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运行管理范例

酒店运行管理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能力与素质的养成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其运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1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极为重要的一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是将学校、旅游酒店企业(行业)、政府、社会、学生各具体环节(如政策、教师、基地场所、教学体系、经费、评估监督等)要素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以达到加强驱动,保障合作,从而促进实践教学效益的提升。因此,探索有效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对于保障和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1)实践教学体系欠科学。由于对旅游市场需求定位不准、加上对自身实践教学条件和人才能力培养定位不合理,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不够明确。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方面缺乏标准,有些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导致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还存在部分课程标准设置不合理,不但内容过时,而且以传统知识为主,没有突出旅游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开发和选取没有考虑到酒店行业最新需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从而难以满足现今快速发展的酒店行业对人才质与量的需求。(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院校的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基本上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能力的培训,加上缺乏酒店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和工作经验,造成专业技能水平低、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另外,高职酒店管理院校在引进师资时往往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学历、专业、职称等,造成了酒店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行家里手难以进入学校,不利于师资结构优化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3)合作企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校企双方缺乏深层次合作,导致大多数酒店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动因是降低人力成本,企业缺乏全面培养人才的动力和责任感。教师虽然是推动实践教学的主体,但其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学校对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没有出台倾向性激励政策,甚至实践课时还得不到完全认可。另外,从法律制度层面来看,并没有相关法律约束和保障校企合作中各方利益,一旦发生问题,实习指导教师要负连带责任,这也导致了教师积极性的下降。(4)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也成为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使得教师、学生和合作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程、考核和管理方面的制度还存在不完善地方,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脱离学校管理,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构建符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1)构建科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等要素。①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应结合酒店企业实际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制定,着重酒店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就业,具体包含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与资格证书等目标;②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需以实践教学目标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为依据,突破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不低于50%,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实践教学课程组成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实践教学组织模式;③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需要,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机构、“双师型”师资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④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涉及校内外实践基地设备管理、校内外实践基地学生与教师管理与考核评价、校内外实践教学中实训教学环节管理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评价。(2)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动力机制。机制的运行源于动力。把实践教学的相关利益方(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看成一个互为控制、相互制约的动态系统,只有每个参与方具备了一定的要素条件,这个动态系统才能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因此,只有从相关方角度考虑来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动力机制,形成良好互动的局面,实践教学才得以正常运行并富有成效。①政府需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出台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根据国外有效实践教学运行经验及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府层面出台必要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利用银行借贷优惠、税收减免、人才等配套政策扶持酒店企业发展,以此充分发挥酒店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②职业院校与酒店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互惠双赢源动机制。学校加大对酒店(集团)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度,不但为酒店企业输送所需的优秀人力资源,而且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参与酒店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校企共同开发教材与课程、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行业培训和企业管理等。酒店企业把学生作为酒店的储备人才精心培养,既可提升酒店与学校合作的动力,又可增强酒店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③制定教师、学生和酒店企业激励机制。学校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实践考核优秀的学生,优先评奖、入党、优先向酒店行业用人单位推荐就业,以此提高学生实践学习动力。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与其年度考核、岗位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直接挂钩,以此促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对实习酒店企业进行遴选、评估和考核,根据实习效果和综合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或淘汰制度。(3)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培养和引进机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熟练技术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应制定明确培养计划,建立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师资学历进修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培训、深造等途径加深对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酒店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酒店企业的经营活动,掌握酒店企业最新运营理念和发展动态。突破学校体制和用人机制的束缚,坚持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酒店企业聘请专业所需的兼职教师,补充在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和数量不足,优化师资团队结构。鼓励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制定与实践教学管理等环节,使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内最新的技术方法与管理经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4)构建科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就是对实践教学工作及时做出质量信息反馈,将反馈的信息与预期实践教学目标进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并作出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有利于处理好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包括校内实践教学质量和校外酒店企业实习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两个方面。校内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配备、校内实训(创业)基地建设、管理及有效使用率、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及考核内容、方式、课堂(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校外酒店企业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为酒店师资的配备、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实习组织、实习教学规范、培训计划、学生顶岗实习参加率、交叉培训率、学生实习离岗率、合格率、优秀率、实习教学考核等。坚持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现实条件和前瞻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对实践教学的进行评价。(5)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学校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质管处、二级学院教学科、教研室与实训中心等部门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实践教学管理。二是制度保障。学校和院系都必须建立和完善健全一系列有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检查其落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三是师资保障。首先要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功底、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教师,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组织实施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其次要打造一支有责任心的实践教学管理人员,为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保障。四是平台保障。建设数量充足、符合酒店行业标准规范的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与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五是经费保障。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更新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黄云.校企合作下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运行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

[2]朱志平.高职学院优化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控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2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性化管理;应用

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促使了酒店管理的不断改革与完善。目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的企业之中,酒店行业也不例外,将人性化管理越来越深入的运用到酒店管理之中。

