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初探

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初探

摘要:在国家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调减普通玉米生产面积的背景下,鲜食玉米栽培成为广大粮农愿意选择、容易操作、效益良好的一种栽培模式。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打造市场高端鲜食玉米品牌,大家更愿意进行“有机”鲜食玉米的生产。主要介绍了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粮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有机鲜食玉米栽培必须在一定规范要求下进行生产,这是鲜食玉米生产在效益上能够获得高收入、在品牌上能够获得良好信誉和知名度、在产品上能够收获高品质有机食品的前提和保障。

1产地环境要求

生产地块远离工业“三废”、养殖场、医院等污染源,土壤质量、大气质量、水质要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相关质量标准。

2规范种子来源

必须选择适应当地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品种,首选品质佳、味道好、高产、抗病虫性强,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的品种。例如:金糯262、903甜玉米、垦粘1号、垦粘7号、中甜、万糯2000等。

3无害化种子处理

有机鲜食玉米生产要求所用种子不可有化学药剂包衣。散装种子进行人工或机械精选,剔除粒型不完整、带斑粒、破碎粒、虫蚀粒,保证种子纯度和净度均不低于98%,发芽率高于90%,可用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拌种,保证所用种子为非转基因品种。

4远距离隔离选地

为了防止有机鲜食玉米与其他普通玉米混杂授粉,影响其品质、味道和口感,在种植地块选择上,要与其他种类的玉米进行远距离隔离栽培,间距大于400m。如果有树带、山岗等屏障,距离可适当缩短。

5规范选择茬口

上茬地块选择在有机粮食生产的地块,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本茬作物的有机化生产,可选择前茬为有机生产的小麦、大豆、玉米或马铃薯等茬口,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地块。

6标准化耕整地

提倡3年进行1次深松或深翻,松、翻、耙相结合。适宜进行秋整地,没有深翻基础的地块,耕翻深度需达到20cm以上;有深翻基础的地块,灭茬深松30cm,整平耙细;按种植生产实际要求起垄,常规垄宽65~70cm,大垄宽110cm,起垄后及时镇压。

7规范化施用肥料

合理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原料,堆沤充分发酵腐熟、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结合整地施入,施肥量为3t/667m2。选用符合NY525—2012行业标准的商品有机肥作为种肥或追肥,如酵素有机肥等产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每667m2可选用酵素生物有机肥45kg,追肥部位离植株10~15cm,深度10cm左右;或每667m2使用酵素浓缩液肥进行叶面喷施追肥2~3次。

8播种时间及方法

当5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或依采收上市时间延后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m2左右,播种量不少于1.5kg。110cm大垄种植,行距70cm,垄上双行小行距40cm,进行精量等行距、等株距播种;标准垄65~70cm种植,按种植密度等要求进行精量等距播种。干旱地块播深可略深些,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覆土厚度以2~3cm为宜;过于干旱地块可采用机械开沟、催芽坐水种,播后隔天镇压;直播的地块施肥、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9加强田间管理

9.1查田补苗

为了应对田间可能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播种初期需准备补种、用种或预备苗。播种后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果出现粉籽现象或出苗后缺苗,及时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进行坐水补栽。玉米苗长到3~4片叶时,进行一次等距离定苗,去除弱苗、小苗和双苗。

9.2铲趟除草

出苗后要进行一次深松或铲趟,达到增温散寒、蓄水保墒的目的,之后每7d左右趟一犁,实现土壤疏松、消灭田间杂草等目的。

9.3虫害防治

防治黏虫,一般在6月中下旬。田间调查发现平均每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开始防治,在幼虫3龄前,选用BT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幼虫,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成虫。防治玉米螟,田间调查每100株活虫达到80头时,要重视玉米螟的防治。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初期,用投射式杀虫灯在秸秆垛附近诱杀玉米螟成虫,开灯时期一般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螟虫,在玉米螟卵始盛期,在田间进行第1次放蜂,隔7d后进行第2次放蜂,放蜂量为1.5万头/667m2。防治玉米螟幼虫,可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机,喷洒BT可湿性粉剂防治。

10适时收获与储藏

收获期在玉米授粉后15~25d开始,鲜穗食用玉米可适当早些收获,收获当天送加工厂或上市,过夜品质大降,鲜粒食用玉米可相应晚些收获。包装、储藏要符合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建立有机鲜食玉米田间生产档案及影像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作者:张明志 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