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机制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机制

[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前列。在经济总量飞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也一直伴随着。自2000年3月,“三农问题”被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再到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具体实施阶段,都有意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一大举措,以其便利性、包容性和可得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法律规范的完善,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向正轨,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经济;作用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至今,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国家政策层出不穷。从2016年1月和2017年2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先后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加现代农业”“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到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再到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在探寻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创新路径,不断探寻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农村经济更健康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虽然在不断发展,但相对于城市地区呈现明显的落后水平。无论从资源、资本还是人力方面,较之城市地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人力资本方面来说,更多高级人才会将地区独特的生产资源与经济效益相匹配,带来正的外部性;对于资本方面来说,资本会寻求成本收益最大的市场,农村地区的有效需求和基础设施开发不足,导致资本对农村地区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对农村经济不利;对于资源方面来说,由于过去经济政策和地方扶持优先发展城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很多资源不足,现有资源也没能充分地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弊端。互联网金融以其包容性和可得性,自其产生以来就发挥这巨大的长尾效应。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中坚力量P2P网贷平台也在不断发展。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见图1和图2),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至今,P2P网贷平台每年的平均借款期限不断上升,由2013年的4.73个月上升至2018年的12.65个月,居民用款年限约增长2倍。随着互联网金融后台技术的不断完善,受众人群的不断扩展,城市市场逐步区域饱和,更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眼光放于农村市场的开发。互联网金融包含互联网技术及金融两个方面的特性,对农村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互联网金融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更广泛的金融形式,在获得丰富的金融服务及产品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交易双方更为直接的沟通,减少了传统中介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传统金融交易门槛。从《2016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针对性。因此,无论是传统银行、专业市场,还是电商龙头、农业规模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金融试水农村市场“蓝海”。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到现在已有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以及P2P网贷、众筹等多种模式,再加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探寻农村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互动。网贷之家研究中心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底,仅P2P网贷涉农业务累计成交总额约为1138亿元,在整个P2P网贷行业中占到1.77%,而涉农业务平台正常运营数量共112家,在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中仅仅占到5.88%。而仅从1月来看,当月涉农业务成交量环比下降16%,为30.67亿元。平均借款期限约为7.4个月,相较于同期的P2P网贷行业平均期限低约3.22个月。本文从网贷之家搜集到不同地区龙头P2P网贷平台在2017年涉农贷款成交额,如图1。其中,北京地区翼龙贷平台仅2017年涉农贷款高达186.19亿元,新疆地区的丰汇金融涉农贷款在2017年仅0.88亿元。由此可见,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均衡,因此,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服务及农村经济作用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现有模式

1.农业产业链模式。农业产业链模式是指大型农业企业依托于互联网金融,通过进行大数据分析,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模式。其特点是无需抵押,通过农业产业链开展业务,利用长期积累收集的后台数据资源,减少行用评价成本,降低风险。典型的以大型“三农”服务商大北农为例。大北农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数据,对养殖户和经销商的信用有了系统的了解,将收集到的信用数据整合处理,构建出大北农自身资信管理平台的农村信用网络,从而促进企业与农村养殖户和经销商直接的高效对接。2.基于电商平台的农村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成熟的电商平台通过自身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信息,依据自身独特的信用评价系统对农户及中小型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并确定相对应的授信额度,满足其在农资设备购买环节和农副产品销售环节的资金需求。例如,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通过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抢占客户资源,在后台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信用评分。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贷款金额受信用限制、放贷快,使用不灵活,专款专用,仅限农资的购买。无需抵押,能快速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农资购买问题。3.涉农互金模式。这种模式是信用贷款与P2P网贷模式相结合。优点是无需抵押,可以灵活使用,可以为农户生产提供便利。缺点是金额有限,只能在贷款额度之内进行资金的使用,而且风险不容易掌控。其中,宜信农商贷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以自建“农商贷”服务网点的模式,为农民提供无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民生产和创业,并提供保险、租赁、理财类服务[3](P121-122)。

二、互联网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为了更为直观地得出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本文做了一个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用网贷成交额来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记为X,用GDP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记为Y。因为相关数据的有限性,用季度数据拓展数据个数,尽量使得回归结果有效。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将数据做对数处理。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整改规范的一年,对网贷平台的整肃处理会使得网贷成交额的数据具有不稳定性,因此2018年数据没有参考价值,将其数据剔除,得到从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12组数据。通过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现有数据下,一元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两个参数显著,可决系数比较接近1,因此方程拟合优度比较高。F统计量的P值显著小于0.05,进一步验证方程显著。DW的值在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因此,可得出方程如下:Y=0.16X+10.72因此可得,互联网金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促进作用。

三、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机制

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尚且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户更将发挥其巨大的长尾效应,为农村经济提供重要引擎,由于目前缺少涉农互联网金融数据的支持,本章将借鉴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整体的作用机制进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其金融基础性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户获取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成本过高,挫伤了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者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滞后无法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4]。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普及,拓宽了金融服务的供给渠道,提高了金融的受众面,使普惠金融的发展得到完善,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增长也会进一步吸引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完善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产品开发,促进农村经济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5](P59)。

(一)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快速处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农民通过手机、电脑、POS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资金的流转、投融资业务、相关金融产品的购买等。打破了传统农村金融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了农村地区资金流转渠道,为农村地区经济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发展途径。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能够方便快捷地帮助农村小微企业获取资金支持,为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开发技术、升级设备争取到时间效益。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6](P75-76)。

(二)降低成本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人口较之过去人口密度降低,对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需要较高的投入成本,因此传统金融机构本着投入产出经济的原则,在农村地区设立的营业网点较少,提供的金融服务及产品也较为匮乏。而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能够将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者和供给者进行高效合理的匹配,不需设立物理网点,仅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就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在节省费用的同时,也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者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获取金融服务,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当前阶段我们国家出台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整改措施,更加规范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农村地区能够用更低廉的成本享受到更加安全便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三)降低门槛