1.人性化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要实现持续的完善和不断的改革,要从管理角度为切入点,以人性化管理模式为主进行酒店综合管理的提升。所谓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围绕“人”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管理模式的其中一种,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激励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供能够使顾客满意的主动服务。人性化管理要求对每一位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成长文化背景、爱好、特长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岗位安排,尽量为每一位员工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间和展现其综合能力的平台,以此来激发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整理归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改革意见,及时调整酒店日常管理的相关制度,这样既能让酒店得到持续的发展,同时又能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对酒店的忠诚度。人员流动性大是酒店行业的一大特点,这与酒店的传统管理模式有着密切关系。留住人才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让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自己人”,想要让员工的归属感与酒店的发展目标一致,人性化管理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了。

2.人性化管理如何在酒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用

2.1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包括对基层员工,中层员工和高增管理人员的培训。每个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希望自己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有进步,能够创造越来越多的业绩和更大的劳动成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有了这个前提,这就要酒店能够为员工提供多个方面的培训机会,虽然培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效果也非常明显,酒店的综合服务水平跟随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自动升华。所以,从员工的个人发展的视角来分析,定期的员工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酒店企业的人才队伍的壮大以及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方面使酒店占据优势,使酒店企业在持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屹立不倒。

2.2形成人性化管理理念

酒店企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立身之本。而酒店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是为顾客服务的基层员工的自身素质。所以,酒店要从基层员工开始普及人性化的理念,从根本上发挥员工作为服务提供者的高水平的综合能力,轻松愉快地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以人为本,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广泛接纳基层员工意见,鼓励员工对酒店管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尤其要注意对普通基层员工提出可行性方案要进行嘉奖,同时要引起高层管理人员对这类员工的关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尊重基层员工的建议和诉求,与员工无障碍沟通,从酒店企业自身开始人性化服务,这是管理层对基层员工的“服务”。所以,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领导管理层是为基层员工提供服务的,将人性化服务基础的基础夯实,才能真正凝聚基层员工的力量和智慧,为酒店企业的发展做出个人贡献。

2.3不断优化酒店管理制度

酒店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需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才能是的日常的管理运行工作顺利进行,人性化管理也同样需要管理规章制度的加持,如果没有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就会导致在人性化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情感因素、裙带关系这一类负面因素的影响,严重的话甚至导致日常工作不能开展和管理方面的紊乱。人性化管理需要制度加持,而制度的内容又要体现人性化理念,二者并不矛盾,且应相辅相成。制度是理性化的代表,但人性化管理更多地体现在感性方面,把这两方面融合,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酒店的管理目标趋同,通过具有制度化特色的人性化管理实现员工和酒店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为酒店企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2.4加强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

酒店文化一般是由酒店经过长期运营而自然积累下来的一种无形理念,分别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逐步提升酒店的人性化管理水平。物质文化通常是指酒店标识、酒店装潢及家居用品还有文化传播网络等方面。以向员工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软硬件等多个方面积极为员工提供有利于发展的工作环境;制度文化一般是指酒店自身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体制体系的建设,任何团队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都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管理体系,所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也是酒店行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化通常情况下指以“以人为本”最为理念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践人性化管理的发展路径。

3.结束语

酒店行业推行人性化管理是当今时代酒店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使员工切实得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自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日常工作,推动酒店地稳定发展和长足进步。所以,要推广人性化管理在酒店行业运营管理中普及和应用,配合设立合理的人性化管理体制,保障酒店企业的顺利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7)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3

1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1.1如何对危险进行识别

当电网运转时,人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作,所以更要重视运行中一切的人为活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因素和安全隐患可以分为六种。而电力调度工作中的不良因素占据了其中五种,而且都是行为性质的安全隐患,包含以下几种:进行指导的时候出现失误,也就是在指导过程中,对违章行为进行指导时发生错误或对其行为进行指导发生错误;在进行操作时发生错误,大部分指进行工作中的一些不符合规则制度的行为;在监察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其他因素导致的错误;不良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

1.2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安全工程对系统进行风险的评估,从而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质的定量和定性,以此对系统可能发生的隐患程度进行确认。通常选用的评估方法是金尼法,此方法主要把系统可能遇到的隐患通过三种因素进行数值进行分析。

2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调度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的对电网进行指挥,因此,调度管理人员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对管辖权限内所有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运行方面进行管理。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对发生的安全隐患下达的每条命令和操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如果在调度运行过程中发生命令错误或者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更严重的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以上带来的危害会给我们的效益带来极大的损失。

2.1在调度过程中的操作失误

在调度运行中,经常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不正确,或者严重违反了操作的规章制度所造成的。因此,培养调度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操作习惯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应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培训和考核,让调度工作人员明确不规范操作所带来的后果,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谨慎操作,杜绝因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1)对工作单据进行严格审查与签收。严格审查相关工作人员所填单据是否符合要求,对审查符合标准的票据进行签收,不符合规定的一律拒收,并退回要求重写。

(2)对调度操作指令给予预令。对审查后符合规定的工作任务,根据提前书写的操作票并提前预发,在预发过程中必须互相告知姓名、单位、所在岗位等详细信息,并对预发实际和操作项目进行核对,在预发是说明预发调令。

