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探析

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探析

[摘要]茶叶种植在我国有深厚的发展基础,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茶叶种植管理科学化、茶叶生产技术智能化发展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就茶叶种植中的土壤质量、施肥、修剪、采摘要求等进行系统概述,并对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种植管理;加工

我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饮品之一。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茶叶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已无法满足实际种植需求,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迫在眉睫。

1茶叶种植管理要求

茶树的种植质量是影响茶叶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茶树的种植质量离不开茶园的建设和管理。传统的茶园建设和管理方式以人工为主,成本较高,收效较慢。现如今,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部分地区的茶园建设和管理已实现机械化,既便捷了茶园的管理,又提高了茶园的规模,同时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影响茶园建设和管理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壤、施肥、修剪、采摘等情况。

1.1土壤。现如今,国家提倡建设高效优质的有机茶园,其中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茶树属于深根系植物,根深有时在1m以上,因而在茶园建设中土层应保持在80cm以上。此外,要想实现茶树优质、高产,应控制好土壤的通透性和疏松程度。而且茶园的建设应避开化工厂、煤炭或钢铁厂等可能对土质造成污染的企业。其次,茶树适宜生长于偏酸性土壤,土壤pH值在4.5~5.5,茶叶长势最旺[1]。茶园建设应避开石灰性土质,如在石灰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土层不适宜用来建设茶园。此外,施加过草木灰、石灰等增加土壤碱性的菜园、稻田等也不适宜建设茶园。最后,需要严格控制重金属含量,《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DB36∕T866—2015)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是茶园建设土壤要求不可跨越的红线。当然,完全符合茶园建设土壤要求的地区有限,因而在茶园建设中可以通过后期的土壤管理技术来改善土壤土质来提高茶叶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以增加土壤肥力为例,可以通过定期耕锄、间作多年生豆科植物、行间铺草等多种途径,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

1.2施肥。肥料是茶园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项目,一方面通过施肥能增强土壤肥力,使土壤更利于茶树生长;另一方面施肥可为茶树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是提高茶树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优质高效有机茶园建设的必然要求。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情况、不同品种的茶树对于施肥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需要遵循一些普适性原则。一方面,为茶树提供营养物质的施肥要求。茶树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以成龄茶园为例,此时茶树的生长已达到一定标准,新鲜茶叶的采摘可以提上日程,为了获取新鲜硕大的叶片,施肥时应注意氮肥的补充,与幼龄茶园中氮磷钾相同比例的施肥要求不同,此时氮肥施用量要提高到原来的3倍,磷钾的比例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改善土壤情况的施肥要求。施肥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茶园的土质,如茶园的土质酸碱度偏高,施肥时可以通过酸性肥料提高土壤酸性,使茶园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此外,因不同肥料的特性不同,施加基肥和追肥时肥料的选择不同,如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状态具有较好的作用,但肥效释放缓慢,因而施肥时多以有机肥作为基肥,很少将其作为追肥使用。而无机肥肥效快,但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因而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很少作为基肥使用。

1.3修剪。广阔的树冠有利于提高茶叶的采摘面积,而这样的树冠形成离不开茶树修剪。茶树修剪方式有很多,其中幼龄定型修剪和成龄重修剪是必不可少的修剪方式。以幼龄定型修剪为例,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是茶树生长过程中的第1次修剪,为之后茶树的生长和其他修剪起到奠基作用。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一方面是为之后的修剪做准备,另一方面是茶叶优质高产生产的保证。只有经过定型修剪的茶树,才能保持伞状的外形,有利于茶农采摘,同时提高茶树产量。在幼龄茶园的第1次定型修剪中,一般安排在茶树生长高度在30cm以上且有一两个分枝时进行,修剪后的高度在10~20cm。为了茶树更好地生长,一般在第1次修剪过程中不修剪分枝,只对主枝干进行修剪,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分枝,生长,保证茶树苗各部分营养供给均衡;另一方面主枝干过高不利于后期茶农对茶叶的采摘,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一般分3次进行,每一次的要求略有不同,3次定型修剪通常要经过四五年完成,也就是一株茶树从培育到正式投产一般需要五六年,最终定型修剪后茶树的高度维持在50~60cm为宜,既便于茶叶的采摘,又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

1.4采摘。采摘是茶叶种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茶叶采摘的规范性一方面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价值,另一方面直接影响茶树的后期培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众多茶园已实现机械化采摘,提高了茶园的采摘效率,但相对茶农人工采摘时能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做出随机的判断,机械化茶叶采摘难以根据茶树的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因而茶叶的质量相对人工采摘有所下降。茶叶采摘过程中对茶树的高度、采摘时机和后期的培育都有一定的要求。从茶树高度来看,茶叶的人工采摘对高度要求不高,但以50~60cm为宜,一方面有助于茶农观察茶树的生长状态,快速地做出判断进行采摘;另一方面适宜的高度有助于提高采摘效率。而机器采摘对茶树的高度有严格的限制,应保持在70~80cm,同时对树冠形状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旦超过要求,茶叶采摘质量将大大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从茶叶采摘时机来看,理论上春茶占采摘叶芽的70%左右,因为春季新长出的嫩芽色泽明亮、质量较好,因而采摘的春茶在市场中价格较高,能获得较高的市场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茶树的生长情况,根据每年的降水、天气等情况确定茶叶采摘时机。从茶树后期培育来看,茶树的种植前期投入较大,经过五六年培育才能投入茶叶生产,因而在茶叶采摘过程中除了考虑当下的质量和产量,还要考虑后期培育,要考虑茶树的可持续性生长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一般在茶叶采摘过程中,留取一两片叶用作后期培育,但也有茶园为了提高茶园当时当下的产量,采取留取半叶的方式用作后期培育。具体是全叶留存还是半叶留存,需要考虑茶树的生长状况。

2茶叶加工技术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茶叶加工技术飞速发展,我国茶叶加工技术日趋科学化、系统化。传统的茶叶加工分为杀青、揉捻、理条、烘干几个环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茶叶加工机械化、智能化,现如今从茶叶采集后的鲜叶保护到包装销售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每年茶叶机械生产10万多台,能初步满足我国各种茶叶的生产加工需求,同时茶叶深加工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智能化、机械化的茶叶加工技术一方面提高了茶叶生产加工效率,缩短了茶叶加工时间,对于像茶叶这样对新鲜度有较高要求的食品的生产加工,时间的缩短对于提高茶叶的新鲜度、保证茶叶优质的口感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机械化、智能化的茶叶加工技术避免了人为失误造成的茶叶质量问题,连续性的茶叶生产加工流水线为高质量的茶叶生产提供了保障。现如今,关于生物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中的运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据统计,2000年之后,茶叶加工技术的申请专利呈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之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各高校、科研机构对生物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中的专利申请数量更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茶叶生产加工的高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正在逐渐加快。

3结语

茶叶种植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在茶叶的种植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发展中,既要继承先辈在茶叶种植、采摘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强自动化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研发和运用,提高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实现茶叶产业纵深发展。同时,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实现我国茶文化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顺平.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探析[J].农家参谋,2020(6):61.

[2]叶志祥.探析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J].福建茶叶,2020(1):15.

作者:谭鸿振 单位:盘州市民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