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产品范例6篇

农资产品

农资产品范文1

农产品期货门槛低

随着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飙涨,一些投资者的视线渐渐向与农产品有关的投资品种聚焦,农产品期货成为这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渠道。

去年以来,农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也将CPI指数连连推高,一些投资者对农产品期货跃跃欲试。北京中期期货的齐先生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上市的农产品期货有大豆、豆粕、豆油、玉米、棕榈油、菜籽油、小麦、棉花,白糖等9个交易品种。我国期货公司一般的开户门槛多为5万元,而按照30%左右的可控风险仓位来说,投资一手农产品期货需要6000至50000元不等。最贵的棉花期货需要15000元左右的保证金(按照1成保证金计算),和最便宜的玉米合约相去甚远。他说,“按照10%的保证金来算,交易一手最便宜的玉米合约只要1800元左右,这让许多投资者可以尝试一把投资。”

齐先生说,对于新手而言,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合约是第一步。普通投资者最好选择主力合约,也就是成交量和持仓量最大的台约,这样进出方便,避免平仓不能及时出来的一些风险。由于期货市场实行交割制度,投资者尽量放弃到期月份合约,并尽量选择远期合约(有些交易所不允许个人投资者交易交割月的合约),在临近交割期限时保证金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如果投资者不注意的话,持仓比例就会随着占用保证金的比例不断提高而提高,从而影响个人资金管理。在选择好交易品种后,台理、定期进行“资金管理”是进行期货投资交易的核心。

“目前,期货市场采取的是T+0的交易规则,一方面,T+0会使市场产生很多短线交易,可能在某些时候加剧市场的震荡和波动,另一方面当日可以平仓也让认为做错方向的投资者迅速离场。”齐先生说,一般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占比很小,10万元左右入场会比较安全。

另外,为了使一些不擅长风险控制的投资者也可以分享农产品期货投资的机会,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挂钩农产品理财产品。齐先生说,从深发展银行推出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种农产品期货指数的结构性产品以来,挂钩农产品期货价格、农产品指数的各类银行理财产品频频加快了面世的脚步。民生银行的“挂钩牛奶期货价格”保本产品就是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三级牛奶价格挂钩,交行得利宝“浓青4号32谷丰登收益优化”95%保本产品就挂钩小麦、豆粕、咖啡的价格走势。

齐先生说,这些理财产品大都为结构性挂钩产品,即银行募集资金后并非直接投资于农产品或者期货,而是按照合同的收益公式计算最终收益,挂钩的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涨跌幅对收益会产生关键影响。如交行的“浓青4号一五谷丰登收益优化”95%保本产品,它挂钩小麦、豆粕、咖啡期货的比例为50%、40%和10%,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最大封顶25%。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这款产品时首先要认清这是一款95%保本的产品,其次要了解它的收益率是在博取三个品种期货价格涨跌幅度,最高25%的最高收益率是预期的,本质上它是固定比例保本的浮动收益产品。由于这些农产品期货理财品种的增多,现在投资者投资农产品期货更容易了。

农产品期货交易需注意的情况

齐先生说,由于期货市场风云变幻,难以捉摸。投资者进入农产品期货交易特别需要注意三种情况。第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同品种不同合约非联动性波动。一般情况下,同一品种各合约之间的联动性是比较高的,反映出来就是同涨同跌,幅度差异一般都在很小范围内。但在某些时候如合约所属年度不同、期现价差过大等情况下,同一品种不同合约间的走势就可能出现异常差异,从而导致价差的变化脱离历史规律。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仍将历史情况来作为目前的操作依据,就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这种情况下的投资也往往导致失败。

如2009年8月13日至9月28日的连粕M1001台约和M1005合约的走势。此期间M1005合约受豆类商品集体调整影响而同步下挫,期价从3055元/吨下调至2658元/吨,幅度达13%;而M1001合约则从3150元/吨下调至2930元/吨,幅度仅为7%。两者价差变化幅度出现了6%的差别。当时豆粕的现货价格约3650元/吨,期货价格明显低于现货价格500元/吨左右,因此近月台约(当时的M1001台约为最贴近现货月的主要合约)将更具抗跌性,导致当时M1001合约与M1005合约的价差进一步扩大。许多投资者并未分析其内在原因,而仅仅凭感觉认为,M1005合约偏离现货价格更多、更便宜,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行为。因此农产品中同一品种不同台约的价差变化研究应抓住其“内因”。