2.2对调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采取防范措施

(1)对安全事故进行防范。在电力调度操作之前应根据当时的气温变化、负荷风度以及现场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做出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大型节假日,应提前对运行方式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制定预案。

(2)在电力调度运行中采用的方式。调度人员应根据稳定原则,对电网运行的方式采取科学并且合理的调整,使电力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并保证用户的供电情况。对已经停电的用户进行及时的处理及恢复,尤其是对大型工程的供电和某些安保系统的供电应及时采取应对和解决。

2.3加强风电运行管理,提高电网运行水平

为了提高电力调度运行质量,加强操作管理力度,同时减少设备遗留的隐患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切实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反对一切由习惯引起的违章现象,坚持“两票三制”。

2.4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推广电力经济调度,在确保电力企业运行安全、稳定和优质的前提下,根据经济调度原理,减少站与站之间的电能消耗,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2.5加强负荷预算的考核,提高预算准确度

负荷预算包括系统的负荷预测、风电负荷预测以及母线负荷预测,是制定日发电计划的基础,预测的准确度觉得着日后的计划是否接近电网的实际情况。每月进行统计个部门的负荷预算,加强对负荷预算的控制和管理。负荷预算是衡量电力平衡的标准,也是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3总结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4

关键词: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网络技术

引言

信息管理技术属于管理技术分支,技术应用的目的为满足组织要求,实现组织目标。在变电运行管理实践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信息价值,促使各类目标的实现。随着变电运行管理要求和需求的增加,引入网络技术,能够促使信息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现状

从变电运行管理实践来说,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电运行控制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提高运行管控水平,保证变电运行状态。通过对变电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高效解决各类问题,保证电力系统变电的稳定性。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其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同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较强,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变电运行管理的需求和要求。构建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数据信息统计以及分析的水平,进而达到变电运行保护的目标,为电力系统运维以及升级提供了技术保证。应用数据库以及方法库等,实现对各类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集中,利用其存储数据信息,保证了数据信息存储的可靠性,有效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随着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运行的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难以达到实际需求。这需要不断增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需要保证其安全性,保障变电系统运行管理效益以及生产效率水平提高。目前来说,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以GIS技术为核心,能够实现各源数据的快速整合,优化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流程。采用新型数据库技术,比如ORDBMS,能够避免多对象时产生共享冲突,同时能够支持多版本管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来说,系统设计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控制和优化,保证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作用的有效发挥。

2基于网络技术的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控制研究

2.1明确系统功能与结构

从变电运行信息化管理实际来说,若想发挥系统的功能作用,要做好系统设计的把控,明确系统的功能以及结构。基于功能角度来说具体如下:①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变电站整体运行各类数据的高效采集以及处理,制作为表格和图形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基于相应的数据信息,监控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实际情况,实现对变电站日常运行突发事件的动态化监控,经过分析和计算以及处理,排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②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很强的微机防误功能。基于操作平台,能够实现远动信息的高效收集,实现对设备的闭锁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变电作业人员误操作,确保变电装置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信息采集的可靠性[1]。③在系统运行中,基于对变电站运行状态数据信息的采集,经过分析以及处理,可反馈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故障的有效隔离以及处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④基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变电数据信息的高效统计和汇总分析,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利用网络实现数据信息发挥,进而使得相关管理者能够掌握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情况,有效减少了变电运维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图1为系统结构图。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变电站结构和网络结构、局端结构。网络结构中设置了交换机,选择的设备为Catalyst29286-13,主要组成包括10Mbit/s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端口,数量分别28个和2个。通过将交换机和Cata-lyst3533相互连接,构建网络主干。除了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还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全面控制。构建的变电站结构,包括监控主机和管理主机。其中,监控主机能够实现对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各类数据监控;设置的管理主机,能够实现对接收的各类信息全面管理。基于上述功能,实现对变电站运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及时反馈给系统完成处理。

2.2应用平台技术

采用应用平台技术,能够实现界面的统一和维护管理的统一。在进行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运用面向对象技术以及模块设计力方法,进行系统模块的构建。具体内容如下:①底层支撑平台。搭建的底层支撑平台,主要运行了网络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以及图形子系统等,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②上层应用软件。其主要集成了运行记录管理子系统以及设备管理子系统等。两个平台没有直接联系,主要是利用数据库交换数据。通过在系统数据库内读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将计算结果录入到数据库内,进而解决系统运维不便的问题。随着支撑平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了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在实际应用中运行的底层支撑平台,具有数据通信功能、数据存储功能、图形显示功能、各类打印功能等。使用的上层应用软件,具有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统计功能以及分析功能等[2]。

2.3动态建模与自适应技术

通常来说,供电企业日常的变电管理业务不断变化,所以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信息管理流程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若想保证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在进行系统设计运用可视化动态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采取对运行管理信息以及变电运行管理过程实施高度抽象化的方式,确保平台运行的独立性,构建的平台自身不能够满足变电管理业务流程的描述以及处理。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通过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释,实现对某项业务领域内的信息管理[3]。简单来说,搭建的平台,主要负责进行抽象信息以及业务过程的相应处理。对于稳定的信息或者业务流程,平台会将其是作为数据,平台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运行信息系统的过程可以看作为平台的实例化。

