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4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论文(4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策略研究

一、概念界定

(一)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它是由国家机关组织和由其他机构利用国家财产而举办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组织,如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等,是非营利性的。

(二)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又被称为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大要素。它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及其结果,为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委托责任的会计信息并作出经济和社会决策。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越来越与国际会计制度日益趋同,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客观方面主要是指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而主观方面主要指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以及监督机制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度,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其本期全部现金就是其本期全部的收入,但是,当期成本费用则无法被真实反映或反映不完整,单位资产和负债也难以准确的反映出来,在核算过程中常常出现收支项目不匹配的现象,在这种核算下结余自然也不真实。在出现采购跨年度的情况下,就更加难以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些事业单位是经营性单位,会计核算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不全面、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到收入、支出和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因此会计报表就不能全面真实反应经营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利于财务预算决算和管理,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财产流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重资金使用而轻监督管理。很多单位内部都没有设立财务内审的机构,即使建立了内审机构的单位,往往单位领导和审计机构领导存在上下级关系,审计机构没有独立的审计权,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当然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比如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人员安排不当,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使得会计核算缺少监督,容易问出题。

(三)会计工作不规范,账目混乱

会计工作本身出现的问题,除了制度问题,还有就是人的因素。首先,事业单位很多会计并非财务专业人员,有的只是取得了从业资格就上岗,更缺乏后续学习和培训,这样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强,记账易出差错、有随意性,易造成同样性质的账目核算方法和结果都会有出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比如计算中未把专项资金列入暂存款而没进行核算,或把某些收入类款项列入了暂存款,而不是把它列入收入账项进行核算,账目混乱。

三、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职责分离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高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财务人员能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其次要建立一套职责明确的权责制度,在岗位设置时要分工明确、职责明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加强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

(二)加强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的问题,既要事前事中监督,从会计人员身上找原因,也要事后监督和管理。要有效的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就必须规范授权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对整个财务过程进行监控。同时也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这样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会因为外部的压力而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的小心和谨慎,减少出现人为因素的可能性。如果审计监督形同虚设的话,会计人员难免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中疏忽大意,因此监督管理对会计人员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都是国家财产,属于社会财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影响着我国国家财产的有效、合理的使用,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要着力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财务制度,改进会计核算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从内外部因素两方面来思考问题和提出策略,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就会能更加完善,更好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张小秋 单位:东海县牛山果树综合实验场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会计具有两大职能,分别是核算和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同样如此,它们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管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公允性和效率,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纵向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透明和公开,公众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也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监督,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和党内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但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和监督问题重视程度仍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和监督上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和解决,将阻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分别于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和制度下如何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财政保障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原始凭证信息不准确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凭证存在信息不真实的现象,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影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信息不真实准确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信息不完整,部分单位对于原始凭证审核要求不高,存在乱填、少填、不填的问题。在金额、时间、数量上存在虚报乱填的问题,导致原始凭证的失真,有的单位对原始凭证进行涂改。另一种现象是实物与项目名称不相符。在原始凭证上是办公用品,其实购买的是代金券等,更有的单位虚假制作购买原始凭证,以此来报销套取财政资金。有的单位对于报销时限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去年的发票在今年还可以报销,时间跨度较大,严重影响到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较为薄弱,核算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在一些关键业务的处理上,如与上级往来或者拨付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好做账,一般都放在的暂付款内,导致资金来源不明,去向不清。会计核算主体不清晰,一些大的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管理幅度较大,财务会计核算方面制度不健全,一些部门或者科室为了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私设小金库,实行账外核算,对整个会计核算体系造成了冲击。

(三)具体账务核算业务处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到位

在处理行政性收费和支出的过程中,对部分经济业务处理不规范,账务处理不能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偏低。预算外资金较多,我国已经明确规定取消预算外资金,但部分单位对预算资金管理还是监督不够,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资产管理和核算相对滞后,政府采购目标不明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往往不入账,导致资产的账实不符,有的资产已经报废或丢失,但是为了充数,不在账上做减少,资产管理的不具体,导致资产核算问题较多。

(四)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不衔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先编制预算,经人大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预算编制是监督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政府预算编制不衔接,预算执行效果较差,未能按照预算的编制进行经济活动。在预算的编制方面,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行政事业单位采用零基预算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零基预算变了形,走了样,往往在前年的基础上稳定的增加一些金额和项目,与实际不相符,导致实际发生时会计核算无法与预算相协调。在预算执行方面,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导致预算执行的不可靠性,资金收支不能按照预算执行,本应该支出的经费没用在正地方上,不该花的资金却花了,预算的控制性受到破坏,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和短缺。

(五)财政资金支出不合理,使用效率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的科学性,导致资金监督力度不够,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大部分是由领导作出决策,资金使用效率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资金支出不受限制,导致财政资金支出不合理,对于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更无从谈起。缺乏必要的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了领导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意识,长此以往,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给国家资产带来巨大浪费,使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其他迫切需要的地方,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财经纪律松散,要求不严格,出现了公款吃喝、公款消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问题,随着八项规定的落实和实施,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仍有部分人员顶风违纪,损害了国家利益,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意见较大,这从侧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监督不严格,不实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问题成因分析

