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高校科学教育发展

知识经济下高校科学教育发展

摘要:作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对社会发展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也就成为意义重大的课题,通过分析当前中国高校科学教育的时代需要,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对于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学教育;知识经济;科学素养

1知识经济背景下为什么需要加强科学素质教育

所谓知识经济,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就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通常是指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由于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知识经济主要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也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因而,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尤其是科学技术素质和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劳动适龄人口总体科学素质不高,许多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较少,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在落后地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也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正是看到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了落实纲要,国务院2016年又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对我国“十三五”期间国民科学素质实现有效提升作出具有指导意义的部署。可见,国家明确将开展科普、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看成“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1]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在进行科学研究,提升国民知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也导致了应试教育、文理分科、重理轻文、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割裂等现象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也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进一些能够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的课程,如许多高校都有通识课的模块。知识经济对知识和创新的严重依赖性,决定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浩大工程。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科学教育从自然科学教育拓展到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素养三个层次的内容的教育。[2]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科学教育还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如生物学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体结构及其功能,开展有效的营养摄入和身体锻炼;物理、化学教育能够促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科学教育可以认识科技活动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深刻的影响,寻求解决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文化的冲突的途径。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加快发展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不足和对策

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是中国知识界一个优良传统。20世纪初,提出的“科教救国”,到现代中国的“科教兴国”,都是中国有识之士看到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对国家兴盛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校的科学教育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科学素质教育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科学教育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基础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文理分科等也引起高校在设置课程时,文科理科泾渭分明,使得文科专业不重视科学主义的教育,而理科专业则不关心人文主义修养,故应注意二者的融合,文科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教育,理科生必须选修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大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往往局限于某一传统学科,内部各学科之间交叉不够,导致各学科间综合性减弱,这种设置与当前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趋势相悖。而且科学教育时,不能够脱离哲学教育,从古希腊至今,科学与哲学一直相互交织在一起的。[3]通过开设科学教育的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增加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大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受到科学之美的熏陶。

2.2科学教育理论脱离实践比较严重

科学教育一定要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大学生可以通过组建各种科学活动实践社团,训练学生的科研文献搜集整理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研究的协作能力。到了大学高年级阶段,科学教育和科研活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瞄准市场化需求,可以根据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合同开展设计、研发等活动。

2.3科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资源缺乏

众所周知,发展高效的科学教育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而投入不足和资源浪费经常是阻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科学教育也不例外。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远离应用,无法带来即时经济效益的基础学科直接取得企业经费资助的能力较弱,因此这部分研究和教育的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投入。而且国家以前投入的科学资金也注重于一些条件较好“985”“211”高校,其他非重点高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仪器数量不足,学校无法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物质保障。有鉴于此,政府应该重视非重点高校的科学教育经费投入,或者探索让非重点高校的师生可以共享重点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提高其使用效率。

2.4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尽管当前重点大学都有科学教育的课程,但是科学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不太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创新。虽然本科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要求不必像研究生的要求那么高,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越早越好。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加强高校的科学教育,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其思路,从而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活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全面发展。又可以增强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校的科学教育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太平,潘建红.科学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2]黄晓洁.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迈克尔•马修斯.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M].刘恩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161.

作者:唐玉斌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