2.4工作流技术

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工作量的设计以及监控能够完成系统处理变电设备缺陷流程以及工作票流程,完成设计以及变更,能够更好的适应变电业务流程动态变化特征。从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实践来说,工作流贯穿整个系统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将在构建的体系结构上,围绕可配置以及可定义的工作流,实现数据的自动化管理,保证数据流转可以根据变电管理业务需求进行,基于数据流形成信息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5数据交换技术

构建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了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各个系统的有效交换。在具体应用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要结合数据交换的实际需求,做好严格的把控,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功能的实现。从系统运行实际来说,实现数据的高效交换,能够促使变电运行管理各项业务的有序展开。通过整合各类系统的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效益[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保障变电运行管理业务的有序开展。在具体实践中,要明确系统功能与结构,应用平台技术、动态建模与自适应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搭建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范春华.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9):35-36.

[2]王尧.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109.

[3]周鑫.论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161.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智能化巡视管理

1引言

电气设备是水利工程的动力之源,保障着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工程设备无法运行,重则引发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做好水利工程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推动水利工程向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保障工程效益。本文对水利工程主要电气设备运行常见问题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电气设备常见的问题

水利工程(如泵站、水闸、水库等)主要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变压器、电缆线路、隔离开关、高低压开关柜、断路器、接地装置等。电气设备由于长时间运行,且受环境影响会造成各种类型的故障和缺陷,下面介绍几种电气设备的常见问题。

2.1电动机。电动机的主要故障有电动机定转子绝缘材料随着时间增长绝缘性能下降,造成电机的绝缘电阻偏低;电机的轴承长时间磨损,导致轴承出现明显振动或异响;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阻卡,引发电机超载,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

2.2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常见问题集中在变压器油,变压器油主要起着绝缘、散热、消弧的作用,因此对油温和油质有着严格的要求。油浸式变压器正常放置于室外,长时间运行后,密封件容易出现老化现象,造成变压器漏油,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此外,变压器呼吸器中吸潮剂失效的现象较为常见(吸潮剂主要功能为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和潮湿,以减少变压器油的受潮和氧化),吸潮剂失效后将会提高变压器油的含水量,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干式变压器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变压器温控装置,具体表现为温度传感器损坏后未及时更换,温度指示装置或风机损坏等问题导致变压器温度过高时无法启动风机降温,严重影响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干式变压器运行时常伴有嗡嗡响声,主要是由于铁芯中的铁芯片磁致伸缩产生,此外绕组的电磁力及变压器的相关附件共振也能产生响声,随着变压器的老化,响声将会加大。

2.3开关柜。高低压开关柜主要起着通断、控制、保护的作用,主要由柜体、断路器、电器元件、操作机构等组成,运行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受设备制作工艺粗糙、使用过程中磨损等因素的影响,断路器触头或操作结构不能精确入位,无法进行分合闸;?断路器三相动静触头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腐蚀,触头接触不良,导致触头温度升高;?开关柜内带电体空气绝缘间隙偏小,部分高压柜内带电体的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间隙小于125mm,容易发生短路现象;?柜内母排连接处发生螺栓松动现象,将会增大接触电阻,造成接触点严重发热;?开关柜底部孔洞未进行有效封堵,若蛇、老鼠等小动物误入柜内活动,会造成短路或接地故障。

2.4接地系统。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常出现焊接不良或未进行有效防腐的现象,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后,焊接口断裂或者接触面积变小,造成接地失效或接地电阻偏大。当某种原因引起相线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2.5其他因素。环境湿度过高将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轻则停电更换设备,重则引发重大电气事故。经验表明,高压电气设备较长时间在湿度超过80%以上的环境中运行,有可能导致固体绝缘物表面不断吸收潮气并形成水膜,而水中含有的离子在电场中沿绝缘物表面运动,并在电极附近形成聚积,使局部电场强度增加,发生放电,严重时会使绝缘物表面局部过热至碳化并伴有强烈的放电声和弧臭味。环境湿度过高将使柜体、开关触头、电缆等金属部件发生氧化、腐蚀等现象(见图1~图2),降低设备的绝缘性能和触头连接的可靠性,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环境温度过高或者空气流动性差,设备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开,将会因过热而跳闸,甚至被烧坏。电子仪表、电容器、熔断器、电池等设备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下运行不仅会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保护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可靠性。另外温度升高,金属材料软化,机械强度将会降低,如铜制金属材料工作温度不宜超过200℃,铝制金属材料工作温度不宜超过90℃。温度过低有机绝缘材料将会变脆,绝缘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会被击穿。

