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牧民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的关键之举。截至目前,国家核定的西藏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但如何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继而真正实现“有事做、能致富”,是当前西藏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背景,就易地搬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搬迁之后农牧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民;可持续发展;对策

西藏贫困户多居住在高寒地区,这些偏远地区海拔高、自然条件差,各类自然灾害和慢性病频发,因此实施扶贫措施的难度较大。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可以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异地搬迁只是一个工作环节,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在搬迁之后,需要继续落实辅助措施帮助农牧民发展,提高农牧民整体生活水平。

1易地搬迁工作开展情况

1.1规划是关键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确定西藏“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2.5万人,规划总投资24.4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住房和必要的附属设施,水、电、路、讯(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以及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1.2资金是保障

为了完成西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顺利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群众生活的便利性,西藏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文件精神,统筹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设资金,结合帮扶资金和援藏资金等,为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吸引社会投资,对搬迁农牧民就业和创业提供低息贷款资金。

1.3尊重是基础

作为民生工程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尊重民意是基础,全区各级部门由上而下,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根据水土资源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和城镇化进程,科学布局安置区域,合理确定搬迁重点和规模,因地制宜确定搬迁安置方式,然后依照程序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员。

2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

2.1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需要全面论证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流程,完善施工建设工作。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间比较紧促,无法全面落实工作模式,需要借助“三边”模式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这样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比较紧迫,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无法集中处理安置点。

2.2后续发展缺乏支撑力

工作人员在选择安置点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到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空间。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搬迁对象的需求,导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缺乏支撑,无法发挥出易地扶贫搬迁的作用。很多农牧民希望实现就地作业,但因为限制了搬迁空间,在搬迁之后很多人缺乏就业岗位,无法帮助农牧民就地就业。

2.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不断加大支持西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但很多搬迁人口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往往只是解决了搬迁人员的住房问题,没有考虑其后续发展。在安置点没有落实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缺乏就业培训资源。因为缺乏完善的搬迁安置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当前很多安置住房只是适合搬迁人员居住,但是没有为其提供储物空间和养殖场所,加大了搬迁人员的就业难度。例如养殖户在搬迁之后,无法再设置栏圈养殖牲畜,导致搬迁人口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1]。

3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的西藏农牧民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实现迁产并举

西藏地区需要发挥自身优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建设各种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为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移民可以自己选择从事的岗位。在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当中,很多农牧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生产技能,当地政府应组织技术培训班,培养农牧民的生存技能,提升移民的就业技能水平。同时,解决好就业发展等问题,移民可以实现就地就业,提高总体收入水平。

3.2完善配套设施

为了保障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的农牧民可持续发展,安置地需要实现因地制宜,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安置房需要保障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设置村委会和卫生室以及幼儿园等,安置地设置通讯设施和交通设施等,尤其要完善交通建设工作,加强安置地和外部的联系,增强安置地对外交往。改善安置地的交通条件,加大能源和电力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建设电网和能源网,延伸主电网到安置地,为安置地移民生活提供便利[2]。

3.3提高安置地公共服务水平

西藏贫困地区贫困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技术和劳力,这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应加强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使移民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条件。同时,加大教育投资,合理配置学校,提高农牧民教育水平。

3.4有机结合搬迁和灾后重建

西藏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频繁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如果某地区容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以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统筹落实搬迁和灾后重建工作,二者相互融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此外,西藏地区需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保护和富民利民政策之间不能出现冲突,建议地区可以为移民提供生态补偿岗位,提升岗位人均补助资金,各个安置地需要落实移民生态就业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保护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3]。

3.5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为了提高搬迁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牧民的可持续发展,安置点需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使安置地综合生产力不断提升,帮助农牧民提高收入水平。政府需要推出扶持政策,安置地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各类产业。要实现品牌定位,建立独特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投入资金,使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西藏安置地的经济水平,同时带动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移民融入到安置地生活中,及时为移民提供相关建议,帮助农牧民改变养殖方向,提供生产引导服务,使安置地农牧民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4]。

4结语

西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难度较大,不仅要帮助贫困户搬迁,还要帮助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当前西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效果,实现农牧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甜,余劲.陕南易地扶贫搬迁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分阶段的讨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5).

[2]姚文兰.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探析———以凉山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陈丽,洪慧.广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实证分析———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4).

[4]纪玉昭,梅淑元,蒋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研究———以平江县为例[J].时代金融,2019,(35).

作者:白海江 单位:日喀则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