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范例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范文1

2.攻克难关,继续推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工作。积极抓好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实现多途径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缓解土地报批压力,拓展用地空间。对项目地块的培肥、耕种情况实行动态化管理,切实抓好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继续抓好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工作,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确保年末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3.继续开展消化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行动。建立批而未用消化土地工作台帐,逐图斑制定消化措施,充分借鉴其他县市的成功做法,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消减批而未用土地,切实降低我县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周期。继续抓好批而未建围档地块专项整治工作。

4.切实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证重点民生、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做好急需用地项目的报批工作。

5.以临战状态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灾预警措施,进一步落实防治责任和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抓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

6.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督查制度,对重点矿区、矿山、重要矿种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查处无证和越界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矿山布局,有序关闭在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的矿山,严格按规划要求设置矿业权,实现矿业权总数下降5%。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出让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矿业规律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方式,积极推进矿业权出让改革工作。

7.严格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认真做好年度“卫片检查”及全天候“卫片检查”工作,努力实现“零约谈”、“零问责”。开展督导巡查、执法查验、批后监管等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重点查处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案件,以及用地和勘查开采活动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库区违占行为,加强城乡建房管控,保持打击城乡超高超大建房、“两违”建房高压态势,加大煤矸石、采石场、砖瓦厂专项整治力度。

8.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托互联网技术,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的范围,实现互联网+不动产便捷办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我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当前全县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国土基础数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查管兼容”的城乡一体化国土调查数据信息平台,提升规划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程序,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透明土地征收补偿流程,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保障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征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加强信访信息分析研判、信访事项督查督办,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国土资源范文2

关键词:国土资源专项经费;会计核算

公益性地质队伍主要是承担国家和地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基础地质调查的专业地质队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了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与现在执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加大了工作量和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现就国土资源专项经费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队伍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单位是按省政府要求组建的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于2004年1月1日成立,其性质为法人实体。法人营业执照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为350人。建成后的地质队伍内部机构设置办公室、财务科、总工师办公室、人事科、党委办公室等。下设6个按甲级资质区分的承担单位,属松散型业务管理的各队地调所八个。现执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模式为一级会计核算,松散型业务管理的各队地调所承担的国土资源专项经费均采取报账制。会计核算以地质项目为核算对象,内部单位以院制定的内部工作责任制为标准,按各单位承担的地质项目多少在提取一定比例后以计划的形式下达各责任单位,松散型业务管理的各队地调所其年初国土资源专项费用,以承担的国土资源项目,提取8%的管理费后,以计划形式全额下达给各地调所。为了保证国土资源地质项目的项目质量,按地质项目总份额的5%提取质量保证金,在以后年度内该项目绩效考核验收合格后,返还项目质保金。

二、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要求

(一)中央财政项目核算基本要求

根据原地质大调查专项经费管理的暂行办法(华东区项目管理办公室下发)和《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192号)及最新出台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0﹞174号),都对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有着不同的要求。财建﹝2004﹞192号文未下发前,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基本是沿用最早实行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办法,即实行地质项目下开设工作项目,并在工作项目下进行成本核算的三级核算体系,与其他地勘单位执行的现行地勘会计制度有一定的差异。财建﹝2004﹞192号文于2004年7月下发,从2004年8月1日起执行。该文在费用核算科目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能源材料费、外协费、用地补偿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等9项内容,并且对各费用的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财建﹝2010﹞174号文比财建﹝2004﹞192号文要求更进一步,在费用核算科目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人员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咨询劳务费、委托业务费、设备使用购置费、维修费、其他费用等14项内容。

(二)地方财政项目核算基本要求

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也出台了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如《福建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闽国土资综﹝2008﹞101号),其内容要求主要针对项目管理,对资金管理未详细阐述。

三、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

与地勘单位现行核算的差别第一,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的核算与地勘单位现行核算虽然都以地质项目为核算对象,但地质大调查项目经费的核算要求更细、更严,工作量大且必须满足财政部要求又必须满足中国地调局(华东地区项目办)要求,还需满足福建省财政厅的要求,无疑增大了地质项目的核算工作量。第二,对项目核算的准确性、正确性要求更高,由于项目验收的标准是按每年设计预算的工作手段的费用标准来要求,人为调账的机会大大减少。