3电气设备管理

3.1开展电气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是指为了发现运行中电气设备的隐患而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试验,主要目的在于检测运行中的设备有无缺陷。相比出厂试验和交接验收试验,它主要侧重于绝缘性能试验,是排除电气设备安全隐患、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电气设备绝缘问题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工程建设初期设备较新,不容易出现问题,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设备的绝缘性能逐渐下降。根据调研,大多数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电气设备都未能按规定周期开展电气预防性试验,待设备发生故障影响工程正常运行时方进行检修。若电气故障发生在主汛期,将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严重时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5)中明确要求电力设备应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故管理单位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试验时间宜在汛期之前。

3.2加强设备日常管养。电气设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水利工程中不同的电气设备应该具有不同管养方法,下文介绍了几种常规的管养方法。3.2.1电动机的管理与养护a.定期检查电动机定子铁芯是否松动,电动机外壳或者定子绕组端部绝缘是否受损,若发现异常应请专业厂家进行维修。b.观察轴承箱内润滑油油位或者油脂是否正常,若缺少润滑油应及时补充到位。c.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对其振动、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温度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断电,待故障排除后再开机运行。3.2.2变压器的管理和养护a.监测变压器的温度,变压器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b.监听变压器的声音,判断变压器是否在运行过程中有放电声音或者异常声响。c.油浸式变压器应观察油位、油色是否正常,密封有无漏油;吸潮剂是否过期,若吸潮剂过期,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更换。3.2.3开关柜的管理与养护a.检查高低压开关柜的外观完整程度、仪表指示是否准确、内部接线是否出现松动或脱落。b.检查控制开关和辅助触点是否接触良好,定期保养传动机构,对摩擦部分进行润滑,保持开关柜操作机构的灵活性。c.观察柜内温控标签是否正常,判断母排连接处是否存在发热现象。d.观察绝缘子是否有放电现象。e.对于六氟化硫开关断路器应定期检测其气体压力及是否存在泄漏现象,若压力降低,应及时寻找泄漏点,补充六氟化硫气体。f.应做好开关柜的清洁,清洁母排和绝缘子油污,清理柜内灰尘。3.2.4环境控制配电房应配备空调、除湿机、温湿度表计等温湿度控制设施,正常情况下配电房温度应保持在5~35℃,空气湿度不高于70%,以保障电气设备可靠稳定运行。

3.3智能化巡视管理。电气设备的巡视是指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现场检查,及时把握设备的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缺陷,确保电力系统可靠运行。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日渐广泛,但是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巡视仍然依靠人工记录。传统的设备巡视需要手工记录设备状态信息后汇总,过程烦琐,容易出错。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巡视不到位、巡视质量参差不齐、巡视项目容易遗漏、纸质巡视报告不易保存及难以统计分析等问题时有发生[4]。针对这些问题,可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电气设备巡视中,实现巡检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巡视工作效率,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场设备可通过二维码进行标识,二维码通过特定几何图形在二维平面上有规律分布形成黑白相间的图像来记录信息,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随着终端平台的开放化、智能化,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APP(Appli-cation)应用已经成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设备巡视APP程序可依据图3所示的电气设备巡视作业流程进行编制,系统根据配置好的巡视周期和路线,生成巡视任务下发到终端扫描设备。现场值班人员使用现场终端扫描设备进行巡视,应用现场终端扫描站里设置的各个电气设备的二维码标签,识别后标记确认巡视位置,并记录下设备巡视状况,所有设备二维码标签扫描记录完毕后可结束本次巡视[4]。二维码识别的巡视技术具有通用性强、制作方便、成本低、不受电磁干扰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巡视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技术标准化,将工程运维工作的智能化落到实处。

4结语

鉴于电气设备的复杂性和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对电气设备的管理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定期开展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实行智能化的巡视管理,有助于运行管理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邵华.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其养护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8(8):32-33.

[2]杨红千.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养护[J].科技传播,2016(10):269-270.

[3]沈磊.水电站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11):189-191.

[4]陶莉,朱小光,王善红.使用二维码识别的电力设备巡视系统设计[J].电气技术,2016(4):119-122.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6

1GIS变电站概念介绍

所谓的GIS又叫做气体绝缘变电站,是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由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套管8种高压电器组合而成的高压配电装置。以全部或部分气体(不处于大气压下的空气)作为绝缘介质,通常来说,采用兼具良好的绝缘性能与优异灭弧性能的SF6气体。

2GIS变电站特点介绍

GIS变电站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需要对比才能体现,这里所指的对比对象是传统的变电站。(1)占地面积较小。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GIS变电站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的优良特点。在气体绝缘变电站中,大部分的电气设备都是被直接或间接密封在金属管道和套管所组成的管道树中,从外部看不到任何开关、线路和接线端子。故而,GIS变电站不仅是占地面积小,相较于传统的配电装置,其在体积方面与重量方面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2)元件不受环境干扰。由于管道树的内部大多采用SF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并将所有的高压电器元件密封在接地金属筒中。所以元件的密封就有效的隔绝了来自外界的干扰,避免了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元件受损情况。(3)适用于无人值班情况。由于GIS变电站的绝缘介质是SF6气体,气体本身性质良好,可燃点较高,一般不发生失火的情况,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运行安全可靠,维护工作量少,检修周期长,适合于变电站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4)适用于居民区供电。GIS相关设备的导电部分受到外壳良好的屏蔽作用,屏蔽掉导电体产生的辐射、电场干扰、路器开断的噪音等,并且接地良好,在安全方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证。不仅如此,且GIS设备安装在基础预埋件上,坚固性较强,重心较低,且抗震性能较好,较为全面的避免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居民用电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配电装置,更容易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

