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建设探析

技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教师承担着教育重则,而技工院校教师的素质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关键。本文以商务英语课程专业为例,总结目前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论述其发展和培养的价值意义,以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建设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的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商务英语课程

1引言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性技术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双师型”教师纵观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1],作为教师的一部分,需具备专业、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以胜任教学授课的任务。“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职能在于教师能在“双”地点、跨“双”领域、讲“双”内容。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英语”+“商务”的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具备商务行业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涉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领域,执行教学以就业教育为向导,实施“校企合作”的社会教育活动,实现教学理论结合实际的目标。商务英语教师的团队建设起步较晚,“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机遇与困难并存,专业教师作为推动技工院校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对技工院校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技工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2.1教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2],由英语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技工院校任职商务英语课程的专业教师能够完成英语语言教学,但因缺乏商务知识和从业经验,导致上课照本宣科,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部分技工院校会硬性要求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获取证书并不能等同于教师也获得了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压力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硬性要求教师去考取证书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甚至影响专业的发展。科研能力是“双师型”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但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3]。受自身经验的限制,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在选报和参与课题时会偏向于理论研究类型,较少参与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题,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仍处于探索阶段,商务英语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活动的深度、广度有限,研究成果不多且应用性不强。

2.2“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老教师具备年龄优势成为了中坚力量,但人数远不能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技工院校每年都会吸收不少的年轻教师,但新、老教师人数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带动效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提升教师团队整体水平。长久以往,容易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影响团队稳定性。在职称方面,技工院校中取得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较多,但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人数偏低。年轻教师具备双师资格的基础优势,进入教学工作后如不及时通过学习实践提升个人能力,则容易出现知识技能短缺、纸上谈兵的现象[4]。近年来技工院校扩大招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的补进数量与扩招学生数量不匹配,教师基本处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限额状态。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及课堂管理成为了工作难点。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工作复杂,难以分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提升个人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在短期内难有大的增长。

2.3校企合作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单一。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期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利用国内外各种优质资源、教学素材进行教育活动,为商务英语教师讲解先进的、创新的经验和技能。这种培训主要以授课为主,时间短、内容单一,教师能掌握的知识有限。二是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将商务英语理论应用到实际岗位中,增强知识的应用性[5]。校企合作是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过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未能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目标不一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挂职锻炼。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进入企业的教师未能深入一线的核心关键,挂职培训流于表面。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研究开发水平有限,能为企业提供的智慧资源和技术贡献不多,不受企业欢迎,也打击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伴随功利性、随意性、强制性等问题。其中不乏技工院校为应付上级文件要求而突击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忽略了教师团队现状、教师个人职业规划及意愿。参加培训后的评定和提升也未能及时安排和落到实处,最终培养无疾而终。

2.4缺乏激励制度。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技工院校由于办学资源限制、政策制度缺失、师资团队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出台或落实一个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致使教师待遇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待遇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技工院校缺少留住人才的优势和条件,每年教师流失情况时有发生,人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

2.5“双师型”教师理念有待提高。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培养缓慢的原因不仅包括院校、政策、培训等外在因素,也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很多新进入技工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由于自身所学知识和实际教学的偏差,难以进入教师角色,在培训进修中缺乏新理念的教育指导,产生较大的负面心理。部分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发展认知不深,认为只要考取相关的行业证书、资质证书即可,而实际上部分技工院校仅以证书资质来认定“双师型”教师,使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丧失发展动力。此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需要重视和解决。很多教师在执教一段时间后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消极情绪上升,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3“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的价值意义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而教育的希望寄托于教师,技工院校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与人才培养发展存在着逻辑关联性。技工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和培养的价值意义在于它是培养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条件,是“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提升自我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趋势和潮流[6]。校企合作的深化为普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进一步推动教师的职业化,促进商务英语课程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教师通过融入企业开展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更好地对接技工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在技工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肩负着“产学”两者有效融合的责任,不断深化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实际的推动意义。

4校企合作下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知识、能力、素质、信念等多方面,同时贯穿教师的适应阶段、胜任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职业生涯。构建校企合作下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时,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方面的具体内容,以期更好地激励教师的成长。

4.1教师团队建设采用分层分级培养方式。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需要具备优良的个人素质、创新的教育观念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并能通过这些优势培养出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技工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来源复杂,个人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急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不对教师个人能力进行区分而盲目笼统的进行培训存在目标不明的缺点,培训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结果采取分层分级培养方式,依照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内容、难度的针对性培训,建立目标教育活动,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商务英语是作为新兴的跨学科专业,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如何更好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培养教师人才,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4.2校企合作下实施内培外聘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联合学校、企业开展专业知识创新、攻克科研技术难题、达到教师技能培养和高质量人才输送的双赢局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实施内培外聘模式。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一来可以学习相关商务领域的外贸流程、营销模式、技术标准、岗位技能、管理程序、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知识,成为具有企业工作技能的教育者,丰富教学经验。二来可以为学生开展实地调查,了解不同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三来还能在企业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创新点,逐步提高自身“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外聘方面,技工院校可以分时段、分批次聘请企业骨干、资深的外贸商务岗位的专员来担任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或开展相应类型的交流培训活动,借鉴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应用技能,弥补专业教师的不足。

4.3健全和完善激励制度。管理学上强调制定制度用以克服人性弱点,赏罚分明的环境更能激发教师的潜力和动力。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建立了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如果能在这些体系中健全和完善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给予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薪酬水平和待遇保障,更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首先,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建设商务英语课程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课程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开发,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其次,在教师个人技能提升方面,鼓励教师多途径、多方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技工院校应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做好教师培训期间的后勤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再者,年终考评上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7],对参加职业培训的、工作业绩突出的、短期内进步较大、或完成晋升的教师有所倾斜,以激励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迈进。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时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要求,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采用分级培养分级考核的方式,完善教师薪酬待遇的差别性和合理化。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留住教师人才的根本,也是推动教师积极性的保障。

4.4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计划。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新手教师开始教学的前几年称为适应阶段,此后随着对教材内容的熟悉,教学经验、教学技巧逐步提升,达到胜任阶段,但之后因知识和方式的固定化,教学水平会停滞在一个成熟阶段,部分教师容易在此时产生职业倦怠。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是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方式。如商务英语专业加上一个涉外秘书方向,课程就会有所改变,承担新的课程知识,改变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的新陈代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枯燥的过程,需要个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以实现能力和素养的长期进步。

5结语

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教育,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建设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是顺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和实现的,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英语的变化和应用瞬息万变,因此迫切需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以及院校的大力支持,以真正建设和完善一支优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作者:伍海星 单位: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