四、公益性地质队伍财务核算办法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省财政厅的要求,在认真学习财建﹝2004﹞192号文、财建﹝2010﹞174号文的基础上,在内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后,初拟了账套设置的方案,并将设置方案上报主管局财务处,得到了主管局财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核算账套设置为实行地质项目下开设工作项目,并在工作项目下进行成本核算的三级核算体系,唯一不同的是将成本项目核算的明细科目换成财建﹝2004﹞192号文、财建﹝2010﹞174号文要求的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不够部分全部套用行政部门事业类报表财决05表中的明细科目),同时保证了沿用原来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不变。

五、国土资源专项经费本身存在不足

1.项目立项程序时间长,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

项目立项从前一年10月份开始到项目批复,最快也要到次年5-6月份,而项目资金基本上9月份到位,地方财政资金则往往在12月31日到位,造成当年立项的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项目费用执行率低。

2.项目立项与批复的项目不符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立项的项目上报后,最后批复的项目数与实际申报的项目数不符,造成费用支出有难度。

3.没有单独的会计核算制度

国土资源专项经费由于没有单独的会计核算制度,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依赖项目承担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有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等等。因此,在具体项目核算时掌握的尺度也不尽相同。

六、需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

(1)中央财政的地质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查等由中国地调局负责管理,但项目经费的核定由财政部负责,同理,地方财政地质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查等由国土厅负责管理,但项目经费的核定由财政厅负责;即管项目和管钱的不是同一个部门。中央财政的项目由财政部直接下拨给各省财政厅,再由省财政厅转拨给各主管局,最后由主管局拨给项目承担单位。(2)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已经把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当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实际上整个华东地区也只有两三个省能做到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以出台的财建﹝2004﹞192号文、财建﹝2010﹞174号文及闽国土资综﹝2008﹞101号其口径完全是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模式。

(二)调整费用支出范围更切合实际

财建﹝2010﹞174号文的费用支出范围比财建﹝2004﹞192号文更广,但还不完全。如财建﹝2010﹞174号文规定的人员费支出范围包含五险一金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险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现行政策中规定的公积金不能进入项目成本,这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际严重相悖,造成承担单位公积金费用无法列支。

(三)国土资源项目结题允许进入当期损益

公益性地质队伍根据下达的地质项目组织的会计核算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何况地质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么超支要么节余,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收支平衡。节余不允许分配,既不能调动项目承担单位的积极性,也违反了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因此,建议比照《地勘会计制度》进行4:3:3分配(40%进入国家基金、30%进入事业发展金、30%进入奖励金);或比照事业单位类进行5:5分成。这样既能调动项目承担单位的职工积极性,也利于财务核算的账务处理,同时也符合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原则。

(四)国土资源项目绩效考核

应注重项目工作量的完成、项目成果的提交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考核费用支出的及时性、合理性。目前,中央财政项目经费完成时间要求为项目停止拨款后两个年度内必须完成,这充分考虑了项目新开时经费到款的时间及项目评审时间,比较合理。而地方财政项目要求项目停止拨款后一个年度内必须完成,否则作为项目结余资金处理,这就不合理(如一个新开项目周期为一年,当年到款为12月31日,次年项目经费要求全面完成),其未考虑项目经费到款时间及项目结题的评审时间。

参考文献:

[1]孙建玉.地勘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J].当代经济,2016,(29):118-119.

国土资源范文3

现阶段,我国在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国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而强化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现阶段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根据问题结合实际,提出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解决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内部审计监督;国土资源;财政管理

本文围绕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解决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分析现阶段在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有效完善我国的国土资源财政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力度和效果,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现阶段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在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若干问题。如不相容岗位不分离、授权审批规定不清晰、缺乏有效监督、资产保护不严格等;另一方面,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人员执行内部审计不到位。

2.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问题

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整个预案编制制度和方式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在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年度专项结余比例过高的现象。其次,项目外协经费支付没有较为严格的预算和执行,致使在项目运行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预算和无预算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的不严格,导致了外协经费的随意性。最后,在项目实际运行中的人员经费占比过大,对其他方面的经费预算存在着挤兑的现象。另外,在费用花费的票据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1]。

