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浅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

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各种饲料添加剂)是影响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产品中化学试剂残留超标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2]。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使用尤其是过量使用,不仅污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体内的残留还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从源头上看是由于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规制和监管不力,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兽药,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学试剂还在生产和销售;但若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角度看,虽然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种类、使用频率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但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政府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民难以掌握其科学的使用方法,为了尽快杀灭病虫害,往往在生产过程中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增加用药次数。

1.2农业投入品经营者业务素质不高

农业投入品经营要求经营者具备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不但能辨别农业投入品真假,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还应指导农民对症下药、正确使用。但现在的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大都专业水平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起不到农技推广的作用;甚至唯利是图,误导和诱导农民购买价高质次的产品,客观上对农产品安全问题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1.3农民科技水平低

一是在病虫害防治上没有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乱使滥用,造成病虫害抗性逐步增强和化学农药使用量不断加大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二是不了解农业投入品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机理,造成残留超标。例如虫酰肼防虫效果好、有效期长,但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虫酰肼的限量要求很低,在对日出口农产品上只要使用,残留就超标;再如嘧霉胺可有效防治灰霉病,同时它又是一种很好的保鲜剂,但如果用于储存蒜薹,必然造成残留超标。三是喷雾器普遍压力小、喷雾不均,药物利用率低于30%,大部分散落土壤,影响防治效果,污染了环境,加大了农药残留。四是在肥料使用上不是按照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需肥要求配方施肥,而是盲目追求高投入高产出,既加大了成本、破坏了土壤结构,又造成了农产品污染。

1.4检测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认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配备检测设备,有一些单位虽然配备了检测设备,但不按要求抽检,检测质量有待提高,使得职能部门的监管还存在政策上、技术上的难题。另外,由于检测费用高、人力不足,大部分农产品没有经过检测就直接上市。这一切使政府不可能对农产品一直实施随时随地的、全面有效的监管。

2对策

2.1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依法监管的力度

为了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各部委办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措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督和监测力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鉴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以及城乡差别、区域差异大等情况,各地方需尽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使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依。

2.2转变生产

2.2.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药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3]。要针对我国现有的主要农产品,根据我国现有主要农药品种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一是提高现有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系统制定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标准;三是系统公布与农产品安全有关的限量标准;四是要分类制定系统监测的通用标准,提高监督管理的可行性。

2.2.2推进标准规范生产,努力解决农药污染

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把农产品生产严格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轨道,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巨任务。以农产品安全为定位,就是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问题切实解决好。加强获证产品的监管,主要是加强投入品、生产环节的监管[4]。要建立产地的定期检查制度,重点检查产地环境变化、生产技术规程执行情况,生产过程的记录以及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情况,从净化源头、规范生产过程保障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采取“企业自查、分局检查、总局抽查”的形式,各分局要组织获证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自查自纠活动,对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逐一进行自查,分局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获证企业进行检查,总局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抽查。从申报主体、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标志使用、质量管理等方面实行全程监管。在此基础上,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企业信誉档案,定期进行评比,利用网络等媒体给予公布,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

2.3加强对农药的改进

国家采用宏观调控,改变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限制高毒农药原药及制剂的生产,从源头上杜绝高毒农药进入市场;国家相应部门应大力支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药生产厂家积极开展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为生产不断提供新型、高效、低毒的农药,逐步取代高毒、高残留农药;适当改变农药的使用方法,可以避免对农作物的污染,如用敌敌畏熏蒸的办法防治保护地的黄瓜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可以有效控制几种害虫的发生,黄瓜经检测无任何残留存在。

2.4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科技下乡、农民田间学校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向广大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宣传国家的有关规定,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加大对禁限用农药的政策宣传,加强诚信制度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突出做好对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由其引导或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3小结

总而言之,加强对农药的改进,转变农产品的生产方式,解决产品的污染程度,加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并强化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对普通农民的技术讲解等;改变当地农产品的质量,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