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道路探索

马克思对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道路探索

【摘要】在对现代性问题的哲学思考之下,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哲学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大思潮总体上都将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根源归结为形而上学的危机。马克思正是从对这一危机的反思与批判着手进行道路探索,因此马克思是探索传统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的领路人。马克思认识到哲学思想的危机从根本上是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本身的危机,为找到一条现实的、科学的走出异化回归人以及人类社会本质的通路,他提出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地在创造中去探寻人类的家园,从而为人以及人类社会勾画出一个充满着无限发展潜能与希望的美好未来的愿景。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反思;路径探索

在对现代性问题的哲学思考之下,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哲学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大思潮总体上都将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根源归结为形而上学的危机。马克思正是从对这一危机的反思与批判着手进行道路探索,因此马克思是探索传统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的领路人。

一、马克思探寻实现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的缘起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将传统形而上学思想推向了顶点,同时也隐含着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因此黑格尔之后,西方思想处于十字路口上,面临着传统西方哲学实现现代性转换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马克思开启了对传统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探寻之路。马克思作为黑格尔思想的最为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敏锐地察觉并认识到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因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过程发展为一种席卷一切‘过去的力量’的世界性骚动。”[1]马克思在这里所指出的席卷一切“过去的力量”的世界性骚动,实质上正是指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它预示着传统西方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与变革,所引发的对过去一切旧有力量地再审视与重估。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德国人在思想中、在哲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我们是当代的哲学的同时代人……当我们……批判我们观念历史的遗著——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当代所谓的问题之所在的那些问题的中心。”[2]因此马克思认为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传统西方哲学发展的巅峰,实际上其思想既是前一个时代思想的终结,同时也孕育着新思想的萌芽,预示着新的时代思想的降临。这也就意味着在马克思看来传统哲学的思想危机,实际上在德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都孕育着并汇聚了对其核心问题的探问,以期找寻到解决这一危机的良方。

二、马克思对传统西方哲学危机的反思

马克思带着这样的认识与使命,去重新审视与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以推动西方哲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一探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以往哲学所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传统西方哲学危机的思想根源。

(一)马克思对认识论危机的反思

马克思认为传统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在于作为以往西方哲学主流的唯心主义哲学,将人的理性方面抽象化和绝对化,却忽视了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然而人的理性和人的感性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的根本。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也就是人是通过将自身的主客观因素作用于客体来确证自身的本质。基于这一认识马克思明确地指出然而以往的哲学的局限性就在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这意味着在马克思看来传统的西方哲学往往局限于认识世界的单一维度来揭示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以及价值与目的,这是无法真正地从根本上全面地揭示其根本,只有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造世界才能使世界的本真面貌向实践着的人全面的展开,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来实现人的本质与价值。

(二)马克思对主体性危机的反思

马克思认为真正合乎人的本质的状态必然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现实的实践需要追求与达到的目的,这一目的如何实现呢?通过在现实实践对异化的扬弃来实现,因此马克思极力地揭露并批判异化,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4]异化劳动使人与其自身的类本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从而导致人无法通过劳动对象、劳动过程、自己的生命活动、人的类本质以及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中来确证自身的本质,这些方面反而都成了异己的奴役人的力量。因此马克思力图通过找出人之异化的根源,以探寻出人类走出异化回归本质的道路。而这一道路在马克思看来实质上就是生产生活实践,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中所获得的一切成就以及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实际上都是根源于这一实践,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取得更大的突破最终依然要依赖于人类形成更加合理的生产生活实践。对于人类社会异化的根源的揭示,马克思通过从现实的实践着手来进行剖析,他认识到“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5]这意味马克思在这一探寻过程中最终找寻到了异化的真正根源在于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由此马克思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经济学领域全面深入地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基础之上,以期能够找到一条现实的、科学的走出异化回归人以及人类社会本质的通路。

三、马克思对西方哲学现代性转换的路径探索

马克思此时已经开始预见到了传统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性问题。也即传统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传统必然会将认识对象看作外在于认识主体的客体,从而就会将原本完整的一体化的世界被二重化,由此本真世界的完整样态就被割裂。

