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例6篇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文1

摘 要:依靠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目标,是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和农村区域经济的正确选择。本文作者以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现实为依据,拟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构思,对当地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的途径方法及其所生产的效应进行了简评,以期为今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绿色畜牧经济;资源禀赋;利用效应中图分类号:S811.5

文献标识码:B根据资源禀赋,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抉择。景宁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介于N 119°13′40″~119°58′19″,E27°28′42″~28°10′52″之间。境内山峰叠障、河谷交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步性好,常年平均气温达17.5℃,年降雨量在1800mm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被保护良好,物种资源丰富,工业化污染程度极低,山清水秀、空气洁净,具有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和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德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鉴此,笔者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拟通过对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的构思,对当地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的途径方法及其效应进行了思考分析,以期为今后畜牧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起到益裨作用。1 资源禀赋景宁县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在1949.98km2的土地面积中,有山地面积178466.7hm2,占总面积的91.52%,耕地面积仅7193.33hm2,占总面积的3.69%。面对现实,在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果蔬自给能力的基础上,注重的是要做好“山字文章”。根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景宁县有草山3113.93hm2、疏林地4012.4hm2、果园3733.33hm2、茶园3133.33hm2、竹林11800hm2、油茶园733.40hm2、木本药材基地3345.20hm2、水田5800hm2。所有的这些资源存量,如果稍加人为改良,优化资源配置,在林、果园内留置或套播一些优质耐荫牧草,实行稻田养鸭,发展生态畜牧经济,不仅可以起到以养代抚,培肥土壤基础肥力的作用,更为生态养殖,推进山区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发展,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资源有效增值拓展了空间。2 资源配置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可能随意狂为,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切实措施。应对草地、林园稍做改良,对资源的利用做出合理的安排,改变以往就养论养,就种论种,单一留养的传统种养模式,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资源利用地域划分上,对于草山、疏林地类,可经改良后发展牛、羊养殖;而对果、茶园,竹林、药材基地,为避免牛类大牲畜的踩踏或取食,应以发展山羊、禽类养殖为宜。在宜牧资源所处的陡坡、山体的中上部、管理较为不便的地段,应以发展活动力、爬坡力强,管理稍可粗放的山羊、黄牛为好;而在山体中下部缓坡地段,管理较为方便的地处,以养殖鸡等禽类为宜;在稻田中只适合于稻鸭混合种养与稻鸡轮作。在品种选择上,以选用适生性、活动力、寻食力强,肉质风味、市场行情好的绍兴麻鸭、缙云麻鸭,绿壳蛋鸡、当地芦花鸡,凉山黄牛、宣汉黄牛、当地本地种牛,波尔山羊等为佳。在生态养殖实践中,应密切注意与种植业产业基地建设、林地抚养、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紧密联系,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契机,致力于发展种、养、沼循环农业现代生产模式,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增值,并以提高产出效益[1,3]。3 效益估测3.1 规模预测根据资源禀赋和相关资料分析,借力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省里扶持景宁县发展生态养殖项目实施之良机,通过人为措施的改良,适当降低栽种、留养密度,留置、套播优化牧草资源,辅之以诸如交通、饮水、栏舍等必要的设施建设,拟可以实现如下表1的养殖规模。以各类资源的80%面积可供畜禽养殖;养鸡以每年养2批,养羊、养鸭以每年养1批计算。由表1可以推测,如果能将景宁县可以用于发展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的80%加以利用,则每年可实现930多万头、只的畜禽养殖规模,相当于2010年77多万头、只畜禽养殖的11.7倍的饲养量,这说明在景宁县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2 饲养产出效益 根据表1所列的养殖量,依据各类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拟可获得如下表2的饲养产出效益。牛以每年单体重225kg,纯收入以产值的25%计。由表2可见,如能将景宁县可用于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当前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7.8亿多元,增加纯收入近2亿元,仅此一项,农业产值可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近1倍。可见,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景宁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3.3 节省成本投入效益实行生态种养,可起到产业互利共促的作用,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养殖业则为种植业起到以养代抚,取食园内杂草,寻食植物害虫,控制病虫杂草发生为害,畜禽排泄肥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用[4-6]。根据景宁县的资源禀赋,如能优化配置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发展生态种养业,不仅可以促进景宁县生态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资料与生产实践调查统计,可为种植业增加如下表3的养分投入[7],并拟可获得如下表4的节本效益。畜禽类便日排泄量为:牛20kg、羊1.5kg、鸡0.13kg、麻鸭0.12kg,牛、羊、鸡、鸭粪便含有机质分别为14.6%、25.5%、25.5%、26.2%,含纯N分别为0.38%、0.75%、1.63%、1.1%,含P2O5分别为0.20%、0.53%、1.54%、1.4%,含K2O分别为0.10%、0.45%、0.85%、0.62%计。3.3.1肥料投入

