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农牧业发展现状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甘南州;农牧民;合作社;现状;对策

甘南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境内海拔1100~4900米,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州辖8个县市、99个乡镇(街道办)、664个行政村,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农牧村人口占80.2%。201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6.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81元。甘南州集高寒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区特征于一身,保护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发展现状

甘南州自然环境条件艰苦,各类灾害频发,加之经济社会基础薄弱,以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等三种经济类型为主,农牧村贫困而大,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近几年来,甘南州始终把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扶持组建力度,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州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4077个。按从事行业划分:种植业941个,畜牧业2650个,林业282个,渔业4,服务业46,综合性的154个。按牵头人身份划分:农民3676个(其中农牧民致富带头人牵头的282),企业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401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2899户,生产服务为主的660户,购买服务为主的32户,仓储服务为主的2户,运销服务为主的42户,加工服务为主的34户,其它形式的408户。随着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不断的提高,目前有部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19个,州级示范社83个、县级示范社24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合作经营不到位。部分农牧企业设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补助资金,这种合作社只具有法律形式,却没有按章程运作,更没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少数合作社则由家庭成员出资,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由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人合作社”。

2.运行机制不规范。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受成员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缺失、管理水平差等主客观因素限制,虽然依据章程设立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从而导致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

3.发展观念不先进。参与合作社者大多是农牧民,合作社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种养殖大户担任,靠经验做事居多,很难适应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大部分合作社依靠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经营,由于认知有限,对合作社及其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在做大做强产业、创优创牌方面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4.资金支持不保证。大部分合作社的运作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财政应适当安排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实际上无法安排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农牧、工商、质监、金融、税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合作社与职能部门工作交流搭建平台。

2.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每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结合送农牧业科技下乡活动,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创建专业合作社。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发展,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更具活力,且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服务中心。但从整体来看,在综合建设水平上存在诸多问题,细节化的方面需要改进。本文探索了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并提出应用实践策略。

1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1.1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在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中,人才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兽医公共服务的质量,也影响着长期性运转。农村畜牧兽医环境复杂多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深厚的业务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责任心。此外,还需要对农村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当下,在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配备的人力资源并不达标,无论数量,还是综合素质、业务水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一方面,很多农村经济水平滞后,无法吸收足够多优质、高水平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人才;另一方面,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尚未达到标准水平,且责任心和经验薄弱,缺乏足够的培训。所以,整体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1.2技术设备条件不足。技术与设备条件关系到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转质量,也影响服务水平,我国农村地区在兽医服务中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较为落后,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条件,影响了治疗服务效果。而且因为制度管理缺乏完善性、资金不充足,很多医疗技术设备老化,并没有根据新的发展条件进行及时更新,难以应对现实需求,致使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长时间无法提升[2]。

2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实践策略

2.1基于实际需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国农村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中,公共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农村畜牧兽医的调配、市场规范、卫生监督等,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畜牧业的管理发展。然而当前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缺陷,脱离现实需求,从而影响了价值的发挥,所以要充分了解农村畜牧兽医现状,根据需求结果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3]。就农村本身发展而言,启动资金不足和运行资源不足是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就要求优化筹资体系,强化资金支持,为体系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健全体制改革,同时要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强化建设,确保这一体系的建设能够进入良性循环。2.2通过培训加强农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面对农村畜牧业全新的发展状况和多样化的需求,当前必须强化人员的培训,在业务技术、服务素养以及基层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得农村畜牧兽医服务工作具备专业化的团队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4]。要注意的是,在培训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其短板,有目的、详细地确定培训和学习内容,使得农村畜牧兽医队伍的发展具有时效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应用实践中的众多问题。很多农村地区因为交通受阻、经济水平落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缺乏专人指导,从而在各个方面缺乏规范性,不具备实质性的引导和服务价值。针对这一状况,要有意识地引进专业人员,听取相关建议,制定正确的方针引导,以此加快完善农村畜牧兽医体系[5]。2.3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制度。制度是农村畜牧公共服务体系应用实践的关键,也是约束行为、规范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政府要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畜牧兽医状况,出台权威性、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力度。同时,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相关制度要及时更新和优化,根据发展状况和变动作出调整,使得制度能够与实际相匹配。其次,因为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较晚,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并不成熟,在这种状况下,政府直接管理这一体系。然而在这种管理和运行模式下,则会出现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的问题,所以针对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制度的落实需要专门建设公共服务部门,分配相关人员监督指导。在观察、分析农村畜牧兽医实际状况和代表性问题后,统一向政府反馈,进而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以此逐步完善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安排,使得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系统更加高效合理。