(一)马克思对走出认识论危机的探索

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呢?马克思开出的处方就是实践。人类社会生活在马克思看来只有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才是真正回归到人类社会的本真状态,人只有处于这种本真状态的世界中,才是真正处于合乎人以及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本然状态。由此马克思将其哲学的视野转向实践,通过实践来探索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本质与规律由此形成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从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前提出发。因为只有以现实的实践着的人作为根本,才能回归到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本然状态之中。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指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此马克思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它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6]只有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人们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是基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以及生活资料本身的客观规律性,从而运用已有的生产资料,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来不断地确证自身的本质。同时也不断地在原有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去创造,从而促进和推动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只有在生产实践下,人才不会将自己局限于某种片面性之中,虽然人首先是作为感性的、肉体的、自然性生命体的存在以及延续,但是在马克思看来,人以及人类社会更为根本的在于它们表现和确证自己生命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这些生产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来从根本上确证与规定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人类社会的本质。因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7]这实质上就是从根本上指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也即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是以人与人之间交往为前提的,但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并不是任意的,从根本上是由生产来决定其性质、规模与范围。从而通过生产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来确证人的本质。显然马克思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而在社会交往中马克思认为最为根本的是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交往。当然马克思又不仅仅将人类社会的交往局限于经济交往,其内涵实质上更为广泛,是包括以经济交往为基础的各种人类交往的形式,这当然也包含着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语言交往,马克思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即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8]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对经济以及各方面的交往来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然而语言从根本上必须依赖并满足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需要,才能被赋予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里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预示和暗含着西方现代哲学一种可能的转向趋势,也即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西方哲学的困境,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走出这一困境,这是因为人类之间的语言交往从根本上是发挥着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其本身并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不可能栖居于语言这个桥梁之上,从根本上说它并不是人以及人类社会本质永久的栖居之所——人类的家园,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都企图通过自身哲学的探寻与变革能够找寻到但最终都未能从根本上找寻到永久安定的栖居之所——人类的家园。因此西方现代哲学往往会带上一种居无定所的悲观主义色彩,因为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实质上是将人与人类社会的归宿置于桥梁之上,然而桥梁本身只能是作为人以及人类社会暂时停歇之处,或者说只是人类通向自己真正家园的路径,而不能作为家园本身。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仍然还处于海德格尔所说的“在路上”的状态,因此人类需要继续去寻找自己的真正的家园。然而人类的家园并不是本身就在某处的固定的存在,因此人类找寻自己家园的过程,实质上并不是去找寻在某处的固定存在,而是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地在创造中去探寻人类的家园。这意味着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生活实践为建造人类美好家园勾画了一种拥有实现可能性的宏伟蓝图。

(二)马克思对走出主体性危机的探索

这一宏伟蓝图究竟该如何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去构建,马克思则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中予以深入地展开与剖析,从而进一步探索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具体的实现途径与道路,通过一步步地按照合乎其本质的、科学的、现实的具体化的步骤来逐步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探索,马克思认识到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从根本上是源于人类社会现实实践本身的危机,那么这一危机究竟是什么呢,也就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剖析后所揭示出来的由人类社会的异化所带来的危机,传统西方哲学思想的危机不过是其思想上的反映,因此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异化也成为他们关注的核心主题。他们通过极力地抨击与批判异化问题,以期能找出帮助人类走出异化回归本质良方,这说明在现实的异化状态下的实践从根本上来说是会阻碍人以及人类社会本质的实现,因此必须要找寻到真正能够促进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得以实现的道路。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一现实的异化的困境呢?必须建立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之上,因为只有生产力的普遍巨大的发展,异化才能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普遍危机,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促使世界性的普遍交往成为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为形成普遍的反对异化的而联合起来的世界性的革命力量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反对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归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那么在马克思看来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是真正合乎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的呢?人类最终究竟该通向何处?在马克思看来“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9]通过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从而从根本上走出异化,使人真正全面地占有自身的本质,从而使人向自身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真正本质的全面地复归,使人与自然、人与人、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与类之间都能达到真正地最高程度上的辩证统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才能得以完全实现。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根据人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在不断生成的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此马克思即为我们揭示出了异化问题的根源,并同时为人以及人类社会走出异化回归本质提供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人以及人类社会勾画出一个充满着无限发展潜能与希望的美好未来的愿景。

作者:项丹婷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