3.资金管理方面问题

目前,在我国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固有资产的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在固定资产的领用、登记等方面的手续存在着极其不健全的现象,致使一些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造成帐外资产的存在。其次,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造成了账账不符和账实不符的现象。最后,部分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经营单位存在专用物资和材料管理不合格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出入库手续验收制度,致使成本结转和存货价值不实的现象出现,无法真实展示项目成本和利润。

二、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结合实际根据以上问题可知,导致目前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体制和内部审计监督方面引起的。首先,部分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单位的领导在财经法律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充分重视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经费安排方面存在自行其是的现象。其次,部分领导没有合理约束预算的观念,致使发生预算编制不严谨、项目立项不充分和执行不严肃的现象。再次,很多部门互相协调机制不完善,管理关口的前移程度也不够,致使在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难以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最后,大部分单位都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部门的内部管理监督严重缺失,致使单位内部违纪现象难以有效地制止[2]。

三、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解决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的办法

1.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理念

要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效解决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首先在单位内部创建新的内部审计工作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统筹方法和组织方式,在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深刻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建立社会效益理念、预算绩效理念以及统筹协调理念,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指导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工作。创建新的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理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打造一个交流沟通平台,整合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建立一个内部审计专家库,供单位审计人员交流经验、信息互通和总结教训,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作用。其次,创建一个交流渠道,与国家的监察局、审计署及时沟通,了解国家在审计方面的新动向,确定自身审计重点,保障自身审计工作正常开展。再者,有效利用目前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自身审计工作,实现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并且实现现场审计和网络审计的结合使用,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最后,利用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的统筹,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电子化管理[3]。

2.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力度

强化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力度也是有效提高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质量的方式之一。采用创新方式改善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进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层次性。通过加强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内部审计,实现对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安全维护、问题揭露、促进改善和意见提出,切实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向着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高水平转变,整体提高项目的效益。

3.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

提高内部审计的报告质量,通过落实和追踪内部审计的结果,推进制度改革的落实,进而有效提高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的质量。首先,要重视分析各种审计资料,提高内部审计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分析工作质量。其次,围绕审计工作的中心,结合工作重点和社会实际,有效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帮助单位领导或主管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后,要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整改,通过定期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4]。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能力

一个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受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影响。因此,要有效解决目前在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培训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相应的技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国土政策水平和国土业务管理等综合素质能力。此外,在日后的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中,要重点注意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努力打造出一个业务精湛、政治过硬和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定期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持续更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和提出有效建议的能力,进而提高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完善国家的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国土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薄弱的内部审计监督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及时解决。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是解决国土资源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可采取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力度、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等手段,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国土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齐怡 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参考文献:

[1]陈益君.基于地(市)国土资源局为基础的国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3(3):36-39.

[2]蒲蔚.刍议内部审计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06.

国土资源范文4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显而易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关系着国土资源的管理效果。本文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作用

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土资源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国土资源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立足自身实际做好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提升经营互动的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约束和调整的方法与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在其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资产安全

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可以针对单位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减少和避免贪污浪费现象,确保资产的合理利用,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保证了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二)保证信息真实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分散财务管理权力,避免专权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约束,实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单位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参考。

(三)保证稳健运行

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可以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预防。结合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于各项管理活动的约束力,保证良好的工作效果,推动单位长远稳定发展。

二、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建设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控意识薄弱、内控体系不健全、缺乏风险意识等,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对国土资源财务的内部控制进行强化。

(一)强化内控意识

应该认识到,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同样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确保全体部门和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中。国土资源财务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内容几乎涉及到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每一个部门,如果将所有的工作都交由财务部门进行,不仅无法确保工作的全面性,也无法保证其专业性。因此,每一个部门都应该树立相应的财务内控意识,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获得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使得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去。

(二)完善内控体系

想要确保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应该首先做好相关内控体系的建设,做好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管理,结合国土资源财务管理的特点,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对相关责任进行落实。可以结合业绩考核制度,将内部控制和相关领导的政绩相互挂钩,使得领导能够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不仅如此,一个完善健全的财务内控体系,还可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三)注重风险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论哪方面的财务管理都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如何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确保财务管理的可靠性,就成为财务部门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国土资源财务管理而言,财务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实施以及政策执行的过程,例如,在土地开发中,必须从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出发,强化风险管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确保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不能单纯地从账目上进行资金管理,而应该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减少资金浪费的情况,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四)做好内部审计