3结语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这一体系的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人员水平、技术能力、服务质量尚不达标,为了提升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要提高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重视力度,基于客观需求解决问题;通过培训加强农村畜牧兽医队伍水平,并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以此支持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向前发展,更好地为畜牧兽医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宾.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水平促进畜牧兽医事业发展[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7):178-179.

[2]段先宗,钟卫东.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32):146-147.

[3]赵宝成,赵彦青,王爱玲,等.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9):15.

[4]潘仲敏.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畜禽业,2018(1):41.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甘肃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畜牧业的科技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化经营和结构不断优化,而且当地的家禽产业、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规模都位列该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 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畜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地的“三农”问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其发展历程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种植行业相比,畜牧业具有投资小、回报快、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相关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因此,其在振兴农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推动农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2 畜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国农产品从以前的短缺,到现在的供求平衡,这些都要得益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畜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尽快的速度实现三元结构。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了当地的农业经济。

2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1 农牧结合的生态发展现状

农牧结合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确保农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开展畜牧业,利用畜禽的粪便来肥沃农作物,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最近几年,加快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通过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的,这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自然资源过度浪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与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的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畜牧业推动了区域化生产的发展

我国不同的地区其经济条件和畜牧业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饲料水平、饲养成本、饲料生产状况、畜禽生产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平凉市畜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以尽可能发挥区域化生产的优势,促进当地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了平凉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缓解了畜牧业生产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平凉市崆峒区是甘肃省最大、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畜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想更好的推动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发展战略思想。下面将会对平凉市畜牧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更好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平凉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

平凉市崆峒区政府部门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该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平凉市各个部门坚持“正确领导、依靠科学、果断处置、依法防治”的方针,有效的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畜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平凉市政府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3.2 加快畜牧产业化的进程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产业化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从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平凉市的产业化体系。主要从扩大规模化养殖、健全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新的畜牧企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入手。提高畜牧业的经营范围、扩大饲养规模,可以有效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对其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还可以根据该地区项目建设需求,尽快培养一批有潜力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引进或培养一批企业化管理人才,尽可能打造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畜牧业养殖基地。

3.3 加强畜牧业的动植物防疫和食品安全

要想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疫情监控和警报系统,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理的目的,而且还要具备应对突发性动物疫情的处理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定期进行相关技术交流,努力建立一套系统性的疫情防范体系,从而降低动植物疫情的发病率。加大对兽药和饲料的管理力度,坚决打击在兽药或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的行为,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平凉市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桂兰.中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1,4(05):34-35.

[2] 尤全胜,刘风民.滨州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2,4(07):49-51.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牧区现代化;评价指标;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09

前言

实现农牧业的现代化是我国21世界前半叶的重大战略目标,因此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其牧区现代化的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现状及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及问题解决提供便利。

1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状

1.1 生态环境现状

内蒙古牧区作为我国重点天然草原牧区,我们需要了解其生态现状,再考虑牧区现代化建设方向。目前,内蒙古草原牧区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除去自然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长时间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是掠夺式利用,这使得草原被带走了大量的物质,并且草原又得不到相应的物质补充,这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紊乱与崩溃。过度放牧和长期的牲畜践踏,使牧草变得越来越少,土壤变得紧实,导致透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性状恶化。