二、探究GIS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创新研究

1GIS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内容介绍

所谓的GIS变电站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日常管理与运行中的维护。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注意观察油压、打压次数和拐臂连杆等、巡视SF6断路器及机构、外露部件是否有异常情况等等。一般情况下,日常的维护管理是指基本管理层面,例如清理工作、开关管理工作等。一般只需清理机构表面的灰尘污垢,隔离开关或接地开关运动部件转动轴若不灵敏,滴少量机械油润滑。运行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检查液压机构、气体检漏、水分监督、SF6断路器的补气等。其中在检查液压机构时,需要每天抄一次油压表值,检查与额定压力的差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在气体检漏环节中,要检查SF6气体是否外漏,如若发现漏气现象,断路器应向上一级电力调度申请该断路器停止运行,及时进行检修工作。在水分监督环节,由于SF6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影响绝缘性,从而难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故而在变压器投入运行之后,要定期的取样测定气体中的水分含量。如若发现不符合绝缘标准时,要及时的做好干燥处理,并且做好相关的密封工作,防止SF6气体与空气接触,发生作用。

2GIS变电站维护管理创新

GIS变电站维护管理提倡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主要包括管理标准创新与管理方式创新。(1)分析管理标准创新。GIS变电站在管理标准方面提倡创新。GIS变电站在管理方面设立管理标准,其目的是让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以参考,有制度可以依据,管理方面有序进行,变电站工作更加明确。但在管理标准的设定方面需要注意,管理标准要切实根据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来设定,这里所说的具体情况包括变电站的电力设备技术与控制结构等。GIS变电站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融入创新想法,改变陈旧的电压与电流互感器,替换成电流互感器与光电式的电压,如此一来,实现了输变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的需要及向大容量、数字化保护、控制的发展。但这一创新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为了达到目的,节约资金资源,要适当应用智能测控终端装置。对于每次的信息采集工作,都需要借助光纤通信来完成,通信装置通过同步机来进行对时以及同步,控制智能终端,确保整个变电站同步采样。(2)分析管理方式创新。GIS变电站的管理方式创新更倾向于运行管理创新,其主要包括巡视设备的方式创新、操作方式的创新、检修方式的创新等。以下是对其各种创新方式的具体分析。(3)设备创新。传统变电站的设备较为陈旧,且不提不适应时展,最重要的是不适应变电所的需求。为了GIS变电站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密,应用起来越来越方便,设备自身性能越来越好,设备创新刻不容缓。不单单是在结构方面,在开关的控制细节上也要创新。传统的开关需要通过人力控制,无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如果更换成远程操控,不仅精准控制,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除此之外还要在信息采集方面与相关性能方面都要全面创新,更好的适应时展。(4)设备检修的创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故障,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有些较小的问题,在设备检修时比较容易,但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就需要重新翻修或更换新的设备。无形中增大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设备的检修方面需要创新。设备检修创新主要目的是更便捷的开展检修工作与有效的改变维护检修项目等利用智能设备与网络通信设备有效组成了变电站二次系统,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被全面地监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二次系统具有的可控性以及可观性,在这种情况下,方便进行状态检修的工作。

三、结语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策略。

0引言

安全管理是组成电力供电企业的重要内容,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若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则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确保安全生产和电网安全运行、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电力企业在安全监管意识不足,未能重视安全监督管理这项工作,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以下就此展开讨论,并寻找对策来加强安全管理。

1电力安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建设对电能需求也越来越高。站在电力企业的角度上,做好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有两点:①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直接影响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开展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只有电气企业重视电力安全管理,并积极运用标准化管理内容进行管理,从电力设备、人员配备、资金准备等多方面保障电力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更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②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提升电力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开展管理工作评定,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及时查缺补漏,优化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环节,从而帮助电力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落实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与制度[1]。

2存在的问题

(1)电力生产管理不均衡。受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东、西部地区的电力生产也明显不同,城市与农村的电力管理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当前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明显存在管理不均衡甚至是管理空白的现象。一方面,电力安全管理表现为重电力生产网络和城市配电网络、轻农业电力配网;在电力生产网络的建设中,管理人员素质差异和工作责任感都影响了电力安全管理效率,不同的电网区段,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均衡性,从而会直接影响到总体电力安全运输。另一方面,电力网络运行中的全程监管并不十分到位,当前的监管主要是针对电力生产企业进行的,电力生产前和传输中的监管工作依然存在大片空白[2]。