现阶段,部分国土部门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审计人员不足,而且缺乏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权限不足,容易受到行政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审计部门从行政管理部门中脱离出来,赋予其独立的审计权限,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工作离不来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是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相关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资金的浪费情况,为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作者:王晓莉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秦佩文.浅谈如何强化国土资源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赤子(上中旬),2015,(11):143

国土资源范文5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淮上区

0前言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范围与内容不断增加,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工作需求,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测绘效果,就必须要实现技术创新,将先进技术运用到测绘中。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测绘新技术被运用到国土资源管理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1国土资源测绘技术研究

目前在国土资源测绘中,3S技术最为常见,作为GPS、GIS与RS技术的全称,能够形成一体化、功能强大的新型复合测绘技术,在技术应用阶段,GPS、GIS与RS技术能够充分发挥3种技术的优势,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国土资源测绘体系。从现有技术应用经验来看,3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土体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运用。目前3S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相关人员通过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了解当前土地的利用现状,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到动态变更平台上,确保调查结果一致;②宅基勘测。通过GPS技术、GIS技术,能够对宅基地进行测量,观察农村居民是否按照批准面积、位置以及使用要求等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查;除此之外,通过GIS技术能够对农村宅基地调查成果进行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

2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研究

2.1早期准备工作

2.1.1计算面积

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以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1]。

2.1.2数据影像

0.5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采用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项目所使用的正射影像图件,本图件由安徽省测绘局统一提供,需要进行修测或补测。

2.1.3软硬件设备

本次项目中所使用的软件包括:①数据库平台(Oracle)1套;②管理平台(acgis)1套;③县级两区划定电子政务系统1套;④粮食功能区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1套;⑤外业调查平台(含平板调查软件1)。硬件设备包括:①GPS-RTK流动站10台以上;②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脑平板若干台;③绘图仪若干台;④打印机若干台;⑤汽车若干辆;⑥其他相关配套设备。

2.2基本技术路线

根据省农业厅下发的相关条例,各县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并在两区面积控制基础上确定控制面积;按照调研结果以及划定条件,统筹确定区域内不同区域的划分情况,确保区域测绘划分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我国“两区”规划划定技术的基本要求以及淮上区的基本情况,利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形成本地区的基本数据线路[2];在数据调查技术上,确定“两区”范围,并结合实地勘察结果,对划定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记录地区各块耕地等级,形成数据库,编制“两区”划定成果。

2.3准备工作

2.3.1现场勘查

本项目中对整个现场区域进行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判定“两区”划定的相关重点内容,并由此作出分析,确保能够统筹安排相关工作,确保项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中要点包括:①结合已收集的数据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地区农作物的长势等信息;②在勘查期间记录气候的地理与气候特征。

2.3.2整理资料

在整理资料期间,要保证各项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现势性分析,选择现势性的数据资料;做好数据格式转换,将纸质资料扫描记录后并纠正;在矢量数据转换中,需将数据转化为GIS通用格式。

2.4测制图件

2.4.1制作工作底图

针对已经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在叠加土地承包使用权结果、高保护农田等基础上,将各类资料整合在一起,并确定核点区域的边界,对“两区”以及相应片块地形成预编码,获得电子工作底图,并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获得表格。

2.4.2室内勾绘

室内勾绘期间的重点内容包括:①根据永久基本农田确定“两区”的边界划分的基础数据,在测绘期间通过将相关数据叠加到高分辨率的图像上,完成对区域内边界的室内预划;②将“两区”片预划边界叠加到最新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逐块开展室内预划;③按照“两区”的边界划分以及室内预测结果,在结合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将已经发生变化的永久基本农田地块、未被划为农户承包地的农村集体土地,以及预划时未划入“两区”片(块)边界的集中连片耕地作为实地核查的重点区域,并在图上进行标注。

