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多媒体技术、数据控制处理、感测识别技术三方面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具体运用,最后阐述了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体育教学;感测识别技术

中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作用明显,信息技术的融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全方位地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有效推进体育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换,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价值。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运用状况

现阶段,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普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手段,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直接接触相关体育技术,对技术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但由于对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要求过高,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困难较大,体育室内课较少,室内课上,体育教师多是以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运用多媒体[1]。

(二)运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体育技术动作,还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模式与测试方法更加有效、科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在中学体育教学相关专业指导过程与专业训练活动方面缺乏一定形式的针对性探讨。其二,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全面,不够清晰,便认为信息技术无法对其体育技术教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教学方面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练习,以及结合任务推进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得与新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间出现一定的分歧,对学生整体感知成效了解不够全面,出现众多教学误区。其三,由于学校之间硬软件差异性特点和对中学体育教学重视程度等原因,信息技术应用理论性与现实性契合度不高,部分学校对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体育教学没有进行完整的、针对性的探讨。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具体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目前,多媒体技术是中学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信息技术。做法主要体现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配套设施,将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视频、图片、文字等所涉及的体育小技巧、小方法,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例如,结合现代最新的运动操,以多媒体播放形式,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模拟、学习小技巧,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体育内容。有关数据显示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掌握到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依然有70%到75%左右的记忆。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成效超过了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教学成效。

(二)数据控制处理技术的运用

数据控制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应用专业软件收集汇总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相应数据,具备较强的统计功能。运用数据控制处理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信息数据进行检索,以便结合学生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临场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或自身其他条件等科学、合理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调整体育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教师利用数据统计软件将学生的数据进行汇总,以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再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进行设计,达到教学目标。

(三)感测识别技术的运用

感测识别技术运用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人们感知信息的能力。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台阶试验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等多种信息感测和识别仪器设备均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这些设备,更加清晰、有效地测试到相应的运动数据,而且其具备十分精准的特质[3]。所以,这一技术运用能够准确有效地测试学生的运动过程,并做出相应的综合评价。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中学体育教学,意义重大。其一,可以使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更方便联系,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促使相关体育理论更契合体育教学实践。其二,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局限性,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及教学内容的范围,丰富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更加贴合学生体育学习需求。总之,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只有明确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的关系,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在充分发挥好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通,实现现代化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辉.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局限性探讨[J].成功(教育),2011(6):260-261.

[2]黄文君.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注意的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5):35.

[3]金林贵.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150-151.

作者:臧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