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绘本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对策

立体绘本创作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对策

摘要:从幼儿成长角度分析,空间想象力极为重要,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可为幼儿日后生活及发展提供充足助力。而立体绘本创作教学具有良好的故事组织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对空间的创意和感知,因此通过该教学手段促使幼儿空间想象力养成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各幼儿园可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此保证幼儿空间想象力培养成果。基于此状况,本文主要对立体绘本创作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的教学对策进行探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立体绘本创作;幼儿;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基础,因此幼儿成长阶段该项能力培养不容忽视。对于人才来说,想象力极为重要,并且该项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项能力。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思维过于活跃,且该阶段是一个连续、长期的成长过程,此时的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天性好玩、好动,而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立体绘本创作教学策略,进一步开发幼儿空间感知及想象能力,以此为幼儿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使幼儿成长为高质量人才。

一、空间想象力的含义

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空间形式进行综合观察、分析以及认知的思维能力则是空间想象力。而从幼儿角度来说,空间想象力则是立足于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细致观察、分析和判断在幼儿脑中所形成的思维能力,而人眼构造保证幼儿有足够的事物观察条件及可能,同时幼儿也可凭借自身想象而成的立体图形决定空间想象力水准高低。幼儿时期是空间想象力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教学中,通常教师会发现在穿桶爬行游戏中,部分儿童会呈现害怕、恐惧、拒绝状态,一旦进入桶中会立刻停止前进,该系列现象都是空间感较差的表现,而该问题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将会对幼儿后续几何运算、理解等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将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作为重点,并展开一系列针对性训练,确保对幼儿空间感知力进行充分培养,以此为幼儿日后学习及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立体绘本创作对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空间想象力并非与生俱来,通过对幼儿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导致幼儿无法长时间接受规范性、系统性空间想象力训练,而空间定位观察以及分析能力中的立体几何则是多数幼儿的认知障碍,因此,幼儿时期空间想象力需要依靠外界事物进行启发,并由家长及教师从旁引导和辅助。幼儿教师可通过多种智力理论中所包含的空间理论对幼儿进行深度干预,既可利用创造性想象以及图表、方位等视觉力量加以外部辅助,同时也可通过绘制图案、设计、剪裁等方式培养幼儿动手实操能力及空间想象力。而立体绘本创作则恰好满足以上教学要求,该教学活动综合性较强,通过该课程教师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启发促使幼儿对绘本创作主题进行思考,并随即通过剪裁、折叠、拼接、绘画等流程制作各种立体造型,随后引导幼儿按照主题要求将立体造型放置到相应位置。通过该学习活动,幼儿能进一步感受观察、回忆和想象,从而对空间概念也有所了解,此外,通过折、拉、翻等多种动作幼儿也能对二维至三维的空间世界变化感受更为深刻,进而使幼儿立体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

三、立体绘本创作培养幼儿空间想象力的教学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空间想象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依据是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以及情境教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出各种生动且形象的语言环境,通过该教学手段可强化幼儿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对教学内容理解更为清晰,同时也可对相关技能和基础知识掌握更为牢固。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可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激活幼儿思维。从课程角度分析,立体绘本创作该课程是在教师逐步引导之下,通过实际动手制作促进儿童空间想象等各项综合能力提升,此时教师需要注意的则是,幼儿的自身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能力还有待开发,因此若教师强行对幼儿群体灌输“空间”意识和概念,则与幼儿成长规律、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严重不符。此时考虑到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各项因素尚不健全,可充分选择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设问等方法设置相关教学情境、引发儿童思考,与此同时,声像与图片结合的方式,可营造真实教学氛围,让幼儿切实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将“空间概念”重点突出。

(二)赏析立体绘本,促使空间概念形象化

通过对三维立体空间的综合运用为幼儿营造探究学习氛围,让儿童在绘本中发现各项立体事物的精巧设计,让幼儿获取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应知识是立体绘本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与幼儿共同进行立体绘本阅读时,应引导幼儿将文字描述与图画加以结合,利用各种童趣语言、鲜艳图画以及夸张故事情节采取立体形式将绘本主题故事表现得更为形象、真实。而较为立体、层次分明的形象可有效激发幼儿空间想象力,刺激幼儿视觉直观感受,强化对空间感知力的基本认知。

(三)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思考立体化

巡回指导主要是指在立体绘本创作过程中,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体现,与此同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和性格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加两者之间交流及互动,促使幼儿在更为自由且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巡回指导有效,需要对立体绘本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并长期坚持适度、适时给予原则。通常部分幼儿在接受自行制作立体绘画任务时,会出现漫无目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寻找解决方案,并积极鼓励其自行操作。该教学活动与平面绘本不同,立体绘本属于故事情节再现,一旦材料摆放顺序及位置有所不同,故事发展效果则有较大区别,而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幼儿教师需充分掌握并利用,选取合适时机激发幼儿想象力,通过特定空间引导幼儿回忆并利用自身生活经验,以各种不同材料使立体绘本故事情节更为丰富。

(四)分组合作,挖掘幼儿空间思维潜能

分组合作学习,该方式可进一步强调幼儿主体地位,同时此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较多的教学方式。当教师布置立体绘本制作任务后,可对幼儿进行分组,引导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立体绘本制作任务。而幼儿则可以针对立体素材摆放点进行交流,并思考探讨各种立体素材摆放的合理性,促使幼儿在探讨中完成整个立体绘本制作。而幼儿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从旁协助,鼓励各小组之间积极探索充分发表自身见解和感受,从而保证教学有效性。此外该教学方式也可预留给幼儿更大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激发幼儿空间思维灵感,由此促进幼儿的学习态度、能力、情感观、价值观综合发展并提高自身判断以及审美能力。在每一个立体绘本创作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方式。当绘本立体素材完成后,教师可抛出引导话题如“如何制作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情节应该怎样发展”等相关问题,引导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了解绘本制作方法,随即则让各小组将制作方法加以分享并进行实际操作。立体绘本完成后,幼儿可积极分享该绘本制作过程,并将组内讨论的最终故事情节走向进行讲述,而讲述过程中,幼儿可通过对立体材料挪动进行辅助,以此加深自身印象。因幼儿思维多有不同,因此在故事分享阶段故事情节走向也有明显差异,此时更好的创意则可被其他小组成员加以借鉴。该教学方式通过分享,使幼儿获取极大满足感与自信心,既锻炼了幼儿合作能力,也促使其空间想象力有所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立体绘本创作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赏析立体绘本、巡回指导、分组合作等方式可进一步强化幼儿空间认知及空间想象力,与此同时也为幼儿后续学习及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促使幼儿全面成长。

作者:石淑红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六幼儿园