2.4.3预编码

本项目中,按照“两区”片的编码规则,以及对“两区”规划数字化工作底图上功能以及保护区域内的不同片所赋予的预编码进行处理[3]。在“两区”编码规则中,代码结构采用了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划分代码以及“两区”类别代码,共同组建了一个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结构。在“两区”代码结构中,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位数9位,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两区”类别代码位数1位,表示“两区”类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顺序码位数3位,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内粮食生产功能区或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数量。在编码方法的选择上,依照“两区”代码结构,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代码需要按照GB/T2260的相关规定执行;在类别代码区分期间,代码分别用“0”与“1”表示。在赋码规则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两区”的代码结构,遵照GB/T2260规定进行划分,在两个代码中,“1”表示重要农作物生产的保护区、“0”代表粮食生产功能区。在编制“两区”的编码之后,应该保证编码的稳定,不能随意调整编码的外在属性。

2.4.4编制图件

按照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别落实“两区”的地块与片块情况,这样工作人员在加上编号之后,可以生成淮上区的空间分布图,在标注信息之后,能够获得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田间道路、土地流转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其中的重点技术包括:①图形矢量化处理。图像处理过程中,采用正射影像图、基本农田图等数据,对不同功能区进行界定,并划分矢量化边界区。期间可以调查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线状地物情况,确定边界线;②偏快生成与属性上图。在对图像做矢量化处理之后,粮食生产区域界限得以明确,此时在确保拓扑检查无误的情况下,构建面状文件。期间可按照规范创建关键属性字段,其中的关键数据包括行政区代码、面积、建设项目等,并将其作为绘制的重要内容。

2.5数据建库

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中,数据库建设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将对测绘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设置数据库参数之后,掌握数据库的结构后,记录数据集中的数据字典、逻辑机构等;在“两区”数据库设置中,需要构建数据图层,记录表单的数据,其中设置的图层参数包括空间参考数据等。在数据入库阶段,工作人员根据农业部下发的统一文件进行处理,下级部门对矢量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等进行检查,并导入本级数据中。最后针对数据库内容,要基本包含“两区”划定的详细资料,并完成各类数据处置,最终分析其中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和非空间信息数据等。

3结语

本文所介绍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高新技术,在技术内容以及应用形式上进行了突破,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需求,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数据处理过程得到完善,工作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以皎.测绘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的思考实践[J].科技风,2018(21):200.

[2]黄正能.浅析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新技术的应用[J].商业文化,2018(12):58-59.

国土资源范文6

(一)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的复杂性特点

国土资源档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而且档案种类之间本身具有相对复杂的关系,而且还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流程,如果没有高度智能化的管理,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从国土资源的复杂性特点来说,数字化管理能够将数据库转化成知识库,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专家分析,因此,能够对复杂的国土资源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流程化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效能。

(二)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易变更性特点

国土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地籍方面档案资源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变化。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籍信息经常会出现改变。如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显然会对很多档案资料进行追溯性修改,而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相关的信息统一搜索出来,并统一进行修改,从而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因此,数字化管理能够轻松应对国土资源信息容易变更的问题。

(三)数字化管理能够适用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资源集合,很多资源并不是独立信息个体,而是将多种信息资源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性资源,因此如果某一个资源信息出现缺失就容易造成国土资源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资源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这种完整性特点成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难以解决的难题,一旦出现某一个信息变更,就需要追溯这个资源的所有相关性信息,并对此进行修改。但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这种相关性的建立已经通过数据库完成,因此很容易轻松调用并进行修改,极大地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推进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方面的适用性,就能够有利于改变相关领导的思想观念,在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进行推动才能够实施,因为国土资源本身的复杂性会涉及到诸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信息没有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就难以转化成知识库,从而实现高效的系统化管理。所以只有所有领导摒弃门户之见,转变观念,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统一收集被纳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二)制定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首先要明白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一步完成,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着手。然后再进一步落实资金、实施单位和基础设施构建、人才培训和意识培养等一系列工作。接着当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完成之后,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对传统的国土信息资源,如纸质档案、录像带资料等进行手工录入和数字化转换,并且在录入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信息资源没有失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的使用效果。

(三)搞好安全性建设

国土资源范文7

(一)工作信息。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进展情况;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及县局部署的中心工作落实情况;领导重要指示、批示,办理落实情况;本股室,本所重点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具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工作经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相关业务获上级表彰奖励情况。

