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例6篇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

姜大明指出,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定点扶贫的部署要求。党的十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在扶贫上倾注的心血和精力最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扎实做好赣南四县定点扶贫工作。

姜大明强调,要用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全力助推赣南四县如期脱贫。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围绕江西省委、省政府和赣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把定点扶贫作为分内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扎实做好四县定点扶贫工作。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切实做到四县脱贫项目优先安排、脱贫资金优先保障、脱贫工作优先对接、脱贫措施优先落实。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体制,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要找准需求、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宜地则地、宜矿则矿,着力提高定点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姜大明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定点扶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自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创新扶贫举措,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坚持创新扶贫,以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激发贫困县内生发展动力,国土资源改革创新举措在符合条件的定点扶贫县先行先试,特别是着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改革,让贫困地区的土地、矿产资源等资产要素活起来。四县要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发挥好对贫困群众财产权的保护功能。坚持协调扶贫,用好用活土地、矿产政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积极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推动贫困农村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绿色扶贫,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农村土地整治等工作,用好土地政策支持当地发展旅游,使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在绿色中发展、在美丽中脱贫。坚持开放扶贫,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多方面资源助力定点扶贫,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定点扶贫的工作合力。坚持共享扶贫,坚持依靠当地群众,共建共创共享,通过扶贫真正造福当地群众,注重及时总结推广定点扶贫成功经验,助推各地加快脱贫。

姜大明特别强调,要以超常规举措大力度推进定点扶贫。实现四县如期脱贫的硬目标,必须针对四县脱贫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制定“含金量”高的超常规举措。部和省厅经过认真研究,就四县需要部解决的事项制定了13条支持政策。主要举措是:保障定点扶贫用地需求,创新定点扶贫土地政策,倾斜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支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支持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实行土地资产收益扶持。同时,要完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要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健全定点扶贫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抓好政策落实。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2

2015年8月,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地区由之前的9个县调减为赣县、兴国、于都、宁都4县。数量减少并非意味任务减轻,而是对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提出了更高要求,定点扶贫任务更为艰巨。按照姜大明部长“翻箱倒柜,倾囊相助”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各司局结合自身职能,在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注重创新完善定点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对口联系机制,由四个司局对口联系四个定点扶贫县。形成以“改革试点、订单式、四级联动、三方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地方政府扶贫主体地位,出实招、见实效,力促扶贫政策落地。

改革试点。在国土资源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将定点扶贫地区作为改革试点,改革措施在这里先行先试,先期分享改革红利。批准赣州率先实施稀土和钨枯竭矿山资源接续、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稀土矿产地储备试点等三项试点政策。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出台支持赣州的国土资源扶贫政策。这些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并持续发挥撬动效应,对加快赣南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订单式。定点扶贫地区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需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国土资源政策需求和请求解决事项,向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申报。省级部门“上接天线,下连地线,拾遗补缺,添砖加瓦”,在审核把关基础上,能在省域范围内支持解决的直接落实,需要国土资源部协调解决的转报部支持解决。国土资源部针对省级部门所报需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力求“对症下药”,精准出台政策。同时,注重多策并施,将土地规划、用地指标、土地整治等土地政策,地质勘查、矿产开发、矿业权转让、和谐矿区建设、地灾防治、地质环境治理等矿管政策,建立扶贫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等人才政策配套组合使用。

四级联动。为提升定点扶贫效能,建立了国土资源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州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四级联动运作机制。部、省、市、县四级协调联动、紧密衔接,防止政策落实“中梗阻”,既撬开了政策出台的“最先一公里”,又疏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国土资源部层面,对已经出台的支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涉及赣州的项目特事特办,加快审批速度,年底前考察评估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层面,构建起组织协调、服务保障、考核评估三项机制,保障部支持政策的落实;对部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逐项研究、逐条细化、逐层分解,全程跟踪推进。市政府层面,协调、汇总、筛选、申报需要支持的国土资源政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层面,负责抓好政策项目的具体实施。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3

“扶贫就首先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从而过上好日子。”巴中市委书记冯键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为了改善当地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从2011年开始,巴中市就计划投入高达700亿元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希望用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

