层的方式进行,如为食品网站做简图时:为确定网页的主色调,应将背景图片插在第一层中;为给网页增添活力和生机,可将flash动画插在第二层中;将精美食品插在第三层中;为体现饮食文化,可在第四层中搭配相关歌曲;为增强网页的立体感,可在第五层中添加浮动物体。此外,教师应先鼓励学生使用表格布局解决相关问题,尔后引出层的内涵,进而逐步解决问题,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由上可知,有效实施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且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而培养高素质的网页设计专业人才。

作者:马松 单位: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第二篇:活动理论下网页设计实训教学

1问题提出

高职院校开设实训课程是现代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现代化劳动生产条件下,学生既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又是未来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能很快满足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训教学又是高职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性、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训方法.本研究的目标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在“活动理论”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训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开拓性尝试活动理论与实训设计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提出更加适合学习参与者的设计方案,提高学习过程的可控性、自然化,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将“活动理论”引入实训设计理论和实践,必将为实训设计理论开拓出新的局面,增添新的活力.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开设实训课程中,运用“活动理论”为教学实训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式,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更为丰富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活力和发挥空间,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意义.通过之前做的一些预研究,我们对于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上表现为课堂的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操作的机会和参与度不够,学生之间的交互不够积极,整个教学过程结构比较松散.从微观上表现为:1、实训目标和内容方面:目标不明确,内容重点不突出.2、学习活动方面:没有主动直接关注学习活动问题,只是遵照教学进度进行,结构化不强,没有形成学习活动的完整概念和中心地位.3、学习媒体方面:对于媒体的使用,因为缺少骨架(学习活动)的支撑,而显得针对性不强,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不够紧密.如,投影的使用,多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呈现.4、教师和学生方面:虽然已经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活动提供教师和学生参与,所以往往表现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缺少连续性,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较机械,很难实现学生从他导到自导,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通过“活动理论”的指导,重构实训学习的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基于“活动理论”指导下的设计理论相关范畴,如: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过程、实训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充分展现在该理论渗透下的学习魅力.依托于《网页设计》课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合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基本形成以“活动理论”为核心,以实训方案为表现形式,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实训教学设计方法模型,以期待能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通过今后的教学实践,研究者不断对新理论进行反思和提升,从而论证该理论指导实训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研究方案实施

活动理论起源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形成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被维果斯基提出,成熟于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与鲁利亚,是社会文化活动与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活动理论中关键的一点是内在和外在的融合统一.活动理论有五大原则,包括以目标为导向、具有层级结构、内化和外化结合、具有工具中介和发展原则.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活动系统包含有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和3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活动理论的内在在于理论本身的精神,是教学设计中灵魂所在,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活动形式设计的表现,面对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硬件技术发展如此成熟,使我们生活处处体现网络的优势,新时代的教育已走向个性化、终身化方向延伸,让活动理论的灵魂与网络的形式结合起来必将为教育带来一阵清新春风.有了理论的支持,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一种合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而实训教学过程更是情感、动机、兴趣等因素交互、理解与分享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程序操作.除了文献法,这里还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关键事件法、半结构性访谈法.有了方法,有了设想,必须建立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逐步完善.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操作的客体是应用社会学系2014级2个班的学生,依托《网页设计》课程,因为我们不可能重复选取相同的研究案主(client),这正是教学设计研究的不可完全再现性的表现.但我们认为在一年之内,这些学习者虽然不同,但其基本的认知水平应该有很强的相似性.关键事件技术由弗兰那根(Flnagana)于1954年首创,并由瑞恩斯(Rynas)在1960年改编成适合用于课堂研究,它一般是通过情境访谈来实施.情境访谈是访谈法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访谈问题采用情境式提问,与之相对的是非情境访谈.情境访谈主要以关键事件法为基础,将工作职场中的关键事件转化为访谈问题,要求被访者回答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他将如何行为或者过去曾经如何行为.这种方法起初用于进行人员选拔和职务分析,目前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研究思路.本研究拟关注课堂真实情景进行质性研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和情景访谈法来收集数据.在本研究中,要求接受访谈的教师被要求描述自己开展以“活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的具体课堂教学片断,确定教师对于教学成败的判断及评价标准以及成功开展教学的具体行动和有效策略.与通常的调查法相比,情境访谈的叙述更富有深度、更丰富具体,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当时的场景.同时由于教师从过去经历中挑选出事件进行叙述,对事件的感悟和理解经过了时间的历练和反思过程,叙述中具有更深刻的见解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本研究中被试所叙述的关键事件,将主要采取用于处理质性数据的典型的内容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质性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即对文献进行的量化分析是建立在质性分析基础上的,并且需要首先理解和明确文献信息的意义,这其中包括显性信息,也包括隐性信息,即在字词间隐含的意义.因此内容分析的过程中经常运用比较和推论等方法,而且内容分析最重要的目的是对材料作出描述和解释.通常的内容分析过程为:确定研究目标,抽样材料,将材料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严格记录后进行统计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采取频数分析的方式.具体说来,拟采取的方法是:以每位教师的回答为分析单元,阅读后根据对叙述内容的理解,将每个回答对应“目的、技术、情境、结果和原因”五个项目进行编码,然后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每个类型中的回答.在编码时,兼顾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主要提取回答中已有的关键词作为编码,如果关键词不明显,再根据理解后的意义进行编码.为了保证编码的一致性,在定义类别和确定编码时,由两名研究者共同研究商讨,并在编码完成后再进行检查,比较每个回答之间的差异和具体被赋予的编码,保证编码的意义明确、具有内部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确定针对“目的、技术、活动、结果和原因”这五个项目进行编码的原因有二:第一,五个项目的选择依据教育技术实用取向而确立的“技术有效性分析模型”.这五个项目对应着模型中的技术有效性分析过程的主要要素,即教学目的、技术、情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第二,这五个项目是描述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情景的要素,通过确定各个项目的类型就可以勾画和锚定出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对其的思考.因此,设想我们未来收集大量类似资料后,可以将教学片断作为案例建立信息化的教学案例库,这五个项目可以作为案例的关键特征.