(二)调研信息(专报信息)。

主要涉及群众反映和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特别是带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说明,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国土资源领域重点事项改革试点、“双保”工程、民生工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方面的信息。

(三)社情民意。

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群众对国土资源管理大政方针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较多带普遍性或典型性情况。

(四)突发事件。

主要涉及群众集访、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以及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五)领导活动。

上级领导检查指导、督促工作,开展“双深入”活动方面的信息。

二、报送要求

(一)提高信息采写质量。

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把握保障经济发展大局,按照供需对路组织报送政务信息。普通类信息做到及时简练准确,突出信息含量和覆盖面,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调研和专报信息,要做到思路清晰,情况明了,特色宣明,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二)增强信息表现形式。

要加强图片信息的收集和报送,高质高效做好图片信息采集和上报,加强部门网站信息更新,注重网络宣传。

(三)规范信息报送途径。

要提高信息报送效率,所有信息,报送县局办公室的同时,要积极向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各信息收集网点报送。局各股室、事业单位原则上需经县局办公室汇总上报。

(四)严格信息审核把关。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审签制度,凡报送信息,须经局政务信息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签发、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杜绝虚假信息和负面信息。

三、考核奖惩

(一)信息报送任务。原则上每个股室和事业单位、基层国土资源所,每月必须报送1-2条文字信息,每2月报送1篇图片信息,全年上报1-2篇专报信息,各单位信息报送任务分解见附表。

(二)计分办法

1.凡被县局采用信息,每条计1分,被市局以上单位采用每条计2分。

2.凡“图片信息”被县局门户网站采用,每条计1分,被市局(或县委政府)以上采用每条计2分。

3.专报调研信息被县委、县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采用每篇记2分,被上级领导批示了的加倍计分。

(三)考核奖励制度

1.建立通报制度。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对信息采用情况适时进行通报,表扬信息工作完成好的单位,对出现迟报、漏报、瞒报、误报或不按程序报送的进行通报批评。

2.实行动态考核。

为保证信息工作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对2015年信息工作实行上下半年动态考核,将信息任务平衡分配到上下半年,只要半年未完成目标,则视为全年未完成目标。

国土资源范文8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专门提到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和房屋征收征用中侵害群众权益的问题。对此,他指出了两方面根本原因,其一就是监督不到位和力度不够,导致对权力缺乏有力约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当前,厘清国土资源行政监督相关各方的职责,理顺其关系,发挥国土资源领域行政监管的整体效能,构建有序监管、合力监管的监管格局,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状——

外部监督力度大并持续加大,内部监督体制创新填补监管空白行政监督是现代政治和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由行政机关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体系有机组合构成。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六个方面。内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强行政监督体系建设。国土资源领域行政监督力量的构成,既有行政监督的共同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特点是:

一是外部监督力度大并持续加大。从2005年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规范和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200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列入专项治理范围,到2010年8月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进行“两整治一改革”(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整治,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国土资源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从这几年查办的案件来看,成效非常明显。

二是内部监督体制创新填补监管空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大力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内部监管。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各有关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门),不仅要受到来自本部门上下层级之间的一般监督和来自行政监察和审计部门的专门监督,还增加了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专门监督。在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中,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二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2006年7月13日,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式设立。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的诉求,一方面是强化国土资源部门的行业指导和层级监管,另一方面强化土地督察机构对省级政府土地管理的监督,以加强中央对各地土地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垂直管理后的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向领域共管的模式转变。近5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制度对于促进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问题——

统筹协调、深度配合不够,整体功能不强,缺乏监督合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在不断完善并取得成效的同时,依然面临着统筹协调、深度配合不足的问题,行政监督体系整体功能不强,缺乏监督合力。一是监管力量职能交叉,权责和监督方式有待进

一步厘清。在监督实践中,已有监督主体、方式、渠道多样化,在丰富监督体系的同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交叉、权责和监督方式趋同的问题。监督合力当前主要体现在部门、地区之间密切配合查办重大案件的协调机制和整体合力,而在查处一般案件方面,由于政府机关内外各种监督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各种监督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彼此之间也缺乏联系和沟通,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战,尚未形成一个严密有序、分工合作、协调互动、运行高效的有机整体。监督工作存在交叉和空白,有的问题多方插手,有的事情无人过问,有时还导致在案件受理、查办移送、处理等工作环节中相互间的冲突和矛盾。