“巴中市因病致贫的大概占到了67%,我对为什么因病致贫的在这里占到了这么大的比例进行了深入调研。这里居民的土坯房低矮潮湿、不通风,还有当地不露财气的风俗习惯导致家家户户窗子开得非常小。”冯键解释说,由于环境原因,风湿病、关节炎、心脏病成为了主要的疾病。“另外,从前饮用水不安全,厕所卫生环境较差,生活习惯不好,引发了一系列的心肺疾病。”

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卫生条件才能从源头减少因病致贫。“首先让农民住上好房子,才能让他过上好日子。我们从2011年就开展了覆盖全市的‘巴山新居’建设工程。今年以来,利用财政专项资金、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多方资本,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冯键说。

如今几年过去,同样是曾以贫困出名的枇杷村,早已变了模样。一幢幢联排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房前屋后丝瓜满架、葱青茄紫,山野田间药材森森、果树葱茏。“而住进这上下两层的新居,我们每户老百姓只花了5万元。”村支书杨斌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据杨斌介绍,在当地一套新房加装修一般在15万元左右,而这对贫困群众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群众即使有政府解决部分补助资金也无力建新房。但“巴山新居”工程给农户一般可提供10万元左右拆旧补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建房资金压力。很多群众在兑现拆旧奖补政策后只需再交5-6万元就能住上已装修好的一楼一底的新居,少数农户甚至在将旧房换新居后政府还要倒给补助。

要完成这样的“巴山新居”,对于财政收入窘迫的巴中市来说,已不仅是用“基础差、底子薄、问题多”能够概括。

据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人员介绍,2015年巴中市的公共财政收入仅39亿元,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18.2万人需要移民搬迁,加上与贫困户1:1的随迁户,搬迁总人数将高达30多万人。而政策要求异地扶贫搬迁的贫困人口人均贷款不得超过1万元。

解决新居建设的资金问题,始终是巴中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

释放政策红利

2016年3月1日,一场谈判在成都高新国际广场拉开序幕,作为交易双方巴中市与成都高新区就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达成协议,最终双方确定每亩交易价格为29.5万元。总金额达13.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起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结余挂钩指标的案例。

“这笔钱除了部分将用于复垦贫困村长期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宅基地外,将全部投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为此我们已经制定了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对拆旧的房屋及附属设施、院坝都确定了较高的补助标准,其他地上附着物参照征收土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助。”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纪检组长张孝宗向《财经国家周刊》介绍:“我们还将利用巴山新居这一平台支持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扩大‘巴山新居+特色农业产业+生态乡村旅游’的大农业格局,提速巴中老区脱贫攻坚。”

以指标流转换取资金,财政紧张的巴中市通过下活土地这盘棋,找到了一条“开源”的渠道。

其实早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就出台了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简单说,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为此,2006年4月,山东、天津、江苏、湖北、四川五省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第一批试点地区。

伴随着该政策的逐步应用,国土资源部也注意到这项政策在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城乡联动扶贫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计划处工作人员向《财经国家周刊》介绍:“异地扶贫搬迁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缺乏显化其价值的途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联动,能够显化农村土地的价值,将土地变成资金,返还农村以支持农村建设,对扶贫来说是很有效的手段。”

“也正是在这一政策基础上,使我们有了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扶贫‘含金量’的想法。”冯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为此我们专门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学透吃透,并找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针对这项政策进行沟通、交流,以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针对巴中市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印发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四川省巴中市扶贫攻坚意见的函》,制定了“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等6条特殊支持政策。

而巴中市也紧紧抓住这一“窗口期”,将增减挂钩政策与当地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紧密融合,落到实处。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巴中市结合巴山新居工程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73个,申请挂钩周转指标3061.95公顷。目前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立项17个项目区,批复挂钩周转指标规模718.54公顷,累计投资36280.17万元,建成22个村民集中居住区、1579套安置房,复垦还耕1971.9亩。

“在实施增减挂钩中我们特别注意搞好拆旧群众的安置,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巴中市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伏曙光介绍,根据群众意愿灵活采取集中安置和货币化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对自愿提前拆旧复垦的群众在搬进新居前发放过渡费进行补贴。从严掌握货币化安置,对在外创业经济条件较好、自愿申请货币化安置的群众根据奖补政策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同时在农村集中居住区按货币化安置人数人均预留5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作为他们的安居保障。