1.2 牧民消费现状

20世纪末,内蒙古牧民的收入逐渐增多,文化教育及医疗等支出比例也逐渐增高。近几年,国家实行了定居,禁牧等政策,牧民增加的建设房屋及畜牧围栏等支出费用,使得牧民的消费中生产性消费结构增高。

1.3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内蒙古牧区自然条件差,地广人稀,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供电方面很差,从而导致畜牧业的机械化建设不甚理想,增加牧民的劳动力。供水方面,牧民只能自行打井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这些都增高了畜牧业的成本,减小了效益,影响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建设。

2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进程

2014年起,内蒙古在全区实行“十个全覆盖”工程,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10个方面。让农村牧民过上了现代化、便利的生活,同时给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同时给现代建设制定了标准:

2.1 增强畜牧业机械化的改变

牧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在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逐渐用机械自动化代替人力,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是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基本。

2.2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畜牧业的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代替人工实时监控牲畜的数量及健康状态,畜牧业机械的运行状况,及时反映问题,同样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生产速度。

2.3 扩大消费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牧区现代化的建设,牧区产品的消费对象不能单单面向农村或者内蒙古自治区。全国都对畜牧业产品有极大的需求,随着货物运输速度的提升,应该把握机会,使畜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为内蒙古农村的牧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进行环境的治理

内蒙古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应当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同时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基础,也要唤醒牧民的环保意识,让内蒙古的草原可持续的使用下去。这样也能保持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1 全面性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系统地反映出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等各个方面包含进去,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中各方面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单单从一个方面是不可能反应真正的问题。

3.1.2 客观性

评价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评价牧区的生态现代化有诸多指标,其中农牧业废物利用率比农牧业废物产生途径更能评价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的优劣。同时能客观的反应问题而不是片面,私人的。

3.1.3 可操作性

内蒙古农村牧区范围十分广阔,人员稀少,因此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必须是可操作的,容易测算的。获取的数据尽量数据化,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全面客观的基础上,获取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4 特征明显

在选取的指标中,必须具有明显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地评测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现代化建设,并发现其中问题,对后人的实践工作做指导。如果单纯罗列复杂,或者肤浅的评价指标,会减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度,可研究度和评价效益,不能公平客观的进行研究。

3.1.5 不重复性

评价指标纷杂多样,就会出现一些指标可以互相替代或者合并的现象。要尽量精简指标,使之具有独立性,不重复性,研究问题有代表性。

3.2 构建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各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因

3.2.1 关于经济现代化建设

从生产发展水平、生产发展结构、物质装备水平、牧业科技水平和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评价。农民的纯收入代表着牧业现代化是否成功,机械化程度影响了农民的劳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影响了牧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未来发展。.

3.2.2 用农村现代化和牧民现代化来评价社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主要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牧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而牧民现代化则体现在牧民的受教育程度,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等,只有牧民的进步,才能思想进步,意识进步,从根源上推动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

3.2.3 生态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越来越严重,环境治理可不容缓。从森林、草原覆盖率和牧业废物利用率来评判草原的破坏程度,从而产生解决办法,保护环境。生态农业的推动依赖与牧民的环保意识,能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应用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这就是绿色牧业。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来评测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

3.3 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评价步骤

当建立好完善的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后,就应该将其应用到实际,通关这一体系才测评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状和目前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相处对策。对此,评价步骤为:

3.3.1 对收集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初步筛选

选出极大和极小数据和具有特殊性和数据,这样才能做到评测的是平均水平,更为客观的反应事实。

3.3.2 鉴别重要性

在各个评价指标中,其重要性是不同,应该先挑选出相对重要的指标进行测评和分析。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更为认真的处理,同时避免了盲目处理,减小了工作量。

3.3.3 进行总结

所有测评结束后,将数据进行总结,次序有轻有重,做好分类,最后得出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综合测评值。

4 总结

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畜牧业作为内蒙古的主要产业结构,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测评的综合数值,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提出关于发展规划的建议,让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和生态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方建德.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8).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 城郊畜牧业;现状;亮点;制约因素;思路;对策;青海湟中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40-02

