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与乡村发展探究

农业产业与乡村发展探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温岭市农业产业现状,从农业产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产业与政策扶持、乡村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温岭市农业产业与乡村发展,以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浙江温岭

1温岭市农业产业现状

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17.3℃,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6.7℃,最热月为7月,平均温度28.1℃。优良的气候环境为温岭市的农业产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温岭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部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温岭市现有水果栽培面积7333.33hm2,其中大棚葡萄种植面积约4000hm2,主要分布在滨海镇、箬横镇、石桥头镇、温峤镇、坞根镇等地。西瓜种植面积为1666.67hm2,主要分布在箬横镇、滨海镇。柑橘种植面积约1333.33hm2,杨梅种植面积约1133.33hm2,甘蔗种植面积约866.67hm2。高橙种植面积600hm2,主要分布在城南镇、坞根镇、温峤镇、石桥头镇、箬横镇。枇杷种植面积约333.33hm2,桃种植面积约200hm2,以及其他如无花果、蓝莓、猕猴桃、火龙果、梨、樱桃等等。温岭有“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果蔗之乡”“中国高橙之乡”等美称。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了当地人的物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温岭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需求,围绕着温岭的农业产业,在保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如何将农业产业与农村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增进市民对于农业与农村田园生活的体验。

2温岭市农业产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2.1基地建设和管理

近几年,温岭基地建设规模实现突破性增长,虽然已经建立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化生产经营模式,但以分散生产方式,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仍然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扩大基地规模,管理模式上走标准化路线,确保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1]。

2.2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

为了从源头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温岭市全面实施购买农药等生产物资实名制,全市134家农资店全部启用了信息化平台。基本建立了农业投入品源头的监管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质量有保证。在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方面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和规程,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并取得一定成效。

2.3建立品牌意识

政府对优质农产品认证实行奖励。将品牌认证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值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高标准、严要求发展绿色食品。积极宣传绿色食品的优势及标准化栽培技术,鼓励符合绿色食品认证要求的企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引导企业提高对认证工作的认识,帮助企业积极争取认证,培育优质、平价、放心的农产品。

2.4组织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活动

为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治格局,开展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以及绿色农产品进社区活动。活动中展示了具有温岭市地方特色的绿色农产品,还通过展板、现场品尝、资料发放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绿色食品展示展销、公益宣传、优质产品评比等活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

2.5积极宣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温岭农博会、温岭优质农产品评比、绿色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等活动,将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准入条件之一,要求参展的产品全部贴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通过这些活动积极向消费者宣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通过扫描二维码合格证查看产品生产,检测和安全承诺,向消费者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知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知晓度[2]。

2.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强化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定量检测和农残速测相结合的农产品常态化监测制度。2021年全市计划定量检测600批次以上,定性抽检8000批次以上,“瘦肉精”专项快速检测1250批次。全市主要农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3温岭市农业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

结合创意农业理念将温岭水果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以农村自然风貌和广阔山野为依托,充分挖掘农村的功能与价值,积极培育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建设休闲乡村,并充分考虑农民利益,整合各方利益,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3]。创新型乡村发展模式需要在环境方面景观化、特色化以及体现传统文化。

3.1园林景观化

景观设计以尊重乡村自然风景为基调,充分运用山野田地里随处可见,且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的元素,如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蔬果、果树、野生花卉,花岗石、瓦片、水缸、鹅卵石等,依据不同时节和地势打造乡村特有的景观价值及生态价值。

3.2人文传承化

温岭历史文化悠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三代,邑境属东瓯地民间流传着很多人文故事,在传承乡村文化中将乡村特色资源,如食物、农作物等元素融入优化设计中,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适应现代需要的农产品文化产业。

3.3地域特色化

充分挖掘当地鲜明特色这一宝贵资源,稳定发展优质大宗农产品,打造特色产区,扩大地域优势。比如温峤镇峨眉山村的蓝莓小镇,箬横镇贯庄村的西瓜之乡,大溪镇仰天湖的茶园文化,滨海镇葡萄村等。注重口碑的力量,突出当地品牌优势,一个好品牌,给农产品注入了新活力,还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4温岭市农业产业与政策扶持

加大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使经营模式多样化,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当地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绿色工程,应合理简化审批手续,高效率通过审批。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现代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4]。

5乡村发展的制约因素

5.1主体作用不突出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有待提高。他们主体意识模糊,大局意识欠缺;干部热衷于争取上级补贴、项目、指标,却缺乏依靠自身潜力挖掘和调动村民积极性的能力。

5.2有效管护难落实

基础设施“重建轻管”,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尽管部门对有些项目实行专门经费贴补,并制定了基础设施维护、村规民约等长效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制约机制和集体经济支撑,加上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既有制度真正落地困难。

5.3土地因素制约大

现行农村各类规划缺少统筹,导致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率不高。农业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落实困难,新兴产业配套设施用地无法保障,一些好的建设项目,因缺少用地指标无法落地。

6参考文献

[1]贾学新,王显安,白萍.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0(5):23-24.

[2]王西娅.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农产品品牌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7(11):23-24.

[3]张佳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4):38.

[4]陈宇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管理经营模式[J].度假旅游,2019(2):57-58.

作者:陈丹霞 单位: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