以各类粪便有机质含量换算为栏粪便,栏粪肥以30.0元/100kg计;化肥价格以尿素1.82元/kg(含N46%),过磷酸钙0.52元/kg(含P12%),氯化钾3.50元/kg (含K60%)计。3.3.2养鸡鸭饲

料1.88元/kg,放养节省投食150g/只·天,年放养320d计。 由表3、表4可以看出,根据资源禀赋,实行资源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质120648.86t,植物主要营养成分纯N6996.94吨、P2O56504.35t、K2O3576.65t。这就为培肥土壤基础肥力提供了条件[8];并此可以增加农业纯收入19618.76万元,节省生产投入成本92854.3万元,节本增效可为景宁县14万多农业人口年均增收6632.45元,可见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4 结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物尽所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业产出效益,节省农业投入成本,提供更为安全、可口的农畜产品,并可更为有效地缓解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趋减,粮、林、果、生态建设的用地矛盾、有效推动资源增值,节源增效生态效益农业的发展。以上只是对实行生态种养经济效益方面的粗略估测。如是加之考虑,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价格升值;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等诸多方面的效应,其综合效应更是可观。很显然,在景宁县根据资源禀赋,致力于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是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 杜一新,赵沛忠.毛竹笋用林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4):43.[2] 杜一新,周爱平,梁碧元,等.对生态油茶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3):31-33.[3] 畜牧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携手 共建浙江绿色生态家园.[4] 王华,黄璜,杨志辉,等.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4):23-26,44.[5] 吴丽芳,杜一新,李永青.茶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效益浅析[J].现代物业,2010,9(7):103,89.[6] 富相奎,刘娣.发展绿色畜牧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53-54.[7] 北京农业大学肥料手册编写组.肥料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6-83.[8] 刘小华,杜一新,雷沈英.吊瓜园放养鸡对园地土壤肥力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26(11):42,45.作者简介: 石家成(1963-),男,浙江景宁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四川民族地区

   【研究意义】四川i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l万km,占全省总面积的60%。随着四川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牧)民增收、产业替代、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区分乡村旅游发展的区位条件,避免乡村旅游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优化旅游资源组合、转变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李左人(2006)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活动和审美活动,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四川城郊乡村旅游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持续发展。蔡军等(2010)阐述了灾后重建给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并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在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黄维兵等(20l1)分析了城乡统筹背景下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快四川乡村旅游产业的企业化制度建设、建立四川乡村旅游产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开展针对四川乡村旅游产业的资本运营服务,以升级更新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夏爱萍和马朝洪(2011)通过分析和研究四川乡村生态旅游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契机,得出要实现乡村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形成现代化规模经营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必须在以人为本、生态优化的原则下,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方式,流转林地,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景观培育,实现产业联合和多元发展。【本研究切入点】四jii城郊乡村旅游掩盖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特殊性,且对当地农(牧)户较为分散的生产条件、民族文化的微观农牧业基础及区位等研究不足,在人口较为稀疏的四川民族地区城郊乡村游是否可行,有待进行区位条件上的考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寻找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1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四川民族地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该地区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间的地貌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是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错带,是具有血缘、地缘联系的民族交融地区(艾南山,2007)。其总人口650余万人,面积3o.5万km,地广人稀,城镇化水平低。近年来,四川i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较快,模式也不断丰富和完善。2008年4月,四jli省《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规划布局了一批“藏家乐”、“羌家乐”、“彝家乐”和特色家庭旅馆,启动建设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2010~2011年,凉山州西昌市、甘孜州丹巴县、阿坝州汶jif县和茂县先后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可以认为2008年4月是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开端,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扶贫、以工代赈等相关政策和政府的分解目标管理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深入发展,而开始的地点就在凉山州。2007年凉山州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8,fl元,接待游客人次是2005年的4倍,旅游总收入是2005年的3倍多;2008年凉山州西昌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万元;2009年凉山州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

    其中,凉山州西昌市将“一村一品”作为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的载体,推出高枧荷色、川兴蜜桃、黄水烟草、西乡葡萄、樟木箐樱桃、安哈彝寨、黄联石榴、月华油桃等八大乡村景区,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

