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课堂实验方法应用

经济学教学课堂实验方法应用

摘要:

课堂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理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方式。经济学课堂实验主要由实验场所和设施、实验对象、实验控制者、实验道具、实验指南、实验结果分析等要素构成,其教学过程一般由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四个阶段构成。为了提高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提高任课教师责任感的基础上,加大对课堂实验的支持和投入,强化对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激励,也要尽可能优化实验环境,减少对实验者的干扰。

关键词:

课堂实验;经济学;拍卖实验

众所周知,从学科性质来看,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被认为是一门无法通过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学科。但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课堂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与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的软件操作实验不同,课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的经济活动,体验作为一名真正的经济行为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些美国教授最先在经济学课程中开展了课堂实验,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高校教师尝试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课堂实验方法。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课堂实验方法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实表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尝试把实践教学贯穿在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平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首要途径,课堂并不是理论教学的专属平台,对经济学专业而言,通过课堂实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课堂实验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游戏,其产生和发展与实验经济学这一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1931年,美国经济学家Thurstone使用心理学研究中通用的实验技术所进行的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实验经济学发展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VernonSmith等经济学家的大力推动下,实验经济学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采用实验方法来验证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美国大学的教授们开始将课堂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课堂,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1]。目前来看,课堂实验在欧美国家大学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一、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构成要素

根据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教学要求,经济学课堂实验主要由实验场所和设施、实验对象、实验控制者、实验道具、实验指南、实验结果分析等要素构成[2]。也就是所,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是以实验教师为实验的组织管理者,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教室或计算机实验室为实验场所,以实验道具为媒介,在实验制度和课堂教学纪律约束下的师生间互动教学过程。

1.实验场所和设施

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场所和必备的实验设施。大多数情况下,课堂实验都可以在普通教室内进行,利用教室内现有的黑板、桌椅、多媒体设施等就可以进行。还有部分需要软件支持的课堂实验,需要在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2.实验对象

在实验经济学中,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原则上可以是大学生、专业人士、普通人士等任何人。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培养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所以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教学对象理所当然是所授课程班级的学生。

3.实验控制者

在课堂实验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来负责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秩序维护、实验结果分析等任务。任课教师一般是主要的实验控制者,根据需要,也可以请助教或个别学生协助完成部分实验控制任务。

4.实验道具

与传统实验课程不同的是,经济学课堂实验一般不需要用到特别的仪器设备。除计算机化的课堂实验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实现外,大多数人工控制的实验只需要借助于扑克牌、卡片、硬币等这些常用的道具。

5.实验指南

课堂实验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完备具体的实验活动实施计划。实验指南就是在课堂实验开始之前向主试和被试介绍实验目的、提供相关信息、明确实验规则的相关说明。

6.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利用图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数量上的描述;其次,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对实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二、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教学过程:一个案例

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教学过程一般由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四个阶段构成。这里以2015年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学二年级中开展过的口头双向拍卖实验为例,来说明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教学过程。

1.实验设计阶段

实验设计是整个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3],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实验目的,编写实验指南。鉴于国内外已经有了一批优秀的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资源,在此次课堂实验中,我们直接选用了实验经济学中最经典的口头双向拍卖实验,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主要来自于暨南大学张耀辉教授主编的《实验经济学教程》。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于具体商品市场买卖的参与,来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供求双方的决策过程,以及供求机制的自发作用如何实现市场均衡。在此次实验开始前,我们准备好了实验指南、实验道具(扑克牌)和用于记录各种实验数据的表格。

