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农业技术哲学本质及特点

马克思主义农业技术哲学本质及特点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它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基础支撑。生产的进步会对农业技术提出新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农业技术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容易被忽略或掩盖,工业技术成分更加凸显;同时农业技术发展与农业的经济效益不完全同步,而是相对滞后。农业技术本质上研究什么、如何发展演变、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由胡晓兵、陈凡等著写的《农业技术哲学概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一书,详细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农业技术哲学本质和特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综合阐述了农业技术哲学的目的、演变过程等,有利于完善农业技术哲学体系,反思现实中农业技术的异化问题。纵观全书,概括出以下特点。

一、以总-分的结构编排,逐层剖析马克思主义农业哲学本质

农业技术是需要真正运用到农业实践中的技术方法体系,它以自然依赖性较强的生物有机体为研究对象,因而使得农业技术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业技术这一不同于工程技术研究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农业技术研究非常有必要。本书一改以往对农业技术哲学体系研究不够重视的常态,而进行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全书共有九章,按照总-分的脉络构建理论框架,第一章“导论”总-分,先概括叙述,如第一节“农业及农业技术的地位”中,以阐发农业技术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业技术现状和现代农业的危机,再阐述本书整体采取的系统论和整体论等研究方法。“导论”后再进行详细的叙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论”“价值论”“方法论”的线索进行,第二章到第四章为本质论,介绍农业技术本质、演化、发展规律等关于本身的基础性内容;第五章为价值论,介绍农业技术的价值体系,综合评价它对人类的有益性;第六章到第八章为方法论,探究目前现代农业技术异化和发展现状,以及异化现状对中国当代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产生的影响。这样总-分结构编排,在概述之后进行细致分析,逐级展开农业技术哲学的论述。

二、动态的分析,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农业技术哲学的发展观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出发,认为社会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事物都在发展进步。如在第一章“导论”的第二节,分析农业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作者动态地看待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发展面临的多重危机,认为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入一些新的内容,同时抛去一些与时代不符合的旧概念,可以看出农业技术发展也有一个由简单的手工技术到越来越科学系统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再如第三章叙述“农业技术演变”时,对农业发展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农业技术经历了由“遵循自然的前现代农业技术”到“石油化的现代农业技术”再到“再生性的后现代农业技术”的动态发展阶段。最后根据现实现状的分析、现实的动态发展变化,来制定动态的现实对策,顺着现实的发展而变化,不静止地看待问题,使思想灵活可变,不受固定模式的拘束,进而能更深层次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和特点。

三、理论的初创,更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农业技术哲学的思维

农业技术哲学思想很早就已经产生,零散分布于各类古籍中。20世纪30年代后,我国才有一些专门研究农业的著作出现,农业技术哲学依然处于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现今理论构建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的情况下,本书仍综合叙述了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的本质和特点、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演变的异化,这对农业技术哲学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再者,事物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农业技术发展并不独立于政治、经济、思想,而是错综复杂的联系着。本书使用综合辩证的的思想,将哲学和纯粹农业技术领域结合,既能系统性地考量纯粹的农业问题,又能够在思想层面对农业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转变以往孤立思考问题的方式,将农业技术与哲学隐含的关系发掘出来,辩证思索它们的相关性,以便激发出创新思维、完善对农业技术哲学本质和特点的研究。因此,总-分的结构编排、动态的分析、理论的初创是本书的优点。这对补充马克思主义农业哲学的理论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农业技术哲学的发展观、更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农业哲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并最终促进农业关系发展。

作者:郝春明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