3结论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问题现状有所改变,结果是: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分析,较以往有所提高,通过同样的测评和学生的作品考核.其次从能力上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过程可以从开学的对计算机科学一无所知、懵懵懂懂,到后来,能够编写复杂的程序,做出精美的网站.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动态转变,实现了学习者从他导到自导,从他律到自律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环境的建设来说,由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注入,将媒体资源有的放矢的应用于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结果的分析除了访谈,还有调查问卷:为了得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模型中关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有关数据,通过《学习活动调查表》进行了相关调查.这一部分的分析基本采用量的研究方法,希望今后实验科目进一步扩大.希望在于创新,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但仍将信心百倍,不断探究以活动为中心的实训设计的真实与深度,深刻感受教学过程,认真记录点滴,继续不懈努力,为教学研究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康俊霞 邹洁 刘晓瑜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第三篇:网页设计实验教学开发

一、背景意义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明确要求。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实践场所中,也将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直观性;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了解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素养。”《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大、实验内容较为零散、学生原创性作品多等特点。传统的实验教学流程包括:教师依据教材布置实验题目及要求、学生在机房完成实验内容、教师点评与评判、学生改进作品并撰写实验报告等五个步骤。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互联网环境的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对于克服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弊端,减轻教师繁重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功能模块设计

本平台采用服务器端开发技术和SQLServer数据库,以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客户端浏览器构成的B/S结构为架构,设计和开发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用户(管理员、学生和教师)只需要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web服务器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即可完成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平台分为三个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和学生管理子系统。其中系统管理子系统包括:教师配置模块和学生配置模块;教师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内容管理模块、实验成绩配置、实验班级配置、在线交流和个人信息配置;学生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在线提交、查询实验成绩、个人信息配置和在线答疑。平台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学生和教师三类,不同用户登录之后拥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管理员用户主要使用系统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教师用户主要使用教师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学生用户主要使用学生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各个模块功能如下:

(一)学生管理子系统功能

1.实验在线提交:在线查询实验内容,并提交实验结果。2.查询实验成绩:在线查询个人实验成绩。3.个人信息配置:修改个人登录密码。4.在线答疑:与教师在线交流。

(二)教师管理子系统功能

1.实验内容管理:教师、编辑和删除实验内容。2.实验班级配置:教师动态管理授课班级信息。3.实验成绩配置:在线评判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统计和分析。4.在线交流:与学生在线交流。5.个人信息配置:修改个人登录密码。

(三)系统管理子系统功能

1.教师配置模块:添加、编辑和删除教师用户。2.学生配置模块:添加、编辑和删除学生用户。

三、数据库E-R模型

各个功能模块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存储和处理学生、教师、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成绩等信息,经过权衡利弊,选用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

四、关键技术

(一)文件上传算法

为便于教师收集和评判实验结果,学生需将实验结果从本地上传到服务器上。目前有两种文件上传方案:客户端浏览器上传和服务器端上传。由于客户端浏览器上传受到浏览器版本和内核的制约,不同版本和内核的浏览器服务器对上传技术兼容性不强,故本平台采用服务器端上传方案。考虑到ASP并没有内置的文件上传组建,为降低开发成本,调用ASP的FileSystemObject对象,实现无组件文件上传。

(二)实验结果评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