2.实验实施阶段

在实验实施阶段,作为实验组织者的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实验对象,有效地组织管理实验过程,及时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保证课堂实验能够顺利进行[4]。在此次课堂试验中,首先将该班级53名同学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为实验参与者,随机选出22名同学,其中工作人员2名,负责发放资料、维护实验秩序和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参与者20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买方和卖方各10人,买方和卖方分别在教室前端实验区的左侧和右侧就座;第二大组为实验观察者,在教室后排就座。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工作人员发放并大声宣读实验规则。每名参与交易的同学抽取一张扑克牌,所抽取的扑克牌上的数字(该数字不得泄露给他人)即为其交易底价,并据此计算其最终在市场交易中的总收益。为激励同学们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提前告知大家实验结束后对总收益最高的前三名同学予以与其所得收益对应的物质奖励。在实验正式开始后,买卖双方进入教室前面的空地进行自由交易,大声喊出自己的报价,然后自由商谈,一旦在某一价格上达成交易,两人一起到工作人员处进行审核登记。工作人员登记好相关交易的底价和成交价格后,立即把成交价格写在黑板上,并大声宣读。每轮交易持续5分钟左右,共持续8轮。每轮交易结束后,无论是否成交,买卖双方都要上交其扑克牌,并在下一轮重新抽取。交易双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计算并记录本轮交易的收益情况。实验中给定交易双方的初始信息,即发给买卖双方的底牌分别是数字1到10的10张红色或黑色扑克牌,据此事前就可以画出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在规定交易中的最小报价单位为1元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市场均衡价格为5至6元,均衡交易数量为5至6笔。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交易价格和数量逐渐收敛,从第6轮实验开始,成交数量稳定在5笔,成交价格也趋近于均衡价格6元,与供求模型的事前预测结果非常吻合。

3.实验分析阶段

实验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汇总整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一方面及时向同学们展示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以及买卖双方的底价等相关信息,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课堂实验中相关数据的特点及变动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实验结果来检验经济理论,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在所有8轮实验结束以后,我们把相关的交易数据及买卖双方的底价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对其进行解释。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说明数据和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并根据计算出的买卖双方收益总和表明第6轮的总收益为28,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最后,根据每个交易者的收益情况,对总收益最高的三名同学给予与其收益相当的物质奖励(此次课堂实验的奖品是三本不同的经管类畅销书)。

4.实验总结阶段

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堂实验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和措施;学生也需要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三、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从此次课堂实验来看,学生们对于通过课堂实验的方式来学习经济学理论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理解加深。但从此次课堂实验的实施过程及结果来看,要使经济学课堂实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任课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工作

课堂实验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要有详尽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方案。如何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选择或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制作实验说明书,编制实验图表,准备实验道具等一系列准备工作,都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实验开始之前全部完成。这需要任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求任课老师必须具有极高的责任感。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教师开展课堂实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部门对于课堂实验的工作量考核也要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

2.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是课堂实验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5]。学生在参与实验之初往往具有很高的兴趣,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学生的新鲜感会降低,部分学生会出现简单应付的情况。为了激励学生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必须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常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课堂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另一种是根据实验参与情况及实验收益给予学生一定的现金或物质奖励。具体实施中,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激励效果最佳的某种方式。此次课堂实验中,我们就采取了物质奖励的方式。

3.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具体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实验效果,甚至影响到实验的顺利进行。大体来看,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类问题:一是实验者对交易规则的理解存在偏差,如买方相互之间或卖方相互之间所出现的错误交易;二是实验者存在破坏交易秩序的行为,如买卖双方之间、买者之间或者卖者之间相互串通的行为。对于第一类问题,应该宣布交易无效需重新交易,并重申交易规则;对于第二类问题,应该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如扣除一定成绩)。

4.优化实验环境,尽量减少对实验者的干扰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教师无论在实验指南的文字说明,还是在课堂实验进行过程中的说明解释,都要尽可能避免明显导向性的提示或暗示。实验人员及实验角色的选择都要客观,尽可能以随机方式确定。另外,课堂实验最好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进行,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先入为主,刻意回避自己的真实选择,从而影响实验的客观真实性。

四、结论

国内外经济学教学的实践及发展趋势表明,课堂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理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方式。为了提高经济学课堂实验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提高任课教师责任感的基础上,加大对课堂实验的支持和投入,强化对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激励,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要尽可能优化实验环境,减少对实验者的干扰。

作者:马洪云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业斌.《西方经济学》课程实施课堂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5):105.

[2]杨志龙.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王鲁.课堂实验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博弈论教学为例[J].工会论坛,2013(3):131-132.

[4]张耀辉,卜国琴.实验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施於人,阎建明,刘贞,等.经济学课堂实验现状与发展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2(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