第二,农产品期货市场相关品种联动性偏差。属性相近但不同品种的走势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就带来了套利投资的机会。如大豆、豆粕和豆油之间的压榨利润套利,或豆油、棕榈油和菜油之间的油脂间套利。

共同的基本面影响因素使属性相同的不同品种大趋势走势基本一致,但自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如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使两者的中小级别走势产生差异,进而使两者价差或比价出现变化。而当价差或比价关系变化到一个相对不合理的状态时,替代性影响将开始产生作用,从而使两者价差或比价关系重新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属性相近但不同的品种合约表现为大趋势变化一致,但中小级别趋势变化可能不一致。

比如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1月6日期间的连豆油Y1009合约和棕榈油P1009合约走势。棕榈油P1009合约走势明显强于连豆油Y1009台约,主要是因为当时马来西亚棕榈果实高达20%的减产预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考虑做多棕榈油同时做空豆油期货的套利,从而实现低风险投资操作。切不可因在看空豆油期价的情况下,由于棕榈油价格涨得更多而想“占便宜”就做空棕榈油期货,这样的做法非但不符合交易原则――逆市,也不符合当时的基本面分析。

农资产品范文2

1.专业合作社主导型

专业合作社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是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合作社内部同一经营项目的农户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农产品原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服务中介以及专业合作社间纵向一体化的合作关系,满足整个农业产业链上各方主体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该模式主要依靠专业合作社内部经营主体间信息、资源、技术、销售渠道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实施整体授信。比如,霍邱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的“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就属于此类模式。在对霍邱县新店镇蚂虾坝黑鱼养殖合作社实际贷款操作中,合作社提供担保,养殖户之间联保进行反担保,由联社统一审批,基层营业网点具体发放。合作社在信用社统一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由信用社实行统一管理,实贷实付,并根据养殖业的性质循环使用,合作社将贷款分发给农户使用。这一模式,克服了养殖户贷款担保难题,有效满足了该养殖合作社与养殖户的资金需求。

2.龙头企业主导型

龙头企业主导型产业链融资主要存在于“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合作社或农户签订生产协议,依据规定标准生产供给初级农产品,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加工农产品。银行开展的该类产业链融资就是针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存在的资金、劳动力、产品循环提供信贷服务。在龙头企业主导型产业链融资中,由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同核定农户信用度和贷款额度,其中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保险,同时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回购协议规避市场风险。银行将贷款直接划入农户用于支付企业提供生产资料等的专用账户,产品由企业收购后,企业通过款项支付账户有限偿还银行贷款,然后结算农户的贷款。

二、实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要素及其优势

(一)实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要素

1.产品流

对于农业产业链融资来说,产品流顺畅直接决定了资金流的稳定性,一旦产品流在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断裂,资金流就难以保障。在确保产品流顺畅上,必然要突出政府与经济主体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驾护航功能。农业天然的弱质性与高风险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风险高于其他生产,一旦因不可控的自然风险因素导致农业受损,产品流将有可能断裂,从而导致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失败。因此,应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极力避免农业自然风险对信贷风险的传导。二是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素质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提升农业稳产增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

2.资金流

确保资金流顺畅的最重要一环就是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一方面增加资金供给。这就要求银行在授信门槛、担保比例上适度放宽,在充分掌握产业链融资精髓的前提下,在产品设计上要更加贴近农业、农村实际,创新实施更趋本土化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另一方面要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银行把握农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产业链融资的研究,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到具体的某个产业上,去制定与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确保其体现出“产业”属性。最后要积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于那些处于初级阶段的农业产业链,银行介入的可能性较小,即使介入也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因此,要探索银行信贷与民间资本合作新的模式,将民间资本引入到产业链融资的环节中,增加资金供给。