在拆旧农户安置中,巴中市也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根据节约的宅基地面积(含房屋、院坝、畜禽养殖圈合、房屋周围林盘地)一般按50元/平方米给予奖励。

巴中市虽然不是第一个享受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惠政策的地区,但却是首批能够落实该政策,将闲置政策资源转化为扶贫资金的地区。这也得益于巴中市政府对政策内涵的深入研究,准确找到了土地政策与扶贫工作的对接点以及结合自身情况的大胆创新和灵活运用。

严守政策红线

随着巴中市相关工作的不断落定,国土资源部也在2016年2月出台了《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确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均可将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

而在随后的土地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培训班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强调:“在执行国土资源扶贫政策时要确保办好事、不出事,经得起群众、历史的检验。”他还警示:“如果出现严重偏差,就会导致对政策的负面舆论,甚至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土地一直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每项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都具有利弊的两面性。

因此,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范围扩大虽然极具推广价值,但在实施前还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差异,需结合自身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以提高措施在本地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以巴中为例,从管理方面来看,巴中市在交易过程中只负责拆旧复耕,而成都市也只管建新。双方都不能做到全面监管,这就需要四川省严格落实统筹监管的责任。另外,各地政府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有关政策的研究,培养对新政策的敏感性、前瞻意识以及创新、灵活运用政策的能力。

“在推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的活用政策,不可盲目照搬成功经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计划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因为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流转对政策运行环境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省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很强的统筹规划能力和监督监管能力,还需要清楚认识到增减挂钩指标跨区域流转所带来的收益因指标流动范围的情况不同而各异。

对此,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计划处相关工作人员认为,―方面国土资源部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总的政策实施细则和落实方法,同时省一级政府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就土地新政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操作细则。指标交易的关键点是复耕能否到位,国土资源部针对耕地整理复垦有一系列标准,复耕的土地要经过县、市、省分别验收合格并在全省建立统一台账进行管理。

在推广优惠政策时,应逐步增加节余指标跨区域流转政策的应用对象、拓展流转范围,先试点完善政策运行的法律环境,加强对试点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按规定严格落实。根据试点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查缺补漏,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放宽政策应用条件,稳健向全国的贫困地区推广。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4

一、**基本情况

**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土归流”建县。**是部级贫困县,总人口33万,国土面积1342平方公里,下辖6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5个村、11个社区。基本县情概括起来有四大特点:

三省交界“窗口县”。地处湖北西南端、武陵山区腹地,南临湘西、西接渝东,“一脚踏三省”,历来是鄂湘渝边区之要冲和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是湖北“西大门”。县城与湖南省龙山县城一水相依,一桥相连,为全国跨省最近的两个县城,两县人民融合发展、唇齿相依、亲如一家,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两县跨省协作,共同建设武陵山龙山**经济协作示范区(龙凤示范区),在城市规划建设、金融、公交、通讯、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同城一体化,是全国第一个跨省部级经济协作示范区。

土家文化“发祥县”。全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6%(其中土家族占34%,苗族占20%),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国务院1979年批复建立**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恢复县建制),为土家文化重要发祥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原生态摆手舞多次走出国门(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展演。早在3000多年前,土家先民即在酉水河流域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散毛宣抚司,是土家族聚居区最早设立的土司之一,相继建立七大土司(散毛司、大旺司、腊壁司、东流司、卯洞司、漫水司、百户司),其中卯洞土司有《卯洞司志》传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仙佛寺摩崖造像群始建于东晋咸康元年,距今近1700年历史,是江南最早、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宗教历史价值很高。

红色革命“老区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中国共产党**支部成立,董必武的学生、**人张昌岐任支部书记。随后,**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相继建立。先后有两万多人参加革命,三千多人壮烈牺牲,贺龙、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光辉足迹。境内至今仍保存有接龙桥、板沙界起义遗址等,红色文化影响深远,是60多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忘本色,“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工作生活的地方。

自然资源“富集县”。全县平均海拔680米,地势平坦,低山平坝地区占国土面积60%以上,处于北纬30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到56.5%,常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以上,拥有“中华杨梅第一树”“中国金丝桐油之乡”(周恩来总理1958年4月亲授匾牌,题词“**金丝桐油,全国质量第一”)“中国藤茶第一县”(全国面积最大,**藤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美名,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初步探明理论储量近千亿立方米)。