(一)现有的机制体制和制度决定了会计人员缺乏监督的独立性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发挥没有明确的规定,内部监督处于单位领导的统一领导,独立性欠缺,在揭露和抵制虚假会计信息方面缺乏制度规定,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晋升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一般选择个人利益而忽略国家利益。国家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部门,但财政人员却归单位管理,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要听从领导的安排,个别领导以权代法,导致会计核算和监督发挥不了作用。

(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账务处理不清晰,尚未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内部控制系统,有些单位岗位混岗,一人兼着出纳和会计,单据审核报销一个领导说了算,尚未建立资产清查和核查制度,这些都弱化了会计的监督核算职能。

(三)单位领导对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人员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员和报账员,单位主管领导对会计工作不重视,报表也不懂,只是审核报销单据,会计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部分单位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会计运行保障机制,定期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能发挥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制度

会计职能的发挥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要从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排查风险点,完善原始凭证审核制度、记账凭证管理登记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争取年度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能够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会计专家委员会和会计顾问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加强对会计工作管理,保证会计职能发挥

单位领导和会计主管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要明确单位一把手对会计工作的主体责任和会计主管的具体责任,提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会计职能的发挥。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主动接受上级机关和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创新监督方式,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封闭式的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支出倾斜。对外建立全面开放的监督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机关、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建立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风险点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发挥预算管理、内部管理、资金控制和财务控制的作用,优化业务流程,形成权责相统一的控制业务流程,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和决策的监督。

(四)完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

财政预决算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是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措施。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以财政预决算为根本抓手,将预算编科学、编细化。强化预算控制和执行,进一步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作者:吴文臣 单位: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第三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探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核算方面

1.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收入核算问题。在事业单位的核算中,有部分收入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转拨的款项。这些款项由财政部门拨款到其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在收到拨款时已经计列了收入,因此,当下属各事业单位收到主管部门转拨的这类款项时,各事业单位便不再计入收入,而是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旧制度里的暂存款科目),同时发生的相应开支也直接在其他应付款列支。这样核算的优点是上级主管部门在汇总报表时可以直接汇总,收入不重复,却导致实际使用这笔款项的事业单位的个别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少计收入与支出。2.同级事业单位之间的项目收入核算问题。同属一个主管部门的不同事业单位,由于业务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会发生相互之间的项目委托关系。在接受委托的事业单位收到项目款项时,由于委托单位该笔款项已计列收入,因此接受委托的事业单位在核算时这笔款项没有计入收入,而是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旧制度里的暂存款科目),同时相应发生的开支也直接在其他应付款列支。例:A与B两个事业单位隶属同一个主管部门,A事业单位收到一笔非财政拨款的项目收入100万元,但该项目有部分工作需委托同属一个主管部门的B事业单位完成,A与B事业单位签定了项目委托合同20万元。A事业单位收到款项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1,000,000元贷:事业收入1,000,000元;支付B事业单位款项的账务处理:借:事业支出200,000元贷:银行存款200,000元B事业单位收到款项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200,000元贷:其他应付款200,000元;支付相关费用的账务处理:借:其他应付款X元贷:银行存款X元这个例子的性质与上述第一个问题相同,上级主管部门在年末直接汇总报表时收入不会重复,但同样会导致B事业单位的个别会计报表信息失真,收入与支出少计。3.部分经营业务未签订合同,收入确认的依据仅有发票(收现金的情况)或银行收款回单及发票,收入的完整性难以确认,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中的收入被低估。

(二)固定资产核算。

1.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有些事业单位延续以前的做法仍然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导致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高估。2.已出售的房屋等固定资产由于未办理核销审批手续,在账上未做转销,导致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高估。3.上级主管部门调入的固定资产,由于未下达调拨文件办理调拨手续的问题,固定资产未进行入账处理,导致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

(三)往来账款核算。

往来账款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部分其他应收款长达10年以上,且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由于未办理核销审批手续,一直未做坏账转销,导致会计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价值被高估。

(四)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未反映具体项目收支决算情况,仅有按类款项列示的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从报表信息中无法了解具体项目收支情况,不利于管理层的管理。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改进收入核算,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1.针对事业单位收到上级主管部门转拨款项或同级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收入,不再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而是直接计列相应的收入科目,同时对应的开支在相应的支出科目核算。上级主管部门在汇总所属事业单位报表时需对这部分内部收入与支出进行抵销处理,以确保汇总报表的收入与支出不重复计列。2.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对于合同签署与条款订立、合同谈判与合同定价等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及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调拨、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手续。

首先,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履行资产清查结果报批手续,根据同级财政部门资产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的基础上,按照新制度对单位固定资产重新分类,调整会计科目,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全面清理债权债务,制定清理核销办法。