1 湟中县城郊畜牧业生产现状

湟中县总面积2 700 km2,有耕地5.65万hm2、林地2.81万hm2、草地9.65万hm2。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50.25万人。2011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99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894.27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占1 212元。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羽,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羽;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 792、2 440、65 922、487 t,同比增长17%、36%、18%和11%。

近年来,湟中县畜牧业依托三面环卫省会西宁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把推进规模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以小南川奶牛养殖、康城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三大生态养殖示范园为主的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养殖园区内基地总量达到95个。2011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目前园区内良种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良种蛋鸡存栏总量分别达到0.5万头、2.3万头、1.9万只、4.2万头和10万羽,肉牛、肉羊、生猪、肉鸡出存栏总量分别达到1.8万头、0.8万只、4.9万头、12万羽。

2 工作中呈现的五大亮点

一是建基地。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处于全省领先。二是扩规模。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2010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 095头,出栏肉牛7 650头,肉羊8 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三是提标准。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通过改造升级,2012年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四是促改良。2012年引进各类良种畜17 955头只;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推广良种雏鸡28万羽。五是抓补奖。按村进行联户承包,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414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6个乡镇12.97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10万多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现已通过省级验收[1]。

3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制约因素

3.1 基础设施仍薄弱

由于长期的农牧业投入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起步晚,覆盖面小。受客观条件限制,农机具配套率低,机械化物质装备较差。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农业区的草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饲草料产业发展滞后,草场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充分利用。

3.2 经营方式仍粗放

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传统的“一家一户”为主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农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农牧业项目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之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没有形成品牌。

3.3 农业人才仍匮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精英阶层的大量农业劳动者流失,素质老弱化,缺乏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农业人才,影响现代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型经营方式在农村的扩散。

3.4 支持资金仍不足

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县级财力有限,争取中央和省级建设项目较困难,整合县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集中打造示范区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贷款难,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融资渠道窄,招商引资难度大。

4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思路

重点创建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三大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园,并在空间布局中的“三带”区域内,高标准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4.1 奶牛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按照“完善功能、扩大规模、设施配套、提升档次”的建设原则,扩建现有的田家寨镇新村青海圣亚高原牧场、李家台村春源奶牛养殖场2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形成“一园双核”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园,建成全县奶牛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奶牛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孵化基地;④全县重要的奶牛生产及饲料种植基地;⑤龙头企业奶源供给基地;⑥奶牛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坚持以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的奶牛产业带和重点乡、村奶牛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青贮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建设,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增加牛奶总产。

核心区:以田家寨镇李家台和新村为核心区,按“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田家寨周边其他村,并在上新庄镇、大才乡、多巴镇、拦隆口镇、鲁沙尔镇、西堡乡、汉东乡、上五庄镇和李家山乡9个乡镇中的20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

4.2 肉牛肉羊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上五庄镇友爱村,高标准、高起点建设1处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园,细分功能分区,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肉牛肉羊繁育和育肥技术、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展示中心;④全省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⑤龙头企业优质牛肉、羊肉原料供给基地;⑥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带和重点乡、村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增加牛肉羊肉总产。

核心区:以上五庄镇友爱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大才乡、共和镇、上新庄镇、上五庄镇、拦隆口镇、田家寨镇、土门关乡、鲁沙尔镇、多巴镇、西堡镇、李家山镇等11个乡镇中的59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肉牛肉羊养殖小区。

4.3 生猪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李家山镇崖头村,高标准建设1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成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生猪高效繁育和育肥技术、全价饲料配方技术、机械自动化养殖技术展示中心;④全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基地;⑤生猪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棚、提高档次”原则,着力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生猪育肥效果,提高全省市场猪肉供给能力。

核心区:以李家山镇崖头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构建。

辐射区:在“三带”中的拦隆口、多巴、共和、李家山、西堡、上新庄、鲁沙尔镇、田家寨镇等8个乡镇的30个生猪重点养殖村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5 对策