二、**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2014年建档立卡时,我县贫困规模为21913户79074人,动态调整后贫困规模为20740户74047人,贫困发生率为28.05%。到2018年底,46个重点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历年累计脱贫20617户73030人,目前留存376户1160人。2019年,**顺利通过省、国家脱贫验收。在2018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中,**群众认可度为98.57%。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尽锐出战,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整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2017年以来,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814件,追责问责618人,通报典型案例33期88起157人。

三、**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情况

(一)聚焦“两个维护”,持续监督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落实。

1.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2018年4月视察湖北后,我们按照《中共湖北省纪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先后通过中心组学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坚持每周三夜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重点在强化执纪问责,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全面好转;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2018年举办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班,2019年举办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县纪委监委不仅带头学习,还组织开展了针对学习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检查,敦促各单位对漏学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建强驻村“尖刀班”和结对帮扶队伍。县乡村(包括省州工作队)选派1786名干部,成立188个“尖刀班”下沉驻村,组平0.98人,基本实现一组一干。“尖刀班”覆盖所有行政村,实行“五天四夜”“三个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制度。全县736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0740户贫困户,平均每人帮扶2.8户,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宣传扶贫政策、沟通联络感情。

2019年我县整县脱贫摘帽后,深入学习领会在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恩施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按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好留存人口脱贫和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我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概括起来为“四个不抓巩固”。一是摘帽不摘责任抓巩固。2019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扶贫工作,下发脱贫攻坚1号令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坚持每月召开调度会1次,县委书记、县长作具体安排部署,继续压实从县领导到村“尖刀班”各个层面干部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摘帽不摘政策抓巩固。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是摘帽不摘帮扶抓巩固。执行“尖刀班”驻村一线作战工作机制,“尖刀班”由各级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组成,严格实行“五天四夜”“三个在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尖刀”作用,结对帮扶干部每年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8次。四是摘帽不摘监管抓巩固。加强项目监管,按照《关于开展扶贫资金统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工作方案》(来财农发〔2019〕9号)等文件要求,对全县8个乡镇2018年268个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加强督查指导,出台《**2019年精准脱贫督查指导工作方案》,进一步统筹全县精准脱贫督查指导工作力量,成立8个督查指导小组驻8个乡镇开展督查指导工作,2019年1-7月来,共现场交办问题277个,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扎实落实“县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遍访所有贫困户、村支部书记遍访所有农户”的“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2个重点贫困村和1-2个贫困发生率偏高、脱贫短板较多、工作基础较弱的村。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认领最贫困的乡镇和村,进村入户调研500余次,下达督战令30个,督办问题171个。其他县领导、乡镇和县直部门一把手到所联系村,开展“回头看”活动,建立台账和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

2.巡视整改工作情况

2019年2月19日,县委印发《**关于中央第二巡视组对湖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提出了整改要求、细化了整改步骤、明确了整改时限、强化了组织保障。根据省、州相关要求,2019年4月22日,县委常委会审议制定《**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排查整改工作责任的通知》,针对4类14项56个具体问题再次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理清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报送排查问题清单、县直牵头部门归类建立台账的工作流程。通过排查,我县共存在28个具体问题,451个个性问题,其中:中央巡视组反馈我县3个具体问题;对照4类14项56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自查出25个具体问题。截止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需要长期坚持的正在持续推进中。其中针对我委牵头的10个具体问题,通过各级各部门上报情况汇总,共排查出个性问题25个,其中:点对点问题2个,整改完成2个;举一反三、面上问题共23个,整改完成23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县监委监委切实履行问题整改监督责任,组建5个工作专班,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和县巡察办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对党委政府及县直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把自己摆进去,从本级改起”,做精做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监督。

聚焦“五级书记一起抓”,督促县管干部向县委专题报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252余人次,问责大河镇党委书记黄祥平等40人。2018年10月10日,对两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并通报。其中,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担任业主的旧司镇小河村便民铁索桥项目建设总体严重滞后,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该局局长李毅因负主要领导责任被免职;大河镇党委副书记杨志远因对联系村脱贫攻坚协调督办不力,对村情不熟悉、工作不细致,对村卫生室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协调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被免职。