    2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区位限制“凉山模式”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为特点,西昌市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四川盆地城市及附近的攀枝花、宜宾、楚雄等城市散客。西昌市是四川民族地区唯一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试点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试点县(市),有可以依托的景区。在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上,西昌市具有较四川其他民族地区更良好的区位条件,能满足家庭游客短程旅游的需求。西昌市所处的安宁河谷具有较四川其他民族地区更良好的农耕条件,且政府主导的优势在西昌市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中作用明显。

    从成都的农家乐模式到北京民俗村模式,我国乡村旅游大多以大城市周围的城郊乡村为实施地,而在四川民族地区,大平原、大城市、快捷交通的地区仅限于安宁河谷。凉山州乡村旅游采取观光采摘为主的农旅结合模式,吸引消费群体的主要是安宁河谷冬季的温暖天气和彝族风情,但类似这种观光采摘、民俗表演的农旅结合模式在甘孜、凉山(安宁河谷除外)、阿坝三州大部分地区均受地貌、气候与土地利用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顺利开展。

    从表1可以看出,凉山州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耕地面积均大于其他两州,年降水量、月均温变化、最低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均有利于农耕人口和城镇集中分布。虽然凉山州城镇化率在全省排倒数第二位,但规模上明显大于其他两州,其交通线、耕地与人口集中分布在安宁河谷,因此,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较适合凉山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凉山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另外优势在于农业人口集中在海拔2700m以下的地区,游客不会出现高原反应。川西高原海拔均3500~4900m,正常情况下,即使以海拔27001\"1\'1为营地,海拔2700~3500133_也会成为有老人、儿童的家庭进行休闲度假旅游的屏障,使得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布局选点比安宁河谷更复杂。而海拔2700~3500m的屏障带大致沿阿坝、红原、松潘、康定、木里、盐源、乡城一线,略呈j字形(简称松潘一木里线),西高东低,景观上为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因此,凉山州农旅结合模式在甘孜、阿坝两州并不适合。

    3区位分析

3.1乡村旅游的区位类型基于吸引物的定义,北京市乡村旅游游客的目的主次顺序是:吃农家饭(23.2%)、欣赏风景(22.8%)、农产品采摘(14.9%)、欣赏乡村(10.7%)和住农家屋(10.3%)(王兵等,2006)。这种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个人短时间的消费为主要特征,可称为“城郊型乡村旅游”。陶玉霞(2009)认为,乡村旅游需要提高到生态旅游层次,以资源开发为导向,这种乡村旅游可称为“原野型乡村旅游”,旅游只是区域内的次要活动。即城郊型乡村旅游是指以中心城镇居民为客源,利用城郊便利交通和较低的地租条件开展的短程旅游;原野型乡村旅游是指以独特事物吸引游客,受区域内游客接待能力的限制,专程旅游成本较高。安宁河谷内密布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城镇集中,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接近前者。

    3.2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由于四川民族地区山河相间,交通网呈格状,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缺少与成都农家乐、北京民俗村相似的城郊区位,即短程交通、低价的本地食品和充足的劳动力,该地区难以形成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此外,四川盆地边缘的龙门山、峨眉山等2000~30001ti的中山与松潘一木里线山地景观相似,分散了深入民族地区的盆地内游客;虽然象~t)rl石椅羌寨、峨边月儿坪彝族新村距离成都平原城市在60km以内,但其接待能力不强。

    杜能环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区域内农业收益最大的一种布局方式,即肥力均匀的平原,自城市而外为自由农业带一林业带一轮作带一放牧区及高质易运品一荒野,其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依次递减。尽管各带均有收益,但距离中心城市越远,则交通成本越高。微观上,农户接待城市游客更容易发生的区位是在劳动力较多、土地相对丰富的林业带和轮作带,而牧区和荒原由于缺乏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接待能力较差。土地贫瘠、人口稀疏、交通密度低使该地区乡村旅游的供应总量少,旅游成本高,容易被盆地内低成本农家乐分流或替代。借用屏障(、barrier)与廊道(corridor)两种性质不同的单元来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进行宏观分析,其空间单元格局如图1所示。屏障1、2、3、4、5的高峰分别是雀儿山、雪宝顶、格聂、大风顶、贡嘎山,多有终年积雪,容易形成单独的景区或自然保护区,脱离农户管理。廊道1、2、3、4是阿坝高原、甘孜高原、安宁河谷、岷江河谷。除安宁河谷有较多本地城镇人口外,其他地区只在重要交通线路上才有成都客源,如成都游客经京昆高速公路过屏障4进人廊道4的安宁河谷,或经省道213由廊道3进入廊道1的若尔盖草原。广泛分散的农(牧)户不能为稀缺线路提供大量的农业剩余,因此,四川民族地区更适合低成本农家乐的经营方式。3.3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受降水条件限制,古代小麦就成为游牧民族抢夺农耕民族的过冬食品。这条农牧界线在北方大致沿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在甘肃以南,受横断山区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降低,耕种受限,农牧界线与春小麦、冬小麦的分布界线近似。从全国来看,农牧界线大致沿燕山一六盘山一云岭一线,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位于燕山一六盘山一云岭线西南段以西,农牧交错带约占四川民族地区面积的47%,适宜农、牧、旅兼营。此外,深处内陆的农牧交错区位条件避免了城市化,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同时农牧混合经营使得农户收入相对稳定,保证了该地区农户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