3.信息流

信息流是要求银行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借助核心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商业网络优势,丰富金融服务渠道,依托农民合作组织管理分散农户,降低管理成本,借助第三方监管,掌握客户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降低融资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从制度建设层面确保信息流顺畅。二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让他们与上下游客户形成利益联合体,将松散型农业链条转化为紧密型,构建产、供、销纵向一体化合作关系,让各参与主体在理性思维的支配下,降低有损于团体利益的非理,消除产品链断裂隐患。

(二)实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优势

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作为一种发端于物流行业的金融创新,以其在信贷供给方面的便捷、高效以及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显著优势,获得了众多涉农银行的青睐,成为银行拓展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制高点。目前,一些农业发展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均开展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业务。多年的实践,不仅为银行积累了工作经验,也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链融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农业产业链的阶段及其产业链融资对策分析

(一)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那些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但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仅仅依靠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如,油茶产业、天麻产业等。对于初级阶段的农业产业,重点实施专业合作社“规范工程”,促使农户与专业合作社间形成纵向一体化合作关系,注重加强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提高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积极推动经营水平高、运作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社+农户”贷款,对于在短期内无法形成紧密型产业链条的农业产业,应发挥财政资金与民间资本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吸引民间资金参与。

(二)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指拥有大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但企业没有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或者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基地的农业产业,如,毛竹产业、羽绒产业、茶叶产业等。对于发展阶段的农业产业,重点促进大型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发挥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的天然优势,建立产业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利用企业在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促使三者间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条,推动“银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可持续发展。

(三)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指拥有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基地颇具规模,与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的农业产业。成熟阶段的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做强,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强农产品品牌,在推进实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基础上,可以重点推介企业上市、集合债券等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通过对成熟阶段农业产业开展产业链融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更多农业产业尝试产业链融资方式,在解决资金难题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完善,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

四、实施农业产业链融资促进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链融资本质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服务对象,链接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既促进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又减少了企业违约的风险。而支持品牌农业发展是实施农业产业链融资的本质要求,因此要围绕品牌农业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农业产业链中的不完善、农业核心龙头企业比较缺乏、现代化农业物流体系尚未建立这些基本实情,坚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动农业产业链融资,为品牌农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而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

(一)要重点加强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优,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带动农户能力强的优势产业支持

如茶叶产业、油茶产业、优质粮油产业等基础雄厚产业。通过对优势产业资金支持,在壮大产业基础,树立品牌地位的同时,银行要借鉴产业链融资的成熟理念,将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为优势农业产业提供全方位、本土化的金融服务。

(二)要突出对富有地域性的特色产业支持

比如,六安市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点,兼具山区、平原、丘陵特点,气候条件独特,形成了油茶、茶叶、石斛、天麻、板栗等丰富的特色生态农业。但长期以来,其特色农业产业始终处于低层次、小规模、短链条发展状态,亟待增强金融扶持。这就要求银行深入到产业链的全过程,对相关产业有深刻的认识,对有发展潜力的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先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要以核心企业、专业合作社为金融支持切入点

对于转型期的农业来说,核心企业往往代表某一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要以部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示范社、省级示范社为重点实施对象。通过对核心企业资金扶持,帮助其提高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逐步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牌;通过对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可以壮大产业基地,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要创造性地运用产业链融资模式

在贷款方案制定中,可以围绕产业链融资所通行的“1(核心企业)+N(中小企业)”模式进行制度创新,比如采取“1(核心企业)+N(协会+基地+农户)”、“1(龙头企业)+N(基地+农户)”、“1(专业合作组织)+N(农户)”等贷款模式,其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商业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关系,进行系统性贷款设计,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间有效对接,努力促使资金血液激活整个产业链,从而确保满足产业链条上各方主体的资金需求。

(五)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农资产品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公共财政 新农村建设 资金供给渠道