5.1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科学发展畜牧业,以保证农户的收入为主线,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转变成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明确每个领导的发展目标任务,使领导参与到实际的监管监督中去,并对领导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查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其年终奖的考核项目之一,推进现代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快速发展。

5.2 打造示范园区

加强湟中县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区、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区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区建设,提高园区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5]。

5.3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支农资金,完善多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畜牧业投入机制体制。加大养殖场建设、病虫草害防治、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5.4 推广现代科技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畜牧生产队伍。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三是加强良种引进和繁育,提高养殖效益。引进良种畜,全面提升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通过推广现代科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6-8]。

5.5 强化防检监管

认真贯彻畜疫防治的“双轨”目标责任制,强化行政轨的工作力度,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4,9-11]。

5.6 加强草原保护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12]。

6 参考文献

[1] 杨永奎.加快推进湟中县现代畜牧业进程的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2):50-51.

[2] 安维军.青海省湟中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3):64-65.

[3] 王燕明.湟中县特色畜牧业发展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2):40.

[4] 李积花,王曙光.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3):57-59.

[5] 李启光,伊万娟.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 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J].青海草业,2005,14(2):39-41.

[6] 周明秀.玛沁县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青海草业,2004,13(3):54-56.

[7] 王慧.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80-381.

[8] 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6(11):18-21.

[9] 彭中山.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7(5):58-60.

[10] 李启光,董伟.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青海草业,2008(1):51-54.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西部地区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但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西部的资源非常的丰富,但是这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这也导致了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西部半农半牧地区处于农业区和畜牧业区的交界地带,交通运输网络还没有普及,因此这里的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而物流业的发展也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状态,而物流业在西部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一、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发展现状

内蒙古西部的区域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因此各地的资源不同区域环境也不同,交通、教育的水平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人才流通的不同导致了经济的差异。我们知道内蒙古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尤其是半农半牧地区,顾名思义,它处于农业区和牧区的交界地带,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县域经济具有地域性,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约六百万的农民和牧民,占了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27%,而它的面积只有大约二十万平方千米,仅仅占了整个内蒙古地域的17%。现在,半农半牧地区仍然以第一产业(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作为他的主要产业,第一产业在整个的产业结构中的比例超过60%。在这片农业与畜牧业相互交融,相互混合的土地上,农业与畜牧业平分秋色。由于这里的地势非常的复杂,山地与平原,丘陵与河川共同存在,这也就造成了农业与畜牧业混合的局面。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源,故而矿业、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等都在这里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半农半牧地区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另外,由于半农半牧地区都是小区域或者分散性的生产和经营,交通覆盖率比较低,这无疑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湖大障碍。

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慢也是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县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工业化发展缓慢使得竞争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虽然西部的能源较为丰富,可是对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这使得资源不断的流失,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导致区域财政收入的下降。

此外,县域之间不对等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缓慢也是西部半农半牧县域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内蒙古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内蒙古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完善,经济规模也越来有大,其发展的速度也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内蒙古是能源产业的重要地带,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国家在很多的政策方面做出了明确的导向,就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也做了明确的支持。内蒙古在国家的很多大型的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等等,都能看见内蒙古的影子。内蒙古还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项目的重点地区,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内蒙古地区人杰地灵,文化教育相对发达,拥有非常大的科技力量以及众多的物流人才。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这里的劳动力资源非常的低廉和丰富。内蒙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它地处黄河中上游和环渤海经济圈,是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的经济枢纽。现如今,内蒙古的交通已经非常的发达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构成了他现今的交通体系,网络通信也其本上实现了普遍化,这位物流业的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优势。