    川甘青交界是不同尺度的农业气候响应敏感区(一年一熟与高寒无农业交界、农牧业过渡、北亚热带敏感区),单一的农业经营不适合气候敏感区(张丕远,1996)。该地区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等藏族传统饮食特色均需要种植业支持。而实际上,从东北延伸至西南的春小麦区(也适宜青稞生长)为乡村旅游升级提供富余的物资保证。在这条线上,理县米亚罗镇八角碉村就将村寨、草原风情、农耕文化同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理县桃坪羌寨2002年凭借其独特的民族农耕文化成为aaa级旅游景区。此外,甘孜州、阿坝州的高原纯牧区可以开发民族金属饰品、印刷品、唐卡等易运旅游商品,以供应游客。4两种乡村旅游类型的升级发展不同乡村旅游类型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李德明和程久苗(2005)认为,政府主导模式能广泛适应乡村旅游,“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适合观光农业或农事旅游,“旅一工—农一贸”联动模式适合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这些模式主要适合客源市场比较成熟的城郊地区。

    由于一些大城市周围远郊的大田作物和林带景观较靠近城市中心,其乡村生态环境不能成为稀缺资源吸引城镇居民,因此对于城郊型乡村旅游,应适当增加供给档次,依托旅游线路和廊道,重点发展松潘一木里线以东的农林地区;对于原野型乡村旅游,应当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问组合,保持其乡土,重点提高屏障2、3、4、5处的乡民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并在屏障1处修建度假村。两种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主要措施见表2。5建议以政府主导的模式在道路建设、住房改善、环境保护上见效明显,这为四川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方格状区域格局的存在以及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景点的季节性限制,四川民族地区升级发展对旅游线路开发、交通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等有更高要求。与阳朔、迪庆仁安藏村相比,四川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应建立在农牧交错的区位上,才更能保持乡村性和可持续性。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来看,在松潘一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文3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Hebei new village", discusses its guiding ideology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gle building design and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expounds method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planning;architectur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123—03

1 规划背景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19个省市以灾区重建模式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河北省对口支援地区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本项目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了河北省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进一步改善巴音布鲁克草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高寒山区牧民的贫困状况,通过“牧民搬迁,退牧还草”加快实现“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目标,为异地搬迁牧民提供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本项目是河北省援疆试点项目,体现了弘扬精神、增加友谊、面向未来、增进民族团结的理念。

2 项目概况

和静县位于堪称“华夏第一州”巴州的西北部。巴音布鲁克草原在和静县西北天山中段南麓,周围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草原。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河北新村规划地块位于和静县城北部,巩乃斯路西侧,南距创业路255米。中部有规划城市道路将地块划分为南区、北区,本项目紧邻现状的县城建成区,交通便利,总用地面积29.26公顷,可安置居民500户。规划全面配套托幼、居委会、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与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较大地提高安置牧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牧区的生态环境。

3 规划构思

规划围绕为搬迁牧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主题来进行构思。

4 “宜业”——牧民从业模式规划

4.1 搬迁牧民从业模式选择 首先对搬迁牧民从业方式的意愿进行详细的摸排、调研,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前提下,在政策上帮扶搬迁牧民实现以下三种从业方式的转变:①“进城务工”从业模式:对有意愿进城务工的牧民,由政府援助对搬迁牧民进行技术培训,就近到工业园区从业,使牧民实现由“牧民到工人”的转型。②“进城经商”从业模式:对有意愿从事经商的牧民,由政府帮扶并提供一定的援助资金,从事小商品经营,使牧民实现由“牧民到商人”的转型。③“牧民改农民”从业模式:对有意愿从事种、养殖业的牧民,由政府提供20亩左右的耕地从事特色种、养殖业,使牧民实现由“牧民到农民”的转型。