以往传统金融更乐意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其更倾向于服务有较大资产背景的大中型企业,对农户的资金需求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无法很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填补了门槛空白。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支持,能够进行农户金融需求行为的分析,并对其进行科学考量,为其提供基础的资金支持,为有潜力的农村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可能[7](P84-85),从而拓宽了农村金融的服务边界,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门槛,盘活农村地区资产配置。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农村地区主要是农副产品的培育销售,传统农户在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时,通常先会将农副产品销售给中间商,中间商赚差价销售给最终的消费者。有了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在第三方支付的金融模式下,农户和最终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上,弱化了地理因素,实现更多买家和卖家多项选择,并且卖方降低成本,买方更低价格来满足各自的交易需求,从而实现双方自身利益最大化[8](P35-36)。并且买卖双方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挖掘潜在的客户,获取更多利润。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农村资金与城市资源互通,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市场开发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小微贷款也有了新的发展路径,有效地推动农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有效地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五)与传统金融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经济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是相辅相成的,拓宽了农户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约束。对农户而言,面对资金需求,不再过分依赖于民间借贷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为其提供了更多途径的融资渠道,农户投资对自身的储蓄依赖性也不断降低。互联网金融平台联合传统金融,能够覆盖更多农户,让更多农户享受到金融服务,使更多资源被合理配置,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过程中的困境

(一)农村居民传统观念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农”互联网蓝皮书数据显示,“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的资金支持只有不到20%,40%以上的有金融需求的农户表示获取贷款支持有很大难度。基于此,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应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现实却差强人意。一方面,农村居民传统执念较深,有资金的需求往往优先考虑熟人,优先考虑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如农信社等。有心借助于互联网金融进行资金融通的农村居民往往又因为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的匮乏,对新生事物不敢率先试水,而放弃互联网金融产品,使得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服务在农村地区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中针对“三农”开发的产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涉及的受众范围广,但受众人群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不能很好地匹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一方面,有关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虽然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占比较高,但信息化整合程度较低,政策体系与电子运营体系不完善,相关人才的缺失等,制约互联网金融为农村经济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尚未搭建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农户对征信认知程度低,没有意识到信用生活、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对有关的信用产品使用度较少,也较少接触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为其进行信用评价,无疑是无处下手。

(三)风险管控瓶颈

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授信的多少需要对资金的需求者进行系统了解、客观科学的衡量。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程度比较低,农村居民的资产性质通常比较特殊,农民缺乏资金借贷的抵押物,相关的征信记录也乏善可陈。因此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提供者无法对农村居民进行实地考察,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这就会给信用风险防范带来一定的挑战。再加上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淡薄,对信用产品的使用匮乏,互联网金融平台很难通过大数据对授信客户进行科学衡量。加之涉农金融项目与普通项目不同,农副产品容易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干扰,回收周期长。传统涉农金融项目尚且有着逾期率、坏账率较高的风险,更不用说互联网金融,仅依靠信用贷款,有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的财务及经营风险也应考虑在内。如表2所示,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逐年剧增,平台问题也不断加剧,虽然没有具体涉农网贷问题平台的相关统计数据,但从整个网贷行业来说,问题平台数量逐年上升,涉及的有关贷款金额也不断增加,涉农金融平台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相比其他平台拥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多的风险。2013年,问题平台累计数量仅94个,涉及问题贷款金额16.2亿元,截至2017年,问题平台数量已达4130个,涉及问题贷款金额达332.4亿元,是2013年的20倍。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特别是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管控,已经迫在眉睫。

五、建议

(一)规范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化居民法律意识

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普及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农户融资提供高效绿色通道。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步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建设,激发农村释放更多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规范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严厉打击互联网非法集资,取缔误导农户不健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违法组织。在推动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金融的主体地位,引导互联网金融发挥“鲶鱼效应”,与农村正规金融相互竞争融合,加快农村地区传统金融升级转型,使传统金融反过来为互联网金融共享农户信息、资源技术互助等,最大限度地挖掘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网络建设,完善电子运营体系,接入更多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加强准入审核,净化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其次,积极招揽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除了定期对农户进行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以外,还要及时发现违法漏洞,及时掌握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后获得资金用途及流向,确保农户资金安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互联网金融行业退出机制,保障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尤其是农户的合法权益。最后,对于农户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金融合作,获取农户信用信息;鼓励农户参与信用生活,获取其更多的信用数据,及时对农户及农村地区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以便后期更好地开展信贷等级评定。

(三)对各风险主体监管有的放矢

互联网金融对与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也是需要我们去解决完善的。对与农村互联网金融各风险主体,我们应该要实行差别化监管,既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完全抑制。“三农”发展具有本质的异质性,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取的授信资金用于农副产品的培育养殖,由于农夫产品易受自然环境的干扰,因此,可以通过为其投保进行可能损失的弥补,并监督资金流向,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产生损失;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例如,近年来发展迅速而问题层出不穷的P2P网贷业务进行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把控,在已出台的监管措施基础上不断完善,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对于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农业众筹,可以为其提供监管沙盘,在不断创新中,不断进行法规跟进,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张正平,江千舟.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J].农业经济问题,2018(2).

[2]杨再云.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理论与实践可行性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11).

[3]卢华超.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西部皮革,2018(5).

[4]张睿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5]桑晶,王一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家庭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J].吉林农业,2017(23).

[6]姚倩.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4).

[7]杨贵仓.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7).

[8]刘思萌,姚文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5(32).

作者:李祺 牛萍 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