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特征浅探

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特征浅探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1∶5万调查报告为背景,在对连平县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分区特征进行梳理归纳,该地区地质灾害分区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并对其重点地段进行详细描述。希望为该地区各类地质灾害评价建立区划与分区指导。

关键词:连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法

1.引言

近二十多年,广东省先后在全省有计划地开展了1∶50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1999年以来开展了全省81个重点县进行1∶10万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详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广东省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对易发程度和危险程度进行分区,建立了三维立体的群测群防系统,使地质灾害损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经济发展,各类型的地质灾害有加剧的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根据国务院和原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精神要求,2016年11月3日,连平县国土资源局依据粤财工[2015]578号文件精神,广东省向社会对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开展广东省连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连平县范围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对地质灾害进行分区,建立并完善相关数据库,为减灾防灾提供理论依据。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区划与分区特征进行归纳,为本地区各类地质灾害评价建立理论及技术基础。

2.地质灾害区划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主要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发育程度,将类型相同,发育条件相近,危险程度相似划分为同一区块。在易发程度及危险程度高的分区基础上,进而划分出重点调查地段,其对调查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连平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相关。因而在进行地质灾害分区时主要以以上因素为出发点,同时还考虑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稳定性、易发程度等因素。

2.1分区方法-综合危险性指数法。综合危险性指数法主要步骤为:单元网格划分→计算→潜在地灾强度指数计算→现状地灾强度指数计算→地灾综合危险性指数→地灾易发程度分区划分。(1)单元网格划分将连平县行政区划图进行网格剖分。每个单元面积为2×2km,共划分676个计算单元。(2)计算方法地质灾害易发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Zf=Zq·r1+Zx·r2式中:Zf-地质灾害易发综合指数;Zq-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r1-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权值;Zx-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r2-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权值;(3)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Zq)Zq=∑Ti⋅Ai=Y·AY+X·Ax+J·AJ+R·AR+D·AD式中:Ti为不同的影响因素,A为其权值;Y、X、J、R、D为影响因子,其分别为岩土类型(Y)、地形地貌条件(X)、降雨(J)、人类工程活动(R)和断裂密度(D);Ai分别为各形成条件的权值。(4)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Zx)Zx=a+b+c式中:a-处理后的灾害个数密度系数;b-处理后的灾害面积密度系数;c-处理后的灾害体积密度系数。(5)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根据各单元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取评价单元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与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分级赋值进行换算并叠加,获得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

2.2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划分。根据上述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原则和方法,结合《县(市)地质灾害调区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将连平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3个高易发亚(A)、4个中易发亚区(B)、5个低易发亚区(C)。根据连平县实际情况,该测区不适合划分不易发程度分区。现将各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描述如下:(1)地质灾害高易发程度分区(A)总面积175.92km2,占调查区总面积7.74%。工程地质岩组有层状较软变质岩组(Ⅱ)、层状较软红层岩组(Ⅲ)、层状较硬碎屑岩组(Ⅳ、)等。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坡角30°~60°,岩石风化强烈。地质灾害高易发程度分区(A)内有崩塌地质灾害点有54处,地面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80处。按险情分级大型有2处、中型96处、小型50处,易受地质灾害影响村庄有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平均密度为0.92处/km2,高易发程度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诱发地质灾害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地质岩组、强降雨、地震等。潜在威胁人口4710人。(2)地质灾害中易发程度分区(B)总面积931.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0.94%。工程地质岩组为卵砾石、砂及粘土多层土体(Ⅰ)、层状较软变质岩组(Ⅱ)、层状较软红层岩组(Ⅲ)。本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7处,险情分级属于特大型1处、大型5处、中型83处、小型78处,易受地质灾害影响村12个。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本区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为城乡、交通、学校建设削坡和自然因素地震、强降雨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财产损失,潜在威胁人口4778人。(3)地质灾害低易发程度分区(C)总面积1167.84km2,占全区总面积51.33%。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工程地质岩组为卵砾石、砂及粘土多层土体(Ⅰ)、层状较软变质岩组(Ⅱ)、层状较软红层岩组(Ⅲ)。区内有灾害隐患点22处,占全区总地质灾害隐患点6.53%,地质灾害隐患点平均密度1.88处/km2。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诱发地质灾害因素为居民削坡建房、修路和强降雨等,潜在威胁人口244人。

3.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划分及分区评价

3.1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分区方法。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分区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基础上,叠加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危害程度的综合分析来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区。

3.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分区。社会经济损失程度主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区内容来确定,即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赋予其不同的损失强度等级。人员伤亡损失程度使用行政区内人口数据并求出相对于该行政区面积的平均人口密度值,根据不同的人口密度赋予其不同的强度等级。危害程度的强度可分为三级:危害程度大、危害程度中等和危害程度小。因此,本次评价和分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Zh=Zc·Ac+Zr·Ar式中:Zh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指数,Zc和Ac分别为经济财产损失程度值及其权重,Zr和Ar分别为人员伤亡损失程度值及其权重,权重值为:财产损失为0.6,人员损失为0.4。