三、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发展

经过前面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现在可以来综合的分析一下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1.从大的方面来看,半农半牧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物流业的发展非常的不利,由于半农半牧地区的物流业刚刚发展羽翼尚未丰满,政府的物流政策也相对不足,调控也不及时,再加上科研水平跟不上,物流业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从物流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来看,交通运输网络在半农半牧地区比较落后,投资方对这里的投资也相对较少,物流设备也就比较落后了。从物流产业的发展来看,物流产业结构的发展非常的不均衡,像运输信息、包装信息等物流要素的质量也是比其他地区要低的多,这样整合起来也会非常的困难。从人才结构来看,这里的小农意识非常的普遍,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物流观念的淡薄,物流专业的管理型人才非常的稀缺。

2.内蒙古半农半牧区产品的物流特点。根据前面对半农半牧区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半农半牧地区物流业的特点。

(1)需求量的波动比较大,季节性比较明显。由于很多人对内蒙古的产品的不了解,所以其销售的对象多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这就导致了该地区物流量小季节性大的特点。

(2)供应零散,对货物的收集成本高。内蒙古地区特殊的地形导致了很多产品供应商的分散性,虽然其产品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但是他的分散性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例如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等。

(3)物流的包装成本高。当地的产品多种多样,用途也是多种多样,有实用性的,有礼品、纪念性的等等,这就对包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为你既要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与安全,又不能把产品本身的特点掩盖掉,也就是说包装必须突出商品的地域特点、品质还有其文化内涵。另外由于产品的购买者在不同的地区,遥远的距离意味着搬运的次数也会增多,这就要看包装的高质量了。

(4)集中运输比较困难。由于产品的购买者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再加上客户需求的不稳定性,产品的集货或者送货都很难做到集中处理,降低成本。

(5)配送难度大。内蒙古半农半牧地区地广人稀,其产品多种多样,售出的产品种类也多,但是批量很小,批次很多,且目的地遍布各地,这样就对分拣、发货、送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况且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还要保证效率。

(6)仓储运输的要求灵活。由于产品的多样化,不同的产品对运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适应不同的产品的物流条件,仓储运输就必须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

(7)需要更加的标准化、品牌化。由于产品的零散性,产品的质量也就参差不齐,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也就非常的难,另外,产品供应商的品牌观念淡薄,缺少专业的加工流通标准。因此,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打出自己的品牌。

(8)信息不集中、需构建专门的供需平台。信息平台在现代经济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信息平台是改善当前特色产业的重要步骤之一,只有把产品、消费者、供应商、供需关系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才能构建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才能更好的把当地的商品推向大众。

(9)物流的组织化,订单的管理和客户关系的维护。现如今内蒙古的物流单位比较分散,大多是属于分散性质的,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正规的组织,因此也还未达到最少的浪费商务成本,有序运行的经济模式。

(10)产品供应链的反响性与不可逆性特点。在现有的物流模式下,半农半牧地区的商业很难再有大的增长,这是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当地人的消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经济的发展。不可逆性对供求双方的诚信程度以及商品的性价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改善思路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内蒙古半农半牧地区的物流模式相对落后,但是不能否认这片热土还是潜藏着巨大的商机的,如果能重新构建当地的供应模式,突破物流的瓶颈,就能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

1.应对供应零散的思路。通过对半农半牧地区商业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我们了解到集市在当地非常的普遍,可以说集市就是大方地主要的商业模式,因此,可以在集市上设立收货点进行集中收货,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供应零散不集中的问题。

2.利用电子商务组建虚拟的组织模式。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如今的商业交流与发展中电子商务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点,因此,用电子商务虚拟组建的商务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优势最大程度的实现物流的规模化,极大的缩小物流的路径。

3.把现代物流的思维模式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特点相结合。众所周知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物流业非常落后,可是内蒙古的一些城市却拥有较为完整的物流资源,所以我们可以以城市为中心,优先发展城市的物流业,充分利用城市的物流资源,然后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辐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半农半牧地区对物流的需求。

五、结语

其实物流业发展不论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亦或是社会的稳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大大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内蒙古的综合实力,或许影响半农半牧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从一个方面撕开了口子,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毫无疑问物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好好的开端,毕竟万事开头难,我们只有敢于尝试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半农半牧地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戴晶晶.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