聚焦监督责任。2017年7月成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组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专班。先后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意见》《全县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工作方案》《关于2018年至2020年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通过建章立制,各级各部门统筹发力,形成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合力。定期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与信访举报、财政检查、专项审计等线索互通、联动监督机制,深入查找问题,实施精准监督,全县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可视频通话的“云视频远程信访”系统,开通963888扶贫领域违纪专项举报电话和“精准扶贫违规违纪问题举报直通车”,构筑“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举报体系。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件“大起底”,2017年共清理十八大以来326件问题线索并进行核查。深入开展信访清零和“两走四见”活动,85名纪检干部与信访群众结对,2019年以来,累计解决问题360个,化解信访件51件。

为找准查实扶贫领域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按照省纪委统一部署,运用大数据软件对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生成问题线索逐一入户核查,对查实问题线索区分情形问责整改。4年以来共核查问题线索53890条,查实17865条,追责问责505人,其中立案审查87人。

(三)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委(党组)积极落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政治监督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六条措施》,印发《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共**纪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件事》,组织全县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查自纠工作,坚决向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2019年6月,组建专班,结合整治信访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全县8个乡镇信访工作及乡镇纪委“两走四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印发通报1期,检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2. 加强日常监督,开展自查自纠。一是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县直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了自查整改并上报了书面报告。二是2019年5月20日至23日,联合县委办、政府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类问题开展暗访督查。三是每月对县委办、政府办以及乡镇党委政府的发文、召开会议、检查考核等情况实行监督,确保实现年减幅达30%—50%目标。2019年7月,对5个发文办会减幅未达标单位的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四是针对每月10日“扶贫日”活动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向县脱贫攻指挥部及县委分管副书记发出工作提醒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从6月起取消每月“扶贫日”活动。五是编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发放至全县8乡镇和95个县直单位学习。

3.加大追责问责力度。2019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3起,追责问责13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9人,通报典型案例21起26人。2018年重点督查了旧司镇柏杨村、翔凤镇望水村等村,公开通报曝光了检查中发现的柏杨村尖刀班整改督战队发现问题不及时、翔凤镇望水村尖刀班工作作风不实等典型案例,给予柏杨村尖刀班班长(县石油公司经理)陈东风、望水村尖刀班班长(**经济开发区干部)费彬诫勉谈话处理。2019年4月15日举办了“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为主题的电视问政活动,问政2个乡镇和4个县直单位,第一种形态处理17人,立案审查1人。

(四)“既沉下去,又游上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018年,配合州委对全县8个乡镇196个村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巡察,发现6大类23个方面共84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县委巡察20个县直单位。

对突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2017年开展了“贫困户残疾证办理”“中小学贫困学生营养餐监管”“产业扶贫不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治理活动。共清理应办而未办证的残疾人687人,为71名已办证未申报领取补贴的残疾人及时申报领取“两项补贴”,清理注销残疾证399个;发现中小学贫困学生营养餐方面问题13条;发现产业扶贫不作为、乱作为问题31个,县纪委监委督促立行立改。针对重点乡镇、重点村开展专项督查,2017年,组织6个暗访组,暗访6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发现问题45个。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开展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重点查处了31个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4人,组织处理53人。公开通报曝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7期26起39人4个单位,其中: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典型案例8起22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典型案例2起3人。

(五)问题线索查处情况

2017年共受理问题线索300件,追责问责220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73人次,其中党政务处分49人次;2018年受理问题线索409件,追责问责233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91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2人次,移送司法1人;2019年至今,受理问题线索104件,追责问责165人,诫勉谈话及以上处理的39人次,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9人。2019年以来,问题线索件数和问责人数相比2018年同期呈下降态势,主要因为压力被逐渐传导下去,脱贫攻坚工作在逐步落实,干部严守纪律的意识得到了加强。2018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百福司镇2012年至2014年挪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用于特色民居改造的问题,州、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对涉及的48名相关责任人作出党纪政务处分和问责处理,其中县处级干部12名、科级干部20名、其他人员16名,对百福司镇原建管办主任杨飞依法采取留置措施,杨飞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司法机关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

(六)在整县脱贫攻坚中,**纪委监委始终把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中,总结出部分经验,探索建立了部分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点:

1.压紧压实责任,推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落地

(1)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县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2017年至至今,县纪委监委追责问责40名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2018年3月对大河镇党委书记黄祥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军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通报批评。