3.3地质灾害点危险性大小分级。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是指在每一处地质灾害点详细调查的时候,应当同时确定各个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即财产损失和人员损失的综合评价结果;因此,在确定某个评价单元格的危险性大小的时候,如果单元格中包含有地质灾害点,则该单元格的危险性等级不能小于该地质灾害点的等级;此时,该单元格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指数的数值就等于该灾点危险性大小相应的危险性等级的数值。对危险性大、中、小分别赋值4,3,2,单元格内没有灾害点的赋值为1。

3.4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及评价。叠加单元格中已发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大小,在确定某个评价单元格的危险性大小的时候,如果单元格中包含有地质灾害点,则该单元格的危险性等级不能小于该地质灾害点的等级;此时,该单元格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指数的数值就等于该灾点危险性大小相应的危险性等级的数值。就可以得出各个单元格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指数;使用Map-GIS软件生成全区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指数等值线图;最后,根据等值线并参考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等状况,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指示法将其划分出三级危险分区。连平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即高危险程度分区(Ⅰ),中危险程度分区(Ⅱ),低危险程度分区(Ⅲ)。(1)地质灾害高危险程度分区(Ⅰ):总面积182.28km2,占调查区总面积8.01%。调查区高危险程度分区内有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点153处,占全区总灾害点45.40%。潜在威胁人口5869人;(2)地质灾害中危险程度分区(Ⅱ):总面积727.4km2,占调查区总面积31.97%。地质灾害中危险程度分区内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1处,占全区总灾害隐患点44.81%。潜在威胁人口3317人;(3)地质灾害低危险程度分区(Ⅲ):总面积1365.4km2,占调查区总面积60.02%。地质灾害低危险程度分区内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隐患点33处,占全区总灾害隐患点9.79%,潜在威胁人口546人。

4.重点地段划分和评价

4.1重点地段划分的依据。(1)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分布特征和复杂程度,以及控制因素;(2)重大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多,稳定性差,规模较大,危害性和危险性大等;(3)重点地段威胁的人员多,威胁的财产大;(4)地质灾害点的密度较大;(5)均属高易发程度分区和高危险程度分区;(6)规划开发区域。

4.2重点地段划分评价。根据上述重点地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在连平县划分出一个重点地段,即东北部的重点地上坪镇。主要分布在低山区。该重点地段总面积12km2,占调查区总面积0.52%。工程地质岩组为卵砾石、砂及粘土多层土体(Ⅰ)、层状较软红层岩组(Ⅲ)地貌以低山为主,坡角20°~50°。本区主要致灾载体残坡积层发育,厚度一般为3m~8m,最大可达20m。该重点地段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嵩灵组砂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道路交通建设、山区农村削坡建房,主要地质灾害隐患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该重点地段内有不稳定斜坡49处;险情分级大型2处,中型61处,小型37处,潜在受威胁人口有3639人。

4.3重点地段—上坪镇。地质灾害高易发程度分区主要分布在小水村、东阳村、古坑村、下洞村、中村村和布联村一带,面积约104.13km2,占全镇面积的34.28%。区内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3处,其中滑坡7处,崩塌37处,地面塌陷2处,地质灾害密度0.89处/km2。诱发因素主要为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削坡和暴雨。潜在受威胁人口有3532人。地质灾害中易发程度分区分布面积约3.66km2,约占全镇面积的1.2%。区内没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低易发程度分区主要分布在三洞村,面积约195.98km2,约占全镇面积的64.52%。地质灾害隐密度0.04处/km2。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削坡和暴雨,潜在受威胁人口有107人。地质灾害高危险程度分区主要分布在小水村、东阳村、古坑村、下洞村、中村村、布联村、新陂村、石陂村、一带,面积约86.23km2,占全镇面积的28.39%。区内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2处,地面塌陷2处,崩塌34处,不稳定斜坡44处。按险情分级大型2处,中型49处,小型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95处/km2。诱发因素主要为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削坡和暴雨,潜在受威胁人口有3230人。区内未分布地质灾害中危险程度分区。地质灾害低危险程度分区主要分布在三洞村、西坪村,面积约217.54km2,约占全镇面积的71.61%。区内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其中崩塌8处,滑坡5处,不稳定斜坡5处。按险情分级中型12处,小型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0.25处/km2。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削坡和暴雨,潜在受威胁人口有409人。

参考文献

[1]张龙飞,董斌,韩晓飞,史双双,史琳娜.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特征分析及地震易损性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19,37(01):12-19+71.

[2]孟吉泽,徐晗,艾云峰,常亚丽,李义涛,邢颖.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工程地质问题探讨[J].吉林地质,2012,31(04):124-126.

[3]张龙飞,董斌,史双双,韩晓飞.太原盆地田庄断裂活动性分段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02):204-213.

[4]黄新华.顺德金榜河西牛岗顶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析[J].自然科学,2012,10(03):19-22.

作者:刘旭东 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