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例6篇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2

刚才,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以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和旗委届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刻分析了当前我旗农村牧区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贯彻落实市委“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加快我旗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0.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财政收入21.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84.2%。一年来,我们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大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增现代农牧业基地5.1万亩;赛乌素“六区”启动建设,农牧业科技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投入运营;禁休牧、草畜平衡和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新建生态自然恢复区300万亩;农村牧区人口有序转移,建设安居房1100套,培训农牧民3000人,转移人口4294人;新型公司化农牧业正在兴起,以海龙、森和公司为龙头的蔬菜种植、温室鱼塘、螺旋藻养殖等设施农业初具规模;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牧民免费体检、提高合作医疗报销限额和低保标准等惠民实事有效落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们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求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口布局不合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牧区人口转移进程缓慢,转移劳动力就业不稳定等方面。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机制去应对和解决。

按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新目标,统筹考虑鄂托克旗的实际情况,解决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道路;必须按照集约发展的思路,走现代高效农牧业发展道路。而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根本是从创新体制机制上入手,取得新突破;解决集约发展问题的根本是从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上入手,取得新突破。各地各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它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根据旗委的总体部署,今年全旗农村牧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旗委十三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为总要求和总抓手,全力实施“八个统筹、工程”,严格落实农村牧区“三区”规划,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转型、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经营转型,加快生态建设、人口转移、现代农牧业和规模经营进程。主要预期目标是:一产增加值增长13.1%,达到4.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8%,达到8100元,农村牧区布局结构更趋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工作落实,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

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转变生态建设模式,运用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新理念,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生态建设领域,大幅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一要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坚定不移地推行禁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切实做到时间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反弹。要认真抓好4月1日至6月30日三个月禁休牧工作。继续严格实行县级领导、科局领导包村、苏木镇干部包户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进一步贯彻落实旗委、政府《关于强化禁休牧草畜平衡工作领导责任的决定》精神,严格兑现奖惩,决不妥协。对禁休牧工作不力的责任主体要严格行政问责,苏木镇主要领导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该免职的就地免职;包户干部不得参与年底考核,按不称职对待;包村科局主要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嘎查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直至停发工资和停缴养老金。同时,建立800万元草原生态建设奖励基金,对禁休牧草畜平衡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个人,要在《决定》规定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不讲理由、不讲条件,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做好禁休牧草畜平衡工作的各项措施有效落到实处。一会儿,我们要对年度禁休牧草畜平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示范户进行隆重表彰,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牧民以先进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禁休牧草畜平衡工作,为全旗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二要全力打造生态自然恢复区。把生态建设重心放在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上,在确保完成、两年退出任务的基础上,再启动涉及6个苏木镇17个嘎查村的2000平方公里整体退出区建设,力争到2012年完成近1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任务。新建的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要全部搬迁到三镇精品移民小区和规划的居民点。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集中安排在生态自然恢复区,为人口转移提供项目支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草畜平衡工作力度。今年,要先从禁止发展区开始执行全市30-50亩一只羊的草畜平衡新标准,农牧业执法大队要尽快制定重新核定载畜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考核标准,特别要加大禁止发展区执法力度,引导督促农牧民加快牲畜出栏步伐,最大限度减少草原承载量。各苏木镇要对、年的生态自然恢复区搬迁区实行封境保护,严禁农耕放牧,做到一户一人,户户有责任人,实行24小时监管,在实施生态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实现生态自然修复。

三要大力发展林沙产业。认真落实全市推进沙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利用沙区水资源优势,加大柠条、杨柴等优质牧草种植力度,解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饲草料不足问题;林业部门要尽快编制沙产业开发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利用现有的沙柳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发展林沙产业,逆向拉动沙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构筑现代沙产业体系。

二、坚持城乡统筹,坚定不移地推进人口转移

要把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创新人口转移、安置工作机制,完善就业培训、住房、社保等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推进农村牧区人口有序转移,重点抓好禁止开发区人畜整体退出和限制开发区剩余劳动力插花转移,今年计划转移农村牧区人口3045户、8098人。