4.2 项目选址与牧民从业模式 项目在选址上充分考虑搬迁牧民从业方式的转变。首先规划地块紧靠县城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以发展粮油、酿造、畜产品深加工、建材等为主导产业,对牧民进行技术培训后可进入工业园区就业,便于牧民实现“进城务工”从业模式的转变;其次规划地块位于和静县中心城区,和静县城是和静县的商业、服务业中心,可为牧民提供大量的从事第三产业的机会,便于牧民实现“进城经商”从业模式的转变;另外项目周边有大面积的农田可以利用,便于实现“牧民改农民”从业方式的转变。

5 “宜居”——河北新村总体布局

5.1 规划原则 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尊重民族风俗、传承地域特色。注重体现人居与环境的统一,合理布局,精心设计,综合考虑新村的道路、住宅、公建、绿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力求创造出一个功能合理、空间紧凑舒适、环境宜人、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于一体的宜居社区。

5.2 规划结构 充分尊重民族风俗,设置共享交往空间。规划采用轴带—院落式规划结构,新村中央形成居民共享的带状绿化步行空间、文化活动广场,周边形成新村居民住宅院落,空间效果突出,适于居民公共生活。

规划新村形成“一心、一带、两点、多院落”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指新村综合活动中心,综合中心配套新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蒙古族热情、好客和节庆日举行活动的风俗习惯,结合新村中心配套建设居民文化广场,可为居民提供节庆日庆祝、健身、休闲等活动场地。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文4

同志们:

现在开会。

今天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步伐,早日实现农转牧的发展目标,把畜牧业建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版权所有

今天这次会议设中心会场和分会场。在中心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的全体成员;县人大主抓畜牧产业人员;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主管畜牧工作的副书记(副乡镇长),畜牧站长;县直部办委局一把手;中、省直驻兰单位主要领导;县畜牧局全体班子成员及各场、站、所长;远大禽业、丰达公司、红光肉牛交易大市场等企业的经营者。在各乡镇、村分会场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全体乡镇干部、村屯干部、养殖大户和部分农户。由于与会人员多,会场分散,请大家自觉遵守会议纪律,维护会场秩序,认真听会。

今天这次会议共有五项日程。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日程,请县委副书记李树春同志传达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日程,请副县长李学金同志宣读《兰西县加快东北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和《兰西县加快发展秸秆养牛实施意见》;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日程,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文波同志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日程,请乡镇党委书记代表作表态发言。首先,请临江镇党委书记孙海波同志发言;

下面,请兰河乡党委书记李晓河同志发言。

下面,请北安乡党委书记金星同志发言。

下面,请远大乡党委书记高明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日程,请县委书记王景顺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经过一上午时间,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我们学习了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兰西县加快东北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和《兰西县加快发展秸秆养牛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县委书记王景顺同志,县长杨文波同志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四个乡镇做了表态发言。总体上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王书记在讲话中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通过形势分析、算账对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意义,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王书记在讲话中客观地分析了我县发展畜牧业所面临的政策、地缘、基础等优势,使我们对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潜能有了更加清醒的把握。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王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在坚持总的发展思路不变的前提下,农村经济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的思想,并指出了实现这种转移的四种途径;杨县长在讲话中从壮大基地、发育龙头、开发市场、争创品牌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内容,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四是进一步强化了措施。两位领导在讲话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遵循,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下一步全县的畜牧工作,要以县十二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统领,用经营理念指导全县畜牧工作,用经营手段创新推进落实的工作举措,保质保量地完成好今年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施农转牧发展策略打好基础。按照景顺同志的要求,2004年,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由农村产业化经营向产业化经营与城镇经营并重转移,工作的侧重点要由基础性工作向基础建设与财源建设并重转移,农村经济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领导方式要由领导管理向经营服务转移。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是要主动融入这种战略思想,主动接受农转牧任务,按照景顺同志、文波同志讲的意见,抓好工作落实。

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讲几点意见。

1、明确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依据县里确定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明确各自的具体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实行目标责任制。乡镇要将责任落实到基层站所,落实到村屯,落实到每个乡村干部身上,使每个干部都明白干什么、怎样干、达到什么目标,自觉地组织和领带农民发展畜牧业。年末,县委、县政府将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

2、引导扶持抓落实。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广大群众参与的程度。因此,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群众“买不起、不会养、卖不出去”的问题,在土地使用、资金投放、税收征缴、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引导农民自觉发展畜牧业。在这个方面乡村干部不仅要当指挥员,还要当战斗员,带头领办、创办各类畜牧养殖和加工的实体,成为农民的榜样,致富的高参,做引领农民养畜发家的明白人、领路人和带头人。