1 农村公共产品资金供给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投资力度的同时,也逐步拓宽了投资领域。财政支农支出由改革初期的15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约3 000亿元;相应地,农民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也由近20元增加到400元,增长约20倍。财政支农范围也由常规性项目逐步扩大,从农业综合开发,到农村“六小工程”建设,中央和地方的项目资金越来越多。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脆弱,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3万亿元,而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不足全年财政收入的1%。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在江西、四川的25个村调研发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一定的标准满足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扣除已经建成的投资项目,全国农民平均需要投资1 700~4 900元,其中贫困地区和一般地区投资需求较大,城市近郊农村投资需求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目前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总和,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可用财力规模占GDP比重近30%。应当说,政府的财力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但这距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2万多亿元,如果每年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拿出10%,也就是2 000多亿元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15年就能投入3万亿元。

另据报道,从今年开始到“十一五”期间由政府牵头,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投资,开展三大工程建设: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65万个行政村、320多万个自然村的道路、供排水、新能源、通讯、广播电视、校舍、卫生院(所)、厨房、厕所、圈舍等基础设施,以村为单元进行连片、整体、全面改造建设;对农村垃圾处理、环境绿化、公共场所建设进行投资;为农民免费设计适合各地民俗民风的各种的住房,并对农民按新村规划建设住房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争取用3~5年时间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真正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民建立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救助制度。③农民增收工程。帮助农民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政府继续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和交易市场;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对农业、农民的补贴制度;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等。

2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渠道

现阶段,要有效缓解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普遍短缺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从多方面、多渠道构建农村公共产品资金供给新机制。本文从资金供给渠道阐述如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以满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强大资金需求。

2.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使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

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出效率,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甚至影响到农村的稳定。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从根本上建设好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力度,改革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使农民享有同城市市民一样的公共产品。首先,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总量的份额不断上升,支农支出在绝对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从其占GDP的比重来看,农村财政却呈下降趋势。因此,各级政府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各级财政支农支出预算的增长幅度。其次,调整农村财政的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政府用于农村的公共资源。一是要调整并压缩粮食流通领域的财政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重新配置教育、卫生、文化、乡村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争取用3~5年时间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三是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财政性措施鼓励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领域。第三,采取区别对待的政府投入政策,加大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财政投入政策。我国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低,而西部和老少边陲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力及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相对低,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不发达地区农村的农村财政投入比重,包括加大直接财政投入、财政补贴、国债资金支持的力度等等。第四,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将有限的政府财力运用到农村急需所用之处。由于政府财力要受当期经济增长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财政资金运用到农村建设。这就决定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顺序,应该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2.2 开征农村建设税

在大力清减乱收费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征农村建设税,专门用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可模仿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方法,以“三税”税款作为税基,7‰作为比例税率,按照2004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总额1.5万亿元,可征收税款105亿元。随着三税税基不断加大,税款不断增加,能够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多。

2.3 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资金

发行国债,不仅可以为农村基础设施筹集大量建设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类投资者投资国债的需要。按照2004年国债发行规模已达7 000亿元的基础上,每年增加发行1 000亿元国债,专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2.4 发行筹集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

按照2004年福利、体育发行规模已达38亿元的规模,增加12亿元的发行规模,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增加农村医院,开展合作医疗等。通过发行新农村建设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筹集到十几亿元资金,直接用于农村医疗保障建设,可以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通过发行来筹集资金意义深远,如果组织成功,有可能通过这项活动开辟出一条向社会筹集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目标具备更坚实的基础,能够更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5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重新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及“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改革农村信用社,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并利用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网络,支持农村城镇化提速升级,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信社应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介入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住房、广播电视、普及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居住环境优美,促进农村建设美好家园。二是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将农业发展银行改建成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发展民间金融,解决农村金融贫血。据统计,我国民间金融资本存量不少于10万亿元,但巨大的民间资本却并未进入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需要贷款,农民的生产需要贷款,而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却十分单一,这就使得民间资本直接进入金融领域有了存在的空间。可通过必要的整合过程,成立区域性投资公司,或者区域性投资基金,如产业投资基金、行业投资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让民间金融浮出水面,以合法的身份更好的支持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