(2)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牢牢把握“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督促脱贫攻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县财政、县审计、县住建、县扶贫办等单位定期移送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线索,2018年共计收到相关单位移送问题线索63条。督促县易迁办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问题、农业部门对产业扶贫政策落实问题、民政和残联部门对社会保障兜底政策落实问题分别开展专项治理和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2018年10月,对“五个一批”资金拨付进度慢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免职2人,诫勉谈话4人、其他组织处理34人。2018年10月对县农路局局长李毅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力给予免职处理;对脱贫攻坚履职不力的驻村单位县烟叶公司、县建行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约谈,督促单位履职尽责。

(3)压紧压实干部帮扶责任。督战队将帮扶责任作为重点督战内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帮扶责任落实落地,对帮扶工作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严肃处理,2018年通报曝光帮扶责任不力问题316个。对县卫计局干部尹凤城2018年只到贫困户家走访一次且贫困户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并全县通报批评。

2.开展同级监督

**通过深入学习州纪委关于**纪委监督县委及其委员的3个办法,积极探索监督方式方法。出台县纪委监督县委及其委员“1+5”工作方案,一份监督清单,让监督对象易于接受监督;五种监督方式,通过谈心谈话、议事决策意见、用好四书(工作提醒书、廉政风险预警书、“三重一大”自查报告书、整改建议书)、开展专项检查、请示报告,使监督方式方法实体化。2019年以来,县纪委书记与县委常委谈心谈话19人次,开展专项检查5次,请示报告4次,发出9份工作提醒书、1份廉政风险预警书、5份整改建议书,收到“三重一大”自查报告书13份。通过加强同级监督,有力推动了县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比如:针对部分单位巡视整改推进缓慢问题,县纪委向县委及县委书记发出工作提醒书,县委及时研究调整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巡视整改工作推进明显提质提效;根据县纪委意见,县委取消了“扶贫日”活动和二十项重点工作每月督查。同时,指导支持乡镇纪委开展监督乡镇党委工作,形成县乡同级监督“一盘棋”格局,确保同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9月,恩施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我县同级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同级监督,进一步巩固了扶贫领域整治监督成效,为整县脱贫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3.开展“党的政策到我家”平台项目试点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的优势,开展“党的政策到我家”项目试点,升级改版“**惠民政策落实智慧监督平台”,前移惠民政策落实监督关口,实现事前、事中监督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督促职能部门及时公示公开57惠民政策,2019年1-10月共公示公开2.39亿惠民资金发放情况,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57项党的惠民政策内容和落实情况、资金发放情况。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办发〔2013〕x号)和《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x发〔2017〕x号)和县委办发【2017】x号文件精神,举全局之力打好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2017年年底我局挂点的扶贫村老庄村整体退出,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实现至全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面上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做到面上抓整体推进,点上抓精准扶贫。把异地搬迁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把已建档立卡户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落实好到人到户措施,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2.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要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又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急事、难事放在前面办。同时,把扶贫开发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致富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为脱贫致富提供最根本的保证、最持久的支撑。

3.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努力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贫困户掌握过硬的谋生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让贫困户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4.坚持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农户,要整合和落实专项政策和救济措施给予优先扶持,做好政府“兜底保障”工作。

5.坚持争取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按照“中央统筹、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要求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充分考虑精准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强化乡村主体责任,发挥农户主体作用,通过自身努力加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力争至2017年实现《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工作目标,为我局精准扶贫村与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达到“五个明显”的工作目标。

(一)减贫进程明显加快。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要求,以县里核定我局精准扶贫村2014年底的x人贫困人口为基数,到2017年底,通过连续两年的精准扶贫攻坚,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x元以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8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的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住房有保障、就业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实现全村整体脱贫,与全省同步小康。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到2017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x%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x%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至2017年,老庄村的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居住在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整体搬迁安置,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至2017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

(五)产业帮扶力度明显加大。

1、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金受益方式。对流转贫困户土地的,承租方继续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的补助政策。对流出土地的贫困户一次性给予每亩50元的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