一要统筹建设移民小区。按照“规划超前、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到位”的建设标准,依托中心城镇、工业园区、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集中力量在3个精品移民小区和规划的居民点建设2000套安居房,配套建设超市、社区等相应的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使转移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的现代生活和现代文明,确保转移农牧民户均1套住房。规划等部门要对移民小区的规划和建设严格把关、全程监控。各苏木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旗委、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部署,统筹抓好移民安居房建设工程,确保8月份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二要统筹推进人口转移。旗委、政府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基础上,将结合我旗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可以付诸实施的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办法和具体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立即成立推进人口转移的宣传、搬迁、补偿等专门的工作小组,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职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落实。特别是在制定安居住房分配实施细则时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安居房户型由转移农牧民自主选择。二是在精品移民小区旗政府为转移农牧民每人免费提供20平方米安居房,超面积部分由转移农牧民按成本价付款;在居民点旗政府也要为转移农牧户采取一定方式提供1套住房。三是将无力支付精品移民小区安居房自筹资金的农牧民转移到规划的居民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完成摸底统计、协调对接工作。

三要统筹抓好人口培训。坚持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政府、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按照“培训谁、为谁培训、谁培训、培训什么”的要求,人口转移办、扶贫办、就业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大转移劳动力免费培训力度,确保人均培训经费不低于3000元、培训转移劳动力4500人。要按照转移人口的年龄结构选择培训对象,重点培训年龄在25-50之间的4000名青壮年劳动力。要按照农牧民文化程度、择业意向及就业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力争使每一个转移农牧民都掌握一门适用技术,提高就业能力。要选择师资力量好、信誉度高的职业技术学校承担培训任务,安排90期培训班。今年,旗委、政府将针对当前存在的农牧民培训工作不规范、不统一,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到位等问题,制定出台农牧民培训考核工作机制,对培训的项目、内容、标准、效果进行全面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合作,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四要统筹落实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是人口转移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协调沟通,旗内新建、扩建项目的企业必须吸纳部分本地劳动力,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在项目申报、审批时企业必须附有安置本地劳动力计划,对已审批开工项目不吸纳本地劳动力的企业政府要采取一定措施。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引导全旗各大企业优先录用转移农牧民和转移农牧民家庭大学生,政府在年八件实事中解决一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将优先考虑农牧区转移人口子女。要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大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贷款贴息力度,对从事三产的进城农牧民取消一切税费,促进转移农牧民自主创业。政府各分管副旗长要主动承担起落实就业岗位的领导责任,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细化职责,在全旗各行业落实4000个就业岗位,重点抓好各大企业和三镇物业管理、园林绿化、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岗位落实,确保转移农牧民户均1人就业。同时,要严格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应急和保证金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牧民转产风险,确保农牧民转移有所居、稳得住、能致富。

五要统筹建立保障制度。加快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服务、高标准保障、一体化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从今年开始,转移农牧民可按照每亩草牧场每年给予6元或每人每年享受5000元的生活补贴方案,自主选择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直至二轮草牧场承包经营期满;转移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转移农牧民养老金领取年限提前到男55周岁、女50周岁,提前年限的应缴费额全部由旗财政承担。民政部门要根据规划的居民点,合理摆布和建设养老院,安置部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转移农牧民。

三、坚持集约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规模经营

要把规模经营作为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推进城乡资源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强化政策扶持和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构建以现代龙头企业为引领、农牧民充分参与、基地支撑有力、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一要创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草牧场规模经营。实现农牧业规模经营,核心是促进土地草牧场流转。要按照《鄂托克旗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加强规范管理和配套服务,建立健全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农牧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确保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牧业建设,在保障农牧民流转权益和收益的前提下,依法取得农田草牧场使用权,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适应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趋势,用先进适用机械装备农牧业,加快实施设施农业工程,提高农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同时,要严密监控草牧场不合理流转,坚决杜绝禁止发展区的草牧场流转。监察、草监、农牧等部门要对农牧民承包合同进行严格审查,立即终止不合法合同;对违法、违规承包土地草牧场工作中涉及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嘎查村领导进行严肃处理;对从外埠手中收回草牧场使用权的农牧户优先安排项目。今年,全旗要培育户均草牧场5000亩+100亩水浇地和户均草牧场10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220户。关于规模经营的具体政策措施,会上已印发了讨论稿,希望大家认真讨论,农牧部门要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

二要创新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步伐。把赛乌素和蒙西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作为创新农牧业发展模式重要抓手,严格按照全旗产业、人口、城镇和基础设施规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科学布局,集中建设。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筹建、农牧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加快赛乌素“六区”建设,在继续抓好现代农业区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天然草牧场规模经营区、现代农业区、集约化养殖区、加工流通区、生态观光旅游区、生活居住区建设,大力发展种—养—加—销、沼气—有机肥—设施农业的精品循环农牧业,努力把赛乌素地区建成自治区西部循环农牧业的示范基地。要统筹规划蒙西沿河农牧业经济带,利用好、发展好、经营好2.2万亩水浇地,努力把蒙西建成全旗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菜篮子”基地。同时,要加快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争取与内蒙农大和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绒山羊短期育肥和羔羊育肥出栏技术研究,力争用1-2年时间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年育肥出栏牲畜20万头只。