3、典型带动抓落实。典型引路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我们既要及时总结现成的典型,又要根据工作需要,有目的地发现和培养尚未成形的典型。总结和培养典型要注意其代表性,周围的群众经过努力,跟着学就能做得到;也要注意层次性,县里要有全县的典型,乡镇要有乡镇的典型,村里要有村里的典型。对于成熟的典型,要适时地进行推广,让他们现身说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这次会后,畜牧局和各乡镇要组织乡村干部和养殖户到县内和县外学习秸杆养牛、发展东北及精深加工的典型,业务部门要搞好协调,确保参观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版权所有

4、巧借外力抓落实。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建立具有一定规模、高起点的龙头企业,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要走招商引资之路,发展外向型畜牧业。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去主动与域内外客商和科研院所联系,恳切洽谈,以我们的诚心打动他们,以我们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使他们在资金、技术和项目投放上向兰西倾斜,为我所用,实现共同发展。

5、检查指导抓落实。农委、畜牧局要切实担负起职能部门的职责,对各乡镇的畜牧工作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各地开展畜牧工作的经验用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确保畜牧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各乡镇分会场会后要组织分组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贯彻落实意见按归口划分,于9月23日前报到县委办和政府办。

同志们,这次会议即将结束了。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经营理念,以凡事讲效益为落脚点,不断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使全县畜牧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种草;养牛;效益;分析;天门市

中图分类号:S812.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61-04

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快慢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紧密相连。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寸土寸金,耕作精细,没有山区县市大面积天然草场资源优势。但近几年来,我们在利用渠、堤、滩涂草场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种草养牛,全市养牛产业呈现出由农户分散饲养生产型牛向规模化饲养肉用或乳肉兼用型商品牛转变的良好局面。这不仅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培育出了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产业,为天门市发展种草养牛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1天门市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1.1饲养数量稳步增加

2013年,全市牛存栏8.03万头,其中黄牛3.826万头、水牛4.204万头。2014年,近10个乡镇把肉牛养殖业作为强镇富民工程,促进了全市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市牛存栏8.64万头,同比增长7.6%。

1.2板块经济初步形成

秸秆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板块。特别是沿汉水流域的多宝、张港、拖市、蒋湖、蒋场、汪场、岳口等乡镇,草食家畜养殖区域格局已十分明显,养殖的肉牛已远销福建、四川、上海、山东、黑龙江等省市。

1.3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

据统计,天门市肉牛年出栏1 000头以上标准化育肥场有3个,1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有39个,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有176家;农户养牛“165”模式186个。2013年全市出栏肉牛2.8万头,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出栏1.68万头,占全市出栏比重达60%,出栏肉牛中优质杂交肉牛1.72万头,占全市出栏比重达61.4%。

1.4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近几年来,天门市加大了牛品种改良的力度,成立品种改良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先后在存栏比较集中的多宝、拖市、张港、蒋湖、汪场、岳口、皂市、蒋场、佛子山等乡镇建起了14个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罐点,专职冻配输精员16人。市畜牧兽医局分别与乡镇、品改员签订了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和配种罐点,使天门市牛品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受配率、受胎率逐年提高。2013年,全市有9个乡镇14个罐点累计冻配11 125头,计划2014全年冻配数量达11 500头。

2天门市发展种草养牛的优势

2.1前景展望

2.1.1发展肉牛产业符合畜牧业发展趋势从社会效益来看,长期以来,养猪固然好,但避免不了猪与人抢粮的“粮-猪农业”体系,用大量谷物来养猪,这对仅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22%人口的我国来说,从维护粮食安全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因此,不少专家呼吁“以草地农业取代粮猪农业势在必行。”肉牛产业优势体现在“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社会效益明显。从生态效益来看,利用秸秆、人工种草饲喂牛、羊等牲畜后,其排泄的粪便是优质廉价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不仅可以增肥地力、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水分,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化肥,使生产成本降低,减少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土壤板结等不良影响,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生态效益明显。据统计,一头牛日产粪尿20 kg,从育肥(250 kg左右)到出栏(500 kg左右),1头肉牛排粪尿量达3 t,相当于0.87 t氮肥,0.51 t磷肥,0.3 t钾肥。

2.1.2牛肉消费空间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国家人均牛肉消费量1961年为15.7 kg,2002年已达到24.5 kg,而我国城镇居民家庭2000年人均消费牛肉1.98 kg,到2006年家庭人均消费牛肉也仅为2.41 kg;农村居民2000年家庭人均消费牛肉0.52 kg,到2006年家庭人均消费牛肉为0.67 kg。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牛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肉食结构中牛肉的比重将大幅上升。

