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和内部控制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和内部控制对策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的发展环境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同类企业在不断增多,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加大。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运营风险,且带来的危害较大。为了减少运营风险,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研究与控制,尤其要做好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引发的企业运营、发展危机,而企业风险识别则是内控和相关部门对造成风险的潜在因素的查询与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较多,包括筹资、投资等。企业风险识别具有前置性、干预性和变动性的特点,虽然财务风险识别可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也能为企业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但并不能完全规避风险。所以,企业还要强化内部控制力度,采取有效地内部控制对策,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危害。

1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1筹资风险

企业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才能平稳、健康的发展,在企业发展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不论是生产经营,还是规模扩张、产品研发,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资金筹集措施。常用的筹资方法有银行贷款、发放债券、投资合作等。采用这些筹资办法,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或代价。如,要进行银行贷款,企业则需要支付相应的贷款利息。如果企业生产运营活动进行得并不顺利,无法达到计划中的运营效果或经营目标没有实现,那么企业的筹集资金则无法回笼,甚至还需要对相关单位进行赔付,从而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所以,企业需要做好市场环境分析和发展预测,并据此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确保经营目标能够顺利达成。企业的各项决策是否正确、可行与企业筹资配合的科学性有直接关系,甚至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加大。

1.2投资风险

企业投资是最容易发生风险的活动之一,因为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企业投资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谨慎性。企业投资风险的种类有很多,总体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投资决策风险,其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选择的发展方向并不符合当前市场的发展方向,造成发展决策与市场发展趋势大相径庭,进而导致企业与市场实际相脱离,这往往会给企业生产和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投资终止风险和投资搁置风险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企业在项目确定时,需要明确投资方并投入相应的项目资金,但在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需要暂停或停止项目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无法追回前期投资,进而无法获取相应的利益[1];投资时机风险即企业没有掌握恰当的投资时机,进而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实施任何决策之前,都需要进行严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

1.3经营风险

不论是企业生产还是企业经营,往往需要大量的产品原材料、设备、仪器等,这些材料或设备的价格会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不断变动,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则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增加,利润则随之下降。如果在成本增加的同时,企业的销售额下降,那么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会大幅度降低。不仅如此,企业财务风险与应收款项数额成正比,前者增加,后者也会随之增加。

2企业财务风险几率增加的原因

2.1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快,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复杂多样的国外市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不论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还是为了企业的短期收益,其指定的目标、收益收回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市场变化、市价变动、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国家政策与利率水平、消费信贷等有直接关系,这些政策会造成企业持有资本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加大。

2.2缺乏内部控制能力

国内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并不高,许多企业还缺少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如管理混乱、岗位设置不当、操作不规范、资源浪费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会由一人兼任会计、出纳等多个岗位,这不仅造成岗位工作缺少专业性,还会增加失误的概率,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流程缺少规范性、员工没有按章办事、弄虚作假等行为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2.3内部审计作用不大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具有监督作用。但实际上,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但内容和方法比较落后,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审计要求。不仅如此,许多企业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造成内部审计不够独立,许多环节流于形式,并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真正效用。

2.4财务人员能力不足

财务人员的素质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在我国企业之中,许多财务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一方面,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只能操作记账、报账等财务活动,并不能进行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等工作,进而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2]。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财务逐步实现电算化,财务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相应的管理软件、操作技术等。但实际上,大部分财务人员不仅专业知识匮乏,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也缺少积极性,或者一些财务人员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进而无法满足电算化的操作要求,造成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得不到改善。

3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3.1定性识别法

定性识别法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识别矩阵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风险等级、危害层次和风险危害概率等级的划分,通常分为4个风险等级、5个危害层次和5个风险危害概率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体系,可以将风险进行区分,进而构成结构性识别矩阵,并据此评估财务风险。针对发生概率大、危害性高的风险,企业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企业经营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该矩阵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危害大小等内容,从而为内部控制决策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即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危机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4个演变阶段,风险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症状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财务风险所处阶段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3];专家调查法即组织专家进行企业内外环境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从而明确企业中潜在的风险隐患。

3.2定量识别法

定量识别法要将具体的数据作为识别基础,然后判断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识别风险的类型。所以,使用该方法需要先进行数据收集,并将收集数据和标准数据对比,以此进行风险识别。判定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变量模型判定法,另一种是多元线性判别法。

3.3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其不仅包括层次分析法,还包括模糊数学的知识,可以对财务风险所在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三角模糊数比较建设判断矩阵,其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结合相应的判断级数,采用模糊一致性进行权重集的构建,可以使主观因素转变为客观因素并数字化处理,进而满足风险识别的要求。

4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

4.1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要提升风险意识,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投资决策的风险意识。企业应该考虑长远的发展和利益,并参考企业当前的能力和状态制订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第二,要对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决策之前,企业要采取全面的市场调研、预测、定量分析、模型分析等手段,为决策判断提供更多数据支持,进而提升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减少盲目且主观的决策,从而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第三,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不仅要加强每个基层员工的风险意识,更要提升管理层、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采用教育、培训等方式来普及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加强相关的制度规范,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2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

为了降低风险的危害,企业应该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明确各项风险指标,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价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其次,加强动态监控管理。实施监控企业的财务活动,对财务风险的发展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并向有关部门进行状态反馈。最后,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根据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地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此外,如果企业条件充裕,可以与下游企业联合抵御风险,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减少市场环境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4]。

4.3加强内部管理和预算控制

在内部管理方面,企业应该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适当调节负债资金比例和资产资金结构,以此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避免资本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使利益实现最大化。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收账体系,可以实施信息化管理,强化收账款的预测、防控、规范能力。此外,还要做好存货管理,不仅要确保生产和销售的正常实施,还要控制存货成本。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不仅要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还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针对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从而降低风险和风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刘玥.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对策[J].纳税,2019(14).

[2]王梦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

[3]吴彦.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以及有效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4]杨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弱化及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6).

作者:蒋观华 单位: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