三要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公司化农牧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牧业,加大政府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优势资源合理配置、优势要素科学组合、优势产业集中发展。要大力支持森和、海龙等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尽快引进汉森葡萄酒业和亨华食品公司等涉农龙头企业,构建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抓好500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种植、温泉热带鱼养殖和观光农业。要按照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螺旋藻产业整合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在乌兰镇集中建设1万亩螺旋藻养殖园区。要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品牌经营,采取以奖办法保护阿白山羊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尽快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建立绒山羊基因工程项目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培育“阿尔巴斯”羊肉、羊绒品牌,发展精品畜牧业。

四要创新服务理念,构建农村牧区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发展各类农牧民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农牧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牧民等社会主体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农牧业生产服务、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土地草牧场流转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备、交易规范的重点农畜产品专业市场,支持赛乌素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对农村牧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产业化经营、饲草料加工、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现代物流业,减免运销环节收费,构筑永久性“绿色通道”。

四、坚持科学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要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为“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战略重点,立足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区域,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加快便民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全旗水资源综合规划,抓好乌兰镇防洪泄洪工程和蒙西黄河堤防工程以及全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水源地保护等水利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蒙西黄河取水工程;加大农村牧区电网建设改造力度,集中搞好现代农牧业经济带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新增乡村道路268公里,保证乌兰镇至赛乌素68公里三级公路开工建设,力争公其日嘎至沙井90公里通乡油路立项启动,积极构建完整畅通的交通环境;逐步实现农牧民免费收看多路微波数字电视。加快健康工程建设,新建10个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报销限额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继续推进农牧民免费体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希望工程建设,新建3所苏木镇中心幼儿园,实行民族幼儿学前免费入学,并每月给予20元生活补贴。加快文明工程建设,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按照便于生产生活和经济性原则,尽快完成全旗新一轮村庄布局规划,按照“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要求,切实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强基工程建设,强化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和村民议事制度。加快平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坚持执政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任务落实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3

按照兵团“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农牧职工平均年工资性收入达到2万元,年递增8%以上;农牧职工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

要完成这一目标,兵团各级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快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真正落实兵团党委减轻农牧职工负担的各项政策,促进农牧职工持续增收。

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牧职工持续增收

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兵团农牧职工持续增收的必由之路。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地域广阔,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因地制宜,注重科技进步和发挥资源优势;要把“三足鼎立”“三元结构”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与发展壮大农业十大产业、十大产品基地和“6211”工程中农业产业化的目标的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对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牧职工收入的巨大作用;要切实搞好农产品生产十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

加快兵团农业发展要充分认识两个问题:第一,农业的生产水平会不会有“顶峰”。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依一定条件而变化的,一层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不断变化的,只要不断投入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是会不断刷新的。兵团的棉花生产史说明了这一点。第二,农业生产基础好了,单产高了,以后的发展是会慢了还是会快了。回答也是肯定的,以后的发展会更快。兵团的棉花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里着重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做大棉花和特色林果两大基地。

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新疆棉花产业优势地位,依靠科技,优化品质,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继续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产水平作出贡献。”“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着力建设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四大基地,培育农产品品牌优势,帮助农牧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

建设四大基地,应充分发扬兵团大农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首当其冲是要建设好优质商品棉基地。

兵团做大做强棉花基地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棉花总播面积达到900万亩,平均单产籽棉达到200公斤,职均管理面积达到80亩至100亩,种棉职工平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至5万元。

为此,要努力提高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精准农业六项技术、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及若干常规技术的到位率;扩大优质、抗病、高产、早熟杂交棉F1代进大田的面积,2010年达到100%。大力推广杂交棉F1代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提高棉花的品质和单产。

依靠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兵团特色林果基地也是促进农牧职工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兵团目前的水果种植面积140万,总产51万吨,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是,因为总面积不大,整体管理水平还不高,水果商品率低,林果业的效益尚未充分显现。

今后,兵团特色林果基地的发展,必须按照特色林果种植区划进行特色林果种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必须大力推广以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为主的先进技术;必须重视对园艺技术人员和职工的培训;必须高度重视园艺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兵团特色林果业必将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必将为职工群众的持续增收提供新的途径。