2.6 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

政府扶持并不意味着完全由政府提供,正如萨缪尔森指出的那样:“一种公共产品并不一定要由公共部门来提供,也可由私人部门来提供。”一般来说,纯公共产品可以由政府公共提供,准公共产品则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由政府和私人混合提供。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适当财政补贴等方式,大量地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多种筹资渠道和提供形式缓解资金的不足。农村有大量土地资源,可通过以土地资源为主的公共自然资源向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资本转化等方式,或者采取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如“BOT”方式,以吸引产业资本投资,吸引产业资本到农村进行改造,以整合本村范围内的资源。例如山东企业家梁希森,挣了钱回去把自己的村子改造了,整体改造城市郊区农村,让农民能够随着他的企业化进程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也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

农资产品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以及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乡村工业化、村落集镇化或社区化[1]。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的滞后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日益深化,要缩小城乡之间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融资机制。

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体供给不足或无法有效供给。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相对较小,政府用于公共产品的资金总量不足,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经常处于缺位状态,农民无法充分公平地享受到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情况相当不容乐观。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平衡

1.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首先,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供给不足,学校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都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其次,政府对农村卫生防疫投入不足以及现行的医疗卫生防疫能力的限制,农民身体素质下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再次,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减弱,水资源匮乏,旱涝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

2.农民较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

我国农村中,农民急需的一些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但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农民不需要的或较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比如:由于乡镇机构人员膨胀,“吃饭财政”日益严重,大量财政支出用于养人[2]。另外,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了树政绩,热衷于投资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硬”公共产品的项目,而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的综合规划等“软”公共产品却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农民负担过大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中,由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职能划分上的不平衡以及政府财政的越位与缺位,导致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的财政承担了大量本应属于上级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3]。以致基层政府对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服务有心无力,公共产品供给更加短缺。由于基层政府承担了过重的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职能,预算出现了大额赤字,预算外收入虽可以弥补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但因缺乏了征收及使用的制度约束,预算外收入很有可能会演变为政府各部门的乱收费和乱摊派项目。这样很容易造成农村公共产品生产成本向农民和乡镇企业转嫁的现象,让农民承担过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成本,将直接影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主体的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低下,无法减轻农民的负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来源以财政筹资渠道为主,主要仍是中央、省、市下达的专项基金、财政支农资金和筹集的农村发展资金等。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依赖于上级财政“输血”的无偿支持,而排斥具有“造血”功能项目的有偿支持,形成了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对政府财政支持的过度依赖。另外,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对地方财政贡献极少,而部分乡镇企业受技术、市场、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中难以维持生存,无法形成新的财政增长点。

(三)尚未建立应有的长效筹资机制

从目前农村公共产品发展情况看,无论是财政保障还是市场融资机制的建立,都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由工农分治、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向工农业和谐、城乡一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转变,将是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发展最重要的转轨。转轨期重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抑或是构建城乡一元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抑或是构建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一项量大面广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建立多主体、多渠道融资机制

政府仍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吸引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将某些公共产品改由民间提供或是转化为私人产品,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和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各阶层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投资积极性,尽快建立起公平、合理、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分配体制。可供选择的筹资渠道有:首先是财政渠道;其次是市场渠道,包括银行信贷融资渠道和经济组织融资渠道,如:利用资本市场筹资,成立旨在推动某项公共产品生产和建设的专向发展基金等;再次是其它渠道,指财政渠道和市场渠道以外的渠道。如:非政府组织筹资渠道、境外筹资渠道、个人筹资渠道等。

(二)加快农村各项建设,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城乡发展

1.积极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

打破城乡分治的投资体制,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业,加强建设项目与周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联系。

2.加快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完善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机制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投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方投入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保证落后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3.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少取、多予、放活”的历史性转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体制格局,协调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快小城镇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重点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

改革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行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民主投票的供给决策机制,有助于供给者了解公共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建立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机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强化公共资源配置的监督约束机制,推行村内财务管理预决算制度,做到财务公开。建立财政预算约束机制,加强财政对政府经费支出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吴春梅.转轨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重构[J].人民论坛,2003(12).

[2]李彬.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3]马晓河,方松梅.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4).

