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农业工程技术运用

玉米种植中农业工程技术运用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了极为关键的位置。介绍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意义与方法,以期在增加玉米产量、提升种植户经济收益的同时,保证我国市场上的玉米供求达到平衡,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玉米种植;现代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

0 引言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农业生产设备、技术层出不穷,为现代化农业的向前推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有助于提升玉米的品质,进而达到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1 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党的十八大上更是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减小,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约为4128万hm2、产量约为24106万t、期末库存量约为15000万t、进口量约为5100千t、消费量约为30829万t,产需差额约为-6723万t。从供给端方面来看,2019年我国玉米产能呈下降态势,库存消耗速度极快,对此,为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玉米,保证当前我国玉米产耗平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强化对玉米种植的管理,成为增加玉米产量、保障玉米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 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方法

在过去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其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手段不够科学,出现了诸如病虫害的抗药性显著增强、土壤耕作性能逐年下降、犁底层不断加深等不良状况,使得玉米在生长中后期出现倒伏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严重降低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在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尤为重要。

2.1 玉米品种的改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玉米收获后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玉米抗性、提升玉米产量,各种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但受不同地区土壤、天气、水文、常见病虫害等条件存在一定差异的影响,种植户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避免只关注玉米产量,忽视玉米与环境适应性,直接种植导致玉米绝收的情况。举例来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曾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下发了《2020年全省玉米生产技术意见》,意见指出,为稳定山东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丰富玉米种植结构,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应当综合考量当地的地力、耕作、灌溉、机械、管理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具体来说,若种植户要在普通农田种植夏玉米时,可以选择青农11、立原296、登海605等品种,这些品种的玉米具备抗倒伏、抗逆性强等优点;若种植户想要种植鲜食玉米可以选择西星五彩鲜糯、青农206、京科糯2000等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具备口感好、色泽光亮等优点;若种植户选择用籽粒机收割玉米,则可以选择奥原7号、金来376等品种,这些品种具备籽粒脱水快、抗倒性强、穗位适中等优点。

2.2 种植土壤的改良。当前玉米的生长状况不仅受到种植地点气候条件、水文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还与种植地点的土壤情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玉米品种的质量决定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玉米的产量,需要对玉米品种进行改良,但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不仅需要选择具备优良性状的玉米品种,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还需要对玉米栽种地点的土壤条件进行分析,确保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具体需要,以便为玉米后续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壤pH值处于5~6之间,但某地种植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忽视了土壤条件对于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将其种植在酸性过高的土壤中,并且受当年降水量偏低的影响,该种植户未能收获预期质量的玉米,严重降低了种植户的收益。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再次发生,现阶段,在玉米种植前,种植户可以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对土壤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土壤进行改良,使之适应玉米的生长。比方说,若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过少,种植户可以采用深耕、深翻等方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若土壤较为贫瘠,种植户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腐熟农家肥、绿肥以及适量化肥的方式,保证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1]。

2.3 栽培技术的改良。高产栽培技术作为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采用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依照当地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使技术真正适应当地玉米的种植管理。2.3.1宽窄行交替种植。在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宽窄行交替种植指的是,种植户在划垄的过程中,将其划分成宽行与窄行,比方说,当前种植宽度为130cm,那么宽行的宽度可以为70cm,窄行的宽度可以为35cm,垄沟的宽度为25cm,这种种植方式的应用,不仅便于大型机械设备的辅助种植、翻耕、浇水与施肥,进而有效提升种植效率,还便于种植户在宽行与窄行上交替种植玉米,避免土壤肥力的过度损耗。同时,在采用宽窄行交替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种植户可以采用“一点三子”的播种方式,并在玉米出苗后,依据玉米苗的长势去除幼苗,并在缺苗处补齐幼苗,为后续玉米种植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2.3.2膜侧沟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运用覆膜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与热量的流失,进而达到促进玉米萌发、生长的作用,还因其不透水的特点,在遇到暴雨时,可以将雨水导入垄沟中,并使之自然流出,避免过多的雨水渗入土壤中,导致玉米出现烂根的情况。2.3.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灌溉与施肥融合到一起的新型技术,其具体工作方式为利用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液体肥料按照玉米的具体生长需求,与适量的水混合,配成水肥液,然后利用滴灌系统将水肥液运输到玉米的根部。尽管这一技术需要种植户在种植前期购买滴管设备,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配置水肥液,但受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地农业部门对这一技术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影响,滴灌设备的价格逐年下降,并且一些地区的农业部门也依据当地主流种植情况,公布了相应的水肥配方,种植户可以在种植过程中,依据配方自行配置,大大降低了工作难度。因此,在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玉米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对水肥的需要,还可以节约水肥资源、降低种植成本、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2]。2.3.4玉米密植技术。在传统玉米种植过程中,单位面积种植的玉米数量过少不仅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还无法有效地提升玉米的总产量,为解决这一问题,玉米密植技术应运而生。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阳光、水分、空气以及营养物质,若种植户在能够保证上述物质供应的基础上,尽量缩小玉米之间的间距,则可以在提升上述物质利用率的同时,有效节约玉米种植面积,进而达到提升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户收益的目的。

2.4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良。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我国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以“防”代“治”的病虫害治理方案。具体来说,首先,种植户需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在选定玉米品种后,选择饱满无缺的玉米种子,并且利用种衣剂对其进行拌种处理,避免地下害虫对玉米的伤害;其次,在玉米种植前,对其进行无菌培养,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提升其生长效率;最后,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加强对田间水肥的管理,同时,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人工防治病虫害的方式,降低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例如,玉米根腐病是一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为避免这一疾病对玉米的侵害,在防治过程中,种植户首先应当选择登海605、浚单20等具备较强抗性的玉米品种;其次通过将马铃薯、花生、大豆等作物与玉米轮种的方式,避免土壤中的病菌逐年增长;最后,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应当定期检查玉米田中玉米的生长情况,在发现患病植株时,通过及时将其拔除,带出田地焚烧深埋的方式,避免病菌孢子的大范围扩散,或者在植株患病初期通过在玉米根部喷施由72%的3000倍农用链霉素、2000倍的天达裕丰以及95%的3000倍天达恶霉灵混合溶液,达到杀死病菌的作用。此外,玉米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害虫,为避免因玉米螟的存在导致玉米减产,种植户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具体来说,种植户可以通过在玉米田中喷洒白僵菌菌液或者放飞赤眼蜂的方式,避免玉米螟的大面积扩散,同时,种植户还可以在发现玉米螟后通过手动抓除的方式,降低玉米螟的密度。通过这种防治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造成的威胁,还符合国家对于当前绿色农业的要求。然而,在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种植户应当尽量避免化学药剂的喷洒,以免造成赤眼蜂的大面积死亡,影响生物防治的作用[3]。

3 结语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情况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阶段,面对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情况,为满足社会对玉米的需求,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玉米亩产值,已经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姜海玉.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成效[J].乡村科技,2020,11(27):85-86.

[2]邵鹏梅,雍海燕.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6):21.

[3]李亚奇,郭艳红.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19,(11):58-59.

作者:王术平 王盛 单位:诸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诸城市社会保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