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下乡村振兴实施路径探究

国土规划下乡村振兴实施路径探究

摘要:从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问题着手,分别探讨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乡村特色消亡和政策规划不足等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谋求新路径。并以福州高新区乡村振兴实践为例,探讨了当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困境;实施路径

0引言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乡村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同时村庄规划也存在理论认知层面的不够深入与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目前国内各个地区也希望通过空间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全域管控来深层次干预乡村空间重构,持续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职能、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

1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1农村空心化问题。我国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据统计,我国每天有80多个村子消亡。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并且仍然处于加速阶段。改革开放成果卓越,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伴随着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问题必然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村庄布局规划工作方面还有待调整。这个治理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也必然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例如: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也必须加快工作步伐,同时还需要参考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实践活动及相关经验。

1.2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我国农村乡村振兴建设正处于精准扶贫、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明显存在由资源匮乏、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所导致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农村贫困群体快速发展,不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简而言之,乡村振兴还必须结合更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

1.3村庄特色的消亡。我国村庄特色消亡问题非常严重,几乎所有村庄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改变。其背景就是工业化、城镇化所导致的大量农村人口因为“二化”而被集中到城镇中参与生产,他们的消费生活模式发生改变。大量的农业人口被“城镇化”,也导致如大量的传统村落消亡,历史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拯救乡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已然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合力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1.4政策及资金配套不足。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与资金配套不足。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依靠财政专项投入与涉农资金整合,其中前期投入部分需要政府垫付,但垫付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而如果此时农村政策与资金配套不到位,则可能导致农村建设规模迟迟无法增大,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带来资金筹措的巨大压力[1]。

2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2.1划定“三区三线”,树立底线思维。“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三大类型空间展开,分别对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明确三类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标准,结合地方特点与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致的核心内容,最终建立刚性控制线。这条刚性控制线就代表了底线思维,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做到精细地与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进行衔接,并做到自上而下指标传导与自下而上的诉求反馈相结合。

2.2强化乡村生态治理。要强化乡村生态治理,这是国土规划工作的本质内容,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在农村国土规划方面还存在乡村生态治理不到位甚至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强化生态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了国土规划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该过程中,必须做到逐渐完善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修复村庄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内部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建立绿色生态化农村。

2.3从区域视角判别村庄发展动力。要从区域视角判别村庄发展动力,坚持做到地域化、文化化、时代化相结合发展,避免出现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千篇一律的问题,应体现村庄地域特色和弘扬乡土文化。

2.4坚持刚性与弹性结合,加强村庄的管理。我国乡村国土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乡村整治工作,从生态优化、产业转型、生活提质、文化兴盛、治理增效等方面探讨管控引导工作,做到村庄管理刚柔并济。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三区空间及管控边界,并探索村庄规划“留白”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基于法理依据实施刚性管控策略,同时落实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柔性政策,建立乡村社会中的良性发展“人-人关系”“人-地关系”“人-房关系”及“人-产关系”,引导村庄实现长期可持续治理发展[2]。

3福州高新区乡村振兴实践

3.1总体概况。福州高新区作为部级高新区之一,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下辖6个园区,托管闽侯上街镇五村及南屿镇。福州高新区主体园区位于福州中心城的西南侧,与福州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交通条件十分便捷,并与空港、码头构成“一小时交通圈”。近年来,福州高新区城镇化发展十分快速,乡村发展面临诸多新的形势,但大部分地区仍是山地和农村。高新区党工委审时度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总要求谋划高新区乡村振兴,见图1。

3.2构筑乡村振兴新格局。福州高新区在构筑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方面颇有成效,坚持党管农村基本原则,对应建立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机制,并围绕基础设施建立了“12组4团”,明确了专门团队跟进各项工作,编制区域专项规划与责任清单,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为高新区乡村振兴打造新格局。高新区在乡村振兴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高新区内产业园区与城镇空间的融合发展,强化高新区土地空间用途的管理,形成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谐的空间关系。②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高新区区位交通和山水、人文、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依托城镇化带动乡村提速发展。③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技、人才优势,以及南屿镇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特色资源优势,实现高新区城乡间深度融合发展。同时,高新区在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方面,已11项措施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并配套归国人员创业园、人才公寓等。南屿镇则围绕水西林特色历史街区保护与修缮、人居环境整治、大旗山旅游等方面持续推进。

3.3合理确定村庄类型。结合村庄自身区位、资源禀赋及未来区域规划(海西园、大学城、两园和南屿片区规划),综合确定村庄类型分为城郊融合型和特色保护型两类。以南屿片区规划为例,主要以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展开规划,强调坚持乡村振兴工作与经济工作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合理确定村庄类型。如“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都是目前福州高新区所追求建设的乡村类型。当地坚决不搞“一刀切”形式主义,希望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创建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新乡村类型。在该过程中,南屿片区规划特别注重与高新区联动发展,打造了高新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分类,为村庄自然禀赋与未来发展机遇优化创造条件。例如:划定城郊融合类村庄23个,分别是窗厦、尧沙、新联、玉田、南井、江口、南前、后山、流洲、元峰、柳浪、六十份、晓岐、葛岐、高岐、桐南、南屿社区、南旗社区、建平、新洲、厚庭、马排、马保;特色保护类村庄为6个,分别是双龙、九都、五都、茂田、芝田、中溪。

3.4打造融合型乡村产业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留住青山绿水,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是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做强做大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优先发展旅游产业。(1)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结合高新区内仅有的耕地,利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方面提高了农业综合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形成现代农业特色区域,打造“一区、一带、两基地、三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一区:充分利用高新区技术、资金等优势,实现高新区研发、设计能力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一带:即旗山休闲农业带。发展集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生态休闲、农耕科普、民俗风情等功能于一体的旗山休闲农业带,同时做大旗山旅游区的旅游配套。两基地:分别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利用山区环境优势,在双龙和九都连片区域分别建设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其次,整合中溪和南旗零散苗木基地,以及高压走廊造成的不可建设用地,形成集中连片的苗木花卉基地,远期打造成为高新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三产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三大优势特色产业。(2)优先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南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旗山森林温泉度假村、万佛寺、双龙温泉等重要旅游项目,借以高新区海西园和两园作为核心园区的科技优势,以及高新区内乌龙江和大漳溪两条生态水系,构建大旗山全域旅游区,见图2。

3.5探索高新区治理新模式。基于“最后一公里”理念,福州高新区希望破解乡村国土空间规划难题,积极推行高新区治理新模式。具体来说,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建+自治”“党建+民生”“党建+创新”能力,利用融合党建工作方法探索高新区治理发展新模式,完善高新区治理新模式中心,化解模式发展矛盾[3]。就村庄类型探索村庄治理模式是当前地方所追求的,它所建立的是一套城郊融合型村庄强化社区综合治理机制,主要服务高新区,承接高新区功能外溢,满足高新区消费者需求为基本导向,为村集体经济实现创造了新模式。与此同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探索宅基地腾退机制,激活村庄发展活力。

4结束语

乡村地区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地域特性,因此伴随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演变现状,我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起到重要作用,注重在乡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的大背景下追求乡村振兴各方面要素全面发展,建立村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关注人口产业与资源文化变化,实现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整体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贾铠阳,乔伟峰,王亚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8):16-23.

[2]高鑫.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城镇建设,2019(12):83.

[3]张勇.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若干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9(18):136-137.

作者:罗维成 单位:福建江南春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