农资产品范文5

多功能液态地膜

本产品以富含腐植酸的风化煤用活化剂进行改性后,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然后再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混合后,制取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不仅可阻止土壤水分的挥发,还可以使雨水、农药、营养物质等充分渗入。该物质经过田间低温氧化和微生物的作用,可逐渐降解为腐植酸类有机肥,翻压入土后,还是优质的土壤改良剂。

目前该产品已在江苏、山东、浙江、江西、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河北、甘肃、陕西、宁夏、河南等20多个省中多个城市的花生、玉米、红薯、棉花、烟草、蔬菜等作物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使用效果明显,如农作物生育期提前3―10天,多数农作物的增产幅度多在20%以上。该产品还可以减少肥料和农药的流失,尤其对于多雨地区,效果更突出。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该项目不适合个体投资者投资,只适合具有企业性质的投资者,公司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上。目前该项目共招省级、市级和县级三级商。以县级商为例,最低投资10万元,其中2万元为加盟费,7万元为首批进货,1万元为流动资金。投资者的盈利点,一是产品的销售差价;二是公司的返点。视投资者的级别不同,产品的进货价格大约在6500―6800元/吨,预计投资回报率在27%左右,预计回报周期为1年。

液压机耕船

机耕船亦称船式拖拉机,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水田动力机械,通常由柴油机、船体、耕作机具三大部分组成,它适用于平原、湖区、丘陵、山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田和沿海地区的滩涂田机耕作业,尤其是在拖拉机不能作业的深泥脚田可以很好地进行工作。

本产品为液压式机耕船,不仅可以在水田作业,还可以在旱地和半干湿地作业。若经过改装还可以进行抽水、喷灌和脱粒等作业。水田耕作效率是同马力拖拉机的2倍,陆地旱耕如挂钩牵引力,比同马力手扶拖拉机提高30%―50%,而每亩地油耗比拖拉机降低20%―30%。目前本产品已经销往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等各大水稻生产基地。本产品每天可以耕田20―30亩。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该项目对投资者没有最低进货要求,目前市场的统一零售价约19800元,每销售一台设备,投资者大约可获取数千元的毛利润。

新型马铃薯收获机

该收获机属于国家专利产品,主要用于收获马铃薯、大蒜、地瓜、胡萝卜、花生等地下根茎农作物。具有收获效率高、不伤皮、可带秧收获、运转轻快无震动、不堵草、漏土快、结构简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最主要的是该产品可以直接提取土壤中残存的农膜,不影响下一季度作物的生长。目前该产品有多种机型可供选择,根据垄宽可选择不同机型。如垄宽50厘米,65厘米,90―130厘米宽的垄均有合适机型可供选择。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该项目对投资者没有最低进货要求,进货价格约6000元/台,每销售一台大约可获毛利润1000元。若投资者首批进货量超过10台,设备运费由投资者支付。

多功能田园和管理机

本产品属于一种新型农用机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播种机不能种肥一次同播,种肥不能隔层的缺陷。本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尤其适用于玉米套种、施肥的特点。其工作效率是现有设备的3倍以上。

目前该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国内多个平原、丘陵区域,同时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的播种施肥,并且适用于开沟、培土等用途,已被广大农民朋友认可。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该项目对投资者没有最低进货要求,投资者进货时大约可享受75折扣,目前该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约1850元/台。每销售一台大约可获取462.5元的销售毛利。

农资经营有秘决

农资产品经销并不是一个新生意,这样一个传统的老生意,投资者除了要随时掌握一些最新的市场动态,销售一些热门产品,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新的经营理念。

首先,行销开始走俏。传统农资销售都是“坐商”,即经销商、商开一家店,等着顾客上门。如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种传统经营方式已经落伍了,需要投资者“行销”,主动走出店面,到各个顾客家中、农田进行推销。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近6成采取行销方式的经销商比采取传统坐商模式的盈利水平要提升35%―50%。

当然行销也是有技巧的,投资者可先到村委会了解一下各家的需求,并由村委会引荐到各个目标顾客家中。一是村委会对各个农户的需求了解比较全面,利于投资者有的放矢;二是大多数农户比较给村委会“面子”,由他们引荐不会轻易吃闭门羹。