(2)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最重要的安全意识,可是,在目前的电力安全管理中,经常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强的现象,部分电力管理人员“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屡禁不止;同时,电力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在生产管理时,未能标准化作业流程做事,面对电力工作存在较大敷衍心理,习惯性违章现象频频发生。还有在电力检修中,经常有人员不认真执行《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两票三制”,影响电力安全管理质量,因为违反标准化作业流程造成企业不安全事故,给员工、企业、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3]。

(3)安全管理考核制度不健全。在电力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中,经常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不能完全落实的问题,部分企业没有真正执行到位,在管理中存在着应付上级领导,无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或者是在对员工的绩效考试的奖励不及时,罚的也不及时;经常出现前面的工作没考核、后面的工作又被纳入考核,让电力企业中的员工呈现出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4]。

3应对措施

(1)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为了缩小不平衡差距,电力企业需要紧跟国家电力管理部门的发展步伐,将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运用到实际管理中。①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要完善评价体系,按照标准化电力安全管理条例反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②构建安全监督管理评价体系需从实际出发,按照地区电力分布和网络覆盖的实际情况评价结果的各项因素,科学的规划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让这份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发挥实际作用。③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在标准化、科学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法律规范下,全力贯彻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帮助电力企业迅速发展[5]。

(2)强化电力企业管理安全意识。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全体上下都要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将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牢记于心。首先,企业员工作为工作的执行者,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按照电力安全的实施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其次,在电力生产和电力运输的全过程,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上下一心的重视下,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极端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落实到工作中。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管理教育,提高全体员工自保、互保意识,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风险评估。

(3)落实人员岗位安全考核制。为了保障电力平稳运输,需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考核措施,将责任归结到个人,保证工作效率。①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建立起电力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安排专业部门集中进行考核,真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②为提高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考核时要努力做到赏罚分明,奖勤罚懒,保证考核过程“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严格肃清纪律。③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落实到安全行为,加大资金、时间投入,开展安全教育,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监督职责到位、基础工作到位,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6-13]。

4结语

酒店运行管理范文8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实践培养;运行机制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创新能力发展、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优化,因而对于该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意义重大。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简单而言指的是有效协调多方要素,解决实际问题时坚持合理性原则,从而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促使实践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呈现更好的效果。在这里我们所谈到的要素包括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等。由于现阶段许多院校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受这一情况的制约有些学校并未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安排方面缺乏合理性,这会对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造成阻碍和影响。所以强化酒店管理人才实践培养运行机制的研究力度十分重要,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一、酒店管理人才实践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

目前校企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合作,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比较薄弱,因而使得不少酒店因为低薪水等原因接受实习生。从一方面来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师群体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比较低,因而老师对待实践教学的态度不端正,比较消极,大部分老师更偏重于理论教学。站在法律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法律保障,一旦合作出现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将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是打击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的了解,再加上人才实践培养目标模糊,从整体上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比较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在分配学时、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没有科学化的标准作为支撑,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并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因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并未得到顺利发展。此外还存在课程标准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传统知识教授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教学中没有更多地体现专业实践性以及职业性,这也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断发生,学生只懂得闷头考试、做题,但是在实践操作方面却十分缺乏。

3. 师资力量不足

从现实情况出发,我国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其理论教学能力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分析其实践水平,结果却十分不理想,通过原因调查发现,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中的学习者转向学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此期间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技能培训,并且很多老师都没有从事实际酒店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锻炼,因而在理论知识灌输方面没有多大的毛病,但是在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大部分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其学历水平等有着严格的标准,这导致一大批富有经验却缺乏学历资质的教师型人才被拦截排除在外,这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阻碍。

4. 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对实践教学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老师、学生以及企业并未真正摸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而也无法提供可靠的教学质量保障。与此同时,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规程等方面的缺陷比较明显,这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控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征

1. 注重服务的创新精神

酒店管理被业界定位为服务类行业,拥有与其他服务业类似的特征,酒店对于客户的体验感知度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服务水平上需要格外重视,并以不断追求优质服务为目标,从而在经营上获得最大利益和声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加快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往来,民间交流也愈发频繁,因此各个酒店所面对的客户具有极大的差异性,酒店管理人员如果仅仅停留在本地或者本民族的服务认知上,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于酒店服务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需要从自身的服务对象出发,提高个人素养的同时,积极跟进企业内部的学习步伐,进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在认知和服务上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相对而言,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以及优良的品质,这样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淹没。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点亮学生的技能,加强培训力度之外,文化教育同样不能忽视,让相关学员掌握过硬的管理知识,使其在就业后能够富有职业精神,保障客户享受良好的服务,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因此,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充分感知酒店特色以及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酒店的发展。

2. 注重管理的创新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会置身于未来的工作空间,以第一视角来审视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为学生们积累一定的经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从多年的实践角度不难发现,相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前辈的指导及时予以改正,这样一来,当这些专业学院在就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角色,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显得手忙脚乱,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酒店管理效率,也彰显出实践教学对于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一些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上依然止步不前,创新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难以适应国家新课改的脚步,影响学校相关专业的积极转型。同时,这也导致学生只能应对简单的问题,严重缺乏管理意识,在团队协作当中没有突出的亮点,因而也无法提出有效的创新方案。现如今,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异常激烈,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据优势主动权,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入手,对营销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同时还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等情况,突出具有特色的酒店品牌。