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大力提高农业三个“十大”主体技术、精准农业六项技术、高密度高产栽培模式等先进科技的到位率,把农业经济的增长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变粗放农业为精细农业,变数量农业为效益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单产和效益。

二、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现“6221”农业产业化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牧职工收入

精准农业等一系列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在兵团的全面应用,正促使兵团农业生产发生质的改变,而要进一步提升兵团农业的发展水平,持续增加农牧职工的收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兵团农业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

兵团各级要在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此举既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又可转移大田职工到加工业,实现大田适度规模经营,致富职工群众。

三、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团场第二产业

当前,兵团许多团场已具备发展第二产业的条件,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先发展,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团场发展第二产业要重视产品市场开拓、重视管理、重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视防治污染。兵团师、团两级要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团场第二产业。

四、抓住时机发展团场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促进农牧职工增收

职工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将形成巨大的投资潜力,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条件成熟的农牧团场要抓住时机发展团场第三产业,促进农牧职工增收。要为吸引职工的投资创造软硬环境。既要重视商业、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要重视发展房地产、旅游、社区管理、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增加职工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事实证明,大力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依托的职工自营经济,是兵团农牧团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职工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为农牧职工的增收开拓新的空间。

五、重视团场小城镇建设,为团场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农牧职工增收打造平台

二、三产业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团场小城镇建设。团场小城镇建设既是提高农牧职工生活水平的平台,也是发展二、三产业、吸引疆内外、海内外各种投资的平台,同时也是吸引职工投资的平台。要按城镇规划来规划团部,要加强团部具有城镇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团部真正变为小城镇。要加强对小城镇的管理,使小城镇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生产生活和各类企业家投资的理想地方。

六、不断深化农牧团场改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

极性,加强团场管理,减少浪费,增加职工收入

按照兵团党委、兵团制定的“1+3”文件和“1+3”补充意见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农牧团场改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强管理,内部挖潜,才能促进农牧职工持续增收。

加强团场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的制度,包括健全农资采购、销售,农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减少浪费,减少错误决策。其次要提高团场管理水平,合理制定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七、认真落实兵团党委减轻农牧职工负担的政策,增加农牧职工收入

要认真落实兵团党委减轻农牧职工负担的政策,落实国家免收农业税和对类似农村“三提五统”费用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对团场机构进行综合改革,精简机构和非生产人员。要进一步实行团务公开、连务公开,制定监督机制,减少乱收费,从而真正减轻职工负担。

八、科学制定抗灾减灾措施,减少因灾损失,增加农牧职工收入

科学制定抗灾减灾措施,减少因灾损失。新时期要充分估计到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农牧职工因灾造成的贫困。各团场所处的地域不一样,遇到的主要灾害也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制定抗灾减灾措施。参加农牧业保险,是减灾的重要途径。

九、努力争取国家对兵团农业和团场的资金支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向已发生转变,争取国家对兵团农业、农牧团场公共设施增加投入有了可能,借此机会加大团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为农牧职工持续增收打好基础。为此,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工作、项目验收工作。

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兵团扶贫工作力度。努力争取国家对粮食生产、农机、种子的补贴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国家支持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

十、切实加强党对农牧职工持续增收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把持续增加农牧职工收入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作为2007年工作的主题,切实加强党对农牧职工持续增收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成立促进农牧职工持续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副职领导分工抓,每位领导都要有责任、有任务。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4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昆山市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巩固养殖基地、发展养殖小区、稳定发展猪禽、大力发展牛羊、加快发展奶业、突出肉牛蛋鸭两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目前畜牧业已逐渐从过去的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为加快我市发展畜牧业,壮大我市畜牧经济,本文适时提出健康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以利于制定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对畜牧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强县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农村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扶持政策,精心谋划发展措施。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积极抓好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把握市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快实施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奶业、肉牛、肉羊、生猪优势区域建设。要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品种,走优质高效路子,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推广进程,提高畜产品质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发挥本地优势、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3强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实现优势畜禽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基础,是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现实途径。各乡镇都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要充分利用荒山、草场、滩涂、林地等作为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积极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开展畜牧业生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直接对接,将养殖小区和优势产业带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引资建成标准化圈舍,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合理有偿租赁给农户使用。