其次,一条龙服务很重要。现在农资经销商除了要销售产品,还要为顾客提供一条龙服务,如提供设备的维修、保养;农产品经纪人服务等。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服务,除了投资回报较高以外,还能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口碑效应,而农村特别讲究口碑效应,只要有一名顾客认可了,很快就有很多顾客来上门光顾。

像河北省某农资商购买了20台液压机耕船,不仅提供销售,还提供租赁、维修服务,在农忙期间,租赁和维修服务大约为他带来四五万元收入。

第三,产品包装不要奢华。这主要体现在液体地膜等产品上。现在“精包装”现象在很多行业中都不同程度出现,但是投资者千万不能将这个趋势应用到农资销售环节上。农资销售环节有一个特点“包装越简陋的产品,销售量越高;包装越好的产品,越没有人买”。这主要和顾客的消费观念有关。农民购买产品的标准,不是质量而是价格,而往往精包装的产品售价不低,所以很难打开顾客的“钱包”。

第四,投资者可将价格优势作为促销活动的切入点,开展促销活动。如打折、抽奖、代金券等,但是额度为预计总销量的15%左右。促销活动以15―20天最好。

第五,多指导农民算算账。如今投资者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两个难题:一是因为不少节能环保产品科研成本较高,售价偏高,往往卖不过污染性严重的产品;二是农产品种植投资回报期较长,农民在前期投入较多,所以为了降低前期投入,他们更加青睐价格低的散装低劣的产品。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销售劣质产品的商人生意越来越好,销售环保节能产品的经销商生意越来越差。作为投资者要想改变上述局面,首先需要学会替农民算账,让农民意识到购买环保产品的好处,特别是长远的好处。

农资产品范文6

选择产品贵在独辟蹊径。在众多的农药化肥和种子中,的确很多人都不会或不善于选择,但如果消费市场没有形成气候,经销商也就不能盲目大量引进,如果频繁更换品种,很难打造出自己稳固的客户群,使自己的生意很难发展,出现多年经营,年年都是老样子的现象。现在有很多农资经销商,他们看重营销品牌要少而精,有的商销售洋丰、施可丰品牌肥料;万家丰、克胜品牌农药,一做就是三五年,终于获得了营销上的成功,靠诚信服务,打出了名牌效益,销售覆盖面日益扩大。群众说还是买名牌踏实,质量好、服务好、价格合理,发货也不用愁,何言经营没有效益。蹊径辟得对,产品得好,才能有市场。

有商机,必然会有竞争。别人在想什么,了解同行的心态,来指导自己的决定,这也是确定产品时需要长的“心眼”。如果一个经销商只知道跟风卖货,没有自己的主推拳头产品,也同样很难拥有自己的客户群,今年早稻连年丰收,技术部门在各地全面推广后期叶面喷肥,既保持了后期不早衰,又通过叶面肥和对口农药的混施,提高了早稻后期的抗逆性,千粒重也提高了,产量大增,农民笑逐颜开。一些信息灵通的农资经销商,热衷与农技部门联合,谷粒饱、喷施宝等几种叶面肥,在农村很有市场,他们先走了一步,经销商自然大赚了一把。别小看了叶面肥是小路货,只要经营好,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把产品的卖点换一种方法讲出来,以吸引农民的眼球,不过这些技巧运用的前提必须是所卖的是优质产品。

在选择农资产品时,还要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愿景。在对某个农资产品有组织货源意向时,经销商对产品的前景与掌握能力需要认真自我评估,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预测,避免一旦扩量就“失控”了,砸了多年的经营所得,这是一种独具慧眼的“心眼”。终端经销商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农民信任的公众人物,作为自己的销售“靠山”,让他们为农药化肥和种子的销售做宣传。可以在平时和他们加强联系,并培养彼此间的信任感。在发生病虫草害时,免费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农药产品供他们试用,尤其是一些更新换代的新农药、化肥产品,如果在试用中取得第一手资料,并召开一些田间观摩会,把使用好的效果讲出来,通过他们为这些产品做口碑宣传,这就等于为自己培养了免费的产品推销员,你所选择的农资产品就会有后备市场,这样一来,也为自身长远发展铺开了后路,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