首先,单位可以采用发函、询证、检查、核对对账单等形式,有针对性的查账、核实债权债务,并对往来款项的性质予以归类。其次,针对不同的往来款项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对于收入支出挂往来账的,要分析原因作针对性处理,该作收入的作收入,该列支的列支;对于可以收回的往来款项,要加大催收力度;对于债权挂账时间长的,应该和对方续签债权认证书,让债务方确认债务金额,防止时间长久,失去法律时效;对债权中的坏账,要分析原因,并按规定程序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核销。对以后新增的债权无正当理由产生坏账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增加具体项目收支情况决算表,以利于加强项目管理,控制项目成本,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作者:熊晖 单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分所

第四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问题探讨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1.1规范制度待健全

事业单位因为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因而往往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形成了这样一种工作形式,即根据财政拨款的多少来制定行动规划。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相对于企业单位要薄弱很多。首先,相应制度有待完善,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在当代事业单位的应用中显得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其次,相应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强化,只有制度没有执行就会流于形式,流于形式就会造成会计核算随意性大,导致数据填写错误或者漏填,收入支出费用得不到及时反映。长此以往,积累的细节问题会给会计数据查阅、对比分析、汇总造成很多本可以避免掉的麻烦。

1.2预算管理待强化

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规定了单位中资金的来源、数量、收支等,为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预算工作并未得到相应重视,大部分工作人员只是将预算视作是财务部的工作内容之一,对其缺乏了解,也不关心。预算一直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处境,会计部门在制定预算编制中,并未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统筹下一年度工作的重心与方向,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规划脱节,一旦工作中资金不足,事业单位就会再申请财政拨款。从编制到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都是缺乏管理的。

1.3相应监督待完善

事业单位会计以及出纳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担任的,一人兼任多职将直接造成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制约监督问题,移交不规范、操作不规范时有发生,给一些投机分子可趁之机,公款私用甚至私自挪用资金,导致赊账滥且多,信息失真,影响事业单位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另外还存在一些事业部门,不按照国际制度规章办事,在为人民提供服务时,擅自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使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降低,这些都是监督不到位的实际反应。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改进完善措施

2.1健全法律法规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法律法规在建设上,一方面要保证严谨性、科学性;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使相应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还需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完善细化,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真正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随意性操作。此外,还需要强化执行力度,通过进行思想教育,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法纪意识,实现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一旦账务出现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2强化监督力度

在过去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监督主要放在事后,侧重查错防弊。这样无疑会导致年终工作量大,且有些损失无法追回。正所谓防范于未然,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全面性、准确性,应该严把第一关,更加重视事前控制,提高监督的针对性。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内部监控系统,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操作方便、准确度高、实时性强等优势,这无疑会减少会计工作人员反复审核的负担,降低了工作出错率,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可以及时有效地将重要信息录入到会计管理系统中,实现各个系统的动态对接、跟踪管理;其次,真正落实会计管理制度,比如责任制、收支审批制度等,尽可能避免一人兼任多项相容职务,避免出现一人是执行者同时也是授权者的现象;最后,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监督管理中来,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实际上是本单位年度工作的一个反映,应该保持透明公开,依照法律规定公开有效财务信息。

2.3完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必须贯彻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整个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批复、认真执行预算、复核预算结果。科学编制预算,首先要提高部门工作者对此的重视度,通过宣传以及进行思想工作教育,转变传统观念,将预算安排作为本部门本年度工作规划的大致方向;其次,在具体编制中,摸清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清理以及计算,采用先进的核算办法,严格收入与支出,保证编制科学性。严格预算批复,大体说来,要具有全局观念,统筹好事业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项目进度办事,具体到某个项目中:首先要明细财务收支,避免项目还未完成资金却已不足的情况发生;其次要灵活处理,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中,计划也有时候赶不上变化,这时候就要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针对项目展开中收入与支出规模与编制预算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要对预算进行合理修订,使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促使项目顺利完成。对于预算过程、预算实施结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将有效数据录入信息系统,严格依照会计规章制度办事,提高管理严肃性,规范管理工作。

2.4设置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完善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建设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水平既影响单位盈利发展,又影响事业单位自身的竞争力大小,财务部门工作者可以根据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同时运用财会知识,从事业单位进行某一项目设计开始到具体实施每个阶段着手,严格成本控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浪费,实现资金使用超前控制。事业单位虽然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不属于盈利机构,但是为了保证各项活动在开展中合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无论是领导人员,还是部门工作者都应该将成本核算纳入财务管理中来。这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要求,更是事业单位市场化特征不断强化的要求。工作人员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及时有效掌握单位内部实际消耗状况,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补偿,防止单位最终出现入不敷出、越办越穷的情况。另外,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单位的经营、收益状况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到一定反映,为事业单位调整各项活动决策提供了依据,促成合理投入、合理产出机制的形成,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事业单位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让人民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随着时展变得日益复杂,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完善自身业务素质,认真对待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创新,促使会计核算工作向着更科学、更明晰、更合理的方向健康发展。

作者:黄茜 单位: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