2.1.3养牛效益明显按目前市场行情,一头架子牛育肥利润在1 500元以上,与5只羊、10头猪、100只禽效益相当,若进行规模养殖,效益更为可观。

2.2优势分析

天门市发展种草养牛产业也具有一定优势。一是草地养殖自然环境优越。

天门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总面积2 622 km2,林地面积6 072 hm2,疏林草地8 016 hm2,河渠21 383 hm2,堤防4 668 hm2,河滩近1万hm2,可开发利用的草地面积4.41万hm2,冬闲田1.67万hm2,为发展种草养牛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二是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1.05万hm2,每年可用于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达60.83万t。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薯类和其他作物,分别可以提供秸秆饲料34.96万t、15.33万t、0.78万t、3.45万t、2.07万t、4.24万t,按照此饲料产量可为天门市发展肉牛产业提供稳固的饲料保证。三是群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养殖经验。天门市农村养牛历史悠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以生产队集中饲养,八十年代是联户饲养,九十年代出现了专业户、专业场。拖市镇曾集中为牛选美;净潭乡生产的牛肉远销到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这说明群众已形成饲养畜禽的良好基础。

3种草养牛效益分析

3.1成本分析

选择天门市兴旺畜牧有限公司、天门市金泉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牧草基地进行调查,基地一般春季种植黑麦草,667 m2产5 t,秋季种植高丹草,667 m2产15 t,667 m2草地成本在1 230元,总产量20 t,平均每t鲜草成本61.5元(表1)。

3.2种植牧草饲养肉牛效益分析

选择天门市兴旺畜牧有限公司养牛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基地占地40 hm2,建筑面积6 000 m2,存栏肉牛600头,该公司以鲜草饲喂肉牛为主,犊牛200 kg/头,每天每头牛饲喂青料20 kg,经460 d育肥至450 kg出售,每千克售价26元,头均获利2 252元(表2)。

3.3利用农作物秸秆+精料养牛效益分析

选择多宝荣昌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调查,该公司占地4 hm2,建筑面积5 000 m2,存栏肉牛800头,主要利用玉米秸秆、花生藤等作为粗饲料,补充精饲料一般经240 d可达到500 kg,平均每天饲用粗饲料10 kg、精料3 kg,秸秆每千克0.2元,精饲料每千克3元,头均获利1 894元(表3)。

3.4利用牧草+酒糟+精料养牛效益分析

选择天门市金泉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调查,该公司占地7 hm2,建筑面积1 800 m2,存栏肉牛160头。前期120 d主要采取种草养牛,平均每头牛每天采饲鲜草15 kg,精料1 kg;后期150 d添加酒糟和精料,平均每天采饲鲜草5 kg,酒糟10 kg,精料4 kg,酒糟每千克0.4元,经270 d育肥达到550 kg,头均获利3 316元(表4)。

3.5效益对比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利用牧草+酒糟+精料养牛经济效益最好,牧草养牛次之,秸秆+精料养牛效益最差。利用牧草+酒糟+精料养牛日增重效果最明显,秸秆+精料养牛次之,牧草养牛最低。利用牧草+酒糟+精料养牛、牧草养牛肉牛健康状况较好,防疫药物费用较少,秸秆+精料养牛组次之。

3.6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牧草+酒糟+精料养牛、牧草养牛种植牧草作为养牛的粗饲料,使得饲料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明显,特别是在育肥后期添加精料,效果更为明显。一般种植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667 m2收益1 000元左右,而种草养牛收益在4 900元以上。因此,充分利用天门市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牧草产量高的优势,通过种草与养牛的结合,牧草的潜在效益就能有效地转化和增值,种草养牛模式在天门市值得推广,完全可行。

4存在的问题

天门市的种草养牛产业虽说有了长足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种草养畜认识不足;二是饲喂肉牛方法不当,没有科学的养殖方法,优质青饲料缺乏。三是种草、割草机械化水平低下,常利用人工种草、割草,生产效率低下。四是草产品深加工不足,种草养牛只停留在用鲜草养牛,没有深加工,不利于贮存和平衡供应。五是草品种单一,仅种植黑麦草、高丹草等少数几个品种,满足不了用草需求。