三、酒店管理人才实践培养运行机制的构建措施

1. 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科学性

酒店管理人才的高效培养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只有在良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转下,才能够令院校与酒店进行完美对接,对于开展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相关教学与管理体系是否具有科学性,也会直接影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对于实践教学体系而言,保障体系是确保教学计划稳定开展的基础,考核评价体系则是衡量各个阶段实践教学的成果,二者相辅相成,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提升该体系的科学性,可以从下述几点着手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其能够为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方向。具体来说,可以结合酒店的实际岗位情况进行合理设定,在制定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要以酒店的用人需求为重要参照,作为学生一方要想在酒店实践过程中有所成绩,不仅要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体系。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实践课程占比,不断扩充教学内容,剔除不切合现阶段的落后内容,将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模式融入其中,使其更具有进步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另外还要构建教学保障体系。具体包括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与建设,不断扩大可实践酒店数量,不断做好资金预算以采购维护实践教学设备等。最后,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任何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学手段的进步,更是制度完善的表现,从这一角度思考,酒店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除了需要加强对学校内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视度以外,还要充分考虑校外因素,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育中,督促酒店管理人才能够将其视为服务宗旨,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2. 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价值体现在对实践教学的反馈方面,相关人员公正而客观评价,不仅能够将最真实的数据反馈到各方,还是对目标人才的敦促和奖励。比较反馈信息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旦在这当中出现问题,则需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员能够及时向教师或者前辈进行请教,在多方合作下,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这一点来看,评价机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引以为重。实践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习评价这两方面。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师资力量等,校外实习评价包括实习教学规范、学生实习参加率等。在实际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单单分析结果,高职院校要着眼于人才需求和时展,积极制定管理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教学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而不是仅流于表面,对于这个过程也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还要有效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评价机制的公平客观性,这能够给实践教学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长久发展、人才的培养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构建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基,对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上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保障机制的保障作用具体体现在下述几点:第一点是制度保障。无论是学校还是酒店,都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在实践教学的每一步骤都有所依据,形成有序而完整的教育链条,同时还要有效落实监督工作,敦促师生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第二点是组织保障,从这一方面来讲,组织的力量主要是由院校牵头,通过强有力的核心领导来辐射下属学院,积极组织各个部门参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中,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部门主要包括实训中心、教务处等,鼓励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互促互进,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第三点是经费保障,酒店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基地和各类实践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保障,为了能够形成稳定的资金流,相关部门认真进行财务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具备充足的资金,实践教学活动一旦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所用到的软件以及硬件设施才能够进行及时更新、换代,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增加人才培养的科技水平,这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第四点是师资保障。加强建设注重高素质、高专业以及高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为院校教学质量增添保障的最佳途径,同时还要组织建立高素质的实践教学管理团队,这能够有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调查,通过学校以及教师队伍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拓展学生可就业范围。

4. 注重师资培养,构建完善的引进机制

师资力量一直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能力的衡量标准,无论是响应国家打造“双一流”院校的目标,还是为了学员在就业之后的发展,都需要相关院校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提升院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基于这一背景之下,学校可以推出科学的培养计划,将酒店管理的教学目标与时代要求不断融合,扭转传统教学中的落后观念,引导教师队伍接受创新能力,以培养岗位所学的专业人才为己任,力求打造新时代酒店管理精英,同时构建符合企业挂职锻炼与师资学历进修的制度,将职称、晋级、薪酬等不同程度地与制度考核结果挂钩,鼓励并督促教师挂职锻炼,能够为其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并且也能够帮助老师灵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就业可选择范围。此外,通过这一方式,老师也能够对酒店的实际运行情况有所掌握,对于老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还需要院校不断聘用酒店行业内自身的管理专家,一方面能够扩展校内专业的师资力量,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老师欠缺经验的问题,提高专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破除社会以及学校的阻碍影响,从酒店企业等途径入手,在实践教学管理以及计划制定等环节,都需要鼓励老师进行参与,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帮助。四、总结随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往来、民间交流愈发频繁,酒店行业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急需大量相应的管理人才来填补岗位的空缺。随着社会对这类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量,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这类人才所面对的挑战也极为严峻,不仅要满足服务行业注重服务的创新精神,还需要不断完善自我,优化技能水平,注重管理的创新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基于这一情况,院校要从教学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科学性,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长久发展、人才的培养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构建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拓展学生可就业范围;注重师资培养,构建完善的引进机制,以培养岗位所学的专业人才为己任,力求打造新时代酒店管理精英。这样才能推进教学模式的革新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实践水平,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文华 , 龚漪 , 孙勇,等.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24(02):40-42.

[2] 逯铮, 张海波 .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徒制教学为例 [J].中国培训 ,2020(04):59-61.

[3] 徐君宜 .“一体两翼三支点”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集》[J].中国教育学刊 ,2019(002):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