2、大力宣传涉农资金倾斜支持产业扶贫政策。县里将统筹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产业发展、土地整理等方面政策资金,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直补到户政策。①蚕桑:新建养蚕大棚在原来每平方米补助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00元;推广方格簇在原来每张种补助1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60元;当年新扩桑园在原来每亩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面积控制在10亩及以下)。②茶园:新扩茶叶在原来每亩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面积控制在10亩及以下)。③林果:新扩油茶、果树及林下经济在每亩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面积控制在10亩及以下)。④蔬菜:新增规模以上蔬菜大棚在原来每只大棚奖补x元的基础上增加到x元(新增奖补控制在每户2只棚及以下)。⑤畜禽:养牛每头奖补x元(奖补控制每户2头及以下);养羊每只奖补x元(实行圈养,奖补控制每户10只及以下);能繁母猪每头奖500元(奖补控制每户1头,其中含个人部分保险费用20元);肥猪每头奖x元(奖补2头起奖,控制每户3头及以下,其中含个人部分保险费用8元)。

3、探索电商扶贫新途径。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贫困村试点工作,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开展贫困村农产品营销,发展订单农业。

四、工作任务

1、协助推进易地搬迁建设,前期已经做好了选址、调规、征地、平整、建设规划等相关工作,今年主要是加强后期建设工程的推进,让13户贫困户能在年底前住进新房。

2、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茶叶种植,规模x余亩,已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茶苗已经栽种,并成立了相关的理事会,贫困户能自由入社,招纳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人员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年底收入进行分红。

3、协助抓好村组道路硬化9条,入户便道3条,总计2.42公里。

4、进行产业帮扶,经过去年的摸索,计划今年再为有条件的贫困户购买一头小猪苗饲养。

5、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经过摸底调查,不少贫困户有养殖牲猪、养殖家禽、养殖山羊、种植菊花、种植油茶等的计划,我局将与农业局、畜牧局等相关单位取得联系,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到村去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让贫困户真正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6、为老庄104户贫困户提供一定的扶贫资金平台,并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扶贫资金进行利益最大化。

7、协助村卫生院及垃圾回收站的建设。

五、保障措施

每位精准扶贫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对精准扶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优良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我局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工作合力。按照扶贫开发“县抓落实”的要求,建立三项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一是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胡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车幼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朱竟成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做好精准扶贫有关日常组织协调工作。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以上的扶贫工作机制。局班子领导、副科干部定及各股室负责人定点帮扶2-3户贫困户;四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开展针对贫困家庭的“一对一”家庭帮扶活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构建“贫困村兴产业,贫困户创家业,帮扶干部干事业”的帮扶格局。五是建立贫困群众参与机制。对贫困户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消除“怕苦怕累不怕穷”的惰性和“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强化行业责任。一是编制规划。要按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在摸准帮扶对象的前提下,科学编制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及各专项扶贫规划,并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规划要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目标,落实好“十三五”期间重点是精准扶贫投入,统筹各方面政策、资金和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攻坚。二是争取政策。要在已有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本部门加大行业扶贫的特惠政策措施,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用规划承接上级部门扶贫政策的支持,抓好本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

国土局扶贫工作总结范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年-年)》完成情况,分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共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大计。刚才,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组以及房县、武隆、丰都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作了工作汇报,云阳、城口县委书记,开县、巫溪县长发了言,大家讲的都很好,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和贫困县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水利部是第一批开展定点扶贫的10个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之一。长期以来,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始终把定点扶贫当作政治任务,列入重要日程。进入新世纪,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干部挂职为主要渠道,在重庆武隆、城口、巫溪、开县、云阳、丰都和湖北房县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了水利定点扶贫。在重庆市和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完成,取得显著成效,7个定点扶贫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据统计,年到年,7个定点扶贫县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减少到40.82万人,减少了80.7%,贫困村从1320个减少到711个,减少了4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长到3341元,增长了117%;GDP从129.6亿元增长到372.9亿元,增长了187.7%;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27.23亿元,增加了325.4%。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国家扶贫主管部门的表彰。