4增加投入,增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农民自筹、企业积累、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外引内联、多方筹措的原则,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重点、集体投入为补充的畜牧业投入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要求,继续加大财政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投入,保持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选择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示范带动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立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特别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各级金融部门,对畜牧业生产和加工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优先贷款,为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有步骤、分阶段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行动、每月一周补免补防、夏季猪病防控、免疫抗体监测、防控效果评价等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我们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务必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提高畜禽免疫密度与抗体合格率;要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对场地、栏舍、器具、设备等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各区要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宣传,签订免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责任书,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落实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夏季“保安全、促增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安徽萧县

近年来,萧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点来抓,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畜牧业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现阶段萧县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重压力,如何找准畜牧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并找出正确的对策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 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 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高潮,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 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 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5.8加快科技推广,强化产业全程服务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现代畜牧业 实现新跨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22-01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迈进的重要举措。

1 现代畜牧业在不断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州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形势要求,不断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全面推进,使畜牧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畜牧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 现代畜牧业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

畜牧业经济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畜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起始阶段,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1)畜牧业综合效益不高。由于气候地理条件制约,生态不断恶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牧业装备水平偏低,畜牧业生产投入少、产出低、效益差。

(2)建设性投入的任务艰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力薄弱,缺乏有效的工业反哺和城镇支持保障,难以实现对畜牧业的有效反哺和全面支持。群众收入水平低,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更是非常有限。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推进新牧区建设,对国家依赖性很强。

(3)农区畜牧业规模小。目前农区畜牧业发展受暖棚、饲料、畜种、投入、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规模还比较小,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空间没有得到充分拓展。

(4)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程度低,生产加工脱节现象严重,只能做到“生产什么,加工什么”,还难以做到“加工什么,生产什么”,由于缺乏高技术含量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带动,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畜产品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牧民增收。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畜牧业是牧民的基础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农牧业生产要素为重点,以提高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大胆探索实践,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努力构建合理的产业区域布局,推进畜牧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

3.1 在认识中深化科学发展观,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意识

当前畜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发展的障碍,针对现代畜牧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用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引领畜牧业的发展。有了专业化、规模化才能形成集聚效应、才能形成市场优势;有了市场要用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化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才能形成品牌优势,有了品牌才能进市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3.2 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现代畜牧业发展要用规模化增量,一是基础装备规模化,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半径大、饮水不安全的问题;通过采取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形式,解决大电网不能覆盖地区的用电问题;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改善道路状况,提高通达水平,切实解决农牧区特别是边远牧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二是设施装备规模化。继续强化设施建设,扩大棚圈、药浴池、配种点等设施覆盖面;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提高饲草供给能力,特别要扩大农区半农区饲草料种植比例,建立牧区向农区补畜、农区向牧区补草的互补格局,实现草畜平衡。三是机械装备规模化。着力推进农牧业机械现代化,合理配置饲草料种植、收割、贮运配套机械及剪毛机械等;整合利用现有农机具,添置必要的新型农机具,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四是生产经营规模化。将租赁经营、委托经营、联户经营多种形式联合起来,走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之路,才能壮大规模,赢得主动,利用好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抓住当前难得的市场机遇期,引导规模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畜牧业总量提升是首要任务。

3.3 强化品牌意识,推进畜牧业向标准化生产转变

大力推广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高原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树立绿色品牌,打好“健康食品”品牌。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以海北羔羊、祁连藏羊、西宁大白毛、青海半细毛、门源油、藏区青稞、蜂产品等为主的地方性生产标准,逐步建立起区域性的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要依法规范,强化管理,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强化大品牌理念,打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软实力,提升农畜产品质量与效益,培育农牧业品牌,逐步把绿色畜产品外销、出口基地。

3.4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进畜牧业向生态环保型转变

发展畜牧业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把规模养殖与草原保护建设统一起来。以草原生态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轮牧休牧禁牧、荒山荒滩治理、生态畜牧业示范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生态的投入力度。要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发展畜牧业,认真实施好草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逐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草自然繁育和生长,提高草地产出能力。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举。

3.5 强化防疫、卫生与安全,推进畜牧业向绿色安全型转变

强化动物无疫病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考核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和疫病追溯体系,逐步实行牲畜养殖档案管理。认真落实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措施,努力做到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病不在境内发生,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特别是要发挥好村级防疫员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实现群防群控,防止各类牲畜传染病的发生,把成畜损亡降到最低限度,使所有畜产品成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从根本上杜绝。

参考文献

[1] 达热玛.阿柔乡发展现代畜牧业现状及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