二是各监督力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国土资源领域内部监督体系中的监察、审计、土地督察等专门监督中,对一些问题的调查、检查等工作程序基本重复,某个部门作出处理后不向其他部门移送监督处理结果信息和资料,使得相同问题的违法者可能受到不同的处理。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建设部等涉及土地管理职能的国家部委,已就案件信息移交转办专门发文,建立了专门的机制。但在落实中,限于对一些问题在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给执行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另外,国家层面还缺乏土地共同监管的机制。尽管一些市、县级政府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制度性的探索,但由于更高层面协调上的制约,影响到土地共同监管责任的落实。

三是从窗口部门导入的外部监督信息处理、利用不够。当前,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热线开通已近2年,接到电话信件举报的线索数量庞大,部信访办也常年接访和接受举报,已经形成了有效的线索来源。但由于案件处理上体制不顺、执法监察部门联动不够、内部监督各力量缺乏整合等,信访案件直接查处和转到省级国土资源厅后的有效查处率低,涉及政府违法违规的案件转到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后查处难,使得举报热线面临较高的诉讼风险。当前,有待整合内部监督中执法监察和土地督察的力量,发挥土地督察对政府违法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并理顺国土资源部门与外部监督部门的业务关系和联动机制。

四是内部监督各方关系有待理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均需强化。一般监督是国土资源部门上下层级间的相互监督。当前,要通过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规划管理和完善计划管理等使管理和工作方式跟上时代步伐,促进依法行政、转变部门职能、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专门监督是独立行使职权的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当前国土资源领域的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此外比较特殊的还有土地督察。近5年来,土地督察工作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显示出独特优势,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但同时,其特殊的定位和职责,在履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监督的独立性不够,监督权缺乏法律效力和法律保障,对内与国土资源部内有关业务司局的职权有待进一步理清,对内对外都存在信息共享和反馈、移交、联动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土地督察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和土地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待形成及时向党纪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组织人事等部门移交的稳定渠道,由此也影响到各地对被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查事查人”全面到位,以及督察成果在部门内部转化应用上存在一些“挤出效应”,都多多少少限制了土地督察工作的权威性和理论上应当发挥的成效。#p#分页标题#e#

建议——

外部监督向“领域”延伸,理顺内部监督各方关系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将外部监督对象由“部门”向“领域”延伸,加强内外部监督间的沟通联络,建立成果移交机制,加强案件查处的治本功能。国土资源大家用就要大家管、大家负责。外部监督各部门应将监督视野扩及国土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全领域,监督既要抓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案件,又要注意将一些反复进行的“运动”转为制度,进一步完善成果移交和案件查处的常态化联动机制建设,不仅要查处案件,而且要关注由于体制原因、政府不作为和政绩考核导向带来的违法行政和腐败问题。在此基础上,发挥案件查处的治本功能,通过案件查处不断梳理国土资源领域党风廉政风险点和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大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二是进一步理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与土地督察的关系,用好用足土地督察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明确土地督察的职责定位,用好用足其在监督政府履职方面的作用,合理调配、充分用好行政资源,形成国土资源行政监管的合力。要尊重事实、科学发展,切实按照土地督察制度设计的定位,既要确保土地督察工作相对于国土部业务司局的独立性,又要在顶层设计实施层面进一步探索形成各项重大制度的监管合力。独立性是监督工作的生命。一段时间以来,土地督察探索性地配合国土资源部有关业务司局开展对下业务督导、监督检查和政策实施评估等工作,这方面工作和作用应进行总结评估,以便进一步明确土地督察工作职能,更好地集中力量监督“领域”管理和政府履职情况,更加重点突出地发挥体制完善的作用。同时,土地督察工作成果应在顶层设计层面形成常态化的协调机制,明确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共享与成果互核的方式和机制,明确督察成果的地位和应用,以利于土地督察信息发挥遏制违法违规和完善制度推进改革两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