十年来,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帮扶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由部领导任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水利扶贫工作。由37个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组建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先后印发了《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水利部定点扶贫挂职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水利扶贫联络员体系、水利部定点扶贫对口联系机制、水利扶贫年度投资计划会商制度和年度工作统计总结机制,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十年来,定点扶贫7县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7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6.8亿元。开县鲤鱼塘、城口羊耳坝、丰都弹子台等大中型水库和巫溪文峰引水、云阳咸池二期调水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三里坪电站、武隆接龙水库、丰都蒋家沟水库、云阳梅峰水库、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巫溪民主、开县兴隆、房县平坝中型灌区开工建设。目前,7县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万余处,解决了246.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0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防洪堤3000多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2.86万亩,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近14亿立方米,比年增加8.2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68平方公里,农村水电装机达85万千瓦。

三是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如期实现。结合水利定点扶贫整体规划,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城口、房县6个“三个确保”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全面解决了6个村1072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饮水安全的整村推进,着力加快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路、国土整治、改厕改卫、产业发展等扶贫开发项目,如期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的三类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任务。

四是发挥自身优势,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发挥各自技术、经济优势,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在房县,规计司帮助协调水利建设项目,海委集资10万元援建门古镇月日湾村饮水工程,发展研究中心帮助指导制定水利发展战略;在云阳县,国科司等单位协调落实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帮助咸盛水电站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科技推广中心支持云阳县小(1)型水库群防汛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在开县,建管司等单位帮助完善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指导鲤鱼塘、调节坝等重点工程建设,协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立项,小浪底建管局出资100万元支持开县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城口县,水保司等单位建立定期互访制度,帮助城口县利用水土保持政策解决水利发展难题;在巫溪县,农水司、人事司集资5万元,援建菱角乡新民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丰都县,国家防办安排50万元支持丰都县建立抗旱服务队,办公厅援助大批办公、学习设备,珠委出资30万元援建了一所水利希望小学;在武隆县,水电局等单位探索用援建小水电项目产生的效益助学、扶贫的可持续帮扶模式,水文局、灌排中心、淮委开展援建水文站点、联系灌排项目、举办农水培训等工作。此外,水电局、水文局和长江委捐赠40万元支持武隆县碑垭电站技术改造,机关党委和移民局捐款5万元为武隆县木根村群众援建小水窖,移民局挤出30万元工作经费援助水利部认领的6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建设饮水工程,政法司、水资源司、财务司、黄委、松辽委、太湖局、水规总院、水科院、南科院、水利报社、建管总站、水保监测中心、水利工程协会等单位也以不同形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五是坚持群策群力,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水利部广大职工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捐资助学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6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4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定点扶贫县捐赠各种专业书籍和电脑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当地水利部门办公条件与自动化水平。水电出版社于2003年向7县捐赠了价值300多万元的图书,2005年又向城口县红军文化馆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图书;机关团委组织60多位直属单位团员青年及部分团支部捐款援助房县百名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离退休干部局、机关服务局等单位多次超出对口县的范围开展助学等活动。

六是实施双向交流,扎实开展人才帮扶。先后举办26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75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丰都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连续派出了6期35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水利扶贫第一线开展工作。这些同志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满怀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把宝贵年华、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奉献给水利定点扶贫事业,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重庆、湖北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所有参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年)》提出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原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稳定减少到1000万以下,新标准(1196元)下贫困人口以每年673万人的速度下降,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贫困人口数量多,发展差距大,相对贫困凸显,返贫问题严重,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实现贫困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奋斗。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制定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确保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要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定点扶贫工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对定点扶贫工作做出专门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定点扶贫方案原则上同国家扶贫开发纲要一并进行调整。”随着未来十年国家扶贫开发纲要的颁布实施,新一轮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将全面启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部署,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全力打好新一轮水利定点扶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强水利保障。

一要抓紧编制新一轮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为指导,针对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与促进地方发展结合起来,科学确定今后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努力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开展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着力加快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在新一轮定点扶贫中,要把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薄弱环节作为项目帮扶重点,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目前,重庆6县还有160.11万人、湖北房县还有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没有解决,要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定点扶贫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和帮扶力度,使贫困地区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洁净水。同时,坚持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夯实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继续加大水利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新的起点上,认真分析当地水利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深入开展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加大智力帮扶力度,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继续把定点扶贫工作与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做好挂职干部的选派工作,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要注重构建水利长效发展机制。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帮扶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帮扶地区水利的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覆盖到基层水管单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要全面落实水利投融资政策和措施,不断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

五要努力形成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合力。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要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商,努力争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定点扶贫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的中央投资。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