5发展种草养牛业的对策及建议

5.1提高对种草养牛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牛是草食牲畜,饲料应以草为主,种植优质牧草是养好牛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可以加大天门市的承载能力,延长养牛业的产业链,消化养牛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同时还可带动饲料加工、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市畜牧兽医局要把推进种植优质牧草作为促进天门市养牛业关键措施来抓,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及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制订发展种草养牛的规划与政策措施,制订符合天门市畜牧业发展实际的草业发展规划,从法律、法规和规划的高度来促进种草养牛业的发展。

5.2加大宣传与引导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应是以草食家畜中的奶牛、肉羊、肉牛为主,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很大,如美国占60%、加拿大占65%、德国占74%、法国占57%。这些国家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就是饲料作物,其80%来自于人工种植的牧草,所以把牧草叫做“绿色黄金”。草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因此,促进草业和种草养牛的发展,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认知程度,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如印发牧草品种介绍、种植技术小手册等形式来宣传种植牧草技术,通过对畜牧从业人员进行种植牧草、利用牧草养殖畜禽技术培训,介绍种草养牛知识,加强他们对种植优质牧草养牛的认识,强化种植优质牧草水平。把种草技术送入到养殖户手中,帮助他们认识到种植优质牧草的重要性,引导其种草养牛。

5.3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种草养牛扶持力度

在天门市现有的农业补贴中,主要是以粮食和生猪为主。在养牛业中,只有奶牛有专项补贴,肉牛、能繁母牛和种植优质牧草均没有列入补贴范围,资金投入极少。因此,应加大种草养牛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手段来扶持现有养牛企业和养牛专业户的发展,建立适度规模的集约化种草养牛,实行草牛配套,为天门养牛业发展提供稳定的饲料基础。

5.4大力推行利用冬闲田种草养牛

冬闲田种草是在水田冬季闲置的时间段采取轮作或间、套、混种优质牧草,增加养牛和其他畜禽的饲料来源,在种水稻前进行翻耕,以扩大肥源,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解决养殖中饲料和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全市冬闲田1.67万hm2,应大力推行冬闲田种草养牛,在冬季为牛只提供优质青饲料,并通过加工成青贮草、青干草等草产品,可长年为牛只提供优质粗饲料。

农牧业行业前景分析范文6

一、加大资金投入,是搞好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农牧业产业化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大产业,没有充够的运作资金作保障,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为此,赤峰市广泛开辟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国家补、银行贷、企业投、群众筹的办法,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农牧业产业化的投入。2002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2亿多元,用于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全市用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种信贷资金达亿多元,草原兴发、塞飞亚集团,健元鹿业集团等实力较强的企业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投入资金达近8亿元。同时,赤峰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树种结构,扩大桑蚕、山萄萄等高效经济林栽植面积,有效地缓解了农牧业产业在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紧扣重点项目工程,实行专项推进

抓住重点项目,实行专项推进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工作办法,去年以来,赤峰市紧紧围绕“6421”工程,对涉及面较广,市场前景看好,对农牧民致富和全市经济发展能起到极大拉动作用的品种如肉牛、肉羊、肉鸡、肉兔、肉鸭、桑蚕、无公害蔬菜、烟叶、林草、优质杂粮杂豆十个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敬业精神,实行专项推进。同时采取了如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人;改变工作方法;对先进、重大贡献进行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赤峰人民投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大业的洪流中。

三、开拓联动发展,整体配套新思路

农牧业产业化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种养业、而且关联到加工业、延伸到流通领域,必须进行整体配套措施联动发展。对此,赤峰市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的农牧业产业化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认真剖析赤峰市农牧业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实施“6421”工程,即花大力气抓好肉禽、肉兔、肉牛、肉羊、生猪、无公害蔬菜、毛绒、玉米深加工、林草三大主导产业,烟叶、桑蚕、甜菜、优质杂粮杂豆回厂优势产业及20个龙头企业和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创建了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专项规划,市旗县各级政府从各地实际出发,本着扬长避短原则,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制定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规划,为推进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立足本地,扩大对外开放联合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引进联合上。一方面,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引进资金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2年,赤峰市林西县与北京锦绣大地公司达成协议,引进资金2000万元,建设肉牛育肥场屠宰厂,现已到位资金500万元;红山区从北京引进资金建立起奥特曼塔獭兔公司;松山区从日本引进资金建起了尹斯乐肉牛公司、阿鲁科尔沁旗与韩国客商达成了建立红干椒加工厂协议,从辽宁引进3500万元收购了以加工麻黄草为主的天山制药厂。另一方面,以土地资源为依托,为外地企业或公司建立基地。去年一年,赤峰市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蔬菜基地,安国的药材基地、山东的红干椒基地、笤帚苗基地和马铃薯基地。

五、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